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行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2214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13
一种辅助行走装置,包括:行走部分、支撑部分和绑带;其通过设置支撑部分,使用者将活动装置的U形架架在腋下,能够代替拐杖,通过行走轮在地面滑动,避免鞋底摩擦地面,减小鞋底损耗,减小使用者行走时的能量损耗;通过第一螺杆以及第二支杆调节U形架的高度和脚踏板的位置,方便不同身高的人使用,还能调节成座椅状态,方便使用者在没有公共座椅的户外休息;通过止回装置和棘轮的配合能防止行走轮向后移动,避免使用者在上坡和下坡路面行走时摔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辅助行走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代步交通工具
,特别涉及一种辅助行走装置。
技术介绍
辅助行走装置是指以代步为目的的交通工具或辅助工具,例如,专利号为:2019112163163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平衡车,其通过交替踏动,使得平衡车持续向前行进或者向后退,不仅可有利于保持平衡,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由于采用电动平衡车导致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的问题;但通过对如上述示例的平衡车进行研究,发现它们需要在脚部或者下半身灵活操控,对于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来说操作不便,容易造成摔倒等事故;因此,我们急需专利技术一种节能环保同时适用老年人使用的防止跌到的辅助行走装置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辅助行走装置,其通过设置支撑部分,使用者将活动装置的U形架架在腋下,能够代替拐杖,通过行走轮在地面滑动,避免鞋底摩擦地面,减小鞋底损耗,减小使用者行走时的能量损耗;通过第一螺杆以及第二支杆调节U形架的高度和脚踏板的位置,方便不同身高的人使用,还能调节成座椅状态,方便使用者在没有公共座椅的户外休息;通过止回装置和棘轮的配合能防止行走轮向后移动,避免使用者在上坡和下坡路面行走时摔倒。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辅助行走装置,包括:行走部分、支撑部分和绑带;所述活动部分设置在支撑部分的下部,用以带动整个装置行走,所述绑带连接在支撑部分的中部,用以绑住使用者的大腿;所述行走部分包括:行走轮、齿轮、轴、V形连接杆、棘轮、垫片和止回装置;所述行走轮通过轴连接在V形连接杆上,行走轮上设置有垫片,所述齿轮连接在轴上,所述棘轮通过另一个轴安装在V形连接杆上,棘轮与齿轮相配合;所述止回装置一端固定连接在V形连接杆上,另一端通过活动块与棘轮相配合,用以限制棘轮往回转动;所述支撑部分包括:脚踏装置、支撑筒、活动装置和固定角度铰链;所述脚踏装置安装在所述支撑筒的底部,所述脚踏装置可升降的安装在所述支撑筒内,所述活动装置通过固定角度铰链连接在支撑筒的上端;所述固定角度铰链的转动角度为90°,用以使所述活动装置转动至与地面平行,方便使用者坐在活动装置上休息;所述脚踏装置包括:脚踏板、凹槽、第一支杆、第二支杆、滑块、第二弹簧和滑道;所述脚踏板下端设有凹槽,第一支杆铰接在脚踏板下端,且第一支杆与凹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支杆固定连接在脚踏板的侧面,第二支杆上端设有滑道,滑块下端设为斜面,滑块与滑道相配合,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滑块和滑道内;使用者将脚放置在脚踏板上,然后使用绑带绑住使用者大腿部,将活动装置的U形架架在使用者腋下,脚踏装置带动V形连接杆移动,V形连接杆带动行走轮移动,行走轮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棘轮转动,完成行走。进一步的,所述止回装置还包括:支撑杆、固定块和第一弹簧;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在V形连接杆上,固定块固定连接在支撑杆上,活动块铰接在支撑杆上,且活动块位于固定块的下端,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支撑杆和活动块上;所述活动块与棘轮相配合。