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封井装置,上板间隔设置在下板的上侧,上板和下板均为外边缘具有翻边的圆形钢板,上板的翻边朝上设置,下板的翻边朝下设置,上板的翻边和下板的翻边之间形成有截面为梯形的圆环形的滑道,牛筋压密圈嵌设在滑道中,丁腈橡胶垫圈套设在牛筋压密圈的外周侧;螺杆的一端垂直固定在下板的上表面,螺杆的另一端穿过上板且螺纹连接有螺母,螺杆和螺母均为多个,螺杆和螺母一一对应设置。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封井工艺繁琐且材料用量大的问题。技术效果为:简化了封井环节,提高了封井的工作效率,极大的减少了回填井内的材料用量,减少劳动用工量,节约资金且经济性好,封井过程中无扬尘,绿色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封井装置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基坑降水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快速封井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封井工艺为依次进行的如下步骤:提出水泵及管线、灌注级配砂石、投入干水泥粉、浇筑膨胀混凝土以及焊接钢板封口,传统封井工艺繁琐、材料用量大;在地下室内封井的顺序和条件受到约束,即由一侧向另一侧逐个封闭,且在地下室外的降水井需要抽水减压,才能完成地下室内最后一口井的封闭,即便如此,在地下水丰富的地区或地下水为承压水地区,往往井内的材料没有填满,地下水已经溢满外流,经常出现难封井或封不住井,导致地下室底板渗漏,影响建筑物使用功能及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快速封井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封井工艺繁琐且材料用量大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一种快速封井装置,包括下板、上板、螺杆、螺母、牛筋压密圈和丁腈橡胶垫圈;上板间隔设置在下板的上侧,上板和下板均为外边缘具有翻边的圆形钢板,上板的翻边朝上设置,下板的翻边朝下设置,上板的翻边和下板的翻边之间形成有截面为梯形的圆环形的滑道,牛筋压密圈嵌设在滑道中,丁腈橡胶垫圈套设在牛筋压密圈的外周侧;螺杆的一端垂直固定在下板的上表面,螺杆的另一端穿过上板且螺纹连接有螺母,螺杆和螺母均为多个,螺杆和螺母一一对应设置。进一步地,还包括润滑层,滑道和牛筋压密圈的接触处设置有润滑层。进一步地,润滑层为润滑油脂。进一步地,还包括把手,把手固定在上板的上表面,把手位于上板的中心位置。进一步地,把手为L字形,把手L字形的小端焊接在上板的上表面。进一步地,牛筋压密圈的外周侧向内凹陷有定位槽,丁腈橡胶垫圈的内侧壁向牛筋压密圈的一侧凸出有定位凸起,定位凸起嵌设在定位槽中。进一步地,定位槽为截面是V字形环形凹槽,定位凸起为与定位槽相适配的截面是V字形环形凸起。进一步地,牛筋压密圈为横截面是梯形的圆环形结构。进一步地,多个螺杆环形阵列在下板的上表面,多个螺杆等间隔设置,多个螺杆均靠近下板的翻边设置。进一步地,下板、上板、把手、多个螺杆以及多个螺母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防腐涂层。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采用钢板为主体结构的下板和上板,通过螺杆和螺母的拧紧作用,实现了牛筋压密圈和丁腈橡胶垫圈向周围拓展,使之与井口的钢管之间紧密的密封,实现了快速封井;2、本装置简化了封井环节,提高了封井的工作效率,有效的防止地下室底板因封井不当产生的渗漏现象;3、本装置极大的减少了回填井内的材料用量,减少劳动用工量,节约资金且经济性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4、本装置尤其适用于基坑较深的地区、地下水丰富地区、地下水为承压水地区的地下室内的降水井快速封堵;5、本装置在封井过程中无扬尘,绿色环保。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快速封井装置的剖面结构图。图2为图1提供的一种快速封井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图1提供的一种快速封井装置的使用状态剖面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快速封井装置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快速封井装置的施工状态图。图6为本技术相关的现有技术的结构图。图中:1、下板,2、上板,3、螺杆,4、螺母,5、牛筋压密圈,6、丁腈橡胶垫圈,7、滑道,8、把手,9、定位槽,10、定位凸起,11、止水环钢板,12、钢管,13、钢板,14、膨胀混凝土,15、地下室基础,16、井管,17、降水井,18、膨胀砼后浇带,19、干水泥,20、级配砂石。