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吹瓶机出口卸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0013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吹瓶机出口卸瓶装置,包括从上游至下游依次设置的第一门型架、第二门型架、第三门型架和成瓶输送带,所述第二门型架上铰接设置有第一滑道,所述第一滑道与第二门型架之间配合设置有翻转驱动元件,第一滑道朝向来瓶方向的一端还固设有与塑料瓶的瓶脖相配合的挑动叉,所述第三门型架上固设有朝向成瓶输送带倾斜的第二滑道,所述第一滑道翻转上升至最大位置时与所述第二滑道对齐;所述第一门型架上设置有趋向于吹动塑料瓶倒向第一滑道的喷气管,挑动叉和第一滑道将塑料瓶挑起,并在喷气管的作用下使塑料瓶倒入第一滑道内,然后塑料瓶沿着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进入成瓶输送带上,完成倒立塑料瓶的卸下和继续输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吹瓶机出口卸瓶装置
本技术涉及塑料瓶生产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吹瓶机出口卸瓶装置。
技术介绍
塑料瓶生产时需要将瓶坯倒立插设到瓶坯座上,输送带带动瓶坯座和瓶坯首先经过加热箱加热软化瓶坯然后送入吹瓶模具中吹制成型塑料瓶,由于吹制好的塑料瓶在吹瓶机出口输送带上还是倒立的状态,所以需要卸瓶装置将其卸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吹瓶机出口卸瓶装置,其有效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吹瓶机出口卸瓶装置,包括从上游至下游依次设置的第一门型架、第二门型架、第三门型架和成瓶输送带;所述第一门型架、第二门型架以及第三门型架均跨设在吹瓶机出口输送带上,所述第二门型架上铰接设置有第一滑道,所述第一滑道与第二门型架之间配合设置有翻转驱动元件,第一滑道朝向来瓶方向的一端还固设有与塑料瓶的瓶脖相配合的挑动叉,所述第三门型架上固设有朝向成瓶输送带倾斜的第二滑道,所述第一滑道翻转上升至最大位置时与所述第二滑道对齐;所述第一门型架上设置有趋向于吹动塑料瓶倒向第一滑道的喷气管。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门型架与第二门型架之间以及第二门型架与第三门型架之间均设置有连接板。进一步的,所述翻转驱动元件为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壳体和伸缩臂分别与所述第二门型架和第一滑道铰接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翻转驱动元件为气缸,气缸的壳体和伸缩臂分别与所述第二门型架和第一滑道铰接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均为与塑料瓶外周面相配合的弧形板。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聚四氟乙烯层。进一步的,所述成瓶输送带上设置有与第二滑道出口相配合的栏板。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中通过可翻转的挑动叉和第一滑道将塑料瓶挑起,并在喷气管的作用下使塑料瓶倒入第一滑道内,然后塑料瓶沿着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进入成瓶输送带上,完成倒立塑料瓶的卸下和继续输送,动作部件少,运行可靠,适合现有吹瓶机的加装改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卸瓶前状态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卸瓶前状态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卸瓶后状态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以及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以及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以及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吹瓶机出口卸瓶装置,包括从上游至下游依次设置的第一门型架1、第二门型架2、第三门型架3和成瓶输送带4;第一门型架1、第二门型架2以及第三门型架3均跨设在吹瓶机出口输送带5上,第二门型架2上铰接设置有第一滑道6,第一滑道6与第二门型架2之间配合设置有翻转驱动元件7,翻转驱动元件7为电动伸缩杆或者气缸,电动伸缩杆或者气缸的壳体和伸缩臂分别与第二门型架2和第一滑道6铰接连接,第一滑道6朝向来瓶方向的一端还焊接有与塑料瓶8的瓶脖相配合的挑动叉9,第三门型架3上焊接有朝向成瓶输送带4倾斜的第二滑道10,成瓶输送带4上设置有与第二滑道10出口相配合的栏板11,两侧栏板11之间的间距大于塑料瓶8瓶身的直径,保证塑料瓶8顺利进入两侧栏板11之间,第一滑道6翻转上升至最大位置时与第二滑道10对齐;第一门型架1上设置有趋向于吹动塑料瓶8倒向第一滑道6的喷气管12,喷气管12连接有供气管13,供气管13连接有鼓风机(未示出)。