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装置及吸尘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2554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尘装置及吸尘设备,吸尘装置包括:外壳;气流发生器,设于外壳内,提供带动外界气流流入吸尘装置的气流吸力;第一气尘分离件,设于外壳内,且具有位于气流发生器上游的第一气尘分离腔;其中,第一气尘分离件围绕气流发生器的外周设置,即在气流发生器外周设置第一气尘分离腔,可以通过第一气尘分离腔吸收气流发生器工作时产生的噪音,降低吸尘装置的噪音。并且,气流发生器与第一气尘分离件之间围设形成排气通道,相当于排气通道位于气流发生器外周,可进一步吸收气流发生器工作时产生的噪音,进一步降低吸尘装置的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尘装置及吸尘设备
本技术涉及吸尘
,特别是涉及吸尘装置及吸尘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周围的清洁环境也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家庭清洁中,需要对住宅内部的脏污进行彻底的清洁,但是通过传统的方式不能够满足室内的干净度,而且费时费力,而吸尘器能够有效和快速的清洁室内的污渍和脏污,满足人们要求。因此,被人们广泛的应用。吸尘器包括电机和分离器,电机用于带动外部气流进入分离器,分离器对气流中的灰尘进行分离后,排出干净的空气。其中,电机工作时提供空气动力,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影响用户使用吸尘器。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工作时噪音较小的吸尘装置及吸尘设备。一种吸尘装置,包括:外壳;气流发生器,设于所述外壳内,提供带动外界气流流入所述吸尘装置的气流吸力;第一气尘分离件,设于所述外壳内,且具有位于所述气流发生器上游的第一气尘分离腔;其中,所述第一气尘分离件围绕所述气流发生器的外周设置,且所述第一气尘分离件与所述气流发生器之间形成有位于所述气流发生器下游并与所述气流发生器连通的排气通道。上述吸尘装置中,第一气尘分离件围绕气流发生器的外周设置,而第一气尘分离件内部形成有第一气尘分离腔。如此,在气流发生器外周设置第一气尘分离腔,可以通过第一气尘分离腔吸收气流发生器工作时产生的噪音,降低吸尘装置的噪音。并且,第一气尘分离件与气流发生器之间形成有位于气流发生器下游并与气流发生器连通的排气通道,从第一气尘分离腔流出的干净空气经过气流发生器后进入排气通道,从排气通道排向外界。同时,气流发生器与第一气尘分离件之间围设形成排气通道,相当于排气通道位于气流发生器外周,可进一步吸收气流发生器工作时产生的噪音,进一步降低吸尘装置的噪音,提高静音性,方便用户使用吸尘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具有第二气尘分离腔的第二气尘分离件,所述第二气尘分离件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气尘分离腔连通的进气口,且所述第二气尘分离腔位于所述第一气尘分离腔上游并与所述第一气尘分离腔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与所述第一气尘分离件之间形成有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连通于所述第一气尘分离腔和所述第二气尘分离腔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气尘分离件连接的集尘件,所述集尘件位于所述第一气尘分离件的重力方向上,且具有与所述第一气尘分离腔连通的第一集尘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尘件套设于所述第二气尘分离件内;所述集尘件远离所述第一气尘分离件的底端呈开口状,且所述集尘件呈开口状的所述底端与所述第二集尘分离件的底壁抵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间隔套设于所述外壳与所述集尘件之间,且位于由所述第二气尘分离腔至所述第一气尘分离腔的气流路径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具有导流腔的导流件,所述导流件对应所述气流发生器的出气侧与所述第一气尘分离件对接,所述导流腔连通于所述气流发生器的出气口与所述排气通道的入口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件包括本体和连接板,所述本体具有所述导流腔,所述连接板设置于所述本体,且所述第一气尘分离件与所述连接板对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引流件,所述引流件设于所述外壳内;其中,所述第一气尘分离件的排气口与所述气流发生器的吸气口位于所述外壳内的同一端,所述引流件设于所述气流发生器的吸气侧且具有连通所述第一气尘分离件的排气口与所述气流发生器的吸气口的引流通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流件与所述外壳之间围设形成有与所述排气通道的出口连通的引流腔,所述外壳上开设有与所述引流腔连通的排气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顶壁及围绕所述顶壁的外周设置的侧壁,所述引流件相对所述顶壁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与所述顶壁及所述侧壁之间围合形成所述引流腔,所述侧壁围合形成所述引流腔的部分上开设有所述排气孔。