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生物检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移液平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移液平台包括用于从目标件内吸取溶液或向目标件内注入溶液的移液单元,以及设于移液单元的下方用的遮挡单元,移液单元上设有主动部,遮挡单元于接收移液单元滴落的溶液,遮挡单元上设有用于与主动部配合的从动部;移液单元朝靠近目标件的方向移动时,主动部引导从动部移动并带动遮挡单元从移液单元的下方撤离;移液单元朝远离目标件的方向移动时,遮挡单元移动至移液单元的下方,能够解决现有的移液机构存在移液后液体易滴落而导致污染的产生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液平台
本技术涉及生物检测
,特别涉及一种移液平台。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院和血站等单位的移液工作不再是若干样品的小规模实验,而是面对更为复杂的研究对象和不断增多的样品数量,需要用多种实验技术进行多途径、多样化的大规模实验。手动移液的样品处理工作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由于人工操作带来很多人为误差,使得样品处理的移液准确性低,出错几率高,样品处理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差,因此将实验操作流程中部分或整体过程实现自动化运行已经成为了必然的趋势。然而现有的移液机构存在移液后液体易滴落的问题,从而导致污染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液平台,旨在解决现有的移液机构存在移液后液体易滴落而导致污染的产生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移液平台,包括:移液单元,用于从目标件内吸取溶液或向目标件内注入溶液,所述移液单元上设有主动部;以及遮挡单元,设于所述移液单元的下方,且用于接收所述移液单元滴落的溶液,所述遮挡单元上设有用于与所述主动部配合的从动部;所述移液单元朝靠近所述目标件的方向移动时,所述主动部引导所述从动部移动并带动所述遮挡单元从所述移液单元的下方撤离;所述移液单元朝远离所述目标件的方向移动时,所述遮挡单元移动至所述移液单元的下方。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挡单元包括设于所述移液单元的下方的遮挡件,所述遮挡件上开设有用于收集溶液的收集槽。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液平台还包括支撑单元,所述移液单元设于所述支撑单元上且能相对所述支撑单元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所述遮挡件能相对所述支撑单元沿第二方向往复运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呈预设夹角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挡单元还包括与所述遮挡件连接的第一连接件,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的从动件,所述从动部设于所述从动件上,所述第一连接件设于所述支撑单元上且能相对所述支撑单元沿第二方向往复运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挡单元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远离所述遮挡件的一端穿过所述支撑单元后与所述从动件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靠近所述遮挡件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单元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液平台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移液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的位移驱动件,所述位移驱动件设于所述支撑单元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从动部上设有用于与所述主动部配合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位移分量;或者,所述主动部上设有用于与所述从动部配合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位移分量。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动部上设有用于与所述连接面配合的滚轮,所述滚轮能相对所述主动部转动;或者,所述从动部上设有用于与所述连接面配合的滚轮,所述滚轮能相对所述从动部转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面为斜面、弧面或者曲面。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液单元包括套管、一端套接于所述套管内的柱塞、与所述套管连接的吸头,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柱塞于所述套管内移动的移液驱动件。本技术提供的移液平台,包括用于从目标件内吸取溶液或向目标件内注入溶液的移液单元,以及设于移液单元的下方的遮挡单元,移液单元上设有主动部,遮挡单元用于接收移液单元滴落的溶液,遮挡单元上设有用于与主动部配合的从动部;移液单元朝靠近目标件的方向移动时,主动部引导从动部移动并带动遮挡单元从移液单元的下方撤离;移液单元朝远离目标件的方向移动时,遮挡单元移动至移液单元的下方,能够解决现有的移液机构存在移液后液体易滴落而导致污染的产生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与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液平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与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液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液单元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沿图5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遮挡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主动部与从动部的第一种组合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主动部与从动部的第二种组合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主动部与从动部的第三种组合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主动部与从动部的第四种组合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主动部与从动部的第五种组合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主动部与从动部的第六种组合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0-移液单元,110-第二支撑架,111-第一连接座,1111-主动部,112-第二连接座,113-第二固定座,114-第三固定座,121-套管,122-柱塞,123-吸头,124-套盖,125-第二弹性件,126-拆卸座;200-遮挡单元,211-遮挡件,2111-收集槽,212-第一连接件,213-从动件,2131-从动部,214-第二连接件,215-固定板,216-第一弹性件;300-支撑单元,310-第一支撑架,311-第一固定座,312-底座;410-位移驱动件,411-第一丝杆,420-移液驱动件,421-第二丝杆;510-连接面,520-滚轮,530-第一齿条部,540-第二齿条部,550-从动齿轮;611-第一滑块,612-第二滑块,621-第一滑轨,622-第二滑轨;Y-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为了说明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与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移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液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n移液单元,用于从目标件内吸取溶液或向目标件内注入溶液,所述移液单元上设有主动部;以及/n遮挡单元,设于所述移液单元的下方,且用于接收所述移液单元滴落的溶液,所述遮挡单元上设有用于与所述主动部配合的从动部;/n所述移液单元朝靠近所述目标件的方向移动时,所述主动部引导所述从动部移动并带动所述遮挡单元从所述移液单元的下方撤离;所述移液单元朝远离所述目标件的方向移动时,所述遮挡单元移动至所述移液单元的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液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液单元,用于从目标件内吸取溶液或向目标件内注入溶液,所述移液单元上设有主动部;以及
遮挡单元,设于所述移液单元的下方,且用于接收所述移液单元滴落的溶液,所述遮挡单元上设有用于与所述主动部配合的从动部;
所述移液单元朝靠近所述目标件的方向移动时,所述主动部引导所述从动部移动并带动所述遮挡单元从所述移液单元的下方撤离;所述移液单元朝远离所述目标件的方向移动时,所述遮挡单元移动至所述移液单元的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液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单元包括设于所述移液单元的下方的遮挡件,所述遮挡件上开设有用于收集溶液的收集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液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液平台还包括支撑单元,所述移液单元设于所述支撑单元上且能相对所述支撑单元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所述遮挡件能相对所述支撑单元沿第二方向往复运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呈预设夹角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液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单元还包括与所述遮挡件连接的第一连接件,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的从动件,所述从动部设于所述从动件上,所述第一连接件设于所述支撑单元上且能相对所述支撑单元沿第二方向往复运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液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林刚,张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万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