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的冷却管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603756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的冷却管及其生产方法,所述冷却管包括内部中空的冷却管本体以及套设在冷却管本体两端的末端组件,所述末端组件包括下冲压片、开设有上通孔的上冲压片以及固定安装于上通孔内的上通水管,所述上冲压片的部分边缘和下冲压片的部分边缘固定连接,且在两者之间形成与冷却管的内部以及上通水管均连通的容水空间;冷却管能够将电池包周围的热量及时转出,冷却管的生产方法成本较低,各部件的结合强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的冷却管及其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散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的冷却管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其中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中具有电池包,其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需要及时散掉。现有技术中不存在能够将电池包周围热量及时转出的冷却管。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的冷却管及其生产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的冷却管,包括内部中空的冷却管本体以及套设在冷却管本体两端的末端组件,所述末端组件包括下冲压片、开设有上通孔的上冲压片以及固定安装于上通孔内的上通水管,所述上冲压片的部分边缘和下冲压片的部分边缘固定连接,且在两者之间形成与冷却管的内部以及上通水管均连通的容水空间。进一步地,还包括下通水管,所述下冲压片上开设有下通孔,所述下通水管固定安装于下通孔内,所述下通水管与容水空间连通。进一步地,所述上冲压片包括上冲压片本体,以及固设在上冲压片本体未与冷却管本体连接的边缘处的上连接凸台,所述上连接凸台的下表面低于上冲压片本体的下表面;所述下冲压片包括下冲压片本体,以及固设在下冲压片本体未与冷却管本体连接的边缘处的下连接凸台,所述下连接凸台的上表面高于下冲压片本体的上表面;所述上连接凸台的下表面与下连接凸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在上冲压本体的下表面与下冲压本体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所述的容水空间。进一步地,所述下连接凸台的边缘处固设多个定位翅;所述定位翅能够向上弯曲并压紧上连接凸台的上表面。进一步地,所述上冲压片和下冲压片为铝制复合材料;所述铝制复合材料为3003型铝合金的基材与4343型铝合金的表面材料复合而成,或者为3003型铝合金的基材与4047型铝合金的表面材料复合而成;所述上冲压片的下部、下冲压片的上部、上通孔的内表面以及下通孔的内表面均为所述的表面材料。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的冷却管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铝制复合材料冲压成上冲压片和下冲压片,并在上冲压片上形成上通孔,在下冲压片上形成下通孔;步骤二:在上通孔的内表面、下通孔的内表面、上连接凸台的下表面、下连接凸台的上表面喷涂助焊剂;步骤三:将上通水管安装在上通孔内,将下通水管安装在下通孔内,使上连接凸台的下表面与上连接凸台的上表面紧密接触,并放置在烧结炉内进行钎焊形成末端组件;步骤四:冷却管本体的两端分别插入到两个末端组件内,并进行高频焊接形成冷却管。具体地,步骤二中喷涂助焊剂时,对上冲压片本体的上表面、下冲压片本体的下表面进行遮挡。具体地,步骤三中,将上通水管、下通水管、上冲压片以及下冲压片的组合体进行钎焊之前,上通水管通过胀孔工艺安装在上通孔内,下通水管通过胀孔工艺安装在下通孔内,将定位翅向上弯曲并压紧上连接凸台的上表面,使上冲压片与下冲压片连接在一起。具体地,步骤三中进行钎焊时,将上通水管、下通水管、上冲压片以及下冲压片形成的组合体自然摆放在石墨板上,钎焊温度为635℃,上述组合体处于上述温度的时间为2.0min。具体地,步骤四中进行高频焊接时,采用频率为20kHz~80kHz电流进行感应焊接,整个过程分成2个阶段,第一段是加热阶段,设定输出功率W1为28~32kW,时间t1为34~36s;第二阶段是保温阶段,设定输出功率W2为4.5~5.5kW,时间t2为2.5~3.5s。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1.冷却管本体与电池包紧密接触,电池包所散发的热量通过冷却管本体传递到其内部的冷却水中,在其中一个末端组件的上通水管和下通水管中通入冷却水,且在另一个末端组件的上通水管和下通水管中流出,能够及时将电池包表面的热量散发出去。2.本专利技术末端组件通过上冲压片、下冲压片、上通孔和下通孔进行组合焊接,避免了使用传统洗削加工造成的物料浪费,且洗削加工时为了满足工艺需求,所使用原料的材质与冷却管本体的材质不同,导致两者焊接过后的结合强度较低,焊接结果较差;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焊接工艺能够实现末端组件的焊接组合,结合强度高,节省用料。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末端组件的爆炸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末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冷却管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上通水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生产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如图1-4所示,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的冷却管,包括内部中空的冷却管本体60以及套设在冷却管本体两端的末端组件,所述末端组件包括下冲压片40、开设有上通孔31的上冲压片30以及固定安装于上通孔内的上通水管10,所述上冲压片的部分边缘和下冲压片的部分边缘固定连接,且在两者之间形成与冷却管的内部以及上通水管均连通的容水空间50。