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绕线机上料机构及绕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1731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绕线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绕线机上料机构及绕线机。该上料机构包括上料装置,上料装置包括可沿上下和前后方向移动的上料架体,上料架体上设置有多个与主轴相对应的上料槽,上料槽与线圈骨架的形状相适配;输送装置,包括多个周转车,周转车上设置有多个冶具头,线圈骨架卡设在冶具头上;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分别与上料装置和输送装置连接,控制装置能够控制输送装置运转,将待绕线的线圈骨架输送至上料装置并控制上料装置将线圈骨架安装在相应的主轴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输送装置向上料装置输送线圈骨架,上料装置将线圈骨架安装于主轴上,使绕线机的上料机构更加自动化,解决了人工装载效率低和质量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绕线机上料机构及绕线机
本技术涉及绕线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绕线机上料机构及绕线机。
技术介绍
变压器绕线机是用来绕制变压器线圈的专用设备,在变压器的线圈生产过程中,按变压器电压等级或容量来划分绕线设备,有绕制配电变压器高、低压线圈的自动排线绕线机和箔式线圈绕制机;有绕制大型电力变压器线圈的立式绕线机和卧式绕线机。绕线机上料时通过上料机构将待绕线的线圈骨架安装到主轴上。现有技术中绕线机的上料通过上料机构向主轴移动,使得上料座上的线圈骨架套在主轴上后,产品座再后退实现上料;下料时,下料槽前移至主轴下方,由主轴绕制区后部的U形推料爪推出,使得线圈骨架掉落在下料槽内。采用上述上料机构时,上料机构前后移动,线圈骨架放置到主轴上,每次需等待上料完成后人工再次将线圈骨架放置在上料机构上进行上料,人工装载不准确且装载慢,影响上料质量和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绕线机上料机构,输送装置将上料装置输送线圈骨架,解决了人工装载效率低和质量不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绕线机上料机构,用于将线圈骨架安装在绕线机架的若干主轴上,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上料装置,包括可沿上下和前后方向往复移动的上料架体,所述上料架体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主轴相对应的上料槽,所述上料槽与所述线圈骨架的形状相适配;输送装置,包括多个周转车,所述周转车上设置有多个冶具头,所述线圈骨架卡设在所述冶具头上;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上料装置和所述输送装置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能够控制所述输送装置运转,将待绕线的线圈骨架输送至所述上料装置并控制所述上料装置将所述线圈骨架安装在相应的所述主轴上。进一步地,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用于承载多个所述周转车的输送导轨组;导轨驱动件,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输送导轨组运转将多个所述周转车输送至上料装置。进一步地,所述输送导轨组包括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输送导轨和第二输送导轨;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导轨和所述第二输送导轨之间的转运机构,所述转运机构将所述第一输送导轨上的周转车移至所述第二输送导轨上。进一步地,所述转运机构包括:转运臂,所述转运臂与所述周转车连接;回转机构,与所述转运臂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周转车旋转180°;第一上移驱动件,与所述回转机构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回转机构和所述转运臂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进一步地,所述转运臂的下侧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周转车的顶部设置有对接块,所述卡接槽与所述对接块相适配。进一步地,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一阻隔组件,所述第一阻隔组件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第一阻隔组件包括第一阻隔驱动件、第一阻隔销、第一阻隔检测件和第二阻隔检测件,所述第一阻隔销与所述第一阻隔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一阻隔驱动件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第一阻隔检测件和所述第二阻隔件均检测到所述周转车时,所述第一阻隔驱动件能够推动所述第一阻隔销上移以阻止所述周转车继续前移。进一步地,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第二上移驱动件,与所述上料架体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上料架体沿上下方向往复移动;前移驱动件,与所述第二上移驱动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上移驱动件和所述上料架体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二上移驱动件和所述前移驱动件均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前移驱动件包括:第二电动机,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丝杠,与所述上料架体连接,所述第二电动机与所述丝杠传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上料架体上的下料槽,所述下料槽与所述线圈骨架的形状相适配且与所述上料槽在上下方向上间隔一段距离;第三上移驱动件,与所述第二上移驱动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上料架体和所述第二上移驱动件上下移动。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绕线机,该绕线机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绕线机上料机构。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1、本技术实施例中输送装置上的周转车上能够承载多个线圈骨架,将多个线圈骨架输送至上料装置处,上料架体通过向前方移动至上料槽与冶具头对正,上料架体上移将冶具头上的线圈骨架卡在上料槽内,向后方移动至线圈骨架脱离冶具头;上料架体继续向后方移动至将线圈骨架套在主轴上,下移完成线圈骨架的上料;通过输送装置不断向上料装置输送,使绕线机的上料机构更加自动化,解决了人工装载效率低和质量不佳的问题。