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左耀武专利>正文

一种调理体质和防治各型胃肠疾病的智能系统贴膏及制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62252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动态化调理体质和防治各型胃肠疾病的智能系统贴膏及制法,针对不同体质和各型胃肠疾病的病因病机,分别用延胡索等39味中药,经煎煮等步骤制成八种不同配方贴膏,分别贴敷于人体上部(大椎穴)、中部(中脘穴、神阙穴、双脾俞穴、双胃俞穴和/或肠部阿是穴)、下部(双足三里穴、双涌泉穴)的相关穴位,通过上、中、下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整体调理和防治贴膏一体化系统,依托人体自身五脏一体化系统的自动动态化整体调控机制,实现智能化地辩证调理体质和防治。具有疏风散寒,清热泻火,调中化湿,和胃降逆,健脾疏肝,消积导滞,涩肠止泻,活血行气,化瘀通络,制酸止痛,收敛止血的功效,用于调理体质和防治各型胃肠疾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调理体质和防治各型胃肠疾病的智能系统贴膏及制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动态化调理体质和防治各型胃肠疾病的智能系统贴膏,还涉及上述系统贴膏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胃肠疾病包括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消化不良、胃肠痉挛、胃肠神经官能症、胃肠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与健康。它属于祖国医学中胃(脘)痛、吐(或吞或泛)酸、嘈杂、痞满、呕吐、呃逆、腹痛、痢疾、泄泻、便秘等范畴。《内经》有云:“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胃是人体非常重要的脏腑,常用太仓来形容,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国家的粮食储备仓库,而维护好我们体内的粮仓——胃,对于保持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饮食不规律,各种胃病也是屡见不鲜。民间俗话说“十人九胃”,意思是说十个人当中有九个人的胃都不会太好。医学界也有学者将胃称为是“人的第二大脑”,意思就是心情不舒畅或者脑力劳动过度,不但影响脑部的健康,也会影响到胃。加之人的饮食,五谷无不入于胃,胃每天都承担着相当大的工作量,受到伤害的概率也比较大。脾主运化,主升水谷之清(精),主统血,主肌肉、四肢;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以通为用,以降为顺,与脾经络相互络属,互为表里,共同完成水谷的受纳与运化功能,化生气血,为气血生化之源,充养全身,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脾胃运化水谷以充养。故共有“后天之本”之称。可见脾升胃降,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脾为太阴湿土之脏,喜温燥而恶寒湿,得阳气温煦则运化健旺,其运输变化水谷的功能主要通过脾气的上升来完成,故“脾以升为健(运)”;胃为阳明燥土之腑,有喜润恶燥之特性,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水谷之海”,其受纳腐熟水谷的功能要通过胃气的下降来完成,故“胃以降为和”。胃不仅需要阳气的蒸化,更需要阴液的濡润,胃中阴液充足有助于腐熟水谷和胃气通降。故脾阳(气)易虚,而胃阴易亏。若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减退,则机体运化吸收功能失常,以致出现纳杲、便溏、腹胀、倦怠、消瘦等病变;运化水湿功能失调,可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发生泄泻等病证。