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风叶、导风装置以及风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9429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风叶,涉及园林工具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风叶在与导流锥配合安装时难于对电机进行散热的问题,该散热风叶由内而外依次包括内安装座、第一叶片组、外安装座以及第二叶片组,内安装座用于与电机的转子连接;第一叶片组的第一叶片均安装于内安装座上,相邻第一叶片所形成的第一通道与导流锥内部相通;外安装座至少与一个第一叶片连接以实现与内安装座相连;第二叶片组的第二叶片均安装于外安装座上,以便于对配合的电机进行散热。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导风装置以及风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风叶、导风装置以及风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园林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散热风叶、导风装置以及风机。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轴流风机占据很大的市场,其依靠独有的体积小,高效率,低噪音,节能等特点,越来越受使用者的青睐。轴流吹风机的体积小,几乎和风道一样大。这样就限制了电机的安装位置。目前市场上的电机多安装于导流锥内部,且导流锥与叶片的安装座形成一密闭的空间,从而不利于电机散热,进而会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设置一种新的叶片和导风装置,以利于电机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散热风叶,以便于对配合的电机进行散热。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散热风叶,由内而外依次包括内安装座、第一叶片组、外安装座以及第二叶片组,所述内安装座用于与电机的转子连接;所述第一叶片组的第一叶片均安装于所述内安装座上,相邻第一叶片所形成的第一通道与导流锥内部相通;所述外安装座至少与一个第一叶片连接以实现与所述内安装座相连;所述第二叶片组的第二叶片均安装于所述外安装座上。进一步地,相邻第二叶片所形成的第二通道与所述导流锥内部隔离;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的倾斜方向相同。进一步地,所述外安装座背向所述导流锥的一端记为端部B,所述端部B上设置有加强盖,所述加强盖封闭所述端部B并与所述外安装座形成一包围所述内安装座的保护空间,所述加强盖设置有与所述保护空间相通的通风口。进一步地,所述内安装座与所述加强盖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道至少与一个通风口对应相通。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盖远离所述端部B的面上设置有第三叶片组,所述第三叶片组用于将外界空气从通风口导入所述保护空间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叶片与所述第一叶片交错设置;所述第三叶片与对应第一叶片的倾斜方向相同。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叶片与所述通风口对应,第三叶片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加强盖上,另一端遮挡对应的通风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导风装置,其具有对内置的电机进行散热的优点,从而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导风装置,包括风道、导流锥、电机以及上述的散热风叶,所述导流锥设置于所述风道内,所述导流锥的尾部开口;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导流锥内;所述散热风叶设置于所述风道的一端,第一通道与所述导流锥的尾部相对设置,且所述散热风叶的内安装座配合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转子上。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风机,其具有对内置的电机进行散热的优点,从而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风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具有涵道,所述涵道内还安装有导流锥和电机,所述导流锥的尾部开口,所述电机配合安装于所述导流锥内,所述电机的转子上配合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风叶,所述散热风叶的第一通道与所述导流锥的尾部相通并形成用于对电机散热的散热通道。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散热风叶具有第一叶片组和第二叶片组,该第一叶片组在转动时实现内安装座内外的空气流动,即在该散热风叶与电机对应安装时,第一叶片组带动气流流经电机并离开,从而实现对电机的散热,进而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第二叶片组在转动时实现外安装座内外的空气流动,即在安装于相应设备上时,可以帮助实现吹吸功能。导风装置装有上述的散热风叶,从而在第二叶片组实现导风时,第一叶片组可以对电机实现散热,以提高使用寿命。