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串口通信和快充识别自适应的USB接口电路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598640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串口通信和快充识别自适应的USB接口电路及方法,同时在硬件与软件上进行新的设计,通过串口与USB接口并联在一起,不仅能实现数据通信,而且通过分时复用的信号传输方法,又能触发适配器QC的快充输出;本专利可避免使用繁杂的USB协议及硬件电路设计,节省软件资源,减少开发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串口通信和快充识别自适应的USB接口电路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USB通信及充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串口通信和快充识别自适应的USB接口电路及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终端产品一般通过USB(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Bus)接口与其他设备进行连接,以实现充电及数据传输等功能。然而,由于USB协议占用软件资源,同时又要兼容适配器QC快充触发,硬件上比较复杂。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专门设计了一种具有串口通信和快充识别自适应的USB接口电路及方法,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串口通信和快充识别自适应的USB接口电路及方法,同时在硬件与软件上进行新的设计,通过串口与USB接口并联在一起,不仅能实现数据通信,而且通过分时复用的信号传输方法,又能触发适配器QC的快充输出;本专利可避免使用繁杂的USB协议及硬件电路设计,节省软件资源,减少开发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串口通信和快充识别自适应的USB接口电路,包括MicroUSB接口(J1)、电源输入正极(VCC)、电源输入负极、串口通信发送端口(TX1)、串口通信接收端口(RX1)、第一电阻(R30)、第二电阻(R29)、第一电容(C39)、第三电阻(R35)、第四电阻(R34)、第二电容(C49)、第一快充触发控制端口(USBEND-)、第二快充触发控制端口(USBEND+)、第三电容(C40);所述MicroUSB接口(J1)包括VBUS引脚、D+数据传输引脚、D-数据传输引脚、ID引脚(为OTG识别线,悬空为高电平,接GND为低电平,连接设备会开启OTG功能,OTG功能会改变供电方向,会从此端像外部输出电流)、GND引脚;所述电源输入正极(VCC)与所述VBUS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电源输入负极与所述GND引脚电性连接,用于提供工作电压;所述第三电容(C40)设于所述电源输入正极(VCC)与电源输入负极之间,用于滤除电源纹波;所述D+数据传输引脚与串口通信发送端口(TX1)电性连接;所述D-数据传输引脚与串口通信接收端口(RX1)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30)的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入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30)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D-数据传输引脚、第二电阻(R29)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9)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快充触发控制端口(USBEND-)、第一电容(C39)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39)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入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5)的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入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5)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D+数据传输引脚、第四电阻(R34)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3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快充触发控制端口(USBEND+)、第二电容(C49)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49)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入负极电性连接。优选地,所述ID引脚悬空。优选地,所述D-数据传输引脚与串口通信接收端口(RX1)之间设有第五电阻(R37),所述第五电阻(R37)的阻值为0欧姆。优选地,所述D+数据传输引脚与串口通信发送端口(TX1)之间设有第六电阻(R38),所述第六电阻(R38)的阻值为1000欧姆。一种如上所述的具有串口通信和快充识别自适应的USB接口电路的处理方法,将上述所述的具有串口通信和快充识别自适应的USB接口电路应用于电子设备系统,并采用分时复用的信号传输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01,电子设备系统上电;步骤S02,判断电子设备系统是否需要通过MicroUSB接口(J1)进行外部通信,如判断需要则进入步骤S03,如判断不需要则进入步骤S05;步骤S03,如电子设备系统需接收通信数据,则通信数据依次通过所述D-数据传输引脚、串口通信接收端口(RX1)传输至电子设备系统;如电子设备系统需对外发送通信数据,则通信数据依次通过所述串口通信发送端口(TX1)、D+数据传输引脚传输至外部通信设备;步骤S04,电子设备系统关闭串口通信,即关闭串口通信接收端口(RX1)和串口通信发送端口(TX1);步骤S05,电子设备系统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快充触发控制端口(USBEND-)和第二快充触发控制端口(USBEND+),进行触发适配器的快充功能。与传统的USB接口电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串口通信和快充识别自适应的USB接口电路及方法,同时在硬件与软件上进行新的设计,通过串口与USB接口并联在一起,并在所述D-数据传输引脚与串口通信接收端口(RX1)之间设有第五电阻(R37)和在所述D+数据传输引脚与串口通信发送端口(TX1)之间设有第六电阻(R38)进行隔离作用,避免串口通信时影响适配器QC的快充功能;不仅能实现数据通信,而且通过分时复用的信号传输方法,又能触发适配器QC的快充输出;本专利可避免使用繁杂的USB协议及硬件电路设计,节省软件资源,减少开发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系统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软件控制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一种具有串口通信和快充识别自适应的USB接口电路,包括MicroUSB接口J1、电源输入正极VCC、电源输入负极、串口通信发送端口(TX1)、串口通信接收端口(RX1)、第一电阻R30、第二电阻R29、第一电容C39、第三电阻R35、第四电阻R34、第二电容C49、第一快充触发控制端口USBEND-、第二快充触发控制端口USBEND+、第三电容C40;MicroUSB接口J1包括VBUS引脚、D+数据传输引脚、D-数据传输引脚、ID引脚(为OTG识别线,悬空为高电平,接GND为低电平,连接设备会开启OTG功能,OTG功能会改变供电方向,会从此端像外部输出电流)、GND引脚;电源输入正极VCC与VBUS引脚电性连接,电源输入负极与GND引脚电性连接,用于提供工作电压;第三电容C40设于电源输入正极VCC与电源输入负极之间,用于滤除电源纹波;D+数据传输引脚与串口通信发送端口TX1电性连接;D-数据传输引脚与串口通信接收端口RX1电性连接;第一电阻R30的一端与电源输入负极电性连接,第一电阻R30的另一端分别与D-数据传输引脚、第二电阻R29的一端电性连接;第二电阻R29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快充触发控制端口USBEND-、第一电容C39的一端电性连接;第一电容C39的另一端与电源输入负极电性连接;第三电阻R35的一端与电源输入负极电性连接,第三电阻R35的另一端分别与D+数据传输引脚、第四电阻R34的一端电性连接;第四电阻R34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快充触发控制端口USBEND+、第二电容C49的一端电性连接;第二电容C49的另一端与电源输入负极电性连接。