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平板式动态汽车衡不停车治理超载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59589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利用平板式动态汽车衡不停车治理超载的系统,设置在路面上,满足汽车正常行驶速度的要求,无需减速通过,两台平板式动态汽车衡横向并排设置在行车道内,平板式动态汽车衡的两侧沿车辆行驶方向分别设置有前端地感线圈和后端地感线圈;平板式动态汽车衡的底框固定设置在地面浅坑内,底框上固定设置有两个定位装置,承载台通过定位装置活动设置在底框上,承载台和底框之间的四角上均设置有称重传感器组件,四个称重传感器组件用于监测通过承载台上的汽车重量;接线盒与称重传感器组件电连接,前端地感线圈、后端地感线圈和接线盒均与传感器信号处理器电连接,电子称重仪表分别与传感器信号处理器和管理计算机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平板式动态汽车衡不停车治理超载的系统
本专利技术一种利用平板式动态汽车衡不停车治理超载的系统,属于超载治理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治理超载,一般都是在公路或高速口固定设置一个治超点,导致这些路段经常发生道路拥堵,由于治超点过于分散,导致很多超在车会绕过治超点形式,许多治超点名存实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利用平板式动态汽车衡不停车治理超载的系统,设置在路面上,满足汽车正常行驶速度的要求,无需减速通过,让超载车无处遁形。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利用平板式动态汽车衡不停车治理超载的系统,包括平板式动态汽车衡、前端地感线圈、后端地感线圈、接线盒、地感主机、传感器信号处理器、电子称重仪表和管理计算机,两台所述平板式动态汽车衡横向并排设置在行车道内,所述平板式动态汽车衡的两侧沿车辆行驶方向分别设置有前端地感线圈和后端地感线圈;所述平板式动态汽车衡的结构为:包括承载台、底框、称重传感器组件和定位装置,所述底框固定设置在地面浅坑内,所述底框上固定设置有两个定位装置,所述承载台通过定位装置活动设置在底框上,所述承载台和底框之间的四角上均设置有称重传感器组件,四个所述称重传感器组件用于监测通过承载台上的汽车重量;所述定位装置的结构包括:上盖板、连接板、U型槽、底座、导向杆、钢珠和限位板,所述上盖板匹配的设置在承载台的预留通孔内,并与承载台的上表面齐平,所述连接板位于上盖板的正下方,且所述连接板与承载台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所述底座固定设置在底框上,所述底座上U型分布设置有三个U型槽,三个所述U型槽均朝向内侧,每个所述U型槽内均设置有一个钢珠,所述限位板设置在三个U型槽组成的U型开口处,所述限位板与三个钢珠配合形成一个方形的竖直导向孔结构,所述导向杆匹配的设置在该竖直导向孔结构内,所述导向杆的上端固定设置在连接板上,所述U型槽的上侧与连接板之间留有间隙,使得连接板随同承载台与导向杆仅能沿竖直导向孔结构能上下移动;所述接线盒与称重传感器组件电连接,所述前端地感线圈、后端地感线圈和接线盒均与传感器信号处理器电连接,所述电子称重仪表分别与传感器信号处理器和管理计算机电连接。两个所述定位装置之间的连线方向为被称重汽车的走向,所述限位板位于被称重汽车的走向方向上,且所述限位板位于定位装置的外侧,所述限位板呈直角梯形状,用于抵抗被称重汽车施予承载台的摩擦力。所述称重传感器包括:传感器顶块、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基础支撑和传感器本体,所述基础支撑的下端贯穿底框后固定设置在地下,所述传感器顶块的下侧固定设置在基础支撑的上端,所述传感器本体匹配的设置在传感器顶块上,所述传感器顶块和传感器本体之间设置有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所述底框的底侧和边侧均通过锚杆或螺杆固定在地下。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设置在路面上,通过定位装置约束承载台仅能上下移动,汽车驶上在承载台上时,不会对承载台造成摩擦力方向的被迫移动,满足汽车正常行驶速度的要求,无需减速通过,让超载车无处遁形。