一种吸尘设备,包括上述吸尘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吸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吸尘装置一个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吸尘装置另一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4图1所示吸尘装置中第一气尘分离件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第一气尘分离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吸尘装置中第一气尘分离件与引流件一个视角的装配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第一气尘分离件与引流件另一视角的装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3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吸尘装置100,包括外壳10、电源16及均设于外壳10内的气流发生器30和第一气尘分离件50。电源16用于向气流发生器30供电,气流发生器30提供带动外界气流流入吸尘器的气流吸力,第一气尘分离件50具有位于气流发生器30上游的第一气尘分离腔52。气流发生器30工作时产生的气流吸力,带动外界气流进入第一气尘分离腔52进行气尘分离,完成灰尘分离的干净空气从第一气尘分离腔52流出后经过气流发生器30排向外界,如此完成吸尘工作。如图2及图7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气尘分离件50围绕气流发生器30的外周设置,且第一气尘分离件50内部形成有第一气尘分离腔52。这样,第一气尘分离腔52围绕于气流发生器30外周,可以通过第一气尘分离腔52吸收气流发生器30工作时产生的噪音,降低吸尘装置100的噪音。并且,第一气尘分离件50与气流发生器30之间形成有位于气流发生器30下游并与气流发生器30连通的排气通道60,从第一气尘分离腔52流出的干净空气经过气流发生器30后进入排气通道60,从排气通道60排向外界。同时,气流发生器30与第一气尘分离件50之间围设形成排气通道60,相当于排气通道60位于气流发生器30外周,可进一步吸收气流发生器30工作时产生的噪音,进一步降低吸尘装置100的噪音,提高静音性,方便用户使用吸尘器。如图4-5所示,具体地,第一气尘分离件50包括多个第一子气尘分离件51,第一气尘分离腔52包括多个形成于每个第一子气尘分离件51内的第一子气尘分离腔521。多个第一子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10);/n气流发生器(30),设于所述外壳(10)内,提供带动外界气流流入所述吸尘装置(100)的气流吸力;/n第一气尘分离件(50),设于所述外壳(10)内,且具有位于所述气流发生器(30)上游的第一气尘分离腔(52);/n其中,所述第一气尘分离件(50)围绕所述气流发生器(30)的外周设置,且所述第一气尘分离件(50)与所述气流发生器(30)之间形成有位于所述气流发生器(30)下游并与所述气流发生器(30)连通的排气通道(6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0);
气流发生器(30),设于所述外壳(10)内,提供带动外界气流流入所述吸尘装置(100)的气流吸力;
第一气尘分离件(50),设于所述外壳(10)内,且具有位于所述气流发生器(30)上游的第一气尘分离腔(52);
其中,所述第一气尘分离件(50)围绕所述气流发生器(30)的外周设置,且所述第一气尘分离件(50)与所述气流发生器(30)之间形成有位于所述气流发生器(30)下游并与所述气流发生器(30)连通的排气通道(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第二气尘分离腔(41)的第二气尘分离件(40),所述第二气尘分离件(40)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气尘分离腔(41)连通的进气口(43),且所述第二气尘分离腔(41)位于所述第一气尘分离腔(52)上游并与所述第一气尘分离腔(5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与所述第一气尘分离件(50)之间形成有进气通道(12),所述进气通道(12)连通于所述第一气尘分离腔(52)和所述第二气尘分离腔(4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气尘分离件(50)连接的集尘件(80),所述集尘件(80)位于所述第一气尘分离件(50)的重力方向上,且具有与所述第一气尘分离腔(52)连通的第一集尘腔(8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件(80)套设于所述第二气尘分离件(40)内;
所述集尘件(80)远离所述第一气尘分离件(50)的底端呈开口状,且所述集尘件(80)呈开口状的所述底端与所述第二气尘分离件(40)的底壁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网(20),所述过滤网(20)间隔套设于所述外壳(10)与所述集尘件(80)之间,且位于由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德旭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