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筒包括:矩形筒、第一滑槽、第一卡槽、阻尼铰链、第二滑槽、第二卡槽和活动板;所述矩形筒下端通过阻尼铰链活动链接活动板,矩形筒内部设有第一滑槽、多个第一卡槽,第一滑槽与第一卡槽连通,活动板上设有第二滑槽和第二卡槽,第二滑槽和第二卡槽相互连通,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连通;滑块与第一卡槽、第二卡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支杆与第一滑槽、第二滑槽滑动配合,与棘轮连接的轴通过轴承连接在矩形筒侧面。进一步的,所述活动装置包括:竖杆、第一螺纹槽、第一螺杆、第二螺纹槽、螺纹孔、第二螺杆和U形架;所述竖杆内部设有第一螺纹槽;第一螺杆与第一螺纹槽相配合;所述第一螺杆上端设有与其同轴的第二螺纹槽,还设有垂直于第一螺杆轴线的螺纹孔;第二螺杆与第二螺纹槽、螺纹孔相配合,且第二螺杆上端固定连有U形架。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支撑部分,使用者将活动装置的U形架架在腋下,能够代替拐杖,通过行走轮在地面滑动,避免鞋底摩擦地面,减小鞋底损耗,减小使用者行走时的能量损耗;(2)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螺杆以及第二支杆调节U形架的高度和脚踏板的位置,方便不同身高的人使用,还能调节成座椅状态,方便使用者在没有公共座椅的户外休息;(3)本专利技术止回装置和棘轮的配合能防止行走轮向后移动,避免使用者在上坡和下坡路面行走时摔倒。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行走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止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6为本专利技术支撑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脚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支撑筒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活动装置的示意图。附图标号:1-行走部分;2-支撑部分;3-绑带;1-1行走轮;1-2齿轮;1-3轴;1-4V形连接杆;1-5棘轮;1-6垫片;1-7止回装置;1-7-1支撑杆;1-7-2固定块;1-7-3活动块;1-7-4第一弹簧;2-1脚踏装置;2-2支撑筒;2-3活动装置;2-4固定角度铰链;2-1-1脚踏板;2-1-2凹槽;2-1-3第一支杆;2-1-4第二支杆;2-1-5滑块;2-1-6第二弹簧;2-1-7滑道;2-2-1矩形筒;2-2-2第一滑槽;2-2-3第一卡槽;2-2-4阻尼铰链;2-2-5第二滑槽;2-2-6第二卡槽;2-2-7活动板;2-3-1竖杆;2-3-2第一螺纹槽;2-3-3第一螺杆;2-3-4第二螺纹槽;2-3-5螺纹孔;2-3-6第二螺杆;2-3-7U形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如图1-10所示,一种辅助行走装置,包括:行走部分1、支撑部分2和绑带3;活动部分1设置在支撑部分2的下部,用以带动整个装置行走,绑带3连接在支撑部分2的中部,用以绑住使用者的大腿;行走部分1包括:行走轮1-1、齿轮1-2、轴1-3、V形连接杆1-4、棘轮1-5、垫片1-6和止回装置1-7;行走轮1-1通过轴1-3连接在V形连接杆1-4上,齿轮1-2连接在轴1-3上,棘轮1-5通过另一个轴1-3安装在V形连接杆1-4上,棘轮1-5与齿轮1-2相配合;止回装置1-7一端固定连接在V形连接杆1-4上,另一端通过活动块1-7-3与棘轮1-5相配合,用以限制棘轮1-5往回转动;止回装置1-7包括:支撑杆1-7-1、固定块1-7-2、活动块1-7-3和第一弹簧1-7-4;支撑杆1-7-1固定连接在V形连接杆1-4上,固定块1-7-2固定连接在支撑杆1-7-1上,活动块1-7-3铰接在支撑杆1-7-1上,且活动块1-7-3位于固定块1-7-2的下端,第一弹簧1-7-4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支撑杆1-7-1和活动块1-7-3上;活动块1-7-3与棘轮1-5相配合;...