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侯太辉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气胸的胸腔穿刺抽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8389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气胸的胸腔穿刺抽气装置,包括穿刺针、警示管、排气管;所述穿刺针包括针芯、针鞘、针座;所述针座为直角三通管,针座的直管的上端内部固定有橡胶软塞,另一端固定连接针鞘,分支管用软管连接警示管、排气管;所述针鞘为外径从头端逐渐向尾端变细的塑料管;所述针芯从针座尾端刺入橡胶软塞内从针鞘内穿出;所述警示管为透明管,底面上设有小圆管连接针座,另一端开口,内部固定有弹性硅胶膜;所述排气管为中空圆柱管,两端固定有小圆管,一端小圆管连接针座,另一端小圆管上配有硅胶套;排气管内部固定有单向膜和防尘布。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气胸的排气治疗,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进行气胸急救和长期治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气胸的胸腔穿刺抽气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气胸的胸腔穿刺抽气装置。
技术介绍
气胸(pneumothorax)是指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称为气胸。多因肺部疾病或外力影响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细微气肿泡破裂,肺和支气管内空气逸入胸膜腔。因胸壁或肺部创伤引起者称为创伤性气胸;因疾病致肺组织自行破裂引起者称“自发性气胸”,如因治疗或诊断所需人为地将空气注入胸膜腔称“人工气胸”。气胸又可分为闭合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及张力性气胸。自发性气胸多见于男性青壮年或患有慢支、肺气肿、肺结核者。张力性气胸是最为凶险的一种情况,张力性指较大的肺泡破裂、较大较深的肺裂伤或支气管破裂,裂口与胸膜腔相通,且形成单向活瓣,致胸膜腔内压动不断升高的一种病变。造成肺萎陷、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颈面及胸部皮下气肿。本病属肺科急症之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及时处理可治愈。对于气胸的治疗分为保守疗法和排气疗法。所谓保守疗法包括卧床休息,氧疗以及酌情镇痛、镇静、止咳、通便等以祛除诱因。体弱、营养状态欠佳者适当给予支持治疗。对住院治疗的患者都应该给予高流量吸氧,吸入高浓度的氧气可能可以降低胸膜毛细血管气体总压力,使胸膜毛细血管压与胸腔内压的压力差增加,从而促进胸腔气体的吸收;此外还可以提高血中PO2,使氮分压(PN)下降,从而增加胸膜腔与血液间的PN差,促使胸膜腔内的氮气向血液转递(氮-氧交换),促进肺复张。自发性气胸患者每24h气体吸收率为半胸气体容量的1.25%~2.2%,肺压缩15%者需要8~12天才能完全复张,进行高流量吸氧可使气胸的吸收速度增加4倍。但要注意氧中毒的发生,避免持续吸入高浓度氧。具体方法,氧流量为10L/min,每天2次,每次20分钟。排气疗法就是从外部对胸膜腔内气体排出,方法如下:单纯抽气,(1)小孔导管(14-16G)抽气与大孔径(>20F)的胸腔引流管排气,它的优点在于可以减轻疼痛评分并缩短住院天数;(2)间插管引流,若出现胸腔积液和大漏气且超过小导管的引流能力时,那么采用小导管很容易失败,而选择较大的导管则比较有利;(3)胸片提示持续漏气、气胸复张不完全或者完全不复张应采用肋间负压引流,持续漏气常常被定义为插管48h后从肋间导管持续逸出气泡。现有的气胸胸腔穿刺抽气装置存在以下缺陷:(1)装置体积过大,结构使用复杂,不方便携带,若患者处在灾情、车祸等发生张力性气胸的威胁生命的情况下来不及处理张力气胸,耽误患者的抢救;(2)对于气胸反复发作的患者,现有装置需要进行反复的插管,容易造成感染,患者也经受反复穿刺胸腔的痛苦;(3)现有装置无法直接看出气胸复发作情况和排气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治疗气胸的胸腔穿刺抽气装置,包括穿刺针、警示管、排气管;所述穿刺针包括针芯、针鞘、针座;所述针座为直角三通管,针座的直管的上端内部固定有橡胶软塞,另一端固定连接针鞘,分支管用软管连接警示管、排气管;所述针鞘为外径从头端逐渐向尾端变细的塑料管;所述针芯从针座尾端刺入橡胶软塞内从针鞘内穿出;所述警示管为透明管,底面上设有小圆管连接针座,另一端开口,内部固定有弹性硅胶膜;所述排气管为中空圆柱管,两端固定有小圆管,一端小圆管连接针座,另一端小圆管上配有硅胶套;排气管内部固定有单向膜和防尘布。进一步的,所述警示管、排气管与分支管的连接之间通过三通管实现。进一步的,所述针座两侧设有凸起的薄片—固定翼。进一步的,所述单向膜为漏斗状中央位置开有小孔,外凸的尖端向设有硅胶套一端,单向膜材质为软硅胶。进一步的,所述防尘布布置在单向膜的尖端之后,材质为无纺布。