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韧耐划伤PC塑料的抛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9708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54
一种增韧耐划伤PC塑料的抛光机,包括外框架、顶杆、导向槽、副抛光轮、主抛光轮与振动阀,所述的顶杆外侧两端均设有外框架,该顶杆内侧设置有通孔,并连接进料口,所述的外框架设置有振动阀,该振动阀内侧设置有传动弹簧,所述的传动弹簧另一侧连接有副外框架,该副外框架内侧设置有主引导板与副引导板,该主引导板与副引导板呈交叉连接,所述的主引导板另一端设置有副抛光轮与主抛光轮,该副抛光轮外侧通过轴连接副外框架内侧,所述的主引导板与副引导板之间设置有导向槽,所述的导向槽呈曲线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韧耐划伤PC塑料的抛光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抛光机,尤其涉及一种增韧耐划伤PC塑料的抛光机。
技术介绍
在现在的工业中,模具的使用十分普及,而模具的制作中,注塑模具在制作较为复杂的制品中,尤其重要,注塑模具的运用可以减少很多工件的组装,直接注塑成型,减少繁琐工艺,但是一些增韧耐划伤PC塑料是需要一定的抛光成型,而一样的抛光机抛光较为繁琐,并且抛光不全面,导致产品出现一定的瑕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增韧耐划伤PC塑料的抛光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增韧耐划伤PC塑料的抛光机,包括外框架、顶杆、导向槽、副抛光轮、主抛光轮与振动阀,所述的顶杆外侧两端均设有外框架,该顶杆内侧设置有通孔,并连接进料口,所述的外框架设置有振动阀,该振动阀内侧设置有传动弹簧,所述的传动弹簧另一侧连接有副外框架,该副外框架内侧设置有主引导板与副引导板,该主引导板与副引导板呈交叉连接,所述的主引导板另一端设置有副抛光轮与主抛光轮,该副抛光轮外侧通过轴连接副外框架内侧,所述的主引导板与副引导板之间设置有导向槽,所述的导向槽呈曲线设置。该新型外侧通过进料口放置增韧耐划伤PC塑料,通过导料口,材料进入到归纳管道,该归纳管道采用锥形设置可以把材料进行输送量进行限制,减少出现材料过多导致堵塞,材料通过归纳管道进入导向槽,该导向槽呈曲线设置,可以加大材料的加工路径,并通过副外框架内侧设置的副抛光轮进行第一次抛光,该副抛光轮设置在每个导向槽的弯曲位置,并且下层设置的副抛光轮的外侧抛光砂面比上层设置的副抛光轮的怕光砂面要细,实现逐步的抛光,多次的抛光可以加强对材料的成品效果,并且导向槽的口径逐渐细化,可以把抛光不完全的材料进行拦截,再次进行抛光,最后通过第一次抛光工序的材料流入到放置仓,该放置仓呈锥形设置,可以把材料往主抛光轮外侧的空隙进行流入,对其进行二次抛光。所述的外框架内侧设置有缓压弹簧,该缓压弹簧另一端连接副外框架,所述的副外框架内侧设置有主转动电机,该主转动电机外侧通过滚轮连接副抛光轮。所述的顶杆内侧通过卡扣板固定连接进料口,所述的进料口另一端连接归纳管道,该归纳管道呈锥形设置,所述的归纳管道低端连接导料管,该导料管另一端连接导向槽。所述的导向槽内侧呈斜面设置,该导向槽顶端与低端宽度相差不小于五毫米。所述的副抛光轮外侧设置有抛光面板,该副抛光轮设置有至少四个以上。所述的主抛光轮一端设置有副转向电机,该副转向电机外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外侧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扣,并通过连接扣规定连接副外框架内侧,所述的主抛光轮外侧设置有导向座,并与导向座之间设置有空隙,该主抛光轮一端呈锥形设置,所述的主抛光轮外侧设置有放置仓,所述的主抛光轮外侧设置的空隙一端连接排放口。所述的振动阀内侧呈凹型设置,并连接振动块,该振动块外侧设置有卡扣,并通过卡扣连接副外框架,所述的振动块内侧设置带动件,该带动件另一端连接传动弹簧,所述的振动块外侧一端设置有支撑弹簧,该振动块一侧连接有限位块,所述的传动弹簧另一端连接振动电机。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增韧耐划伤PC塑料的抛光机的示意图。图2为一种增韧耐划伤PC塑料的抛光机的振动阀内部示意图。图中:外框架1、顶杆2、导向槽3、副抛光轮4、主引导板5、主抛光轮6、振动阀7、副外框架11、主转动电机12、缓压弹簧13、归纳管道21、进料口22、导料管23、副引导板51、放置仓61、副转向电机62、排放口63、支撑架64、振动块71、振动电机72、传动弹簧73、支撑弹簧74、带动件75、限位块7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增韧耐划伤PC塑料的抛光机进行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2所述的一种增韧耐划伤PC塑料的抛光机,包括外框架1、顶杆2、导向槽3、副抛光轮4、主抛光轮6与振动阀7,所述的顶杆2外侧两端均设有外框架1,该顶杆2内侧设置有通孔,并连接进料口22,所述的外框架1设置有振动阀7,该振动阀7内侧设置有传动弹簧73,所述的传动弹簧73另一侧连接有副外框架11,该副外框架11内侧设置有主引导板5与副引导板51,该主引导板5与副引导板51呈交叉连接,所述的主引