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气囊导气机构及安全气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8753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膝部保护的安全气囊导气机构及安全气囊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安全气囊导气机构,将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提供给气囊,所述安全气囊导气机构是由柔性面料缝制而成,所述安全气囊导气机构具有连通所述气体发生器和所述气囊的导气口,所述导气口靠近所述气囊中部一侧且与所述气体发生器的排气孔错位设置。在气囊展开时,发生器所产生气体会首先进入安全气囊导气机构再由预设的导气口流出,能够解决一般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由于气体发生器出气口位置偏向一边造成的气囊展开时发生偏转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安全气囊导气机构及安全气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被动安全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膝部保护的安全气囊导气机构及安全气囊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膝部安全气囊装置1一般安装在汽车仪表的下部,乘员膝盖5与小腿4前方。在膨胀时需要气囊2充分覆盖汽车仪表下部3以满足乘员小腿4以及膝盖5的保护要求。如图2所示,气体发生器6一般安装于气囊2根部位置,在膨胀时为气囊充气。适配膝部安全气囊的气体发生器的出气口7位于发生器的尾端,在充气时气囊靠近发生器出气口较近的一侧会快速充气,而另一侧则需要气体通过较长的路径才能够到达,气袋左右两端的充气速率有明显的区别。这一现象会导致气袋在展开的过程中发生较为严重的偏转,且发生器的长度越长输出越高则气袋在展开时的歪斜现象则越为明显。传统设计中,为防止高温高速的气体直接冲击气袋,在放生气出气孔位置设有隔热钢片和气袋的加强片结构,增加了气囊总成质量,制造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膝部保护的安全气囊导气机构及安全气囊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安全气囊导气机构,将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提供给气囊,所述安全气囊导气机构是由柔性面料缝制而成,所述安全气囊导气机构具有连通所述气体发生器和所述气囊的导气口,所述导气口靠近所述气囊中部一侧且与所述气体发生器的排气孔错位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气机构由导气裁片沿中央标线对折后,对周边的部分区域缝合而成。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气口位于所述对折后两层面料中的一侧,面向所述气囊方向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气机构还具有供所述气体发生器的线束接插端子露出的线束接插口,所述接插口由非缝合区域构成。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气口由非缝合区域构成。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全气囊导气机构还包括对所述导气裁片的缝线进行保护的隔热片,所述隔热片缝制在两层面料之间。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气机构还具有用于安装所述气体发生器的螺柱安装孔。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气机构是导气裁片,平铺地部分缝制在所述位于气囊内根部区域的两侧囊布上,非缝制区域构成用于供所述气体发生器的线束接插端子露出的线束接插口。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面料是带有涂层的高强度面料。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包括:气囊;壳体,用于容纳折叠状态的所述气囊;气体发生器,用于产生填充所述气囊的气体;以及导气机构,用于将所述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提供给所述气囊,其中,所述导气机构为上述的安全气囊导气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安全气囊导气机构是由柔性面料缝制而成,大小尺寸与所使用的气体发生器长度和直径相匹配。在气囊展开时,发生器所产生气体会首先进入安全气囊导气机构再由预设的导气口流出,如此能够解决一般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由于气体发生器出气口位置偏向一边造成的气囊展开时发生偏转的问题。不仅如此,由于发生器所产生的高温气体首先接触的是安全气囊导气机构,而经安全气囊导气机构传导后接触气囊本体的气体的温度已经大幅下降,同时还能有效阻挡发生器喷出的残渣,避免高温高速气体直接冲击气袋,故该安全气囊导气机构能够替代原有气囊中的隔热层设计,大大简化了膝部安全装置的气囊结构,提高缝纫及制造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气囊展开后保护乘员的示意图;图2是现有膝部安全气囊的充气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安全气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安全气囊导气机构第一实施例导气裁片展开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安全气囊导气机构第一实施例缝纫成品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安全气囊导气机构第一实施例A-B段