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用术后护理康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2216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康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神经外科用术后护理康复装置,包括座板,座板上铰接有靠背和与靠背相对应的腿部支撑板;所述座板上设有座板按摩装置,靠背上设有背部按摩装置;所述座板下方设有与座板按摩装置相配合的间歇动力结构,间歇动力结构上连接有与背部按摩装置相连接的传动结构;所述座板按摩装置和背部按摩装置均包括按摩支撑板,按摩支撑板上设有与间歇动力结构相连接的按摩驱动结构,按摩驱动结构上连接有按摩组件;所述按摩驱动结构包括与按摩组件相配合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上连接有带动按摩组件上下升降的升降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对患者按摩效果较差及转运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神经外科用术后护理康复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康复
,涉及康复装置,具体涉及神经外科用术后护理康复装置。
技术介绍
神经外科(Neurosurgery)是外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在外科学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基础上,应用独特的神经外科学研究方法,研究人体神经系统,如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以及与之相关的附属机构,如颅骨、头皮、脑血管脑膜等结构的损伤、炎症、肿瘤、畸形和某些遗传代谢障碍或功能紊乱疾病,如:癫痫、帕金森病、神经痛等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并探索新的诊断、治疗、预防技术的一门高、精、尖学科。神经外科部分术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对患者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早期肢体康复治疗可以有效调节患者肌张力,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肢体恢复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患者早期进入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恢复躯体运动功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神经外科患者在进行术后训练过程中,由于患者需要进行不同的训练,因此需要将患者移动至相应的训练装置处进行锻炼,在移动的过程中,给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均带来较大的劳动强度;而且患者在一项训练结束后,患者需要进行相应的休息,以便于进行下项的训练;患者在进行休息时,通过相应的按摩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疲累,而且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病人的不适,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在对患者进行按摩时,多使用相应的按摩装置对患者进行按摩,由于患者不能有效的表达按摩的效果,多为医护人员及家属进行控制;当长时间按摩时,容易给造成患者损伤,造成患者按摩区域酸疼,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另外现有按摩装置在使用时,按摩力度较为单一,不利于患者的恢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神经外科用术后护理康复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对患者按摩效果较差及转运效果较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神经外科用术后护理康复装置,包括座板,座板上铰接有靠背和与靠背相对应的腿部支撑板;所述座板上设有座板按摩装置,靠背上设有背部按摩装置;所述座板下方设有与座板按摩装置相配合的间歇动力结构,间歇动力结构上连接有与背部按摩装置相连接的传动结构;所述间歇动力结构将动力间歇的传递至座板按摩装置和背部按摩装置,实现间歇按摩的功能;所述座板按摩装置和背部按摩装置均包括按摩支撑板,按摩支撑板上设有与间歇动力结构相连接的按摩驱动结构,按摩驱动结构上连接有按摩组件;所述按摩驱动结构包括与按摩组件相配合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上连接有带动按摩组件上下升降的升降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按摩组件进行按摩的同时,升降组件带动按摩组件上下升降,以实现按摩组件的按摩力度的有规律的变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通过座板按摩装置对患者的大腿及臀部进行按摩,通过背部按摩装置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按摩,通过对患者背部、臀部及大腿进行按摩,促进血液流通,缓解病人的不适,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2、座板按摩装置和背部按摩装置在使用时,通过间歇动力结构将动力间歇的传递至座板按摩装置和背部按摩装置,实现间歇按摩的功能;防止长时间的对患者进行按摩对患者造成损伤,造成患者按摩区域酸疼,间歇按摩使患者在按摩一段时间后,能够进行休息,促进血液流通,继而再进行下次按摩,提高患者的舒适性。3、在按摩过程中,通过驱动组件和按摩组件相配合对患者进行按摩,与此同时,升降组件有规律的带动按摩组件缓缓的上下运动,以改变按摩组件对患者的按摩力度,提高本专利技术的按摩效果。4、通过设置翻转结构带动腿部支撑板和靠背同步沿座板转动,使患者能够半卧位躺于腿部支撑板、座板和靠背上,使患者可在本专利技术上进行休息,提高本专利技术的舒适性。5、设置万向轮与座板、腿部支撑板、靠背相配合,使本专利技术能够便于对患者进行移动,能够带动患者至相应的位置进行锻炼,提高本专利技术的转运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轴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左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的主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座板按摩装置、翻转结构、间歇动力结构的配合状态的第一轴测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座板按摩装置、翻转结构、间歇动力结构的配合状态的第二轴测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座板按摩装置的轴测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座板按摩装置的俯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间歇动力结构的轴测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按摩驱动结构的轴测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中升降组件的轴测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中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中