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液体燃料加工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0763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03
一种生物液体燃料加工处理设备,属于生物质液体燃料生产领域,包括罐体、罐盖,搅拌装置,出油口,出杂口,加热装置,水箱;罐盖上设有出气管、紫外线灯,观察口,原料入口,助剂入口,压力计,温度计;罐体中下部设有螺旋环绕在搅拌罐外的加热管;加热管的进油端与加热炉相连、回流口与储油罐相连;储油罐与加热炉连接,且储油罐与加热炉之间安装有油泵;搅拌罐底部侧面中部开有增气管口,增气管一端与气泵相连,一端延伸至搅拌罐内,搅拌罐内的增气管设有通气孔;所述气泵与臭氧发生器连接,出气管上安装有阀门,水箱与除臭箱连接。本设备可同时对原料油进行除臭、脱酸和脱色处理,占地面积小,成品油无臭无味,色泽清澈透亮,燃烧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液体燃料加工处理设备
本技术属于生物质液体燃料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液体燃料加工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生物液体燃料的加工需要经过除杂、脱水、脱胶、脱色、脱酸、除臭等处理工序。其中,除臭处理常采用高温分离除臭;脱酸处理是在液体燃料中加碱中和以除去游离脂肪酸,反应生成的脂肪酸盐离心分离静置后,可分离出皂脚。脱酸过程还可吸附一部分胶质和色素,进一步澄清生物燃料油;脱色处理是在液体燃料中加入脱色剂,通过搅拌使脱色剂与待处理原料油混合,经过一定时间的除杂脱色,使色度较黑的油品变成浅色透明的液体。专利号为201821792600.6公开了一种生物燃料油除臭装置,这种装置可以灭菌除臭,但是仍存在一定问题,例如装置作用单一,占地面积大,原料加工处理用时长,处理后的气体仍达不到排放标准;原料二次搅拌时,搅拌效果差;通气管垂直安装在搅拌罐底部增加氧气作用受限;出油管的高度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各种需要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生物液体燃料加工处理设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生物液体燃料加工处理设备,包括搅拌罐,搅拌装置,加热装置,除臭装置,观察口,原料入口,助剂入口,压力计,温度计,增气管,气泵,出油口,出杂口。搅拌装置包括变频电机和减速器,联轴器以及设于罐体内的搅拌轴,所述变频电机为卧式变频电机,变频电机和减速器位于罐体一侧,通过联轴器与所述搅拌轴垂直连接,可减少变频电机工作时剧烈振动,对设备的影响,减少各链接件松动,设备零部件脱落现象。所述搅拌轴上间隔设置有两对位置相对的搅拌叶片,搅拌叶片均为螺旋状,且相对搅拌叶片的螺旋方向相反。设置两对或两对以上的搅拌叶片,并使上下两层搅拌叶片的螺旋方向相反,使底层的油品上溢、上层的油品下压,油脂除了沿圆周方向混匀,还能上下混匀,从而使油品更充分地混匀反应。所述搅拌罐包括罐体、罐盖和包裹在罐体外的隔热层;罐盖上设有出气管、紫外线灯,观察口,原料入口,助剂入口,压力计,温度计。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炉,加热管,储油罐,回流口,油泵;罐体中下部设有螺旋环绕在搅拌罐外的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的进油端与加热炉相连、回流口与储油罐相连;所述储油罐与加热炉连接,且储油罐与加热炉之间安装有油泵。所述除臭装置包括:出气管,安装在出气管上的阀门,水箱,导气管,除臭剂箱,活性碳除臭箱,排气口,臭氧发生器、气泵及紫外线灯;所述气泵一端连接有臭氧发生器,另一端与增气管连接,增气管一端连接气泵,另一端延伸至罐体内,臭氧通过气泵、增气管输入罐体内,可快速杀死原料油中的厌氧菌等细菌,再通过此紫外线灯的长时间的照射,可达到灭菌效果。所述出气管与水箱连接,水箱通过导气管依次与除臭剂箱、活性碳除臭箱相连。待处理的油品在搅拌装置的搅拌下均匀受热并分离出恶臭气体,经过臭氧与紫外线灯灭菌后,恶臭气体再经过水箱、除臭剂箱、活性碳除臭箱的充分处理后达标排放。所述罐体底部为漏斗状,漏斗侧面上部安装有出油口,所述出油口选用直角弯管,罐体外部的出油口使用可伸缩管,罐体内部出油管使用金属波纹管,可伸缩管与金属波纹管连接,穿过直角弯管状的出油口,安装在罐体侧壁上,通过调节可伸缩管可以调节出油嘴相对于罐体的高度,以适用实际生产的各种需要。漏斗状罐体底部侧面中部开有增气管口,所述增气管一端与气泵相连,一端延伸至罐体内,罐体内的增气管设有通气孔。漏斗状罐体底部正下方设有出杂口。温度计、压力计用于时时反应罐体内温度与压力情况,观察口用于直观观察和抽样检验。作为优选的,所述水箱顶部安装有紫外线灯,起到再次杀菌的作用;出气管口延伸至水箱下部,出气管口末端为喇叭状,并开有数个出气孔,以增加臭气与水箱中液体反应效率。作为优选的,除臭剂箱的液体主要化学成分为异噻唑啉酮、三氯异氰尿酸。作为优选的,水箱中可以加入植物微生物除臭液。作为优选的,所述出气管上的阀门采用气阀式止回阀,可以起闭阀门和防止气体回流的作用。作为优选的搅拌轴为可伸缩轴,可以根据不同原料油调节搅拌叶片在罐体内的位置。