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安全气囊导气机构第一实施例B-C段剖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膝部安全气囊的充气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安全气囊导气机构第二实施例导气裁片展开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安全气囊导气机构第二实施例缝制成品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安全气囊导气机构第二实施例剖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安全气囊导气机构第三实施例导气裁片展开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安全气囊导气机构第三实施例缝制成品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安全气囊导气机构第三实施例装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安全气囊装置,用于膝部的安全防护。安全气囊装置由气囊2、安全气囊导气机构8、气体发生器6、壳体13以及罩盖14组成。壳体13容纳折叠状态的气囊2和气体发生器6。壳体13底部设置有安装支架15,通过安装支架15可以将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固定至车身相应设计位置。气体发生器6用于产生填充气囊的气体。安全气囊导气机构8用于将气体发生器6产生的气体提供给折叠状态的气囊2。安全气囊导气机构8是由柔性面料缝制而成,柔性面料可以是带涂层的高强度面料。高强度面料可以是聚酯纤维织物。涂层可以使得面料不透气。涂层可以是常见的聚合物涂层,例如,AC胶涂层(丙烯酸涂层)。安全气囊导气机构8具有连通气体发生器和气囊的导气口9,导气口9靠近气囊2中部一侧且与气体发生器6的排气孔错位设置。如图4所示,安全气囊导气机构8包括导气裁片10,导气裁片10设有导气口9、中央标线19。导气口9的位置依据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布置位置进行调节,以满足气体流出位置保持气囊左右均衡。在一个实施例中,导气机构由导气裁片沿中央标线对折后,对周边的部分区域缝合而成。如图5所示,将图4的导气裁片10沿中央标线19对折并进行周圈缝合。导气口9位于对折后两层面料中的一侧,面向气囊方向设置。导气裁片10上还设有线束接插口11,由非缝合区域构成。线束接插口11用于露出气体发生器的线束接插端子,从而方便整车总装时接插线束。线束接插口11的开口半径R比线束接插端子的直径小3至5mm,可以防止点爆时大量气体未从导气口位置流出,使安全气囊导气机构失去原有作用。其中,AB缝纫边靠近线束接接插开口11,在缝纫时需考虑缝线17和缝边不会影响线束接插及安装,需将缝边内翻,缝纫线17位置在安全气囊导气机构8内部,缝纫截面如图6所示。BC边为安全气囊导气机构外缘缝边,在气囊充气时会承受巨大的内部压力。在一个实施例中,安全气囊导气机构还包括对导气裁片的缝线进行保护的隔热片16。隔热片16缝制在两层面料之间,可以保护缝线17完整,对缝纫线进行保护,满足安全气囊导气机构内部完整性,缝纫截面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安全气囊导气机构8最终缝制的形状类似砍刀。气体发生器6设置在安全气囊导气机构8内。在一个实施例中,发生器6须经由导气口9装入安全气囊导气机构内,所以导气口9的尺寸需要匹配发生器的外形尺寸设计。如图3和图8所示,发生器6先通过安全气囊导气机构8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气囊导气机构,将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提供给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气囊导气机构是由柔性面料缝制而成,所述安全气囊导气机构具有连通所述气体发生器和所述气囊的导气口,所述导气口靠近所述气囊中部一侧且与所述气体发生器的排气孔错位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气囊导气机构,将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提供给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气囊导气机构是由柔性面料缝制而成,所述安全气囊导气机构具有连通所述气体发生器和所述气囊的导气口,所述导气口靠近所述气囊中部一侧且与所述气体发生器的排气孔错位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导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机构由导气裁片沿中央标线对折后,对周边的部分区域缝合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气囊导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口位于所述对折后两层面料中的一侧,面向所述气囊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气囊导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机构还具有供所述气体发生器的线束接插端子露出的线束接插口,所述接插口由非缝合区域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气囊导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口由非缝合区域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导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春鹄王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临港均胜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