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换线的双进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9422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换线的双进线装置,包括机架(1)、主板(2)、上盖(11)和退线机(5),所述的退线机(5)包括2个出线口,所述的主板(2)通过垂直于出线方向的换线滑轨(7)滑动安装于机架(1)上且连接有驱动气缸,所述的主板(2)上沿出线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有校直轮组(9)和2个导向轮组(3),所述的2个导向轮组(3)各连有1个驱动气缸且分别通过2根沿出线方向平行设置的进线滑轨(12)滑动安装在主板(2)上,每个导向轮组(3)上沿出线方向各安装有1个出线组件(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自动化程度高、适用范围广和操作简单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换线的双进线装置
本技术涉及线束生产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换线的双进线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汽车线束的型号众多,而且产量巨大,其中线束开线工艺为汽车线束生产过程的第一道工序,而这个过程需要逐一对每根线束进行开线操作,将导线按照工艺要求进行裁切,因此目前一般都采用自动开线机来完成,开线过程中自动机的送线速度最快可达12m/s,而目前面临的情况时多型号和小批量,开线时存在频繁换线操作,从而影响了生产节拍和效率,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开线机多采用双进线,由操作工来进行换线操作,生产时完成一种再手动切换导线,存在人工来回走动和重复操作,浪费工时。因此,为减少这些浪费和重复操作,开发一种新的双进线装置,减少浪费,完成自动换线,成为一种趋势。在生产过程中,操作工只需装一次线,在操作界面点选即可自动换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自动换线的双进线装置,实现双进线的自动换线,节省人力,适用范围广。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动换线的双进线装置,包括机架、主板、上盖和退线机,所述的退线机包括2个出线口,所述的主板通过垂直于出线方向的换线滑轨滑动安装于机架上且连接有驱动气缸,所述的主板上沿出线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有校直轮组和2个导向轮组,所述的2个导向轮组各连有1个驱动气缸且分别通过2根沿出线方向平行设置的进线滑轨滑动安装在主板上,每个导向轮组上沿出线方向各安装有1个出线组件。进一步地,所述的出线组件包括出线管和L型的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上设有压紧块,所述的出线管穿过压紧块和连接板,所述的压紧块上设有用于压紧出线管的压紧旋钮。进一步地,所述的导向轮组包括基座以及基座上的固定板,该固定板上设有2块安装板,该2块安装板上对称设有至少1对导向轮,所述的固定板上还设有调距旋钮和卡紧旋钮。进一步地,所述的2个导向轮组水平设置且安装方向相反,所述的导向轮组的基座与进线滑轨上的滑块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校直轮组的数量为2个,每个校直轮组包括沿出线方向并列设置的2个校直单元,该2个校直单元分别水平和竖直设置,2个校直轮组沿出线方向前后设置且安装方向相反。进一步地,每个校直单元包括基座以及基座上的固定板,该固定板上设有2块安装板,该2块安装板上交错设有多个导向轮,所述的固定板上还设有调距旋钮和卡紧旋钮。进一步地,所述的机架上还设有用于控制装置开关、换线和退线的按钮。进一步地,所述的上盖包括上罩和2块盖板,所述的2块盖板通过限位合页与上罩连接,所述的盖板上设有把手。进一步地,所述的主板上垂直设有1块挡板。进一步地,所述的机架侧面还设有保护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采用包含2个出线口的退线机,且在机架上滑动设有一块主板,该主板垂直于出线方向自由滑动并通过驱动气缸驱动,该主板上沿出线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有校直轮组和2个导向轮组,2个导向轮组滑动安装在2根沿出线方向平行设置的进线滑轨上并通过驱动气缸驱动,出线组件与导向轮组固定连接实现联动,整体上使得从出线组件引出的2组线束能够独立地在X和Y方向自由移动,效率高,节省人力,同时装置的结构紧凑,出线组件可伸出上盖,可搭配使用各种类型的进线装置,使用范围广;(2)本技术通过L型的连接板将出线管固定在导向轮组的安装板上,连接板上还设有一块压紧板,压紧板上设有压紧旋钮,出线管穿过压紧板和L型连接板并旋紧连接板以压紧出线管,使得出线管位置固定,保证了出线过程的稳定,安全性高;(3)本技术导向轮组包括1块固定板和2块安装板,该2块安装板上对称设有至少1对导向轮,能够保证长距离送线过程中线束不脱离轨道,安全性好,同时固定板上还设有调距旋钮和卡紧旋钮,能够灵活调整导向轮之间的间距以适应不同尺寸的线束,适用范围广;(4)本技术在主板上沿进线方向间隔且反向设置有2个校直轮组,每个校直轮组包括沿出线方向并列设置的2个校直单元,实现了线束竖直和横向的校直,同时结构紧凑,每个校直单元包括固定板和2块安装板,该2块安装板上交错设有多个导向轮,固定板上设有调距旋钮和卡紧旋钮,能够充分校直不同尺寸的线束,使用范围广;(5)本技术机架上还设有用于控制装置开关、换线和退线的按钮,不需要