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交通系统用交通指挥灯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61674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交通系统用交通指挥灯,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一侧外壁设置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底部外壁设置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壁螺纹连接有套筒,且套筒的内壁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底部外壁焊接有支撑块,且支撑块的底部外壁粘接有防滑垫,所述底座的底部外壁设置有支撑腿,且支撑腿的底部外壁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底座的一侧外壁设置有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实时的监控记录来往车辆,可以有效的进行道路交通路况指挥,可以防止交通指挥灯被意外碰撞而倾倒,提高了交通指挥灯的稳定性,保证交通指挥灯不会出现断定的状况,且采用风能供电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交通系统用交通指挥灯
本技术涉及交通指挥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交通系统用交通指挥灯。
技术介绍
交通指挥灯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交通设备,一般都是安装在交通比较繁忙的地段,位置比较固定,主要通过电源驱动使红绿灯有秩序的闪烁,指挥汽车和行人安全有序地通行。目前,现有的交通指挥灯大多位置固定,不方便灵活使用,且通常使用外接电源,一旦发生停电故障,就无法正常工作,严重影响交通,导致交通堵塞,并且智能化程度都普遍较低,难以进行有效的道路交通指挥,不方便调控,不便于使用,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智能交通系统用交通指挥灯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智能交通系统用交通指挥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交通系统用交通指挥灯,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一侧外壁设置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底部外壁设置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壁螺纹连接有套筒,且套筒的内壁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底部外壁焊接有支撑块,且支撑块的底部外壁粘接有防滑垫,所述底座的底部外壁设置有支撑腿,且支撑腿的底部外壁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底座的一侧外壁设置有凹槽,且凹槽的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有扬声器,所述底座的顶部外壁设置有立柱,且立柱的顶部外壁焊接有灯座,所述灯座的一侧外壁设置有螺纹槽,且螺纹槽的内壁螺纹连接有指挥灯,所述灯座的一侧外壁设置有灯罩,所述灯座的顶部外壁焊接有支撑杆,且支撑杆的顶部外壁焊接有顶座,所述支撑杆的外壁设置有轴承,且轴承的外壁焊接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的一侧外壁设置有连接杆,且连接杆远离转动座的一侧外壁焊接有定位翼,所述转动座的一侧外壁设置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有发电机,所述发电机的输出轴一端焊接有转动轴,且转动轴的一侧外壁焊接有扇叶。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座的顶部外壁设置有限位槽,且限位槽的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有全景摄像头。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扬声器、指挥灯、全景摄像头和发电机均通过导线连接有开关,且开关通过导线连接有电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设置全景摄像头和扬声器,全景摄像头方便实时的监控记录来往车辆,监测有无违章情况,扬声器可以有效的进行道路交通路况指挥,缓解了交通压力,同时在雨雪天气情况下可以警示行车人员减速慢行,有效的防止了交通事故的发生;2.通过设置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和套筒,通过旋转套筒可以使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向外伸出,通过支撑块将整个装置撑起,可以防止交通指挥灯被意外碰撞而倾倒,提高了交通指挥灯的稳定性;3.