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安装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60454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安装系统,包括由至少2个A型光伏组件串联而成的A型光伏组件列和由至少2个B型光伏组件串联而成的B型光伏组件列,A型光伏组件列与B型光伏组件列串联连接且采用交替状平行排列结构设置在安装基面上;其中,A型光伏组件列包括位于一端的A型正极输出端和位于另一端的A型负极输出端;B型光伏组件列包括位于一端的B型正极输出端和位于另一端的B型负极输出端;A型正极输出端与B型负极输出端位于同一端,同时A型负极输出端与B型正极输出端位于同一端;A型负极输出端通过线缆连接器与其相邻B型光伏组件列的B型正极输出端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避免了长直流线缆线程的走线结构,明显减少了光伏安装系统的线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安装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伏
,具体涉及一种光伏安装系统。
技术介绍
光伏阵列通常是指为了满足高电压、大功率的发电要求,采用多个光伏组件通过缆线接头进行串联和/或并联连接后,最终通过直流电缆将电流汇流至逆变器内的光伏发电产品,其中,光伏组件一般是由若干电池片通过导电栅线进行串联和/或并联连接的光伏阵列单元。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已有较多关于减少作为光伏阵列单元的光伏组件内部电流损耗的技术方案公开,如采用半片或叠片等技术,可以减少光伏组件的内部电流和内损耗。申请人通过专利检索,未发现关于减少将光伏组件进行电连接的光伏阵列损耗的技术方案公开,然而申请人发现光伏阵列需要将大量的光伏组件通过线缆连接实现电流汇流,具体来说,传统的光伏阵列通常在光伏组件短边方向(背面,也有较少在受光正面)上设置接线盒,然后通过直流线缆对各接线盒进行电连接;该结构不仅耗费了大量的直流线缆,同时也导致了较高的光伏阵列线损。为此,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基于在光伏领域的多年研发经验以及具有的理论知识决定寻求系统性技术方案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申请人在提出低线损思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独创的彩钢瓦以及独创的光伏安装系统方案,为了更好说明它们的技术效果,本申请人集中提出批量专利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安装系统,有效避免了长直流线缆线程的走线结构,明显减少了光伏安装系统的线损。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光伏安装系统,包括由至少2个A型光伏组件串联而成的A型光伏组件列和由至少2个B型光伏组件串联而成的B型光伏组件列,所述A型光伏组件列与所述B型光伏组件列串联连接且采用交替状平行排列结构设置在安装基面上;其中,所述A型光伏组件列包括位于一端的A型正极输出端和位于另一端的A型负极输出端;所述B型光伏组件列包括位于一端的B型正极输出端和位于另一端的B型负极输出端;所述A型正极输出端与所述B型负极输出端位于同一端,同时所述A型负极输出端与所述B型正极输出端位于同一端;所述A型负极输出端通过线缆连接器与其相邻B型光伏组件列的B型正极输出端电连接。优选地,所述A型光伏组件的接线盒和所述B型光伏组件的接线盒位于同一侧;或,所述B型光伏组件为180度平面旋转后的A型光伏组件,所述A型光伏组件的接线盒和所述B型光伏组件的接线盒位于不同侧。优选地,所述A型光伏组件和/或B型光伏组件包括长边和短边,沿其长边中心线两端的受光面或背光面分别设有第一端边接线盒和第二端边接线盒,同时A型光伏组件或B型光伏组件包括1个光伏电池串或多个并排或并列分布且呈串联和/或并联的光伏电池串,其中,所述第一端边接线盒以及第二端边接线盒位于所述长边的同一侧,各接线盒之间通过汇流条电连接;第一端边接线盒和/或第二端边接线盒分别通过线缆连接器与其相邻的光伏组件的端边接线盒电连接;位于两端的光伏组件分别包括第一端边接线盒和第二端边接线盒,所述第一端边接线盒的输出端和第二端边接线盒的输出端分别作为其对应光伏组件列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优选地,所述A型光伏组件和/或B型光伏组件包括至少1个位于所述第一端边接线盒和第二端边接线盒之间的中间接线盒,各接线盒位于所述长边的同一侧;其中,至少1个接线盒内设有至少1个二极管,将该二极管与其对应的光伏电池串的正负极之间进行反向并联,用于旁路防护。优选地,所述A型负极输出端与所述B型正极输出端之间的线缆套接有软质金属管,用于避免线缆与安装基面接触。优选地,所述安装基面采用建筑屋顶,所述建筑屋顶上间隔安装若干檀条,在所述檀条上固定安装所述A型光伏组件列和所述B型光伏组件列。优选地,所述A型光伏组件和所述B型光伏组件均采用光伏彩钢瓦一体组合件;所述光伏彩钢瓦一体组合件包括彩钢瓦和光伏组件,所述彩钢瓦包括彩钢瓦基板,所述彩钢瓦基板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卡接边和第二卡接边;所述光伏组件固定安装在第一卡接边和第二卡接边之间形成的限位槽内;其中,所述第二卡接边与其相邻彩钢瓦的第一卡接边卡接配合,所述第一卡接边与其相邻彩钢瓦的第二卡接边卡接配合;各彩钢瓦固定安装在所述檀条上。