作为优选的位置相对应的搅拌叶片与搅拌轴的夹角分别为30-45度、145-150度。作为优选的原料入口、助剂入口,均安装有流量阀,精确控制原料配比用量。作为优选的所述增气管一端与气泵相连,一端水平延伸至罐体内,增气管水平安装在罐体内,可增加氧气与原料油、助剂接触面积,加快脱酸效率、通过气流将脱酸反应形成的沉淀物吹散,同时可以方便将增气管取出,便于清洗。作为优选的出杂口选用三通管,通过阀门控制,可将不同原油处理工序中的参杂底油输送到不同油罐中。本技术的工作流程为:将原料油从原料入口通过流量阀定量输入搅拌罐,关闭出气管上的止回阀,启动加热炉,启动臭氧发生器、气泵,将臭氧输入罐体内,打开紫外线灯,启动搅拌装置。待处理的油品在搅拌装置的搅拌下均匀受热并分离出恶臭气体,通过臭氧与紫外线灯搅拌灭菌30-60分钟后,打开出气管上的阀门,关闭加热炉。恶臭气体通过出气管,再经过水箱、除臭剂箱、活性碳除臭箱的充分处理后达标排放。然后,从助剂入口输入脱酸助剂,启动气泵向罐体中输入空气。原料油与脱酸助剂在搅拌装置的搅拌下充分混合并发生中和反应;反应一定时间后,从助剂入口输入脱色助剂,继续搅拌,反应一定时间后;关闭气泵后加速搅拌装置,使生成的脂肪酸盐离心分离,分离静置一定时间后,通过出油管将澄清的生物燃油排出。接着,启动气泵,往罐体内输入空气,使皂脚被吹散,同时根据罐体内油量高度可调节搅拌轴高度,二次搅拌后,静置分离。静置一定时间后,根据油品澄清情况调节出油嘴高度,排出成品生物燃油,最后,开启出杂口,将参杂底油排出。本技术有益效果为:采用臭氧发生器与气泵将臭氧输入罐体中,并关闭阀门,可以对罐体增压,促进臭氧溶于生物燃油,提高杀菌效率;采用加热炉、水箱、紫外线灯、化学除臭剂、和活性碳相结合,并改进各个构件的结构,充分利用加工成品燃料油作为加热介质,配合螺旋状盘旋的加热管、搅拌装置的除臭方式,可以确保臭气充份处理,达标排放;采用卧式变频电机,可减少电机工作时的剧烈振动使各链接件松动,造成设备零部件脱落的问题,将搅拌轴设置为可伸缩轴,可以改变搅拌叶片在罐体内的高度,提高二次搅拌效率;增气管水平安装在罐体底部,可增加氧气与原料油、助剂接触面积,可加快原料油分离出恶臭气体,提高脱酸、脱色反应,通过气流将反应形成的沉淀物吹散,同时增气管可以方便将增气管取出,便于清洗;出油口采用直角弯管,与伸缩管、金属波纹管相互配合,可改变出油嘴的高度,满足实际生产的各种需要。本设备结构简单,可同时对原料油进行除臭、脱酸和脱色处理,占地面积小,处理后的成品油无臭无味,色泽清澈透亮,燃烧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为:1搅拌罐,2罐体,3罐盖,4变频电机,5减速器,6电机轴,7联轴器,8搅拌轴,9搅拌叶片,10观察口,11原料入口,12助剂入口,13压力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液体燃料加工处理设备,包括搅拌罐,搅拌装置,出油口,出杂口,加热装置,水箱;所述搅拌罐包括罐体、罐盖和包裹在罐体外的隔热层;罐盖上设有出气管、紫外线灯,观察口,原料入口,助剂入口,压力计,温度计;所述罐体底部正下方设有出杂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炉,加热管,储油罐,回流口,油泵;罐体中下部设有螺旋环绕在搅拌罐外的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的进油端与加热炉相连、回流口与储油罐相连;所述储油罐与加热炉连接,且储油罐与加热炉之间安装有油泵;所述搅拌罐底部侧面中部开有增气管口,增气管一端与气泵相连,一端延伸至搅拌罐内,搅拌罐内的增气管设有通气孔;所述气泵与臭氧发生器连接,出气管上安装有阀门,所述水箱与除臭箱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液体燃料加工处理设备,包括搅拌罐,搅拌装置,出油口,出杂口,加热装置,水箱;所述搅拌罐包括罐体、罐盖和包裹在罐体外的隔热层;罐盖上设有出气管、紫外线灯,观察口,原料入口,助剂入口,压力计,温度计;所述罐体底部正下方设有出杂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炉,加热管,储油罐,回流口,油泵;罐体中下部设有螺旋环绕在搅拌罐外的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的进油端与加热炉相连、回流口与储油罐相连;所述储油罐与加热炉连接,且储油罐与加热炉之间安装有油泵;所述搅拌罐底部侧面中部开有增气管口,增气管一端与气泵相连,一端延伸至搅拌罐内,搅拌罐内的增气管设有通气孔;所述气泵与臭氧发生器连接,出气管上安装有阀门,所述水箱与除臭箱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液体燃料加工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臭箱为两个,分别为除臭剂箱、活性碳除臭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林程平杨家喻刘克成席洁娜李法香马倩倩张良王易生李峰齐晓旭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星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息县鑫凯生物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