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歇上料的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9977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间歇上料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具本体、下模具本体、上料口、外壳、传动杆、阻料板、连接杆、齿条、空间凸轮、滚子、齿轮、绞轴、转轴和电动机,下模具本体与上模具本体相卡合,上模具本体上开设有上料口,空间凸轮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外壳内部,并与电动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传动杆通过绞轴转动连接在外壳内部,传动杆顶端转动连接有滚子,齿轮与传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齿条滑动连接在外壳内底部,齿条与连接杆固定连接,连接杆与阻料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机械结构控制阻料板在上料口内部往复进出,往复打开和关闭上料口,实现间歇性上料的目的,防止上料口与模具接口处出现阻塞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间歇上料的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加工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间歇上料的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一种用于压塑、挤塑、注塑、吹塑和低发泡成型的组合式塑料模具,它主要包括由凹模组合基板、凹模组件和凹模组合卡板组成的具有可变型腔的凹模,由凸模组合基板、凸模组件、凸模组合卡板、型腔截断组件和侧截组合板组成的具有可变型芯的凸模。模具凸、凹模及辅助成型系统的协调变化。可加工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系列塑件。塑料加工工业中和塑料成型机配套,赋予塑料制品以完整构型和精确尺寸的工具。由于塑料品种和加工方法繁多,塑料成型机和塑料制品的结构又繁简不一,所以,塑料模具的种类和结构也是多种多样的。现有技术中注塑模具大多是由上料设备将物料导入模具内部,进行注塑操作,物料进入完全由人工投放,无法间歇性下料,容易导致上料口与模具接口处阻塞,综上所述,本申请现提出一种间歇上料的注塑模具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间歇上料的注塑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系统性高,实用性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间歇上料的注塑模具,包括装置主体和间歇上料机构,所述装置主体包括上模具本体、下模具本体和上料口,所述下模具本体与上模具本体相卡合,所述上模具本体上开设有上料口,所述间歇上料机构包括外壳、传动杆、阻料板、连接杆、齿条、空间凸轮、滚子、齿轮、绞轴、转轴和电动机,所述外壳设置在上模具本体顶端,所述电动机设置在外壳上,所述空间凸轮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外壳内部,且转轴贯穿外壳侧壁,并与电动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通过绞轴转动连接在外壳内部,所述传动杆顶端转动连接有滚子,所述空间凸轮的工作面与滚子往复接触,所述齿轮与传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齿条滑动连接在外壳内底部,所述齿轮与齿条相啮合,所述齿条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与阻料板固定连接,所述阻料板往复滑动进出上料口。优选的,所述上模具本体与下模具本体设置有密封隔热胶圈。优选的,所述电动机的输出端上设置有电机减速机。优选的,所述上料口靠近外壳的一侧面开设有供阻料板进出的开口。优选的,所述阻料板的横截面积大于或等于上料口的端面面积。优选的,所述上模具本体由外接驱动气缸驱动而上下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外壳、传动杆、阻料板、连接杆、齿条、空间凸轮、滚子、齿轮、绞轴、转轴和电动机,该设计通过机械结构控制阻料板在上料口内部往复进出,往复打开和关闭上料口,实现间歇性上料的目的,防止上料口与模具接口处出现阻塞的情况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间歇上料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技术中间歇上料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附图标记中:1.上模具本体;2.下模具本体;3.间歇上料机构;4.上料口;301.外壳;302.传动杆;303.阻料板;304.连接杆;305.齿条;306;空间凸轮;307.滚子;308.齿轮;309.绞轴;310.转轴;311.