风机具有上述的导风机构,不仅对整体结构未产生影响,还可以对内置的电机实现散热,以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所示散热风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三所示散热风叶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加强盖与外安装座之间的位置关系;图3为实施例三所示散热风叶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通风口与第一叶片之间的位置关系;图4为实施例三所示散热风叶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通风口与第三叶片之间的位置关系;图5为实施例四所示导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剖视图;图7为实施例五所示风机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散热风叶;101、内安装座;102、第一叶片;103、外安装座;104、第二叶片;105、加强盖;1051、通风口;106、第三叶片;20、导流锥;30、风道;40、电机;50、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的描述仅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各个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组合,以构成未在以下描述中示出的其他实施例。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风叶10,旨在解决现有风叶在与导流锥20配合安装时难于对电机40进行散热的问题。具体地,参照图1所示,该散热风叶10包括内安装座101、第一叶片组、外安装座103以及第二叶片组。该内安装座101的外围可以呈圆形设置,也可以呈方形设置,但是考虑到该内安装座101需要随电机40的转子同步转动,则内安装座101的外围优选呈圆形设置。内安装座101可以在延其厚度方向的中心位置处开设贯穿口,该贯穿口可以直接与电机40的转子配合插接,也可以嵌设与电机40的转子配合插接的插接环,其具体方式当时在此不做限定,只要可以实现与电机40的转子同步转动即可。第一叶片组由一个以上的第一叶片102组成,其数量在此不做限定。该第一叶片102均固定安装于内安装座101上并可以沿内安装座101或电机40的转子周向分布,从而第一叶片102可以与内安装座101同步转动。但是,相邻第一叶片102之间形成有第一通道,当该散热风叶10安装于对应的风道30内时,电机40的转子与贯穿口或插接环配合插接,该第一通道与导流锥20的内部配合相通。因此,在电机40的转子转动时,该第一叶片102同步转动,从而使外界空气自导流锥20首部吹向导流锥20尾部并从第一通道离开,或外界空气经由第一通道进入导流锥20并自导流锥20尾部吹向导流锥20首部,以实现对导流锥20内部以及电机40散热,进而提高电机40的使用寿命。第一叶片102均位于内安装座101和外安装座103之间,其中至少一个第一叶片102与外安装座103固定,以实现带动外安装座103同步转动。该外安装座103可以呈圆环或方形环设置,但是考虑该外安装座103需要发生转动,因此该外安装座103优选呈圆环设置,且当该散热风叶10安装与电机40转子上时,该外安装座103与电机40转子同轴设置。第二叶片组由多个第二叶片104组成,其数量在此也不做限定。该第二叶片104均固定于外安装座103上并可以沿外安装座103或电机40的转子周向分布,且相邻第二叶片104所形成的第二通道与风道30内部相通,当第二叶片104与电机40的转子同步转动时,在第二叶片104的作用下,相应的导风装置或风机50可以实现吹风或吸风功能。值得说明的是,第一叶片102优选与内安装座101一体设置,第二叶片104优选与外安装座103一体设置,外安装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风叶,其特征在于,由内而外依次包括内安装座、第一叶片组、外安装座以及第二叶片组,所述内安装座用于与电机的转子连接;所述第一叶片组的第一叶片均安装于所述内安装座上,相邻第一叶片所形成的第一通道与导流锥内部相通;所述外安装座至少与一个第一叶片连接以实现与所述内安装座相连;所述第二叶片组的第二叶片均安装于所述外安装座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风叶,其特征在于,由内而外依次包括内安装座、第一叶片组、外安装座以及第二叶片组,所述内安装座用于与电机的转子连接;所述第一叶片组的第一叶片均安装于所述内安装座上,相邻第一叶片所形成的第一通道与导流锥内部相通;所述外安装座至少与一个第一叶片连接以实现与所述内安装座相连;所述第二叶片组的第二叶片均安装于所述外安装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风叶,其特征在于,相邻第二叶片所形成的第二通道与所述导流锥内部隔离;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的倾斜方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风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安装座背向所述导流锥的一端记为端部B,所述端部B上设置有加强盖,所述加强盖封闭所述端部B并与所述外安装座形成一包围所述内安装座的保护空间,所述加强盖设置有与所述保护空间相通的通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散热风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安装座与所述加强盖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散热风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至少与一个通风口对应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散热风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国华柯亨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动一新能源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