通过设置的发电机、扇叶和定位翼,定位翼可以调整扇叶朝向,保证最大化利用风能,通过扇叶转动为发电机提供动能,对蓄电池进行持续发电,保证交通指挥灯不会出现断电的状况,且采用风能供电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交通系统用交通指挥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交通系统用交通指挥灯的套筒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交通系统用交通指挥灯的转动座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固定板、3第一螺纹杆、4套筒、5第二螺纹杆、6支撑块、7防滑垫、8万向轮、9扬声器、10立柱、11灯座、12指挥灯、13灯罩、14支撑杆、15全景摄像头、16顶座、17轴承、18转动座、19连接杆、20定位翼、21发电机、22转动轴、23扇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智能交通系统用交通指挥灯,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一侧外壁焊接有固定板2,且固定板2的底部外壁焊接有第一螺纹杆3,第一螺纹杆3的外壁螺纹连接有套筒4,且套筒4的内壁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5,第二螺纹杆5的底部外壁焊接有支撑块6,且支撑块6的底部外壁粘接有防滑垫7,底座1的底部外壁焊接有支撑腿,且支撑腿的底部外壁焊接有万向轮8,底座1的一侧外壁开有凹槽,且凹槽的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有扬声器9,底座1的顶部外壁焊接有立柱10,且立柱10的顶部外壁焊接有灯座11,灯座11的一侧外壁开有螺纹槽,且螺纹槽的内壁螺纹连接有指挥灯12,灯座11的一侧外壁焊接有灯罩13,灯座11的顶部外壁焊接有支撑杆14,且支撑杆14的顶部外壁焊接有顶座16,支撑杆14的外壁焊接有轴承17,且轴承17的外壁焊接有转动座18,转动座18的一侧外壁焊接有连接杆19,且连接杆19远离转动座18的一侧外壁焊接有定位翼20,转动座18的一侧外壁开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有发电机21,发电机21的输出轴一端焊接有转动轴22,且转动轴22的一侧外壁焊接有扇叶23。本技术中,顶座16的顶部外壁开有限位槽,且限位槽的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有全景摄像头15,扬声器9、指挥灯12、全景摄像头15和发电机21均通过导线连接有开关,且开关通过导线连接有电源。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万向轮8可以将装置灵活移动到需要放置交通指挥灯的位置,然后通过旋转套筒4可以使第一螺纹杆3和第二螺纹杆5向外伸出,通过支撑块6将整个装置撑起,可以防止交通指挥灯被意外碰撞而倾倒,通过全景摄像头15方便实时的监控记录来往车辆,通过扬声器9可以有效的进行道路交通路况指挥,指挥灯12上设置有灯罩13,可以有效防止指挥灯12被雨水侵蚀,定位翼20可以调整转动座18的朝向,保证最大化利用风能,通过扇叶23转动可以为发电机21提供动能,对蓄电池进行持续发电。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交通系统用交通指挥灯,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一侧外壁设置有固定板(2),且固定板(2)的底部外壁设置有第一螺纹杆(3),所述第一螺纹杆(3)的外壁螺纹连接有套筒(4),且套筒(4)的内壁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5),所述第二螺纹杆(5)的底部外壁焊接有支撑块(6),且支撑块(6)的底部外壁粘接有防滑垫(7),所述底座(1)的底部外壁设置有支撑腿,且支撑腿的底部外壁设置有万向轮(8),所述底座(1)的一侧外壁设置有凹槽,且凹槽的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有扬声器(9),所述底座(1)的顶部外壁设置有立柱(10),且立柱(10)的顶部外壁焊接有灯座(11),所述灯座(11)的一侧外壁设置有螺纹槽,且螺纹槽的内壁螺纹连接有指挥灯(12),所述灯座(11)的一侧外壁设置有灯罩(13),所述灯座(11)的顶部外壁焊接有支撑杆(14),且支撑杆(14)的顶部外壁焊接有顶座(16),所述支撑杆(14)的外壁设置有轴承(17),且轴承(17)的外壁焊接有转动座(18),所述转动座(18)的一侧外壁设置有连接杆(19),且连接杆(19)远离转动座(18)的一侧外壁焊接有定位翼(20),所述转动座(18)的一侧外壁设置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有发电机(21),所述发电机(21)的输出轴一端焊接有转动轴(22),且转动轴(22)的一侧外壁焊接有扇叶(2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交通系统用交通指挥灯,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一侧外壁设置有固定板(2),且固定板(2)的底部外壁设置有第一螺纹杆(3),所述第一螺纹杆(3)的外壁螺纹连接有套筒(4),且套筒(4)的内壁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5),所述第二螺纹杆(5)的底部外壁焊接有支撑块(6),且支撑块(6)的底部外壁粘接有防滑垫(7),所述底座(1)的底部外壁设置有支撑腿,且支撑腿的底部外壁设置有万向轮(8),所述底座(1)的一侧外壁设置有凹槽,且凹槽的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有扬声器(9),所述底座(1)的顶部外壁设置有立柱(10),且立柱(10)的顶部外壁焊接有灯座(11),所述灯座(11)的一侧外壁设置有螺纹槽,且螺纹槽的内壁螺纹连接有指挥灯(12),所述灯座(11)的一侧外壁设置有灯罩(13),所述灯座(11)的顶部外壁焊接有支撑杆(14),且支撑杆(14)的顶部外壁焊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栋周扬赵坤熊沂铖郑颖张永辉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航空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