2、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输送导轨的侧面设置有多个上料检测件,多个上料检测件对每一个周转车起到定位作用;当多个上料检测件中靠近转运机构的一个上料检测件检测到周转车时,向控制装置发送信号,控制装置控制转运机构停止向第二输送导轨上输送周转车,即使与主轴对应的周转车的数目满足一次上料要求。3、本技术实施例中当第一阻隔检测件和第二阻隔检测件均检测到周转车时,控制装置控制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在阻隔条的配合下阻止周转车继续前移,便于转运机构将位于第一输送导轨末端的周转车移至第二输送导轨,避免周转车堆积影响转运。当第二阻隔检测件检测不到周转车时,向控制装置发送信号,控制装置控制气缸带动第一阻隔销下移,使后续的周转车继续前移向转运机构方向输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绕线机上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输送装置的一种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输送导轨或第二输送导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转运机构和周转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转运机构和周转车的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输送装置的另一种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上料装置的一种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上料装置的另一种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上料装置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线圈骨架;20-箱体,201-工作台;30-上料装置,301-上料架体,302-上料槽,303-第二上移驱动件,304-第一上料托架,305-连接块,306-第二电动机,307-第二主动轮,308-第二传动带,309-第二从动轮,310-丝杠,311-连接杆,312-底板,313-第一滑块,314-第一滑轨,315-第一固定架,316-导轨底板,317-第三上移驱动件,318-第二滑块,319-第二滑轨,320-下料槽,321-第二上料托架;40-输送装置,401-输送导轨组,402-周转车,403-冶具头,404-第一输送导轨,405-第二输送导轨,406-转运机构,407-转运臂,408-回转机构,409-第一上移驱动件,410-固定座,411-气缸连接板,412-支撑板,413-支撑架,414-旋转架,415-卡接槽,416-对接块,417-上料检测件,418-限位架,419-安装架,420-第一阻隔驱动件,4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绕线机上料机构,用于将线圈骨架(10)安装在绕线机架的若干主轴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包括:/n上料装置(30),包括可沿上下和前后方向往复移动的上料架体(301),所述上料架体(301)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主轴相对应的上料槽(302),所述上料槽(302)与所述线圈骨架(10)的形状相适配;/n输送装置(40),包括多个周转车(402),所述周转车(402)上设置有多个冶具头(403),所述线圈骨架(10)卡设在所述冶具头(403)上;以及/n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上料装置(30)和所述输送装置(40)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能够控制所述输送装置(40)运转,将待绕线的线圈骨架(10)输送至所述上料装置(30)并控制所述上料装置(30)将所述线圈骨架(10)安装在相应的所述主轴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绕线机上料机构,用于将线圈骨架(10)安装在绕线机架的若干主轴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包括:
上料装置(30),包括可沿上下和前后方向往复移动的上料架体(301),所述上料架体(301)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主轴相对应的上料槽(302),所述上料槽(302)与所述线圈骨架(10)的形状相适配;
输送装置(40),包括多个周转车(402),所述周转车(402)上设置有多个冶具头(403),所述线圈骨架(10)卡设在所述冶具头(403)上;以及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上料装置(30)和所述输送装置(40)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能够控制所述输送装置(40)运转,将待绕线的线圈骨架(10)输送至所述上料装置(30)并控制所述上料装置(30)将所述线圈骨架(10)安装在相应的所述主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机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40)还包括:
用于承载多个所述周转车(402)的输送导轨组(401);
导轨驱动件,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输送导轨组(401)运转将多个所述周转车(402)输送至上料装置(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绕线机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导轨组(401)包括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输送导轨(404)和第二输送导轨(405);所述输送装置(4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导轨(404)和所述第二输送导轨(405)之间的转运机构(406),所述转运机构(406)将所述第一输送导轨(404)上的周转车(402)移至所述第二输送导轨(405)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绕线机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机构(406)包括:
转运臂(407),所述转运臂(407)与所述周转车(402)连接;
回转机构(408),与所述转运臂(407)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周转车(402)旋转180°;
第一上移驱动件(409),与所述回转机构(408)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回转机构(408)和所述转运臂(407)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绕线机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燕李培信崔亭武
申请(专利权)人:德州信平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