优选地,所述A型光伏组件和所述B型光伏组件均采用光伏彩钢瓦一体组合件;所述光伏彩钢瓦一体组合件包括彩钢瓦和光伏组件,其中,所述彩钢瓦包括第一彩钢瓦和第二彩钢瓦;所述第一彩钢瓦一侧设有第二卡接边;所述第二彩钢瓦一侧设有第一卡接边;所述第一彩钢瓦的第二卡接边与其相邻的第二彩钢瓦的第一卡接边卡接配合,且与其相对的第二彩钢瓦对应配合形成用于固定安装1个或多个光伏组件的限位镂空槽;所述光伏组件固定安装在该限位镂空槽内;各彩钢瓦固定安装在所述檀条上。优选地,所述第二卡接边采用防护卡接边,所述防护卡接边包括位于内侧的卡接部和位于外侧的防护盖,其中,所述卡接部与其相邻彩钢瓦的第一卡接边卡接配合,同时所述防护盖位于与其对应光伏组件一侧的上方用于遮挡防护。优选地,所述建筑屋顶包括用于A型正极输出端和B型负极输出端走线的屋脊桥架;通过所述屋脊桥架汇入汇流箱内;各负极输出端与其对应正极输出端之间的电连接通过建筑屋顶的上檐口或下檐口或穿孔走线。本申请具有如下积极技术效果:1、本申请创造性地提出在光伏组件沿其长边中心线两端的受光面或背光面同一侧设置端边接线盒,端边接线盒之间通过光伏组件公知的汇流条进行电连接,仅需要端边接线盒通过线缆连接器与其他光伏组件的端边接线盒进行电连接,可以极大地减少接线盒之间的电连接线缆用量,当多个光伏组件进行串、并联连接形成光伏阵列结构后,可以明显缩短光伏阵列结构中直流电缆的线程,降低光伏阵列结构内部的线损耗;本专利技术还进一步优选地提出在端边接线盒之间设置1个或多个中间接线盒,中间接线盒即可以作为光伏电池串的旁路防护结构,同时可以进一步满足对于第一端边接线盒和第二端边接线盒之间间距较大(如间距范围500-2000mm或更大的间距范围)的光伏组件结构,可以使得本专利技术具有更好的通用性和普适性。2、本申请进一步具体优选地将以上第1点提出的低线损技术应用于叠片式光伏组件中,非常良好地解决了叠片式光伏组件产品一直存在接线盒之间直流线缆线程长、高线损的缺点,同时本专利技术还特别提出采用柔性复合膜层对叠片式光伏组件产品进行封装,有效降低了叠片式光伏组件的封装重量,以及实现了曲面安装效果,有力促进了叠片式光伏组件产品的规模推广应用。3、本申请提出了优选的光伏组件安装用彩钢瓦结构,具体通过卡接结构实现彩钢瓦之间的固定安装连接,同时直接在卡接边上设置具有对光伏组件侧面进行遮挡防护的防滑盖,具体在应用时,可以直接对位于光伏组件受光面一侧的接线盒进行遮挡保护,确保接线盒的使用寿命。4、本申请提出了优选的光伏彩钢瓦一体组合件,首先设置其两侧分别设有卡接边的彩钢瓦基板,将光伏组件设置在卡接边之间的限位槽内,不仅有利于实现对光伏组件的快速定位安装,而且在实际应用时,本申请提出的光伏彩钢瓦一体组合件可以直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至少2个A型光伏组件串联而成的A型光伏组件列和由至少2个B型光伏组件串联而成的B型光伏组件列,所述A型光伏组件列与所述B型光伏组件列串联连接且采用交替状平行排列结构设置在安装基面上;其中,/n所述A型光伏组件列包括位于一端的A型正极输出端和位于另一端的A型负极输出端;/n所述B型光伏组件列包括位于一端的B型正极输出端和位于另一端的B型负极输出端;/n所述A型正极输出端与所述B型负极输出端位于同一端,同时所述A型负极输出端与所述B型正极输出端位于同一端;/n所述A型负极输出端通过线缆连接器与其相邻B型光伏组件列的B型正极输出端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至少2个A型光伏组件串联而成的A型光伏组件列和由至少2个B型光伏组件串联而成的B型光伏组件列,所述A型光伏组件列与所述B型光伏组件列串联连接且采用交替状平行排列结构设置在安装基面上;其中,
所述A型光伏组件列包括位于一端的A型正极输出端和位于另一端的A型负极输出端;
所述B型光伏组件列包括位于一端的B型正极输出端和位于另一端的B型负极输出端;
所述A型正极输出端与所述B型负极输出端位于同一端,同时所述A型负极输出端与所述B型正极输出端位于同一端;
所述A型负极输出端通过线缆连接器与其相邻B型光伏组件列的B型正极输出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型光伏组件的接线盒和所述B型光伏组件的接线盒位于同一侧;或,所述B型光伏组件为180度平面旋转后的A型光伏组件,所述A型光伏组件的接线盒和所述B型光伏组件的接线盒位于不同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型光伏组件和/或B型光伏组件包括长边和短边,沿其长边中心线两端的受光面或背光面分别设有第一端边接线盒和第二端边接线盒,同时A型光伏组件或B型光伏组件包括1个光伏电池串或多个并排或并列分布且呈串联和/或并联的光伏电池串,其中,
所述第一端边接线盒以及第二端边接线盒位于所述长边的同一侧,各接线盒之间通过汇流条电连接;
第一端边接线盒和/或第二端边接线盒分别通过线缆连接器与其相邻的光伏组件的端边接线盒电连接;
位于两端的光伏组件分别包括第一端边接线盒和第二端边接线盒,所述第一端边接线盒的输出端和第二端边接线盒的输出端分别作为其对应光伏组件列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型光伏组件和/或B型光伏组件包括至少1个位于所述第一端边接线盒和第二端边接线盒之间的中间接线盒,各接线盒位于所述长边的同一侧;其中,至少1个接线盒内设有至少1个二极管,将该二极管与其对应的光伏电池串的正负极之间进行反向并联,用于旁路防护。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标施正荣谢涛涛
申请(专利权)人:上迈镇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