导板5另一端设置有副抛光轮4与主抛光轮6,该副抛光轮4外侧通过轴连接副外框架1内侧,所述的主引导板5与副引导板51之间设置有导向槽3,所述的导向槽3呈曲线设置,所述的外框架1内侧设置有缓压弹簧13,该缓压弹簧13另一端连接副外框架11,所述的副外框架11内侧设置有主转动电机12,该主转动电机12外侧通过滚轮连接副抛光轮4,所述的顶杆2内侧通过卡扣板固定连接进料口22,所述的进料口22另一端连接归纳管道21,该归纳管道21呈锥形设置,所述的归纳管道21低端连接导料管23,该导料管23另一端连接导向槽3,所述的导向槽3内侧呈斜面设置,该导向槽3顶端与低端宽度相差不小于五毫米,所述的副抛光轮4外侧设置有抛光面板,该副抛光轮4设置有至少四个以上,所述的主抛光轮6一端设置有副转向电机62,该副转向电机62外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支撑架64,所述的支撑架64外侧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扣,并通过连接扣规定连接副外框架1内侧,所述的主抛光轮6外侧设置有导向座,并与导向座之间设置有空隙,该主抛光轮6一端呈锥形设置,所述的主抛光轮6外侧设置有放置仓61,所述的主抛光轮6外侧设置的空隙一端连接排放口63,所述的振动阀7内侧呈凹型设置,并连接振动块71,该振动块71外侧设置有卡扣,并通过卡扣连接副外框架11,所述的振动块71内侧设置带动件75,该带动件75另一端连接传动弹簧73,所述的振动块71外侧一端设置有支撑弹簧74,该振动块71一侧连接有限位块76,所述的传动弹簧73另一端连接振动电机72。该新型外侧通过进料口放置增韧耐划伤PC塑料,通过导料口,材料进入到归纳管道,该归纳管道采用锥形设置可以把材料进行输送量进行限制,减少出现材料过多导致堵塞,材料通过归纳管道进入导向槽,该导向槽呈曲线设置,可以加大材料的加工路径,并通过副外框架内侧设置的副抛光轮进行第一次抛光,该副抛光轮设置在每个导向槽的弯曲位置,并且下层设置的副抛光轮的外侧抛光砂面比上层设置的副抛光轮的怕光砂面要细,实现逐步的抛光,多次的抛光可以加强对材料的成品效果,并且导向槽的口径逐渐细化,可以把抛光不完全的材料进行拦截,再次进行抛光,最后通过第一次抛光工序的材料流入到放置仓,该放置仓呈锥形设置,可以把材料往主抛光轮外侧的空隙进行流入,对其进行二次抛光。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韧耐划伤PC塑料的抛光机,包括外框架(1)、顶杆(2)、导向槽(3)、副抛光轮(4)、主抛光轮(6)与振动阀(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杆(2)外侧两端均设有外框架(1),该顶杆(2)内侧设置有通孔,并连接进料口(22),所述的外框架(1)设置有振动阀(7),该振动阀(7)内侧设置有传动弹簧(73),所述的传动弹簧(73)另一侧连接有副外框架(11),该副外框架(11)内侧设置有主引导板(5)与副引导板(51),该主引导板(5)与副引导板(51)呈交叉连接,所述的主引导板(5)另一端设置有副抛光轮(4)与主抛光轮(6),该副抛光轮(4)外侧通过轴连接副外框架(1)内侧,所述的主引导板(5)与副引导板(51)之间设置有导向槽(3),所述的导向槽(3)呈曲线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韧耐划伤PC塑料的抛光机,包括外框架(1)、顶杆(2)、导向槽(3)、副抛光轮(4)、主抛光轮(6)与振动阀(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杆(2)外侧两端均设有外框架(1),该顶杆(2)内侧设置有通孔,并连接进料口(22),所述的外框架(1)设置有振动阀(7),该振动阀(7)内侧设置有传动弹簧(73),所述的传动弹簧(73)另一侧连接有副外框架(11),该副外框架(11)内侧设置有主引导板(5)与副引导板(51),该主引导板(5)与副引导板(51)呈交叉连接,所述的主引导板(5)另一端设置有副抛光轮(4)与主抛光轮(6),该副抛光轮(4)外侧通过轴连接副外框架(1)内侧,所述的主引导板(5)与副引导板(51)之间设置有导向槽(3),所述的导向槽(3)呈曲线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韧耐划伤PC塑料的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框架(1)内侧设置有缓压弹簧(13),该缓压弹簧(13)另一端连接副外框架(11),所述的副外框架(11)内侧设置有主转动电机(12),该主转动电机(12)外侧通过滚轮连接副抛光轮(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韧耐划伤PC塑料的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杆(2)内侧通过卡扣板固定连接进料口(22),所述的进料口(22)另一端连接归纳管道(21),该归纳管道(21)呈锥形设置,所述的归纳管道(21)低端连接导料管(23),该导料管(23)另一端连接导向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映明杨小东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致尚塑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