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二甲浓酸水解的进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9103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二甲浓酸水解的进料装置,包括二甲进料管、浓盐酸进料管、进料分布管,其中进料分布管一端与二甲进料管连接,进料分布管另一端置于浓盐酸进料管中,并且该端部呈封闭结构,该端部的侧壁上分布多个进料小孔。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有效保证二甲基二氯硅烷与浓盐酸的充分接触,实现瞬间接触反应,提高二甲反应速率,降低水解物中氯化氢含量,解决浓酸水解一环路水解物夹带氯化氢偏高的问题,降低水洗水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二甲浓酸水解的进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化工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二甲浓酸水解的进料装置。
技术介绍
二甲浓酸水解技术即二甲基二氯硅烷与浓盐酸发生水解反应,直接生成水解物并放出氯化氢气体。目前,浓酸水解工艺由于具有十分显著的节能减排的优点,已成为有机硅行业内主要的二甲基二氯硅烷水解技术。传统的浓酸水解工艺一环路产生的水解物中夹带的氯化氢含量较高,造成后续洗涤时酸浓度偏高,需大量工艺水进行水洗,此方法不但水洗水消耗较多,且水解物中氯离子含量波动较大。国内外部分厂家通过降低一环路反应系统压力,提高氯化氢的脱吸速率,降低了水解物中氯化氢的含量,提高了水解物品质。但部分厂家氯化氢系统受氯甲烷合成工艺的影响,不能采用低压水解的方法。国外先进企业还通过改善反应器和开发氯离子吸收装置来降低一环路半成品水解物的氯离子含量。但国内尚无此类高效处理技术和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用于二甲基二氯硅烷浓酸水解的进料装置,提高二甲水解反应效果,解决浓酸水解一环路水解物夹带氯化氢偏高的问题,从而降低稀酸浓度,减少水洗水用量。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二甲浓酸水解的进料装置,包括二甲进料管、浓盐酸进料管和进料分布管,其中,进料分布管一端与二甲进料管连接,进料分布管另一端置于浓盐酸进料管中,并且该端部呈封闭结构,该端部的侧壁上分布多个进料小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保留了原浓酸水解工艺流程,在较高系统压力下只改进了二甲进料装置,有效提高二甲反应速率,降低水解物中氯化氢含量,降低水洗水用量,不需增加消耗。进一步地,多个进料小孔分两排跨中设置。进一步地,进料小孔的孔径φ=1mm。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二甲浓酸水解的进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浓盐酸进料管,2二甲进料管,3法兰,4进料分布管,5进料小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来具体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参考图1,用于二甲浓酸水解的进料装置由浓盐酸进料管1,二甲进料管2和进料分布管4组成。反应物料二甲基二氯硅烷和浓盐酸分别通过对应的进料管进行输送。二甲进料管2和进料分布管4上分别安装一个法兰3,两个法兰3通过螺栓紧密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二甲进料管2和进料分布管4的对接。由于在高压下与浓盐酸反应,进料分布管4由耐腐蚀材料制成。浓盐酸进料管1上开设与进料分布管4直径匹配的孔,进料分布管4通过该孔插入浓盐酸进料管1中,进料分布管4的插入端呈封闭结构,防止二甲基二氯硅烷从插入端的端口进入浓盐酸进料管1进行混合。进料分布管4的插入端的侧壁上开设多个进料小孔5,小孔5的孔径为φ=1mm,进料小孔分两排跨中布置,实现二甲物料的均匀分布,其中,跨中分布是指两排进料小孔5在进料分布管4圆形截面的垂直中心线下部两侧对称分布,并且进料小孔圆心和进料分布管圆心的连线与垂直中心线呈45°角,从而避免与来料直接对冲。二甲基二氯硅烷通过二甲进料管1以大于20m/s的速度高速进料,进料分布管4上跨中分布的小孔有效保证二甲基二氯硅烷的均匀分布以及与浓盐酸的充分接触。二者高效混合,瞬间接触即发生反应,混合物进入水解物预热器,经过预热后再进入水解反应器,完全反应后氯化氢进入氯化氢系统,水解物同浓盐酸进入后续分离装置,降低了氯的含量。反应原理:二甲基二氯硅烷在压力下与浓酸发生反应,产生线状硅氧烷与环状硅氧烷,并放出HCl气体。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能利用上述阐述的技术方案对本技术加以修改或将其修改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依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置换,均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二甲浓酸水解的进料装置,包括二甲进料管和浓盐酸进料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料分布管,进料分布管一端与二甲进料管连接,进料分布管另一端置于浓盐酸进料管中,并且该端部呈封闭结构,该端部的侧壁上分布多个进料小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二甲浓酸水解的进料装置,包括二甲进料管和浓盐酸进料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料分布管,进料分布管一端与二甲进料管连接,进料分布管另一端置于浓盐酸进料管中,并且该端部呈封闭结构,该端部的侧壁上分布多个进料小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景阳邓雅欣刘秋艳范玉东张向杰孙国俊刘东军丁学志刘胜芹牛帅江春兴孙海超武志民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三友硅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