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传统封井工艺所形成的结构为如图6所示的现有技术结构图,具体为,在降水井17的底部填充有级配砂石20,在级配砂石20的上侧填充有干水泥19,级配砂石20和干水泥19的外周侧均抵接在降水井17的井管16上,干水泥19的上部为地下室基础15,地下室基础15采为钢筋混凝土基础,在降水井17的井口上方的地下室基础15中设置有钢管12,钢管12的外周侧设置有多个止水环钢板11,在钢管12的内部填充有膨胀砼后浇带18,在膨胀砼后浇带18的顶部设置有钢板13。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快速封井装置,包括下板1、上板2、螺杆3、螺母4、牛筋压密圈5和丁腈橡胶垫圈6;上板2间隔设置在下板1的上侧,上板2和下板1均为外边缘具有翻边的圆形钢板,上板2的翻边朝上设置,下板1的翻边朝下设置,上板2的翻边和下板1的翻边之间形成有截面为梯形的圆环形的滑道7,牛筋压密圈5嵌设在滑道7中,丁腈橡胶垫圈6套设在牛筋压密圈5的外周侧;具有翻边的上板2的上部形成有圆台形的上端敞口的容纳腔,上板2的翻边内部为上板2的上表面,上板2的上表面为平面,具有翻边的下板1的上部形成有圆台形的下端敞口的容纳腔,下板1的上表面为平面,螺杆3的一端垂直固定在下板1的上表面,螺杆3的另一端穿过上板2且螺纹连接有螺母4,螺杆3和螺母4均为多个,螺杆3和螺母4一一对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将滑道7的表面经过磨平磨光处理,两个圆形翻边均向外,翻边夹紧的部位内部呈梯形,螺杆3焊接在下板1上,此外,螺杆3还可以使用现有螺栓,将螺栓的端部焊接在下板1上,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例如,螺杆3和螺母4的数量均为6个。本实施例的快速封井装置的操作步骤为:1、提出水泵以及管线;2、将快速封井装置放置在止水环钢板11内,保持水平状态;3、如图3所示,均匀的拧紧上下相连的螺杆3和螺母4,使得螺母4和螺杆3的配合将上板2和下板1逐渐紧固,上板2在螺母4的力的作用下逐渐靠近下板1,牛筋压密圈5和丁腈橡胶垫圈6通过螺杆3和螺母4的拧紧作用沿着涂有润滑油的滑道7向外扩展,与事先预埋在混凝土制成的地下室基础15内的降水井17的井管16上边的钢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速封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板(1)、上板(2)、螺杆(3)、螺母(4)、牛筋压密圈(5)和丁腈橡胶垫圈(6);所述上板(2)间隔设置在所述下板(1)的上侧,所述上板(2)和所述下板(1)均为外边缘具有翻边的圆形钢板,所述上板(2)的翻边朝上设置,所述下板(1)的翻边朝下设置,所述上板(2)的翻边和所述下板(1)的翻边之间形成有截面为梯形的圆环形的滑道(7),所述牛筋压密圈(5)嵌设在所述滑道(7)中,所述丁腈橡胶垫圈(6)套设在所述牛筋压密圈(5)的外周侧;所述螺杆(3)的一端垂直固定在所述下板(1)的上表面,所述螺杆(3)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上板(2)且螺纹连接有所述螺母(4),所述螺杆(3)和所述螺母(4)均为多个,所述螺杆(3)和所述螺母(4)一一对应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封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板(1)、上板(2)、螺杆(3)、螺母(4)、牛筋压密圈(5)和丁腈橡胶垫圈(6);所述上板(2)间隔设置在所述下板(1)的上侧,所述上板(2)和所述下板(1)均为外边缘具有翻边的圆形钢板,所述上板(2)的翻边朝上设置,所述下板(1)的翻边朝下设置,所述上板(2)的翻边和所述下板(1)的翻边之间形成有截面为梯形的圆环形的滑道(7),所述牛筋压密圈(5)嵌设在所述滑道(7)中,所述丁腈橡胶垫圈(6)套设在所述牛筋压密圈(5)的外周侧;所述螺杆(3)的一端垂直固定在所述下板(1)的上表面,所述螺杆(3)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上板(2)且螺纹连接有所述螺母(4),所述螺杆(3)和所述螺母(4)均为多个,所述螺杆(3)和所述螺母(4)一一对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封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润滑层,所述滑道(7)和所述牛筋压密圈(5)的接触处设置有所述润滑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快速封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层为润滑油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封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把手(8),所述把手(8)固定在所述上板(2)的上表面,所述把手(8)位于所述上板(2)的中心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宝山,田佳鑫,张振才,王飞,陈国庆,李云龙,于朝伟,陈旦,金炎潮,任雪峰,张为常,王成运,杨亚东,张玉柱,周心合,施永轩,
申请(专利权)人:亳州市鑫航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