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泵齿轮防脱结构,包括泵体和泵盖,所述泵体的左侧与泵盖的右侧螺钉连接,所述泵体的内腔右侧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主动轴的一端和从动轴的一端,所述主动轴的另一端和从动轴的另一端分别与泵盖的右侧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轴和从动轴的外壁中部沿周向均开设有第一键槽,所述主动轴和从动轴的外壁左侧均开设有环形卡槽,所述主动轴和从动轴的外壁与第一键槽的相对应位置均套接有齿轮,且两个齿轮啮合连接。该油泵齿轮防脱结构,可进行齿轮的稳定固定,防止齿轮松动与泵体或泵盖产生机械磨损,避免齿轮与泵体和泵盖之间的间隙过大,保证燃油的稳定输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泵齿轮防脱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油泵
,具体为一种油泵齿轮防脱结构。
技术介绍
泵是一种既轻便又紧凑的泵,有直列式、分配式和单体式三大类。油泵要有动力源才能运转,它下部的凸轮轴是由发动机曲轴齿轮带动的。齿轮油泵是汽车发动机供油的设备;传统的齿轮油泵是油泵轴与齿轮通过键联接,然后由泵体和泵盖夹紧固定,并不能将齿轮与油泵轴进行稳定固定,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齿轮容易松动与泵体或泵盖产生机械磨损,导致齿轮与泵体和泵盖之间的间隙过大,影响燃油的输送,因此现设计一种齿轮防脱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泵齿轮防脱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泵齿轮防脱结构,包括泵体和泵盖,所述泵体的左侧与泵盖的右侧螺钉连接,所述泵体的内腔右侧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主动轴的一端和从动轴的一端,所述主动轴的另一端和从动轴的另一端分别与泵盖的右侧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轴和从动轴的外壁中部沿周向均开设有第一键槽,所述主动轴和从动轴的外壁左侧均开设有环形卡槽,所述主动轴和从动轴的外壁与第一键槽的相对应位置均套接有齿轮,且两个齿轮啮合连接,所述齿轮的内壁沿周向均开设有第二键槽,且第二键槽的左端封闭,所述第一键槽的内腔插接有平键的一部分,且平键的另一部分与第二键槽的内腔插接,所述齿轮的左侧与环形卡槽的相对应位置开设有圆槽,所述圆槽的内腔前后两侧均插接有挡板,且挡板内嵌在环形卡槽的内腔,两个所述挡板相互接触,所述挡板的左侧壁两端均冲压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腔插接有与齿轮螺接的紧固螺栓。优选的,位于主动轴和从动轴上的第一键槽数量均为三个,且第一键槽按顺时针每隔120度分布在主动轴和从动轴的外壁。优选的,两个所述挡板的内侧面均为半圆形。优选的,所述挡板和齿轮的左侧壁在同一平面上。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内腔深度大于等于紧固螺栓的螺帽高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油泵齿轮防脱结构,通过环形卡槽、挡板、凹槽和紧固螺栓的配合可实现齿轮的直线固定,通过第一键槽、平键和第二键槽的配合可实现齿轮的轴向固定,从而可进行齿轮的稳定固定,防止齿轮松动与泵体或泵盖产生机械磨损,避免齿轮与泵体和泵盖之间的间隙过大,保证燃油的稳定输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面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A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主动轴右侧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主动轴左侧剖视图。图中:1、泵体,2、主动轴,3、从动轴,4、泵盖,5、第一键槽,6、环形卡槽,7、齿轮,8、第二键槽,9、平键,10、圆槽,11、挡板,12、凹槽,13、紧固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油泵齿轮防脱结构,包括泵体1和泵盖4,泵体1的左侧与泵盖4的右侧螺钉连接,泵体1和泵盖4内部均安装有轴承,用于主动轴2和从动轴3的固定,泵体1的内腔右侧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主动轴2的一端和从动轴3的一端,主动轴2的另一端和从动轴3的另一端分别与泵盖4的右侧上下两端固定连接,主动轴2和从动轴3的外壁中部沿周向均开设有第一键槽5,通过第一键槽5、平键9和第二键槽8的配合对齿轮7进行轴向固定,主动轴2和从动轴3的外壁左侧均开设有环形卡槽6,通过环形卡槽6与挡板11的配合对齿轮7进行直线定位,避免齿轮7在主动轴2或从动轴3上窜动,主动轴2和从动轴3的外壁与第一键槽5的相对应位置均套接有齿轮7,且两个齿轮7啮合连接,在两个齿轮7的啮合传动下进行燃油的输送,齿轮7的内壁沿周向均开设有第二键槽8,且第二键槽8的左端封闭,第一键槽5的内腔插接有平键9的一部分,且平键9的另一部分与第二键槽8的内腔插接,齿轮7的左侧与环形卡槽6的相对应位置开设有圆槽10,圆槽10的内腔前后两侧均插接有挡板11,且挡板11内嵌在环形卡槽6的内腔,挡板11对齿轮7进行阻挡,两个挡板11相互接触,挡板11的左侧壁两端均冲压有凹槽12,凹槽12的内腔插接有与齿轮7螺接的紧固螺栓13,通过紧固螺栓13可使挡板11与齿轮7固定。