一种氧气面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2899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氧气面罩,包括面罩本体;面罩本体上设有氧气进口;氧气进口通过氧气管与氧气发生装置连接;面罩本体上设有透气孔;面罩本体的外部设有用于打开或闭合透气孔的开关装置;开关装置包括设置在面罩本体外部且用于打开或闭合透气孔的封板、设置在封板外侧的夹板、复位弹簧以及第一气囊;夹板通过连接件与面罩本体固定连接;封板滑动设置在连接件上,以靠近或远离透气孔;复位弹簧连接在封板和夹板之间;第一气囊抵靠在封板和夹板之间;第一气囊上设有第一气嘴;第一气嘴通过气管与氧气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不供氧或供氧中断时,能够自动打开氧气面罩,有效提高氧气面罩使用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氧气面罩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氧气面罩。
技术介绍
氧气面罩是临床治疗中常用医疗器械,用于纠正缺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的饱和度。现有技术中,氧气面罩佩戴在人体头部,氧气面罩与氧气发生装置相连,氧气发生装置向氧气面罩供氧。目前是采用各类传感器来监控氧气面罩的供氧状况,通过各类传感器的提示,当氧气面罩因气管泄漏或氧气发生装置停止工作等原因,导致供氧出现中断时,工作人员及时进行有效处置。但是,当工作人员没有及时发现供氧中断,或者一些意外情况导致供氧中断时,氧气面罩佩戴在人体头部并将空气隔绝,人体无法及时呼吸到外界空气,势必危及人体的生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氧气面罩,在不供氧或供氧中断时,能够自动打开氧气面罩,有效提高氧气面罩使用时的安全性。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氧气面罩,包括面罩本体;所述面罩本体上设有氧气进口;所述氧气进口通过氧气管与氧气发生装置连接;所述面罩本体上设有透气孔;所述面罩本体的外部设有用于打开或闭合透气孔的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装置包括设置在面罩本体外部且用于打开或闭合透气孔的封板、设置在封板外侧的夹板、复位弹簧以及第一气囊;所述夹板通过连接件与面罩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封板滑动设置在连接件上,以靠近或远离透气孔;所述复位弹簧连接在封板和夹板之间;所述第一气囊抵靠在封板和夹板之间;所述第一气囊上设有第一气嘴;所述第一气嘴通过气管与氧气管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封板具有与面罩本体的外表面相贴合的侧面。进一步的,所述透气孔分布设置在封板与面罩本体相贴合的区域。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囊与夹板固定相连。进一步的,所述面罩本体的边沿上设有用于贴合人体脸部的呈环形的第二气囊。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气囊上设有第二气嘴;所述第二气嘴通过气管与氧气发生装置连通。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通过第一气囊以及封板的配合使用,在供氧过程中,第一气囊充气并压迫封板,封板将透气孔闭合,使得氧气面罩整体处于封闭状态。在供氧中断时,第一气囊放气并减小对封板的压迫,封板移动并打开透气孔,使得氧气面罩与外部空气连通,人体得以通过呼吸外部空气进行过渡,有效提高氧气面罩使用时的安全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其中:1、面罩本体;11、透气孔;2、氧气发生装置;3、氧气进口;31、氧气管;32、气管;321、减压阀;322、单向阀;4、出气口;5、第二气囊;51、第二气嘴;6、封板;61、夹板;62、连接件;63、第一气囊;631、第一气嘴;64、复位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氧气面罩,包括面罩本体1。面罩本体1为壳体结构,与人体脸部贴合形成供氧腔室。面罩本体1上安装有用于佩戴的弹性伸缩带。面罩本体1上加工有氧气进口3。氧气进口3靠近人体鼻子位置。面罩本体1上加工有出气口4,出气口4上安装有单向阀。氧气进口3通过氧气管31与氧气发生2装置连接。面罩本体1上加工有透气孔11。