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平板式动态汽车衡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平板式动态汽车衡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平板式动态汽车衡的侧视图。图5为图2中A区域定位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2中B区域称重传感器组件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为承载台、2为底框、3为称重传感器组件、31为传感器顶块、32为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33为基础支撑、34为传感器本体、4为定位装置、41为上盖板、42为连接板、43为U型槽、44为底座、45为限位板、46为导向杆、47为钢珠。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利用平板式动态汽车衡不停车治理超载的系统,包括平板式动态汽车衡、前端地感线圈、后端地感线圈、接线盒、地感主机、传感器信号处理器、电子称重仪表和管理计算机,两台所述平板式动态汽车衡横向并排设置在行车道内,所述平板式动态汽车衡的两侧沿车辆行驶方向分别设置有前端地感线圈和后端地感线圈;所述平板式动态汽车衡的结构为:包括承载台1、底框2、称重传感器组件3和定位装置4,所述底框2固定设置在地面浅坑内,所述底框2上固定设置有两个定位装置4,所述承载台1通过定位装置4活动设置在底框2上,所述承载台1和底框2之间的四角上均设置有称重传感器组件3,四个所述称重传感器组件3用于监测通过承载台1上的汽车重量;所述定位装置4的结构包括:上盖板41、连接板42、U型槽43、底座44、限位板45、导向杆46和钢珠47,所述上盖板41匹配的设置在承载台1的预留通孔内,并与承载台1的上表面齐平,所述连接板42位于上盖板41的正下方,且所述连接板42与承载台1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所述底座44固定设置在底框2上,所述底座44上U型分布设置有三个U型槽43,三个所述U型槽43均朝向内侧,每个所述U型槽43内均设置有一个钢珠47,所述限位板45设置在三个U型槽43组成的U型开口处,所述限位板45与三个钢珠47配合形成一个方形的竖直导向孔结构,所述导向杆46匹配的设置在该竖直导向孔结构内,所述导向杆46的上端固定设置在连接板42上,所述U型槽43的上侧与连接板42之间留有间隙,使得连接板42随同承载台1与导向杆46仅能沿竖直导向孔结构能上下移动;所述接线盒与称重传感器组件3电连接,所述前端地感线圈、后端地感线圈和接线盒均与传感器信号处理器电连接,所述电子称重仪表分别与传感器信号处理器和管理计算机电连接。两个所述定位装置4之间的连线方向为被称重汽车的走向,所述限位板45位于被称重汽车的走向方向上,且所述限位板45位于定位装置4的外侧,所述限位板45呈直角梯形状,用于抵抗被称重汽车施予承载台1的摩擦力。所述称重传感器3包括:传感器顶块31、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32、基础支撑33和传感器本体34,所述基础支撑33的下端贯穿底框2后固定设置在地下,所述传感器顶块31的下侧固定设置在基础支撑33的上端,所述传感器本体34匹配的设置在传感器顶块31上,所述传感器顶块31和传感器本体34之间设置有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32。所述底框2的底侧和边侧均通过锚杆或螺杆固定在地下。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前端地感线圈感应车辆的驶入,传感器信号处理器接到地感主机传递的信号反馈,进行准备预处理工作。车辆轮轴压过并排布置的一组平板式动态汽车衡承载器,承载器的称重传感器将信号通过接线盒汇集至传感器信号处理器,传感器信号处理器将两个秤台的电信号集中为一条轮轴的重量信息。传感器信号处理器通过预设的综合数据处理程序,综合处理整车通过过程中称重传感器的数据,计算出单轴轴重、轴数、车辆总重、轴型、车速等数据。