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亚亚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医用棉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27279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医用棉签,其特征在于:包括棉签主杆和杆套,所述棉签主杆贯穿所述杆套且向外延伸,所述棉签主杆的顶端与所述杆套的顶端之间分别与棉球的上下两端粘连,使得所述棉签主杆在杆套内滑抽时带动棉球形变成圆饼状,从而增大了棉球接触患者皮肤的实际消毒面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棉签主杆贯穿杆套且棉签主杆和杆套的顶端分别粘连棉球的上下两端,同时棉签主杆可在杆套内滑抽从而带动棉球发生形变增大了棉球的实际消毒面积便于医护人员消毒时消毒皮肤面积快速达到≥5cm×5c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医用棉签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医用棉签。
技术介绍
棉签在医疗上的使用非常普遍,尤其常见的是应用在医疗消毒上。比如对病者的伤口进行药水消毒时,医用棉签所具有便捷、快速以及安全的特点。当在医疗上无论进行皮试还是需要进行注射治疗之前均必须通过沾有碘酒的医用棉签在病人的需注射处进行消毒,按照医学规定肌内、皮下及静脉注射、针灸部位、各种诊疗性穿刺等消毒方法主要是涂擦,以注射或穿刺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共2次,消毒皮肤面积应≥5cm×5cm。然而在现有的医疗消毒中医护人员的水平以及经验各不相同很难完全保证消毒皮肤面积达到≥5cm×5cm;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第一、现有的消毒棉签棉球多为球面因此实际消毒过程中与所需消毒皮肤实际接触的面积较小;第二、在消毒后缺少实际的测量。但是实际在消毒过程中医护人员不可能刻意拿尺子进行测量,过于繁琐;因此许多的医护人员均是按照大概的感觉在进行消毒。因此许多特殊的病患必须在皮下注射时消毒皮肤面积必须达到≥5cm×5cm否者将具有感染细菌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是解决现有的医疗棉签在消毒时无法完全保证消毒皮肤面积达到≥5cm×5cm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可改变棉球形状增大棉球消毒面积且消毒时操作快捷可准确保证皮肤消毒面积达到≥5cm×5cm的一种新型医用棉签。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医用棉签,包括,棉签主杆和杆套,所述棉签主杆贯穿所述杆套且向外延伸,所述棉签主杆的顶端与所述杆套的顶端之间分别与棉球的上下两端粘连,使得所述棉签主杆在杆套内滑抽时带动棉球形变成圆饼状,从而增大了棉球接触患者皮肤的实际消毒面积;本技术通过棉签主杆贯穿杆套且棉签主杆和杆套的顶端分别粘连棉球的上下两端,同时棉签主杆可在杆套内滑抽从而带动棉球发生形变增大了棉球的实际消毒面积便于医护人员消毒时消毒皮肤面积快速达到≥5cm×5cm。作为优选,所述棉签主杆的两端均向外延伸超出所述杆套分别形成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外周包设有所述棉球,所述第一延伸段的长度与所述棉球的长度相等为2.5cm;棉球的长度为2.5cm,而在进行形变成圆饼状时,棉球的有效消毒面积至少大于2.5cm×2.5cm,因此医护人员只需要棉签环绕两周便可时有效消毒面积快速达成5cm×5cm。作为优选,所述杆套内具有通孔,所述棉签主杆与所述通孔为间隙配合便于棉签主杆在杆套内自由滑抽避免出现卡顿。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延伸段的顶端设有第一卡头,所述杆套的一端设有第一沉孔,所述第一沉孔与所述第一卡头相适配;当棉签主杆在滑抽时,且滑抽到最大行径,棉球形变后所述第一卡头可嵌入在第一沉孔内止停。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卡头与所述第一沉孔为间隙配合;棉签主杆滑抽至最大行径后,所述第一卡头在第一沉孔内止停,第一卡头与第一沉孔间隙配合使得棉签主杆与杆套不易分离,便于护理人员进行消毒使用。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延伸段的长度为1cm,且所述第二延伸段上设有第二卡头,所述杆套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沉孔;所述第二卡头嵌入在第二沉孔内且彼此相适配;第二卡头与第二沉孔相卡止防止棉签主杆向前误滑而导致棉球与杆套相脱离。作为优选,所述杆套的长度为5cm,杆套即作为与棉球相连的无菌区域又可用于在棉签消毒使用后对皮肤有效消毒面积的测量是否达到≥5cm×5cm。作为优选,所述棉签主杆和杆套均采用透明塑料制作而成。