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实验使用的旋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9197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实验使用的旋流器,包括:进料体、溢流端盖、溢流管、锥体、底流口和楔形旋紧接头,溢流端盖通过定位销与溢流管进行固定连接,锥体通过楔形旋紧接头与底流口固定进行连接。所述的溢流端盖设有第一连接法兰,进料体设有第二连接法兰和第三连接法兰,锥体设有第四连接法兰;所述的进料体、溢流端盖和锥体之间通过连接法兰采用螺栓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的溢流端盖设有第一定位孔,溢流管设有第二定位孔,溢流端盖和溢流管通过定位销插入定位孔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的锥体的下端外部设有第一楔形旋紧块,楔形旋紧接头内部设有第二楔形旋紧块,锥体通过楔形旋紧接头与底流口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普通旋流器溢流管加工成本高、进行实验时底流口更换困难的问题,操作方便快捷,节省了经济和时间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实验使用的旋流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力旋流器,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实验使用的旋流器。
技术介绍
旋流器是一种常见的分离分级设备,利用离心沉降原理,当待分离的混合液以一定压力从旋流器进料口切向进入旋流器内后,由于粗颗粒与细颗粒之间存在粒度差,其受到离心力、向心浮力和流体曳力等大小不同,受离心沉降作用,大部分粗颗粒经旋流器底流口排出,而大部分细颗粒由溢流管排出,从而达到分离分级目的。影响旋流器分离性能的结构参数包括进料口尺寸、柱段直径和长度、溢流管直径和插入深度、锥体角度和底流口尺寸。其中,在实验室进行旋流器分离性能实验时,溢流管和底流口是主要的实验变量,实验过程中经常需要更换溢流管和底流口。在实际情况中,普通旋流器的溢流端盖和溢流管为一个整体,溢流管采用3D打印等方式加工制作成本较高。同时,普通旋流器底流口采用螺纹连接,连接螺纹上不可避免的沾染实验物料,使底流口拆卸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实验室使用旋流器进行实验研究时溢流管加工成本高、底流口更换困难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实验使用的旋流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实验使用的旋流器,包括:进料体、溢流端盖、溢流管、锥体、底流口和楔形旋紧接头。溢流端盖通过定位销与溢流管进行固定连接,锥体通过楔形旋紧接头与底流口进行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的溢流端盖设有第一连接法兰,进料体设有第二连接法兰和第三连接法兰,锥体设有第四连接法兰。溢流端盖的第一连接法兰和进料体的第二连接法兰通过第一螺栓进行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法兰和第二连接法兰之间设有第一橡胶垫圈。进料体的第三连接法兰和锥体的第四连接法兰通过第二螺栓进行固定连接,第三连接法兰和第四连接法兰之间设有第二橡胶垫圈。优选的,所述的溢流端盖设有第一定位孔,溢流管设有第二定位孔,溢流端盖和溢流管通过定位销插入定位孔进行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定位孔为通孔、第二定位孔为盲孔,第二定位孔的深度为钻孔处壁厚的三分之二。定位销的长度略小于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的深度之和。优选的,所述的锥体的下端外部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一楔形旋紧块,锥体和底流口中间设有橡胶密封环,锥体通过楔形旋紧接头与底流口进行连接。优选的,楔形旋紧接头内部设有均匀分布第二楔形旋紧块,楔形旋紧接头的外表面进行压花处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外观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溢流端盖和溢流管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锥体和底流口的连接示意图。其中,1、溢流端盖;2、第一连接法兰;3、第一橡胶垫圈;4、第二连接法兰;5、定位销、6、进料体;7、第三连接法兰;8、第二橡胶垫圈;9、第四连接法兰;10、锥体;11、楔形旋紧接头;12、橡胶密封环;13、底流口;14、第二螺栓;15、溢流管;16、第一螺栓;17、第一定位孔;18、第二定位孔;19、第一楔形旋紧块;20、第二楔形旋紧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便于实验使用的旋流器,包括:进料体6、溢流端盖1、溢流管15、锥体10、底流口13和楔形旋紧接头11。溢流端盖1设有第一连接法兰2,进料体6设有第二连接法兰4和第三连接法兰7,锥体10设有第四连接法兰9。溢流端盖1的第一连接法兰2和进料体6的第二连接法兰4通过第一螺栓16进行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法兰2和第二连接法兰4之间设有第一橡胶垫圈3。进料体6的第三连接法兰7和锥体10的第四连接法兰9通过第二螺栓14进行固定连接,第三连接法兰7和第四连接法兰9之间设有第二橡胶垫圈8。溢流端盖1设有第一定位孔17,溢流管15设有第二定位孔18,溢流端盖1和溢流管15通过定位销5进行固定连接。第一定位孔17为通孔、第二定位孔18为盲孔,第二定位孔18的深度为钻孔处壁厚的三分之二,定位销5的长度略小于第一定位孔17和第二定位孔18的深度之和。锥体10的下端外部设有第一楔形旋紧块19,锥体10和底流口13中间设有橡胶密封环12,锥体10通过楔形旋紧接头11与底流口13进行连接。楔形旋紧接头11内部设有第二楔形旋紧块20,楔形旋紧接头11的外表面进行压花处理。结合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于实验使用的旋流器,其具体操作过程如下:旋流器的溢流端盖1设有第一定位孔17,溢流管15设有第二定位孔18,溢流端盖1和溢流管15通过定位销5进行固定连接。拆卸第一螺栓16,取下溢流端盖1,拔出定位销5即可取下溢流管15,将待更换的溢流管15插入溢流端盖1,对齐第一定位孔17和第二定位孔18后插入定位销5,最后安装第一螺栓16即可完成溢流管15的更换。楔形旋紧接头11外表面进行压花处理,有助于增大摩擦力,旋转楔形旋紧接头11至一定位置后沿锥体10中心线方向拖动实现底流口13的拆卸。将待更换的底流口13放入楔形旋紧接头11内,底流口13和锥体10之间放置橡胶密封环12,沿锥体10中心线方向插入第一楔形旋紧块19,反方向旋转楔形旋紧接头11即可拧紧底流口13。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实验使用的旋流器,包括:进料体、溢流端盖、溢流管、锥体、底流口和楔形旋紧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溢流端盖设有第一连接法兰,进料体设有第二连接法兰和第三连接法兰,锥体设有第四连接法兰;所述溢流端盖的第一连接法兰和进料体的第二连接法兰通过第一螺栓进行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法兰和第二连接法兰之间设有第一橡胶垫圈;所述进料体的第三连接法兰和锥体的第四连接法兰通过第二螺栓进行固定连接,第三连接法兰和第四连接法兰之间设有第二橡胶垫圈;所述溢流端盖设有第一定位孔,溢流管设有第二定位孔,溢流端盖和溢流管通过定位销插入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的锥体通过楔形旋紧接头与底流口进行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实验使用的旋流器,包括:进料体、溢流端盖、溢流管、锥体、底流口和楔形旋紧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溢流端盖设有第一连接法兰,进料体设有第二连接法兰和第三连接法兰,锥体设有第四连接法兰;所述溢流端盖的第一连接法兰和进料体的第二连接法兰通过第一螺栓进行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法兰和第二连接法兰之间设有第一橡胶垫圈;所述进料体的第三连接法兰和锥体的第四连接法兰通过第二螺栓进行固定连接,第三连接法兰和第四连接法兰之间设有第二橡胶垫圈;所述溢流端盖设有第一定位孔,溢流管设有第二定位孔,溢流端盖和溢流管通过定位销插入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的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猛杨广坤李子硕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