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板体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59885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板体生产系统,其包括窑体,窑体为长方形壳体,窑体一侧设置有交换门,窑体内设置有与地面平齐的隔板,隔板将窑体内腔分隔成地上养护窑和地下养护窑,窑体内设置有板类生产线;板类生产线包括于窑体内移动的模台,板类生产线包括位于地上养护窑的地上导向组件,地上导向组件用于引导模台沿远离交换门方向移动,板类生产线包括位于地下养护窑的地下导向组件,地下导向组件用于引导模台沿靠近交换门方向移动;地上养护窑内设置有横向龙骨,横向龙骨用于引导注浆料斗的移动;窑体内腔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用于带动模台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合理利用厂房空间,减少养护窑占据的窑体地面面积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板体生产系统
本技术涉及预制构件生产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制板体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生产预制构件最为关键是生产工艺形式和工艺流程。其中,生产工艺形式主要有两种:固定工位生产方式和流水线生产方式。流水线生产方式的特点是台模随着工艺顺序通过生产线的传送系统流动至每个工序对应的工位;每一个工位的操作人员和具体工作相对固定,例如,钢筋摆放、混凝土浇筑、振捣等操作在固定位置由相对固定的人和设备来操作。这种生产工艺形式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节省人工,因此目前国内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对于预制外墙板和内墙板多采用流水线生产方式进行生产。现有的外墙板的生产工艺流程一般包括:清洁模具、喷油划线、安装模具、安装钢筋网、浇筑振捣混凝土、赶平混凝土、预养护、磨平、养护窑养护、脱模、吊装。授权公告号为CN104626348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预制构件生产线,包括若干工位以及传送系统,传送系统包括第一横向传送线、第二横向传送线、中间传送线、第一纵向传送线与第二纵向传送线;第一横向传送线与第二横向传送线分别设置于中间传送线相对的两侧,第一纵向传送线与第二纵向传送线分别连接于第一横向传送线、第二横向传送线与中间传送线相对的两端以分别形成两个摆渡区。本专利技术中预制构件生产线,每一组传送系统对应两条完整的生产线流程,可以只启用一条或同时运转两条生产线。同时运转两条生产线时,两条生产线上可以生产同样的预制构件产品,也可以生产不同的预制构件产品。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养护窑常设置为立式养护窑,预制板件进行养护时放于立式养护窑中,立式养护窑常设置于地面上方或高于地面架空设置,立式养护窑占用了较多的厂房有效使用面积,增加了厂房的占地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板体生产系统,其具有合理利用厂房空间,减少养护窑占据的窑体地面面积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预制板体生产系统,包括窑体,所述窑体为长方形壳体,所述窑体一侧设置有交换门,所述窑体内设置有与地面平齐的隔板,所述隔板将窑体内腔分隔成地上养护窑和地下养护窑,所述窑体内沿其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多条板类生产线;所述板类生产线包括于窑体内移动的模台,所述板类生产线包括位于地上养护窑的地上导向组件,所述地上导向组件用于引导模台沿远离交换门方向移动,所述板类生产线包括位于地下养护窑的地下导向组件,所述地下导向组件用于引导模台沿靠近交换门方向移动;所述地上养护窑内设置有横向龙骨,所述横向龙骨用于引导注浆料斗的移动;所述窑体内腔远离交换门的一端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带动模台于地上养护窑和地下养护窑之间的移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模台于地上养护窑内沿地上导向组件长度方向移动时,模台于对应工位进行操作,分别对模台表面铺设模板、于模板之间铺设钢筋网,将模台移动到横向龙骨下方,注浆料斗向模板之间注入混凝土砂浆,并进行振动捣振,模台移动到下道工序对砂浆表面抹平,模台移动到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将模台移动沿竖向方向移动到地下养护窑内,使模台上表面与地下导向组件上表面齐平,模台移动沿地下导向组件的引导靠近交换门方向移动,模台于地下养护窑内移动到不同工位进行相应的升温、恒温、降温处理,直至移动至地下养护窑内靠近交换门的一端实现板体的养护,使用吊具将板体从模台上吊装后放置到指定区域,位于隔板下方的地下养护窑占用较少的窑体地面有限面积;该系统使用正向循环,构件入出较为合理,将传统的立式养护窑改为地下养护,便于地上养护窑的操作,降低窑体高度,窑体内视野开阔,容易观察窑体内的情况,板体于地下养护窑内养护处理减少板体于窑体内的地面上方进行保温处理时的热量损失。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板;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作动机构,所述作动机构包括一端固定于地面的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与升降板连接,所述液压缸带动升降板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平衡机构,所述平衡机构包括固定于地面且位于升降板上方的导向轮,所述导向轮上绕有与其连接的平衡带,所述平衡带一端连接于升降板,所述平衡带另一端连接有平衡块,所述平衡块通过平衡带对升降板施加恒定的竖直向上的作用力;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限制升降板沿竖直方向移动范围的限位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平衡块受自身重力始终保持与平衡带施加恒定的作用力,平衡带对升降板施加向上的作用力克服升降板和模台的重力,液压缸对升降板施加较小的作用力便能实现升降板沿竖直方向的移动,限制机构保证升降板移动停止时能与地下导向组件上表面或地上导向组件上表面平齐,实现升降机构对升降板的驱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于地面上的下支撑杆,所述升降板与下支撑杆接触时,所述升降板上表面与地下导向组件