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卡导丝的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8827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卡导丝的导管,为管状结构,包括:一具有中空管腔的管体,其包括远端导管和近端导管,且所述近端导管的近端呈喇叭状结构;和一具有中空管腔的导管座,其中空管腔包括自远端至近端依次同轴心布置的装配腔、平滑腔和过渡腔,所述平滑腔的内径小于所述装配腔的内径;且在所述装配腔与所述平滑腔的衔接端面开设有一环形凹槽;其中,所述近端导管的近端嵌设在所述环形凹槽内,所述近端导管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平滑腔的内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防卡导丝的导管,解决了导丝通过导管过程中在导管座处卡住的问题,以及解决了引导丝穿刺将内衬层穿破的缺陷,同时实现扩散应力管的可拆取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卡导丝的导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血管介入导管,尤其涉及一种通过心血管介入方法治疗的防卡导丝的导管。
技术介绍
临床上,血管内介入诊疗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血管造影、血管成形术、血管内血栓或异物清除等方面。与传统的医疗技术相比,血管内介入诊疗技术不仅操作方便,而且介入治疗的创伤低,能够减轻病人的痛苦,治疗风险较小,治疗费用也相对较低,因此这项技术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的推广和运用。血管内介入诊疗技术是借助于介入导管和导丝到达体内较远的病变部位,导管和导丝成为血管介入必不可少的的器械,它们的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血管介入治疗手术的成功与否。导丝在血管介入术中起到导入、支撑、开通、交换作用。具体作用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第一,引导并支持导管通过皮下组织、血管壁等软组织,经穿刺孔进入血管;第二,引导导管通过迂曲、硬化的血管,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进入检查的血管分支;第三加强导管硬度,利于操纵导管;第四作为交换导管用;第五头端柔软可以减少导管对血管内膜的损伤。心血管介入导管主要有导引导管、造影导管、球囊导管和抽吸导管等,其中导引导管的临床作用是为其他介入器械提供稳定的通路,便于该器械到达血管中指定的部位。造影导管的作用是为提供管导使造影剂能顺利引进血管内,产生造影效果;球囊导管的主要作用为:输送支架、扩张病变和调整支架位置等作用;抽吸导管的临床作用为将血管内血栓从人体内抽出体外。由于现有导管在导丝闯过导管途中会出现卡滞,导致导丝头端形状改变,卡滞的位置就位于导管座,所以需要一种新的导管来解决导丝卡滞和导丝塑性破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介入导管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性能优良的防卡导丝的导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防卡导丝的导管,为管状结构,包括:一具有中空管腔的管体,其包括远端导管和近端导管,且所述近端导管的近端呈喇叭状结构;和一具有中空管腔的导管座,其中空管腔包括自远端至近端依次同轴心布置的装配腔、平滑腔和过渡腔,所述平滑腔的内径小于所述装配腔的内径;且在所述装配腔与所述平滑腔的衔接端面开设有一环形凹槽;其中,所述近端导管的近端嵌设在所述环形凹槽内,所述近端导管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平滑腔的内径。进一步地,所述的防卡导丝的导管,还包括:一具有中空管腔的扩散应力管,其套设于所述近端导管和所述导管座连接处,远端呈锥形状,近端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卡槽。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防卡导丝的导管上,还包括:至少一设置于所述导管座外圆周面上且与所述卡槽一一对应配合的卡扣;和一设置于导管座外圆周面上的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与所述扩散应力管的近端相抵接。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防卡导丝的导管上,所述扩散应力管材质为软质的弹性体材料。进一步地,在所述的防卡导丝的导管上,所述过渡腔的内径自远端至近端逐渐增大。进一步地,在所述的防卡导丝的导管上,所述导管座的中空管腔还包括:一位于其近端的入口腔,所述入口腔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过渡腔的内径。进一步地,在所述的防卡导丝的导管上,所述导管座由聚酯材料一体注塑而成。进一步地,在所述的防卡导丝的导管上,还包括:一设置于所述远端导管远端的头端,所述头端与所述远端导管焊接连接。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防卡导丝的导管上,所述头端的材质为软质聚酰胺或软质聚氨酯。进一步地,在所述的防卡导丝的导管上,所述管体由自内而外依次布置内衬层、编织层和外套层构成;所述外套层的硬度自远端至近端逐渐变硬。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防卡导丝的导管上,所述内衬层由高密度聚乙烯或聚四氟乙烯等低摩擦系数的高分子材料制成;所述外套层由多种硬度不同的聚酰胺、聚氨酯和聚烯烃材料制成。