第一门型架1与第二门型架2之间以及第二门型架2与第三门型架3之间均焊接设置有连接板14,增强整体的稳定性,第一滑道6和第二滑道10均为与塑料瓶8外周面相配合的弧形板,避免塑料瓶8轻易晃动翻越出第一滑道6和第二滑道10,弧形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聚四氟乙烯层,聚四氟乙烯层为通过埋头螺钉配合固定在第一滑道6和第二滑道10上的弧形的聚四氟乙烯板,聚四氟乙烯版的表面能低、摩擦系数小,方便塑料瓶8顺利的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第一滑道6和第二滑道10滑下。实际使用过程中,卸瓶装置可附加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光电传感器14以及PLC控制器(未示出),PLC控制器分别与光电传感器14和翻转驱动元件7电连接,具体的,当翻转驱动元件7为气缸时,PLC控制器电连接电磁阀,电磁阀位于气缸的气路上,实现气缸伸缩的控制,其接线方式为本领域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光电传感器14位于第一门型架1和第二门型架2之间,塑料瓶8的瓶脖完全进入挑动叉9内时,光电传感器14发出信号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控制翻转驱动元件7动作,挑起塑料瓶8。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塑料瓶8倒立插设在吹瓶机出口输送带5上的瓶坯座15上,以步进方式向挑动叉9靠近,当塑料瓶8的瓶脖完全进入挑动叉9内后,第一滑道6和挑动叉9在翻转驱动元件7的作用下翻转升起,塑料瓶8被挑动叉9从瓶坯座15上挑起,挑起后塑料瓶8的瓶身在喷气管12的吹拂作用下倒向第一滑道6并沿着第一滑道6滑入第二滑道10,从第二滑道10滑下落入成瓶输送带4上两侧栏板11之间,此时,塑料瓶8恢复正常直立状态并被成瓶输送带4送走,第一滑道6和挑动叉9恢复初始位置,迎接下一来瓶,以此循环,本实施例动作部件少,运行可靠,特别适合现有吹瓶机的加装改造。本技术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以及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技术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以及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以及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技术的原理以及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技术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吹瓶机出口卸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游至下游依次设置的第一门型架、第二门型架、第三门型架和成瓶输送带;所述第一门型架、第二门型架以及第三门型架均跨设在吹瓶机出口输送带上,所述第二门型架上铰接设置有第一滑道,所述第一滑道与第二门型架之间配合设置有翻转驱动元件,第一滑道朝向来瓶方向的一端还固设有与塑料瓶的瓶脖相配合的挑动叉,所述第三门型架上固设有朝向成瓶输送带倾斜的第二滑道,所述第一滑道翻转上升至最大位置时与所述第二滑道对齐;所述第一门型架上设置有趋向于吹动塑料瓶倒向第一滑道的喷气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吹瓶机出口卸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游至下游依次设置的第一门型架、第二门型架、第三门型架和成瓶输送带;所述第一门型架、第二门型架以及第三门型架均跨设在吹瓶机出口输送带上,所述第二门型架上铰接设置有第一滑道,所述第一滑道与第二门型架之间配合设置有翻转驱动元件,第一滑道朝向来瓶方向的一端还固设有与塑料瓶的瓶脖相配合的挑动叉,所述第三门型架上固设有朝向成瓶输送带倾斜的第二滑道,所述第一滑道翻转上升至最大位置时与所述第二滑道对齐;所述第一门型架上设置有趋向于吹动塑料瓶倒向第一滑道的喷气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吹瓶机出口卸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型架与第二门型架之间以及第二门型架与第三门型架之间均设置有连接板。


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红伟庞维敬刘红书刘思家程文龙刘友义曹关增
申请(专利权)人:沧州阳光伟业塑料包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