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中按摩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中腿部支撑板的第一轴测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中腿部支撑板的第二轴测图;图中:1、万向轮,2、底板,3、连接板,4、翻转结构,401、靠背推杆,402、靠背驱动杆,403、连接杆,404、腿部驱动杆,405、腿部推杆,406、翻转电机;5、腿部支撑板,6、座板,7、座板按摩装置,701、缓冲组件,702、按摩驱动结构,703、壳体,704、第三转向锥齿轮组,705、牵引筒,706、滑块,707、连杆,708、曲柄,709、转轮,710、升降杆,711、转动盘,712、保护壳,713、第一驱动块,714、第二驱动块,715、按摩组件,716、按压杆,717、按摩球,718、滑动板,719、下导向杆,720、按摩板,721、下缓冲弹簧,722、驱动球,723、按摩杆,724、上缓冲弹簧,725、复位弹簧,716、上导向杆,727、复位筒;8、扶手,9、固定带,10、背部按摩装置,11、靠背,12、头枕,13、上连接滑筒,14、万向节,15、下连接滑筒,16、间歇动力结构,17、凸轮,18、蜗杆,19、蜗轮,20、推动杆,21、主动离合块,22、顶簧,23、主轴,24、固定孔,25、滑槽,26、脚踏板,27、固定螺栓,28、刻度线,29、连接块。具体实施方式神经外科用术后护理康复装置,如图1-16所示,包括座板6,座板6上铰接有靠背11和与靠背11相对应的腿部支撑板5;所述座板6上设有座板按摩装置7,靠背11上设有背部按摩装置10;所述座板6下方设有与座板按摩装置7相配合的间歇动力结构16,间歇动力结构16上连接有与背部按摩装置10相连接的传动结构;所述间歇动力结构16将动力间歇的传递至座板按摩装置7和背部按摩装置10,实现间歇按摩的功能;所述座板按摩装置7和背部按摩装置10均包括按摩支撑板,按摩支撑板上设有与间歇动力结构16相连接的按摩驱动结构702,按摩驱动结构702上连接有按摩组件715;所述按摩驱动结构702包括与按摩组件715相配合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上连接有带动按摩组件715上下升降的升降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按摩组件715进行按摩的同时,升降组件带动按摩组件715上下升降,以实现按摩组件715的按摩力度的有规律的变化。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通过座板按摩装置7对患者的大腿及臀部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神经外科用术后护理康复装置,包括座板(6),座板(6)上铰接有靠背(11)和与靠背(11)相对应的腿部支撑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6)上设有座板按摩装置(7),靠背(11)上设有背部按摩装置(10);所述座板(6)下方设有与座板按摩装置(7)相配合的间歇动力结构(16),间歇动力结构(16)上连接有与背部按摩装置(10)相连接的传动结构;所述间歇动力结构(16)将动力间歇的传递至座板按摩装置(7)和背部按摩装置(10),实现间歇按摩的功能;所述座板按摩装置(7)和背部按摩装置(10)均包括按摩支撑板,按摩支撑板上设有与间歇动力结构(16)相连接的按摩驱动结构(702),按摩驱动结构(702)上连接有按摩组件(715);所述按摩驱动结构(702)包括与按摩组件(715)相配合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上连接有带动按摩组件(715)上下升降的升降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按摩组件(715)进行按摩的同时,升降组件带动按摩组件(715)上下升降,以实现按摩组件(715)的按摩力度的有规律的变化。/n

【技术特征摘要】
1.神经外科用术后护理康复装置,包括座板(6),座板(6)上铰接有靠背(11)和与靠背(11)相对应的腿部支撑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6)上设有座板按摩装置(7),靠背(11)上设有背部按摩装置(10);所述座板(6)下方设有与座板按摩装置(7)相配合的间歇动力结构(16),间歇动力结构(16)上连接有与背部按摩装置(10)相连接的传动结构;所述间歇动力结构(16)将动力间歇的传递至座板按摩装置(7)和背部按摩装置(10),实现间歇按摩的功能;所述座板按摩装置(7)和背部按摩装置(10)均包括按摩支撑板,按摩支撑板上设有与间歇动力结构(16)相连接的按摩驱动结构(702),按摩驱动结构(702)上连接有按摩组件(715);所述按摩驱动结构(702)包括与按摩组件(715)相配合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上连接有带动按摩组件(715)上下升降的升降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按摩组件(715)进行按摩的同时,升降组件带动按摩组件(715)上下升降,以实现按摩组件(715)的按摩力度的有规律的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外科用术后护理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6)下方设有底板(2),底板(2)上设有万向轮(1);所述底板(2)上设有与座板(6)相连接的连接板(3),座板(6)上还设有与按摩支撑板相连接的支撑柱。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神经外科用术后护理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6)下方设有带动靠背(11)和腿部支撑板(5)沿座板(6)同步转动的翻转结构(4),翻转结构(4)包括与按摩支撑板固接的翻转电机(406),翻转电机(406)的输出端固接有第一转向锥齿轮组;所述第一转向锥齿轮组连接有一对与按摩支撑板转动连接的转动轴,转动轴上固接有腿部驱动杆(404);所述腿部驱动杆(404)上转动连接有腿部推杆(405),腿部推杆(405)与腿部支撑板(5)转动连接;所述腿部驱动杆(404)上还转动连接有连接杆(403),连接杆(403)上转动连接有靠背驱动杆(402)和靠背推杆(401),靠背驱动杆(402)与按摩支撑板转动连接,靠背(11)上设有与靠背推杆(401)转动连接的翻转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神经外科用术后护理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歇动力结构(16)包括与按摩支撑板固接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转向锥齿轮组,第二转向锥齿轮组固接有间歇组件;所述间歇组件包括与第二转向锥齿轮组固接的蜗杆(18),蜗杆(18)上啮合有蜗轮(19);所述蜗杆(18)同轴固接有主动离合块(21),主动离合块(21)上啮合有从动离合块;所述蜗轮(19)同轴固接有凸轮(17),从动离合块上设有与凸轮(17)相配合的推动杆(20),从动离合块与推动杆(20)转动连接,推动杆(20)与按摩支撑板滑动连接;所述按摩支撑板上固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与推动杆(20)相配合的顶簧(22);所述固定板上转动连接有主轴(23),主轴(23)与从动离合块滑动连接,主轴(23)与驱动组件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神经外科用术后护理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与主轴(23)固接的第三转向锥齿轮组(704),第三转向锥齿轮组(704)固接有一对按摩转轴;所述按摩转轴上均固接有曲柄(708),曲柄(708)上转动连接有连杆(707),连杆(707)上连接有牵引杆,牵引杆上滑动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艮晓梅洁王传玺张凤平段冉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