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辅助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部分(1)、支撑部分(2)和绑带(3);所述活动部分(1)设置在支撑部分(2)的下部,用以带动整个装置行走,所述绑带(3)连接在支撑部分(2)的中部,用以绑住使用者的大腿;/n所述行走部分(1)包括:行走轮(1-1)、齿轮(1-2)、轴(1-3)、V形连接杆(1-4)、棘轮(1-5)、垫片(1-6)和止回装置(1-7);所述行走轮(1-1)通过轴(1-3)连接在V形连接杆(1-4)上,所述齿轮(1-2)连接在轴(1-3)上,所述棘轮(1-5)通过另一个轴(1-3)安装在V形连接杆(1-4)上,棘轮(1-5)与齿轮(1-2)相配合;所述止回装置(1-7)一端固定连接在V形连接杆(1-4)上,另一端通过活动块(1-7-3)与棘轮(1-5)相配合,用以限制棘轮(1-5)往回转动;/n所述支撑部分(2)包括:脚踏装置(2-1)、支撑筒(2-2)、活动装置(2-3)和固定角度铰链(2-4);所述脚踏装置(2-1)安装在所述支撑筒(2-2)的底部,所述脚踏装置(2-1)可升降的安装在所述支撑筒(2-2)内,所述活动装置(2-3)通过固定角度铰链(2-4)连接在支撑筒(2-2)的上端;所述固定角度铰链(2-4)的转动角度为90°,用以使所述活动装置(2-3)转动至与地面平行,方便使用者坐在活动装置(2-3)上休息;/n所述脚踏装置(2-1)包括:脚踏板(2-1-1)、凹槽(2-1-2)、第一支杆(2-1-3)、第二支杆(2-1-4)、滑块(2-1-5)、第二弹簧(2-1-6)和滑道(2-1-7);所述脚踏板(2-1-1)下端设有凹槽(2-1-2),第一支杆(2-1-3)铰接在脚踏板(2-1-1)下端,且第一支杆(2-1-3)与凹槽(2-1-2)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支杆(2-1-4)固定连接在脚踏板(2-1-1)的侧面,第二支杆(2-1-4)上端设有滑道(2-1-7),滑块(2-1-5)下端设为斜面,滑块(2-1-5)与滑道(2-1-7)相配合,第二弹簧(2-1-6)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滑块(2-1-5)和滑道(2-1-7)内;/n使用者将脚放置在脚踏板(2-1-1)上,然后使用绑带(3)绑住使用者大腿部,将活动装置(2-3)的U形架(2-3-7)架在使用者腋下,脚踏装置(2-1)带动V形连接杆(1-4)移动,V形连接杆(1-4)带动行走轮(1-1)移动,行走轮(1-1)带动齿轮(1-2)转动,齿轮(1-2)带动棘轮(1-5)转动,完成行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助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部分(1)、支撑部分(2)和绑带(3);所述活动部分(1)设置在支撑部分(2)的下部,用以带动整个装置行走,所述绑带(3)连接在支撑部分(2)的中部,用以绑住使用者的大腿;
所述行走部分(1)包括:行走轮(1-1)、齿轮(1-2)、轴(1-3)、V形连接杆(1-4)、棘轮(1-5)、垫片(1-6)和止回装置(1-7);所述行走轮(1-1)通过轴(1-3)连接在V形连接杆(1-4)上,所述齿轮(1-2)连接在轴(1-3)上,所述棘轮(1-5)通过另一个轴(1-3)安装在V形连接杆(1-4)上,棘轮(1-5)与齿轮(1-2)相配合;所述止回装置(1-7)一端固定连接在V形连接杆(1-4)上,另一端通过活动块(1-7-3)与棘轮(1-5)相配合,用以限制棘轮(1-5)往回转动;
所述支撑部分(2)包括:脚踏装置(2-1)、支撑筒(2-2)、活动装置(2-3)和固定角度铰链(2-4);所述脚踏装置(2-1)安装在所述支撑筒(2-2)的底部,所述脚踏装置(2-1)可升降的安装在所述支撑筒(2-2)内,所述活动装置(2-3)通过固定角度铰链(2-4)连接在支撑筒(2-2)的上端;所述固定角度铰链(2-4)的转动角度为90°,用以使所述活动装置(2-3)转动至与地面平行,方便使用者坐在活动装置(2-3)上休息;
所述脚踏装置(2-1)包括:脚踏板(2-1-1)、凹槽(2-1-2)、第一支杆(2-1-3)、第二支杆(2-1-4)、滑块(2-1-5)、第二弹簧(2-1-6)和滑道(2-1-7);所述脚踏板(2-1-1)下端设有凹槽(2-1-2),第一支杆(2-1-3)铰接在脚踏板(2-1-1)下端,且第一支杆(2-1-3)与凹槽(2-1-2)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支杆(2-1-4)固定连接在脚踏板(2-1-1)的侧面,第二支杆(2-1-4)上端设有滑道(2-1-7),滑块(2-1-5)下端设为斜面,滑块(2-1-5)与滑道(2-1-7)相配合,第二弹簧(2-1-6)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滑块(2-1-5)和滑道(2-1-7)内;
使用者将脚放置在脚踏板(2-1-1)上,然后使用绑带(3)绑住使用者大腿部,将活动装置(2-3)的U形架(2-3-7)架在使用者腋下,脚踏装置(2-1)带动V形连接杆(1-4)移动,V形连接杆(1-4)带动行走轮(1-1)移动,行走轮(1-1)带动齿轮(1-2)转动,齿轮(1-2)带动棘轮(1-5)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建锋林素妹
申请(专利权)人:惠安县崇武镇栓锋广告设计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