ID引脚悬空。D-数据传输引脚与串口通信接收端口RX1之间设有第五电阻R37,第五电阻R37的阻值为0欧姆。D+数据传输引脚与串口通信发送端口TX1之间设有第六电阻R38,第六电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串口通信和快充识别自适应的USB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Micro USB接口(J1)、电源输入正极(VCC)、电源输入负极、串口通信发送端口(TX1)、串口通信接收端口(RX1)、第一电阻(R30)、第二电阻(R29)、第一电容(C39)、第三电阻(R35)、第四电阻(R34)、第二电容(C49)、第一快充触发控制端口(USBEND-)、第二快充触发控制端口(USBEND+)、第三电容(C40);/n所述Micro USB接口(J1)包括VBUS引脚、D+数据传输引脚、D-数据传输引脚、ID引脚、GND引脚;所述电源输入正极(VCC)与所述VBUS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电源输入负极与所述GND引脚电性连接,用于提供工作电压;所述第三电容(C40)设于所述电源输入正极(VCC)与电源输入负极之间,用于滤除电源纹波;所述D+数据传输引脚与所述串口通信发送端口(TX1)电性连接;所述D-数据传输引脚与所述串口通信接收端口(RX1)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30)的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入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30)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D-数据传输引脚、第二电阻(R29)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9)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快充触发控制端口(USBEND-)、第一电容(C39)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39)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入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5)的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入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5)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D+数据传输引脚、第四电阻(R34)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3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快充触发控制端口(USBEND+)、第二电容(C49)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49)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入负极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串口通信和快充识别自适应的USB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MicroUSB接口(J1)、电源输入正极(VCC)、电源输入负极、串口通信发送端口(TX1)、串口通信接收端口(RX1)、第一电阻(R30)、第二电阻(R29)、第一电容(C39)、第三电阻(R35)、第四电阻(R34)、第二电容(C49)、第一快充触发控制端口(USBEND-)、第二快充触发控制端口(USBEND+)、第三电容(C40);
所述MicroUSB接口(J1)包括VBUS引脚、D+数据传输引脚、D-数据传输引脚、ID引脚、GND引脚;所述电源输入正极(VCC)与所述VBUS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电源输入负极与所述GND引脚电性连接,用于提供工作电压;所述第三电容(C40)设于所述电源输入正极(VCC)与电源输入负极之间,用于滤除电源纹波;所述D+数据传输引脚与所述串口通信发送端口(TX1)电性连接;所述D-数据传输引脚与所述串口通信接收端口(RX1)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30)的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入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30)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D-数据传输引脚、第二电阻(R29)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9)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快充触发控制端口(USBEND-)、第一电容(C39)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39)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入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5)的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入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5)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D+数据传输引脚、第四电阻(R34)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3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快充触发控制端口(USBEND+)、第二电容(C49)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49)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入负极电性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良体林桂江赖银坤王艺强任连峰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新页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