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位于主动轴2和从动轴3上的第一键槽5数量均为三个,且第一键槽5按顺时针每隔120度分布在主动轴2和从动轴3的外壁,通过第一键槽5从三个方向对齿轮7定位,进一步提高齿轮7的轴向固定性。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两个挡板11的内侧面均为半圆形,两个挡板11能组成一个圆形内腔,确保挡板11与环形卡槽6完全接触,提高挡板11与环形卡槽6之间的稳定性。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挡板11和齿轮7的左侧壁在同一平面上,避免挡板11凸出来造成齿轮7与泵盖4产生间隙,进而导致燃油输送受到影响。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凹槽12的内腔深度大于等于紧固螺栓13的螺帽高度,可使紧固螺栓13的螺帽隐藏在凹槽12内,防止齿轮7与泵盖4之间产生间隙影响燃油的输送。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具体工作如下。使用时,将主动轴2的外壁右侧装上传动齿轮,再与发动机曲轴齿轮啮合连接,为主动轴2提供旋转动力,通过两个齿轮7的旋转实现燃油输送,当需要进行齿轮7的拆卸时,取下泵盖4,主动轴2和从动轴3从泵体1内取出,将紧固螺栓13从齿轮7上旋下,解除对挡板11的固定,把挡板11从环形卡槽6中取出,解除齿轮7的直线固定,便可推动齿轮7从右至左移动,从而使第二键槽8脱离平键9取下齿轮7,当需要进行齿轮7的安装时,齿轮7套在主动轴2和从动轴3上并从左至右滑动,直至第二键槽8套在平键9上,实现齿轮7的轴向定位,再将两个挡板11卡在环形卡槽6内并进入圆槽10,紧固螺栓13穿过凹槽12锁紧在齿轮7上,实现齿轮7的直线固定,从而完成齿轮7的安装,在实际使用时,齿轮7能与主动轴2和从动轴3稳定固定,防止齿轮7发生位移与泵体1或泵盖4发生机械磨损,对齿轮7保护,确保燃油输送的稳定进行,更利于推广。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底部”、“一端”、“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同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螺钉连接”、“固定连接”、“啮合连接”、“开设”、“插接”、“套接”、“螺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泵齿轮防脱结构,包括泵体(1)和泵盖(4),所述泵体(1)的左侧与泵盖(4)的右侧螺钉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1)的内腔右侧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主动轴(2)的一端和从动轴(3)的一端,所述主动轴(2)的另一端和从动轴(3)的另一端分别与泵盖(4)的右侧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轴(2)和从动轴(3)的外壁中部沿周向均开设有第一键槽(5),所述主动轴(2)和从动轴(3)的外壁左侧均开设有环形卡槽(6),所述主动轴(2)和从动轴(3)的外壁与第一键槽(5)的相对应位置均套接有齿轮(7),且两个齿轮(7)啮合连接,所述齿轮(7)的内壁沿周向均开设有第二键槽(8),且第二键槽(8)的左端封闭,所述第一键槽(5)的内腔插接有平键(9)的一部分,且平键(9)的另一部分与第二键槽(8)的内腔插接,所述齿轮(7)的左侧与环形卡槽(6)的相对应位置开设有圆槽(10),所述圆槽(10)的内腔前后两侧均插接有挡板(11),且挡板(11)内嵌在环形卡槽(6)的内腔,两个所述挡板(11)相互接触,所述挡板(11)的左侧壁两端均冲压有凹槽(12),所述凹槽(12)的内腔插接有与齿轮(7)螺接的紧固螺栓(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泵齿轮防脱结构,包括泵体(1)和泵盖(4),所述泵体(1)的左侧与泵盖(4)的右侧螺钉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1)的内腔右侧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主动轴(2)的一端和从动轴(3)的一端,所述主动轴(2)的另一端和从动轴(3)的另一端分别与泵盖(4)的右侧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轴(2)和从动轴(3)的外壁中部沿周向均开设有第一键槽(5),所述主动轴(2)和从动轴(3)的外壁左侧均开设有环形卡槽(6),所述主动轴(2)和从动轴(3)的外壁与第一键槽(5)的相对应位置均套接有齿轮(7),且两个齿轮(7)啮合连接,所述齿轮(7)的内壁沿周向均开设有第二键槽(8),且第二键槽(8)的左端封闭,所述第一键槽(5)的内腔插接有平键(9)的一部分,且平键(9)的另一部分与第二键槽(8)的内腔插接,所述齿轮(7)的左侧与环形卡槽(6)的相对应位置开设有圆槽(10),所述圆槽(10)的内腔前后两侧均插接有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鞠江兰,潘莹,
申请(专利权)人:泰兴市万翔转向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