若胃受纳、腐熟水谷及通降功能失常,不仅影响食欲,还可因胃气壅滞,而发生胃痛、痞满及大便秘结;若胃气失于和降而上逆,可致嗳气、恶心、呕吐、呃逆等。小肠司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之职,大肠则有传导之能,二者又皆隶属于脾的运化升清和胃的降浊。脾胃正常的纳运相配功能,又取决于脾胃是否升降相合,燥湿相济。故一切脾胃病证的发生,总是由于各种原因致使脾胃燥湿功能紊乱,升降失常而纳运功能失合,临床表现出胃纳或脾运或二者兼而有之的各种表现,治疗不当可进一步影响气血化生,气机升降失常而引起各脏腑功能失调,出现全身诸多见证。防治胃肠疾病,目前现有治疗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1.口服抗菌药、抑酸药、止痛药、促进胃肠动力药、助消化药、保护胃黏膜药等西药防治胃肠疾病,其不足之处在于:仅对症治疗,不能较好地针对胃肠疾病的病因病机特点来用药,往往“吃药立好转,停药即复发”,治疗所需时间长,复发率高,治愈难度大。2.口服中药防治胃肠疾病,其不足之处在于:①没有外贴穴位治疗所具有的综合治疗效应,比如:生物全息与泛作用,放大性与多样性,神经与体液调节,经络效应等;没有多位点、多通路,多环节,多效应地激发人体整体调控自和平衡系统,调和脏腑,气血,阴阳,使机体从失衡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标本同治;②无中医专业知识的人应用时,难以正确地辩证分型治疗,出现错治、误治、过治的情况;针对病变过程中,各种病因彼此影响,病机相互兼夹或转化的情况,难以准确、同步、及时地截断、扭转病势,控制传变,难以进行动态连续性-整体辨证施治,所以疗效欠佳。3.市售及各类文献所载的现有调理体质和防治胃肠疾病的外用贴膏,其不足之处在于:①无中医专业知识的人应用时,难以正确地辩证应用,出现错用、误用、漏用、过用的情况。因为给患者贴敷时,需要“因人制宜”,按不同人的不同体质,尤其是兼夹体质、混合体质,和疾病的寒、热、燥、湿、滞、郁、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等病性病机,进行辨证应用。②应用时不能根据体质和疾病的动态变化情况,随时调整法则和方案,难以进行及时、同步、准确地辩证干预。所以医者应以整体观念为指导,充分考虑体质和疾病的动态变化,参考五行的生克乘侮,六经及三焦的传变规律等,把握先机,根据变化,掌握有利时机,争取主动,力求及时控制病情的发展变化,实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既变防传,瘥后防复”。③只局限于单一穴位或一组穴位的局部贴敷干预,而没有注重全面系统性的综合调节干预。因为任何疾病都是整体功能状态失调在全身或局部的反应,不能只注意到局部片面的、当前的、明显的病变,而忽视从体质的动态可变性、后天可调性,和疾病的前因后果、发展演变等方面进行整体地系统性综合考虑。④传统及现有贴膏的应用模式,分别为单一调理体质类贴膏,或单一预防类贴膏,或单一治疗类贴膏,其各自为用,缺乏互联互通、收受通应、扬长避短、协调平衡、整体调控的体系化效应,没有将调理类、预防类、治疗类单一应用模式互联化、体系化融为一体,产生相互为用、相互协调的交感合和效应,在生物全息与泛作用,神经与体液调节,经络与系统效应,多样性与放大性等方面产生新的互联融合聚增功效,没有更好地发挥中医学整体调控和辩证干预的核心优势及长处。胃痛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证型分类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亦称“胃脘痛”。一、胃痛的病因较为广泛和复杂,以下几种发病因素可单独作用,也可兼而发病。1.外邪犯胃:外感寒、热、湿诸邪,内客于胃,皆可致胃脘气机阻滞,不通则痛。其中尤以寒邪犯胃为多,塞性收引,易使气机郁滞,致胃气不和而胃痛暴作。若中阳素虚者,则更易因受寒而发病。2.饮食不节:这是胃痛最常见的病因。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和腐熟水谷。如长期过食或暴食生冷,耗伤中焦阳气;或饮酒无节,损伤胃体;或偏食辛辣,蕴热伤明;或嗜食肥膩炙煿,积滞难消,酿生湿热;或饥饱无常,特别是空腹过劳或饱餐后用力过度而损伤胃气等,均可导致气机阻滞,发生胃痛。3.