透气孔与上述供氧腔室连通,透气孔11的数量可以是多个。面罩本体1的外部安装有用于打开或闭合透气孔11的开关装置。开关装置包括安装在面罩本体1外部且用于打开或闭合透气孔的封板6、安装在封板6外侧的夹板61、复位弹簧64以及第一气囊63。其中,封板6具有与面罩本体1的外表面相贴合的侧面,透气孔11分布在封板6与面罩本体1相贴合的区域。夹板61通过连接件62与面罩本体1固定连接。连接件62可以是一端固定在面罩本体1上的连杆结构或板状结构。封板6滑动安装在连接件62上,以靠近或远离透气孔11。具体的是,封板6通过导轨滑块机构与连接件62连接。复位弹簧64连接在封板6和夹板61之间,复位弹簧64在工作时处于拉伸状态,为封板6提供远离透气孔11的作用力。第一气囊63抵靠在封板6和夹板61之间,第一气囊63通过布带与夹板61固定相连。第一气囊63上安装有第一气嘴631,第一气嘴631通过气管32与氧气管31连通。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当第一气囊63充气时,第一气囊63膨胀,从而迫使封板6向透气孔11靠近,封板6的侧面与面罩本体1的外表面贴合,并闭合透气孔。当第一气囊63放气时,第一气囊63收缩,封板6在复位弹簧64的弹性作用力下,远离透气孔11,从而打开透气孔1。为使得封板6的密封效果更好,可以在封板6与面罩本体11贴合的侧面上安装一层羊毛毡。如图1所示,为提高面罩本体1与人体脸部佩戴的紧密性,在面罩本体1的边沿上安装有用于贴合人体脸部的呈环形的第二气囊5。第二气囊5上安装有第二气嘴51。第二气嘴51通过气管与氧气发生装置2连通。当然,第二气囊5也可以与其他充气装置连通。此外,第一气囊63与面罩本体1的供氧压力有存在不同的可能性,因此在与第一气囊63的第一气嘴631连接的气管32上设计有一套氧气双向流通单向减压装置,该氧气双向流通单向减压装置包括安装在气管32上的减压阀321以及并联在气管32上的单向阀322。上述氧气双向流通单向减压装置也可以用于与第二气囊5的第二气嘴51连接的气管上。使用时,在开始供氧时,氧气分别进入到第一气囊63、第二气囊5以及面罩本体1中。第一气囊63充气膨胀,并压迫封板6,封板6将透气孔11闭合,使得氧气面罩整体处于封闭状态。第二气囊5充气膨胀,使得面罩本体1与人体脸部贴合的更加紧密。在气管泄漏或氧气发生装置停止工作等原因,导致供氧出现中断时,第一气囊63的氧气通过气管3回流到面罩本体1中,第一气囊63放气并减小对封板6的压迫,封板6移动并打开透气孔11,使得面罩本体与外部空气连通,人体得以通过呼吸外部空气进行过渡,有效提高氧气面罩使用时的安全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氧气面罩,包括面罩本体;所述面罩本体上设有氧气进口;所述氧气进口通过氧气管与氧气发生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本体上设有透气孔;所述面罩本体的外部设有用于打开或闭合透气孔的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装置包括设置在面罩本体外部且用于打开或闭合透气孔的封板、设置在封板外侧的夹板、复位弹簧以及第一气囊;所述夹板通过连接件与面罩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封板滑动设置在连接件上,以靠近或远离透气孔;所述复位弹簧连接在封板和夹板之间;所述第一气囊抵靠在封板和夹板之间;所述第一气囊上设有第一气嘴;所述第一气嘴通过气管与氧气管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氧气面罩,包括面罩本体;所述面罩本体上设有氧气进口;所述氧气进口通过氧气管与氧气发生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本体上设有透气孔;所述面罩本体的外部设有用于打开或闭合透气孔的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装置包括设置在面罩本体外部且用于打开或闭合透气孔的封板、设置在封板外侧的夹板、复位弹簧以及第一气囊;所述夹板通过连接件与面罩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封板滑动设置在连接件上,以靠近或远离透气孔;所述复位弹簧连接在封板和夹板之间;所述第一气囊抵靠在封板和夹板之间;所述第一气囊上设有第一气嘴;所述第一气嘴通过气管与氧气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梦晨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勤茂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