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管套有硅胶套的一端小圆管能与医用注射器嵌套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针芯为不锈钢穿刺针,尾端固定有小圆柱。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胸腔穿刺抽气装置结构简单、容易操作、方便携带适用于急性治疗气胸的场合;(2)本专利技术的胸腔穿刺抽气装置的穿刺针能留置在胸腔上作为长期治疗的器械,也能在气胸复发时快速进行排气;(3)本专利技术的胸腔穿刺抽气装置通过警示管的设计,气胸未消时弹性硅胶膜鼓胀,气胸发作时弹性硅胶膜鼓胀,从而得知气胸治疗情况。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治疗气胸的胸腔穿刺抽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穿刺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排气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警示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说明书附图中各部件及其标号如下:穿刺针1、警示管2、排气管3、针芯4、针鞘5、针座6、橡胶软塞7、固定翼8、软管9、三通管10、弹性硅胶膜11、硅胶套12、单向膜13、防尘布14。实施例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Ⅰ本专利技术的治疗气胸的胸腔穿刺抽气装置的结构如图1~4所示:包括穿刺针1、警示管2、排气管3;所述穿刺针1包括针芯4、针鞘5、针座6;所述针座6为直角三通管,针座6的直管的上端内部固定有橡胶软塞7,橡胶软赛用于退出针芯4后封堵针座6的一端,另一端固定连接针鞘5,针座6两侧设有凸起的薄片—固定翼8,固定翼8用于握持和适用胶布将穿刺针1固定在胸腔上,针座6的分支管用软管9连接三通管10再连接警示管2、排气管3;所述针鞘5为外径从头端逐渐向尾端变细的塑料管;所述针芯4从针座6尾端刺入橡胶软塞7内从针鞘5内穿出;所述针芯4为不锈钢穿刺针1,尾端固定有小圆柱,小圆柱方便握持针芯4,从针座6中退出针芯4;穿刺针1的针芯4先穿刺入胸腔内气胸空腔内,针鞘5顺着穿刺孔刺入气胸空腔内,退出针芯4后针鞘5引导气流从针座6分支管排出;排气管3套有硅胶套12的一端小圆管能与医用注射器嵌套连接,可以采用注射器负压抽气。所述警示管2为透明管,底面上设有小圆管连接针座6,另一端开口,内部固定有弹性硅胶膜11,气胸空腔内气压升高之后将导致弹性硅胶膜11鼓胀;所述排气管3为中空圆柱管,两端固定有小圆管,一端小圆管连接针座6,另一端小圆管上配有硅胶套12;排气管3内部固定有单向膜13和防尘布14;所述单向膜13为漏斗状中央位置开有小孔,外凸的尖端向设有硅胶套12一端,单向膜13材质为软硅胶,气流向外流通时漏斗状的软硅胶能排出气体,反向流入时会导致漏斗口收缩阻止气流通过;所述防尘布14布置在单向膜13的尖端之后,材质为无纺布,防尘布14用于阻挡灰尘颗粒进入。所述排气管3套有硅胶套12的一端小圆管能与医用注射器嵌套连接。实施例Ⅱ本专利技术的治疗气胸的胸腔穿刺抽气装置的使用方法(1)包括以下步骤:(1)对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气胸的胸腔穿刺抽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针、警示管、排气管;/n所述穿刺针包括针芯、针鞘、针座;所述针座为直角三通管,针座的直管的上端内部固定有橡胶软塞,另一端固定连接针鞘,分支管用软管连接警示管、排气管;所述针鞘为外径从头端逐渐向尾端变细的塑料管;所述针芯从针座尾端刺入橡胶软塞内从针鞘内穿出;/n所述警示管为透明管,底面上设有小圆管连接针座,另一端开口,内部固定有弹性硅胶膜;/n所述排气管为中空圆柱管,两端固定有小圆管,一端小圆管连接针座,另一端小圆管上配有硅胶套;排气管内部固定有单向膜和防尘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气胸的胸腔穿刺抽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针、警示管、排气管;
所述穿刺针包括针芯、针鞘、针座;所述针座为直角三通管,针座的直管的上端内部固定有橡胶软塞,另一端固定连接针鞘,分支管用软管连接警示管、排气管;所述针鞘为外径从头端逐渐向尾端变细的塑料管;所述针芯从针座尾端刺入橡胶软塞内从针鞘内穿出;
所述警示管为透明管,底面上设有小圆管连接针座,另一端开口,内部固定有弹性硅胶膜;
所述排气管为中空圆柱管,两端固定有小圆管,一端小圆管连接针座,另一端小圆管上配有硅胶套;排气管内部固定有单向膜和防尘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气胸的胸腔穿刺抽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管、排气管与分支管的连接之间通过三通管和软管实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太辉
申请(专利权)人:侯太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