过多的人为操作,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好,节省人力;(6)本技术的上盖包括上罩和2块盖板,2块盖板通过限位合页与上罩连接,盖板上设有把手,能够方便的打开上盖进行换线和检修,操作方便;(7)本技术在主板上垂直设有1块挡板,能够隔开2条平行的线束,避免干扰,机架侧面还设有保护罩,保护出现管到送线口之间的区域,安全性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爆炸图一;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爆炸图二;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爆炸图三;图5为校直轮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导向轮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机架,2.主板,3.导向轮组,4.出线组件,5.退线机,6.挡板,7.滑轨,8.按钮,9.校直轮组,10.保护罩,11.上盖,12.进线滑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一种自动换线的双进线装置,如图1、图2、图3和图4,包括机架1、主板2、上盖11和退线机5,退线机5属于现有技术且包括2个出线口,主板2通过垂直于出线方向的换线滑轨7滑动安装于机架1上且连接有驱动气缸,主板2上沿出线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有校直轮组9和2个导向轮组3,2个导向轮组3各连有1个驱动气缸且分别通过2根沿出线方向平行设置的进线滑轨12滑动安装在主板2上,每个导向轮组3上沿出线方向各安装有1个出线组件4。如图6,出线组件4包括沿出线方向设置的出线管和L型的连接板,连接板上设有压紧块,出线管穿过压紧块和连接板,压紧块上设有压紧旋钮,调节用于压紧出线管以压紧出线管,使送线过程保持稳定;导向轮组3包括基座以及基座上的固定板,该固定板上设有2块安装板,该2块安装板上对称设有至少1对导向轮,固定板上还设有调距旋钮和卡紧旋钮,通过调节调距旋钮可调节2块安装板的间距以适应不同直径尺寸的线束,调节卡紧旋钮以固定2块安装板,2根进线滑轨12上设有滑块,2个导向轮组3各自的基座通过螺栓固定在滑块上。2个导向轮组3的安装方向相反,避免出现物理碰撞。如图5,校直轮组9的数量为2个,每个校直轮组9包括沿出线方向并列设置的2个校直单元,该2个校直单元分别水平和竖直设置,2个校直轮组9沿出线方向前后设置且安装方向相反,结构紧凑,每个校直单元包括基座以及基座上的固定板,该固定板上设有2块安装板,该2块安装板上交错设有多个导向轮,固定板上还设有调距旋钮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换线的双进线装置,包括机架(1)、主板(2)、上盖(11)和退线机(5),所述的退线机(5)包括2个出线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板(2)通过垂直于出线方向的换线滑轨(7)滑动安装于机架(1)上且连接有驱动气缸,所述的主板(2)上沿出线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有校直轮组(9)和2个导向轮组(3),所述的2个导向轮组(3)各连有1个驱动气缸且分别通过2根沿出线方向平行设置的进线滑轨(12)滑动安装在主板(2)上,每个导向轮组(3)上沿出线方向各安装有1个出线组件(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换线的双进线装置,包括机架(1)、主板(2)、上盖(11)和退线机(5),所述的退线机(5)包括2个出线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板(2)通过垂直于出线方向的换线滑轨(7)滑动安装于机架(1)上且连接有驱动气缸,所述的主板(2)上沿出线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有校直轮组(9)和2个导向轮组(3),所述的2个导向轮组(3)各连有1个驱动气缸且分别通过2根沿出线方向平行设置的进线滑轨(12)滑动安装在主板(2)上,每个导向轮组(3)上沿出线方向各安装有1个出线组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换线的双进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线组件(4)包括出线管和L型的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上设有压紧块,所述的出线管穿过压紧块和连接板,所述的压紧块上设有用于压紧出线管的压紧旋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换线的双进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轮组(3)包括基座以及基座上的固定板,该固定板上设有2块安装板,该2块安装板上对称设有至少1对导向轮,所述的固定板上还设有调距旋钮和卡紧旋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换线的双进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2个导向轮组(3)水平设置且安装方向相反,所述的导向轮组(3)的基座与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春晖周强王宏
申请(专利权)人:安波福电气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