如图1所示,还包括下通水管20,所述下冲压片40上开设有下通孔41,所述下通水管固定安装于下通孔内,所述下通水管与容水空间连通。冷却管本体与电池包紧密接触,电池包所散发的热量通过冷却管本体传递到其内部的冷却水中,在其中一个末端组件的上通水管和下通水管中通入冷却水,且在另一个末端组件的上通水管和下通水管中流出,能够及时将电池包表面的热量散发出去。每个末端组件有两个通水管,其中一个为用于进水的末端组件,其上通水管和下通水管均用于进水;另一个为用于出水的末端组件,其上通水管和下通水管均用于出水。冷却水依次流经通水管、容水空间,并进入冷却管本体的内部,如果末端组件上只有一个通水管,也能够完成冷却工作,但由于通水管与上冲压片或与下冲压片呈90度布置,则会有部分水在容水空间的角落处产生阻滞,随着产品使用时间的延长,水中的杂质会在容水空间内沉淀,冷却水流动阻力增大,使冷却管的冷却效果下降。如果末端组件的上部和下部均有通水管,则两个通水管流入的冷却水会在容水空间内发生冲撞、激荡,使容水空间内的冷却水发生流动,水中的杂质不会在容水空间产生沉淀。如图1和2所示,所述上冲压片30包括上冲压片本体,以及固设在上冲压片本体未与冷却管本体连接的边缘处的上连接凸台32,所述上连接凸台的下表面低于上冲压片本体的下表面;所述下冲压片40包括下冲压片本体,以及固设在下冲压片本体未与冷却管本体连接的边缘处的下连接凸台42,所述下连接凸台的上表面高于下冲压片本体的上表面;所述上连接凸台的下表面与下连接凸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在上冲压本体的下表面与下冲压本体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所述的容水空间50。如图1所示,所述下连接凸台42的边缘处固设多个定位翅43;所述定位翅能够向上弯曲并压紧上连接凸台32的上表面。上冲压片与下冲压片需要放置在烧结炉中进行钎焊,由于末端组件的形状不规则,一般需要借助外部模具将上冲压片和下冲压片保持压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的冷却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中空的冷却管本体(60)以及套设在冷却管本体两端的末端组件,所述末端组件包括下冲压片(40)、开设有上通孔(31)的上冲压片(30)以及固定安装于上通孔内的上通水管(10),所述上冲压片的部分边缘和下冲压片的部分边缘固定连接,且在两者之间形成与冷却管的内部以及上通水管均连通的容水空间(5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的冷却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中空的冷却管本体(60)以及套设在冷却管本体两端的末端组件,所述末端组件包括下冲压片(40)、开设有上通孔(31)的上冲压片(30)以及固定安装于上通孔内的上通水管(10),所述上冲压片的部分边缘和下冲压片的部分边缘固定连接,且在两者之间形成与冷却管的内部以及上通水管均连通的容水空间(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的冷却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通水管(20),所述下冲压片(40)上开设有下通孔(41),所述下通水管固定安装于下通孔内,所述下通水管与容水空间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的冷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冲压片(30)包括上冲压片本体,以及固设在上冲压片本体未与冷却管本体连接的边缘处的上连接凸台(32),所述上连接凸台的下表面低于上冲压片本体的下表面;所述下冲压片(40)包括下冲压片本体,以及固设在下冲压片本体未与冷却管本体连接的边缘处的下连接凸台(42),所述下连接凸台的上表面高于下冲压片本体的上表面;所述上连接凸台的下表面与下连接凸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在上冲压本体的下表面与下冲压本体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所述的容水空间(5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的冷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凸台(42)的边缘处固设多个定位翅(43);所述定位翅能够向上弯曲并压紧上连接凸台(32)的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的冷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冲压片和下冲压片为铝制复合材料;所述铝制复合材料为3003型铝合金的基材与4343型铝合金的表面材料复合而成,或者为3003型铝合金的基材与4047型铝合金的表面材料复合而成;所述上冲压片(30)的下部、下冲压片(40)的上部、上通孔(31)的内表面以及下通孔(41)的内表面均为所述的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明李斯蓉程传峰詹淼王项如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环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新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