电动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间歇上料的注塑模具,包括装置主体和间歇上料机构3,所述装置主体包括上模具本体1、下模具本体2和上料口4,所述下模具本体2与上模具本体1相卡合,所述上模具本体1上开设有上料口4,所述间歇上料机构3包括外壳301、传动杆302、阻料板303、连接杆304、齿条305、空间凸轮306、滚子307、齿轮308、绞轴309、转轴310和电动机311,所述外壳301设置在上模具本体1顶端,所述电动机311设置在外壳301上,所述空间凸轮306通过转轴310转动连接在外壳301内部,且转轴310贯穿外壳301侧壁,并与电动机3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302通过绞轴309转动连接在外壳301内部,所述传动杆302顶端转动连接有滚子307,所述空间凸轮306的工作面与滚子307往复接触,所述齿轮308与传动杆30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齿条305滑动连接在外壳301内底部,所述齿轮308与齿条305相啮合,所述齿条305与连接杆304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304与阻料板303固定连接,所述阻料板303往复滑动进出上料口4。所述上模具本体1与下模具本体2设置有密封隔热胶圈。所述电动机311的输出端上设置有电机减速机。所述上料口4靠近外壳301的一侧面开设有供阻料板303进出的开口。所述阻料板303的横截面积大于或等于上料口4的端面面积。所述上模具本体1由外接驱动气缸驱动而上下移动。本技术在工作时:将物料从上料口4投入上模具本体1和下模具本体2之间,在上料的过程中,运行电动机311,电动机311的输出端转动带动转轴310转动,转轴310带动空间凸轮306转动,空间凸轮306与滚子307配合,带动传动杆302通过绞轴309往复转动,传动杆302带动齿轮308往复摆动,齿轮308摆动的过程中,与齿条305啮合运动,齿条305往复左右滑动,齿条305通过连接杆304带动阻料板303往复进出上料口4内部,阻料板303往复关闭和打开上料口4,由此往复,实现间歇性下料,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注塑模具大多是由上料设备将物料导入模具内部,进行注塑操作,物料进入完全由人工投放,无法间歇性下料,容易导致上料口4与模具接口处阻塞的问题。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间歇上料的注塑模具,包括装置主体和间歇上料机构(3),所述装置主体包括上模具本体(1)、下模具本体(2)和上料口(4),所述下模具本体(2)与上模具本体(1)相卡合,所述上模具本体(1)上开设有上料口(4),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歇上料机构(3)包括外壳(301)、传动杆(302)、阻料板(303)、连接杆(304)、齿条(305)、空间凸轮(306)、滚子(307)、齿轮(308)、绞轴(309)、转轴(310)和电动机(311),所述外壳(301)设置在上模具本体(1)顶端,所述电动机(311)设置在外壳(301)上,所述空间凸轮(306)通过转轴(310)转动连接在外壳(301)内部,且转轴(310)贯穿外壳(301)侧壁,并与电动机(3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302)通过绞轴(309)转动连接在外壳(301)内部,所述传动杆(302)顶端转动连接有滚子(307),所述空间凸轮(306)的工作面与滚子(307)往复接触,所述齿轮(308)与传动杆(30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齿条(305)滑动连接在外壳(301)内底部,所述齿轮(308)与齿条(305)相啮合,所述齿条(305)与连接杆(304)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304)与阻料板(303)固定连接,所述阻料板(303)往复滑动进出上料口(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间歇上料的注塑模具,包括装置主体和间歇上料机构(3),所述装置主体包括上模具本体(1)、下模具本体(2)和上料口(4),所述下模具本体(2)与上模具本体(1)相卡合,所述上模具本体(1)上开设有上料口(4),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歇上料机构(3)包括外壳(301)、传动杆(302)、阻料板(303)、连接杆(304)、齿条(305)、空间凸轮(306)、滚子(307)、齿轮(308)、绞轴(309)、转轴(310)和电动机(311),所述外壳(301)设置在上模具本体(1)顶端,所述电动机(311)设置在外壳(301)上,所述空间凸轮(306)通过转轴(310)转动连接在外壳(301)内部,且转轴(310)贯穿外壳(301)侧壁,并与电动机(3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302)通过绞轴(309)转动连接在外壳(301)内部,所述传动杆(302)顶端转动连接有滚子(307),所述空间凸轮(306)的工作面与滚子(307)往复接触,所述齿轮(308)与传动杆(30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齿条(305)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向阳王越张小秋崔建东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市乾嘉万立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