车辆动态称重过程中的运动状态是相当复杂的,当车辆通过动态汽车衡时传感器受到的作用力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车辆的静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利用平板式动态汽车衡不停车治理超载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平板式动态汽车衡、前端地感线圈、后端地感线圈、接线盒、地感主机、传感器信号处理器、电子称重仪表和管理计算机,两台所述平板式动态汽车衡横向并排设置在行车道内,所述平板式动态汽车衡的两侧沿车辆行驶方向分别设置有前端地感线圈和后端地感线圈;/n所述平板式动态汽车衡的结构为:包括承载台(1)、底框(2)、称重传感器组件(3)和定位装置(4),所述底框(2)固定设置在地面浅坑内,所述底框(2)上固定设置有两个定位装置(4),所述承载台(1)通过定位装置(4)活动设置在底框(2)上,所述承载台(1)和底框(2)之间的四角上均设置有称重传感器组件(3),四个所述称重传感器组件(3)用于监测通过承载台(1)上的汽车重量;/n所述定位装置(4)的结构包括:上盖板(41)、连接板(42)、U型槽(43)、底座(44)、限位板(45)、导向杆(46)和钢珠(47),所述上盖板(41)匹配的设置在承载台(1)的预留通孔内,并与承载台(1)的上表面齐平,所述连接板(42)位于上盖板(41)的正下方,且所述连接板(42)与承载台(1)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所述底座(44)固定设置在底框(2)上,所述底座(44)上U型分布设置有三个U型槽(43),三个所述U型槽(43)均朝向内侧,每个所述U型槽(43)内均设置有一个钢珠(47),所述限位板(45)设置在三个U型槽(43)组成的U型开口处,所述限位板(45)与三个钢珠(47)配合形成一个方形的竖直导向孔结构,所述导向杆(46)匹配的设置在该竖直导向孔结构内,所述导向杆(46)的上端固定设置在连接板(42)上,所述U型槽(43)的上侧与连接板(42)之间留有间隙,使得连接板(42)随同承载台(1)与导向杆(46)仅能沿竖直导向孔结构能上下移动;/n所述接线盒与称重传感器组件(3)电连接,所述前端地感线圈、后端地感线圈和接线盒均与传感器信号处理器电连接,所述电子称重仪表分别与传感器信号处理器和管理计算机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利用平板式动态汽车衡不停车治理超载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平板式动态汽车衡、前端地感线圈、后端地感线圈、接线盒、地感主机、传感器信号处理器、电子称重仪表和管理计算机,两台所述平板式动态汽车衡横向并排设置在行车道内,所述平板式动态汽车衡的两侧沿车辆行驶方向分别设置有前端地感线圈和后端地感线圈;
所述平板式动态汽车衡的结构为:包括承载台(1)、底框(2)、称重传感器组件(3)和定位装置(4),所述底框(2)固定设置在地面浅坑内,所述底框(2)上固定设置有两个定位装置(4),所述承载台(1)通过定位装置(4)活动设置在底框(2)上,所述承载台(1)和底框(2)之间的四角上均设置有称重传感器组件(3),四个所述称重传感器组件(3)用于监测通过承载台(1)上的汽车重量;
所述定位装置(4)的结构包括:上盖板(41)、连接板(42)、U型槽(43)、底座(44)、限位板(45)、导向杆(46)和钢珠(47),所述上盖板(41)匹配的设置在承载台(1)的预留通孔内,并与承载台(1)的上表面齐平,所述连接板(42)位于上盖板(41)的正下方,且所述连接板(42)与承载台(1)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所述底座(44)固定设置在底框(2)上,所述底座(44)上U型分布设置有三个U型槽(43),三个所述U型槽(43)均朝向内侧,每个所述U型槽(43)内均设置有一个钢珠(47),所述限位板(45)设置在三个U型槽(43)组成的U型开口处,所述限位板(45)与三个钢珠(47)配合形成一个方形的竖直导向孔结构,所述导向杆(46)匹配的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凯王鹏陈泽亮韩海军张剑勇杨泽政李军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万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