情志失调:忧思恼怒,思则气结,怒则气逆,伤肝损脾,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脾失健运,胃气阻滞,均致胃失和降,而发胃痛。4.脾胃素虚:脾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及运化水谷,互为表里,共主升降。若素体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气机不畅;或中焦虚寒,失其温养;或胃阴亏虚,胃失濡养,则均可导致胃痛。素体脾胃虚弱,遇有饮食失调、外感邪气、情志刺激,更易引起胃痛发作或加重。5.药物损害:过服寒凉、温燥中西药物,伤胃体,耗胃气,损胃阴,使脾失健运,胃失和降,不通而痛。二、病机: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为五脏六腑之大源,以通为用,和降为顺,不宜郁滞。胃痛的病因虽多,但其基本病机是胃气郁滞,失于和降,不通则痛。病理因素以气滞为主,并见食积、寒凝、热郁、湿阻、血瘀等。总之,胃痛以胃气郁滞,失于和降为基础,日久易出现虚实兼夹、寒热错杂、气滞血瘀的复杂病理变化。胃痛的病变部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肝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调理体质和防治各型胃肠疾病的智能系统贴膏,其一体化系统架构集成是:将调理类、预防类、治疗类单一应用模式互联化、体系化融合为一体化的复合应用模式,以产生收受通应、相互为用、优势互补、相互协调的交感融和聚增效应,分别用八种不同配方的中药贴膏,分别贴敷于人体上部、中部、下部,组成上、中、下“三位一体”的整体调理和防治贴膏一体化系统,多途径、多环节,多层次,多靶点地依托人体自身五脏一体化系统的自动动态化整体调控机制,实现智能化地辩证调理和防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理体质和防治各型胃肠疾病的智能系统贴膏,其一体化系统架构集成是:将调理类、预防类、治疗类单一应用模式互联化、体系化融合为一体化的复合应用模式,以产生收受通应、相互为用、优势互补、相互协调的交感融和聚增效应,分别用八种不同配方的中药贴膏,分别贴敷于人体上部、中部、下部,组成上、中、下“三位一体”的整体调理和防治贴膏一体化系统,多途径、多环节,多层次,多靶点地依托人体自身五脏一体化系统的自动动态化整体调控机制,实现智能化地辩证调理和防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系统贴膏,其特征在于,分别用八种不同配方的中药贴膏,分别贴敷于人体上部的大椎穴,中部的中脘穴或胃患部对应体表处、神阙穴、双脾俞穴、双胃俞穴和/或肠部阿是穴(肠患部对应体表处),下部的双足三里穴、双涌泉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系统贴膏,其特征在于,八种不同配方的中药贴膏,其原料药物包括十二经各经引经药,各病证引经药,及能载药上行的桔梗,引药下行的牛膝,用以引导众药直入本经,到达病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系统贴膏,其特征在于,八种不同配方的中药贴膏,其原料药物所包括的组分及其重量份分别是:A.上部大椎穴贴膏:白芷0.5-1、桔梗0.5-1、葛根0.5-1、薄荷0.5-1、荆芥0.5-1、防风0.5-1、芦根0.1-0.5;B.中部I中脘穴或胃患部对应体表处贴膏:延胡索(醋制)0.5-1、三七0.5-1、海螵蛸0.5-1、瓦楞子(煅)0.5-1、佛手0.5-1、白芍0.5-1、甘草0.5-1、白及0.5-1、苍术0.1-0.5、南沙参0.1-0.5、白芷0.1-0.5、陈皮0.1-0.5;B.中部II神阙穴贴膏:丁香0.5-1、白术0.5-1、茯苓0.5-1、柴胡0.5-1、升麻0.5-1、山楂0.5-1、桔梗0.1-0.5、广藿香0.1-0.5、香附0.1-0.5;B.中部III脾俞穴贴膏:黄芪0.5-1、白术0.5-1、茯苓0.5-1、太子参0.5-1、苍术0.5-1、砂仁0.1-0.5;B.中部IV双胃俞穴贴膏:葛根0.5-1、南沙参0.5-1、白芷0.5-1、木香0.1-0.5;B.中部V肠部阿是穴(肠患部对应体表处):赤石脂0.5-1、肉豆蔻0.5-1、五倍子0.5-1、三七0.5-1、延胡索(醋制)0.5-1、白芍0.5-1、甘草0.5-1、白芷0.1-0.5、木香0.1-0.5;C.