上表面平齐;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于地面上的上支撑块,所述平衡块与上支撑块接触时,所述升降板上表面与地上导向组件上表面平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板与下支撑杆接触时,升降板上表面与地下导向组件上表面平齐,升降板保持稳定,模台能稳定的移动到地下导向组件上;升降板与上支撑块接触时,升降板上表面与地上导向组件上表面平齐,升降板保持稳定,模台能稳定的移动到地上导向组件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板上分别固设有位于其宽度方向两侧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与升降板的连接点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架与升降板的连接点位于升降板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平衡带连接于连接架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架与升降板固定连接,将平衡带与连接架连接后,便实现平衡带与升降板之间的连接,平衡带对升降板的作用力靠近升降板重心,减少平衡带对升降板沿倾斜方向拉动的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轮为定滑轮,所述平衡带为钢丝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丝绳承受的作用力大,钢丝绳与定滑轮之间的摩擦力小,便于钢丝绳的移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平衡块包括与平衡带连接的平衡框,所述平衡框内可拆卸连接有配重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板体生产规格发生变化时,通过调整配重块的数量能调整平衡块自身重力,从而调整平衡块对钢丝绳施加的作用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窑体内侧设置有保温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板的设置能减少窑体内外的热量交换,有助于保持窑体内生产温度的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板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开设有检修孔,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将检修孔遮盖的盖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检修孔的设置便于对地下养护窑进行维护保养时进入地下养护窑,方便窑体的日常维护。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1、模台于地上养护窑内沿地上导向组件长度方向移动时,模台于对应工位进行操作,分别对模台表面铺设模板、于模板之间铺设钢筋网,将模台移动到横向龙骨下方,注浆料斗向模板之间注入混凝土砂浆,并进行振动捣振,模台移动到下道工序对砂浆表面抹平,模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板体生产系统,包括窑体(1),所述窑体(1)为长方形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窑体(1)一侧设置有交换门(11),所述窑体(1)内设置有与地面平齐的隔板(12),所述隔板(12)将窑体(1)内腔分隔成地上养护窑(2)和地下养护窑(3),所述窑体(1)内沿其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多条板类生产线;/n所述板类生产线包括于窑体(1)内移动的模台(4),所述板类生产线包括位于地上养护窑(2)的地上导向组件(21),所述地上导向组件(21)用于引导模台(4)沿远离交换门(11)方向移动,所述板类生产线包括位于地下养护窑(3)的地下导向组件(31),所述地下导向组件(31)用于引导模台(4)沿靠近交换门(11)方向移动;/n所述地上养护窑(2)内设置有横向龙骨(22),所述横向龙骨(22)用于引导注浆料斗的移动;/n所述窑体(1)内腔远离交换门(11)的一端设置有升降机构(5),所述升降机构(5)用于带动模台(4)于地上养护窑(2)和地下养护窑(3)之间的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板体生产系统,包括窑体(1),所述窑体(1)为长方形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窑体(1)一侧设置有交换门(11),所述窑体(1)内设置有与地面平齐的隔板(12),所述隔板(12)将窑体(1)内腔分隔成地上养护窑(2)和地下养护窑(3),所述窑体(1)内沿其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多条板类生产线;
所述板类生产线包括于窑体(1)内移动的模台(4),所述板类生产线包括位于地上养护窑(2)的地上导向组件(21),所述地上导向组件(21)用于引导模台(4)沿远离交换门(11)方向移动,所述板类生产线包括位于地下养护窑(3)的地下导向组件(31),所述地下导向组件(31)用于引导模台(4)沿靠近交换门(11)方向移动;
所述地上养护窑(2)内设置有横向龙骨(22),所述横向龙骨(22)用于引导注浆料斗的移动;
所述窑体(1)内腔远离交换门(11)的一端设置有升降机构(5),所述升降机构(5)用于带动模台(4)于地上养护窑(2)和地下养护窑(3)之间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板体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5)包括升降板(51);
所述升降机构(5)包括作动机构(52),所述作动机构(52)包括一端固定于地面的液压缸(521),所述液压缸(521)的输出端与升降板(51)连接,所述液压缸(521)带动升降板(51)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
所述升降机构(5)包括平衡机构(53),所述平衡机构(53)包括固定于地面且位于升降板(51)上方的导向轮(531),所述导向轮(531)上绕有与其连接的平衡带(532),所述平衡带(532)一端连接于升降板(51),所述平衡带(532)另一端连接有平衡块(533),所述平衡块(533)通过平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彬杨柳刘洋王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工新型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