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技术的防卡导丝的导管,解决了导丝通过导管过程中在导管座处卡住的问题以及解决了引导丝穿刺将内衬层穿破;同时简化了扩散应力管的连接工艺,实现扩散应力管的可拆取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防卡导丝的导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防卡导丝的导管中导管座与管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防卡导丝的导管中导管座与管体连接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防卡导丝的导管中管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用于将近端导管扩成喇叭状的扩口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各附图标记为:1-头端,2-远端导管,3-近端导管,4-扩散应力管,5-导管座,6-内衬层,7-编织层,8-外套层,9-卡块,10-卡槽,11-装配腔,12-平滑腔,13-过渡腔,14-入口腔,15-环形凹槽,16-限位环,17-扩口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和具体的介绍,以使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但是下述实施例并不限制本技术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防卡导丝的导管,为管状结构,包括:一具有中空管腔的管体,其包括远端导管2和近端导管3,且所述近端导管3的近端呈喇叭状结构;和一具有中空管腔的导管座5,所述导管座5由聚酯材料一体注塑而成,其中空管腔包括自远端至近端依次同轴心布置的装配腔11、平滑腔12和过渡腔13,所述平滑腔12的内径小于所述装配腔11的内径;且在所述装配腔11与所述平滑腔12的衔接端面开设有一环形凹槽15;其中,所述近端导管3的近端嵌设在所述环形凹槽15内,所述近端导管3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平滑腔12的内径。该防卡导丝的导管中,导管座5与近端导管3固定连接,近端导管3与导管座5远端连接前需要采如图5所示的扩口器17进行扩口处理,导管座5内腔与近端导管3连接的位置设有环形凹槽15,相应的在环形凹槽15与平滑腔12之间形成凸台结构,这个结构能够防止导丝自平滑腔12穿入导管时,导丝尖端与近端导管3端面接触,阻止导丝进入血管,可以有效的防止导丝卡滞现象。如图1和图2所示,该防卡导丝的导管,还包括:一具有中空管腔的扩散应力管4,其套设于所述近端导管3和所述导管座5连接处,远端呈锥形状,近端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卡槽10。所述扩散应力管4材质为软质的弹性体材料,扩散应力管套设在导管座5与近端导管3连接的位置,通过机械的卡扣固定。如图3所示,该防卡导丝的导管,还包括:至少一设置于所述导管座5外圆周面上且与所述卡槽10一一对应配合的卡扣9;和一设置于导管座5外圆周面上的限位环16,所述限位环16与所述扩散应力管4的近端相抵接。装配时,利用扩口器17加热,将近端导管3扩口实现热定型,扩成一个喇叭形状,将近端导管3扩口后的喇叭口端面嵌入导管座5的环形凹槽15内,然后将胶水注入导管座进行固化;再将导管座的卡扣9卡到去扩散应力管4上的卡槽10中实现固定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过渡腔13的内径自远端至近端逐渐增大。且所述导管座5的中空管腔还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卡导丝的导管,为管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具有中空管腔的管体,其包括远端导管(2)和近端导管(3),且所述近端导管(3)的近端呈喇叭状结构;和/n一具有中空管腔的导管座(5),其中空管腔包括自远端至近端依次同轴心布置的装配腔(11)、平滑腔(12)和过渡腔(13),所述平滑腔(12)的内径小于所述装配腔(11)的内径;且在所述装配腔(11)与所述平滑腔(12)的衔接端面开设有一环形凹槽(15);/n其中,所述近端导管(3)的近端嵌设在所述环形凹槽(15)内,所述近端导管(3)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平滑腔(12)的内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卡导丝的导管,为管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具有中空管腔的管体,其包括远端导管(2)和近端导管(3),且所述近端导管(3)的近端呈喇叭状结构;和
一具有中空管腔的导管座(5),其中空管腔包括自远端至近端依次同轴心布置的装配腔(11)、平滑腔(12)和过渡腔(13),所述平滑腔(12)的内径小于所述装配腔(11)的内径;且在所述装配腔(11)与所述平滑腔(12)的衔接端面开设有一环形凹槽(15);
其中,所述近端导管(3)的近端嵌设在所述环形凹槽(15)内,所述近端导管(3)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平滑腔(12)的内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卡导丝的导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具有中空管腔的扩散应力管(4),其套设于所述近端导管(3)和所述导管座(5)连接处,远端呈锥形状,近端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卡槽(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卡导丝的导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设置于所述导管座(5)外圆周面上且与所述卡槽(10)一一对应配合的卡扣(9);和
一设置于导管座(5)外圆周面上的限位环(16),所述限位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东东肖建平王平于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业聚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