下部I双足三里穴贴膏:黄芪0.5-1、白术0.5-1、当归0.5-1、柴胡0.1-0.5、桔梗0.1-0.5、木香0.1-0.5;C.下部II双涌泉穴贴膏:吴茱萸0.5-1、黄连0.5-1、山药0.1-0.5、肉桂0.1-0.5、牛膝0.1-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系统贴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依次是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制备方法制备的:
A.上部大椎穴贴膏:(1)加水煎煮白芷、桔梗、葛根、薄荷、荆芥、防风、芦根7味各药的一半量;(2)取第(1)步中7味各药剩余部分,将其粉碎成细粉A;(3)将第(1)步中的清膏与第(2)步中的细粉A调和,干燥,再粉碎为膏状药可接受的细粉B;(4)取适量蜂蜜加热炼至表面翻腾着红棕色光泽较大气泡时,加入适量蜂蜡熔化,再将第(3)步中的细粉B,适量透皮剂,分次逐渐加入,边加边搅拌,混合均匀后,制成膏状药;B.中部I中脘穴贴膏:(1)加水煎煮延胡索(醋制)、三七、海螵蛸、瓦楞子(煅)、佛手、白芍、甘草、白及、苍术、南沙参、白芷、陈皮12味各药的一半量;(2)取第(1)步中12味各药剩余部分,将其粉碎成细粉A;(3)将第(1)步中的清膏与第(2)步中的细粉A调和,干燥,再粉碎为膏状药可接受的细粉B;(4)取适量蜂蜜加热炼至表面翻腾着红棕色光泽较大气泡时,加入适量蜂蜡熔化,再将第(3)步中的细粉B,适量透皮剂,分次逐渐加入,边加边搅拌,混合均匀后,制成膏状药;B.中部II神阙穴贴膏:(1)加水煎煮丁香、白术、茯苓、柴胡、升麻、山楂、桔梗、广藿香、香附9味各药的一半量;(2)取第(1)步中9味各药剩余部分,将其粉碎成细粉A;(3)将第(1)步中的清膏与第(2)步中的细粉A调和,干燥,再粉碎为膏状药可接受的细粉B;(4)取适量蜂蜜加热炼至表面翻腾着红棕色光泽较大气泡时,加入适量蜂蜡熔化,再将第(3)步中的细粉B,适量透皮剂,分次逐渐加入,边加边搅拌,混合均匀后,制成膏状药;B.中部III脾俞穴贴膏:(1)加水煎煮黄芪、白术、茯苓、太子参、苍术、砂仁6味各药的一半量;(2)取第(1)步中6味各药剩余部分,将其粉碎成细粉A;(3)将第(1)步中的清膏与第(2)步中的细粉A调和,干燥,再粉碎为膏状药可接受的细粉B;(4)取适量蜂蜜加热炼至表面翻腾着红棕色光泽较大气泡时,加入适量蜂蜡熔化,再将第(3)步中的细粉B,适量透皮剂,分次逐渐加入,边加边搅拌,混合均匀后,制成膏状药;B.中部IV双胃俞穴贴膏:(1)加水煎煮葛根、南沙参、白芷、木香4味各药的一半量;(2)取第(1)步中4味各药剩余部分,将其粉碎成细粉A;(3)将第(1)步中的清膏与第(2)步中的细粉A调和,干燥,再粉碎为膏状药可接受的细粉B;(4)取适量蜂蜜加热炼至表面翻腾着红棕色光泽较大气泡时,加入适量蜂蜡熔化,再将第(3)步中的细粉B,适量透皮剂,分次逐渐加入,边加边搅拌,混合均匀后,制成膏状药;B.中部V肠部阿是穴(肠患部对应体表处)贴膏:(1)加水煎煮赤石脂、肉豆蔻、五倍子、三七、延胡索(醋制)、白芍、甘草、白芷、木香9味各药的一半量;(2)取第(1)步中9味各药剩余部分,将其粉碎成细粉A;(3)将第(1)步中的清膏与第(2)步中的细粉A调和,干燥,再粉碎为膏状药可接受的细粉B;(4)取适量蜂蜜加热炼至表面翻腾着红棕色光泽较大气泡时,加入适量蜂蜡熔化,再将第(3)步中的细粉B,适量透皮剂,分次逐渐加入,边加边搅拌,混合均匀后,制成膏状药;C.下部I双足三里穴贴膏:(1)加水煎煮黄芪、白术、当归、柴胡、桔梗、木香6味各药的一半量;(2)取第(1)步中6味各药剩余部分,将其粉碎成细粉A;(3)将第(1)步中的清膏与第(2)步中的细粉A调和,干燥,再粉碎为膏状药可接受的细粉B;(4)取适量蜂蜜加热炼至表面翻腾着红棕色光泽较大气泡时,加入适量蜂蜡熔化,再将第(3)步中的细粉B,适量透皮剂,分次逐渐加入,边加边搅拌,混合均匀后,制成膏状药;C.下部II双涌泉穴贴膏:(1)加水煎煮吴茱萸、黄连、山药、肉桂、牛膝5味各药的一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耀武
申请(专利权)人:左耀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