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益处是:这种新型棉签使用时可供医护人员两种使用方式,一种按照传统的直接通过棉球进行接触皮肤消毒使用,而所设置的棉球的长度为2.5cm使医护人员消毒使用时更具有参考把握,再可通过长度为5cm的杆套对皮肤的有效消毒面积进行测量,避免了过去仅仅大概目测而无实际数据依据的情况;尤为重要的是另一种方法,这种新型棉签通过棉签主杆可在杆套内向后滑抽使得与杆套以及棉签主杆相粘连的棉球发生形变成大于2.5cm×2.5cm的圆饼型棉球的有效消毒面积增大,更容易快速消毒并达到≥5cm×5cm的有效消毒面积,同时杆套的长度为5cm可用于棉签消毒使用后对皮肤的有效消毒面积进行快速精确测量,以便达完全保证医学规定的消毒皮肤面积达到≥5cm×5cm。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示意图;图4是图3的A向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3的B向放大示意图;图6是图3的C向放大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杆套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展开使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棉签主杆,11.第一延伸段,111.第一卡头,12.第二延伸段,121.第二卡头,2.杆套,20.通孔,21.第一沉孔,22.第二沉孔,3.棉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本实施例为:一种新型医用棉签,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棉签主杆1和杆套2;如图3所示,棉签主杆1贯穿所述杆套2且向外延伸,棉签主杆1的两端均向外延伸超出所述杆套2分别形成第一延伸段11和第二延伸段12;棉签主杆1的顶端与杆套2的顶端之间分别与棉球3的上下两端粘连,棉球3的顶部将第一延伸段11外周包套,且棉球3的底部与杆套2的顶部粘连,如图8所示,因此当棉签主杆1在杆套2内滑抽时带动棉球3形变,变成圆饼状,从而增大了棉球3接触患者皮肤的实际消毒面积;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延伸段11的长度与棉球3的长度相等为2.5cm;棉球3的长度为2.5cm,而在进行形变成圆饼状时,棉球3的有效消毒面积至少大于2.5cm×2.5cm,因此医护人员只需要棉签环绕两周便可时有效消毒面积快速达成5cm×5cm;如图3和图7所示,杆套2内具有通孔20,棉签主杆1与通孔20为间隙配合便于棉签主杆1在杆套2内自由滑抽避免出现卡顿;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延伸段11的顶端设有第一卡头111,杆套2的一端设有第一沉孔21,第一沉孔21与第一卡头111相适配;当棉签主杆1在滑抽时,且滑抽到最大行径,棉球3形变后第一卡头111可嵌入在第一沉孔21内止停;第一卡头111与所述第一沉孔21为间隙配合;棉签主杆1滑抽至最大行径后,所述第一卡头111在第一沉孔21内止停,第一卡头111与第一沉孔21间隙配合使得棉签主杆1与杆套2不易分离,便于护理人员进行消毒使用;如图6和图7所示,第二延伸段12的长度为1cm,且第二延伸段12上设有第二卡头121,杆套2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沉孔22;第二卡头121嵌入在第二沉孔22内且彼此相适配;第二卡头121与第二沉孔22相卡止防止棉签主杆1向前误滑而导致棉球3与杆套2相脱离,杆套2的长度为5cm,杆套2即作为与棉球3相连的无菌区域又可用于在棉签消毒使用后对皮肤有效消毒面积的测量是否达到≥5cm×5cm,棉签主杆1和杆套2均采用透明塑料制作而成。本技术的使用原理:如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医用棉签,其特征在于:包括,棉签主杆(1)和杆套(2),所述棉签主杆(1)贯穿所述杆套(2)且向外延伸,所述棉签主杆(1)的顶端与所述杆套(2)的顶端之间分别与棉球(3)的上下两端粘连,使得所述棉签主杆(1)在杆套(2)内滑抽时带动棉球(3)形变成圆饼状,从而增大了棉球(3)接触患者皮肤的实际消毒面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医用棉签,其特征在于:包括,棉签主杆(1)和杆套(2),所述棉签主杆(1)贯穿所述杆套(2)且向外延伸,所述棉签主杆(1)的顶端与所述杆套(2)的顶端之间分别与棉球(3)的上下两端粘连,使得所述棉签主杆(1)在杆套(2)内滑抽时带动棉球(3)形变成圆饼状,从而增大了棉球(3)接触患者皮肤的实际消毒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医用棉签,其特征在于:所述棉签主杆(1)的两端均向外延伸超出所述杆套(2)分别形成第一延伸段(11)和第二延伸段(12);所述第一延伸段(11)外周包设有所述棉球(3),所述第一延伸段(11)的长度与所述棉球(3)的长度相等为2.5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医用棉签,其特征在于:所述杆套(2)内具有通孔(20),所述棉签主杆(1)与所述通孔(20)为间隙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亚亚
申请(专利权)人:张亚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