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莫朝龙专利>正文

一种实蝇诱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8201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42
一种实蝇诱捕器,其结构包括瓶盖和瓶体两大部分,所述的瓶盖用不透光的塑胶一次性注塑完成,瓶盖的上部为伞型,瓶盖顶部设有吊环,瓶盖的中部开一个外进虫口,瓶盖的内部设上下二层各二个内进虫口,瓶盖下部边缘开有外螺纹,瓶盖的底部正中安装一根立柱,立住底部安装诱芯,诱芯可用纤维板等可吸水材料制成;瓶体分为上下二部分,上部分为黄色,下部分透明,瓶体上部开有内螺纹与瓶盖底部外螺纹相吻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使用简便,通过瓶盖和瓶体的黄色部分和诱芯上的性诱剂起到双重引诱功效,且通过瓶盖的黑暗作用,起到了防止实蝇逃脱的效果,大大提高了诱捕效率,对实蝇类害虫防治效果十分显著,具有极高的推广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蝇诱捕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诱杀害虫的装置,具体是一种实蝇诱捕器。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发现的实蝇种类多达400多种,危害的农作物达200多种。实蝇成虫通过蜂针(即产卵器)刺入作物果实内产卵,卵即在果实内孵化为幼虫(即蝇蛆)开始危害,一旦被实蝇危害,果实就失去食用和商品价值,由于实蝇是从果实内部危害,给发现和防治带来很大的困难,实蝇危害严重的,减产非常严重,有的甚至绝收。目前,防治实蝇的方法有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即是农药防治,由于实蝇成虫具有迁飞性,幼虫又是在果实内部危害,给化学防治造成很大的困难,防治效果很不理想;物理防治即是诱杀,是利用实蝇的生物特性,利用诱捕装置及性诱剂来诱杀实蝇,物理防治是目前防治实蝇安全无污染,且成本低效果好的防治方法,是值得大力推广的防治方法。目前市场上已有很多的实蝇诱捕装置,这些诱捕装置,虽然各有特点,但大都存在结构较复杂,零部件过多,生产成本高,诱捕效果不佳等缺点,不利于大面积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实蝇诱捕器,具有双重诱捕效果,又可防止实蝇逃脱,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大面积推广应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实蝇诱捕器,包括瓶盖和瓶体两大部分,所述的瓶盖的上部呈伞型,下部呈同心圆柱体,所述瓶盖内部设有第一隔层和第二隔层将瓶盖的内部空间分为第一诱捕区和第二诱捕区,所述瓶盖的第一诱捕区设有外进虫口,所述第一隔层设有上内进虫口和第二隔层设有下内进虫口,所述第二隔层底部正中安装一根立柱,所述立住底部设有诱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性诱剂对实蝇起到引诱作用,当实蝇闻到性诱剂的气味时,就会聚集到瓶子周边,然后顺着性诱剂的气味依次从外进虫口、上内进虫口、下进入瓶内,由于瓶盖内部为相对黑暗状态,实蝇会集中在瓶体下部,并不会通过瓶盖各进虫口逃脱,从而起到防逃脱的作用。进一步,所述瓶盖为不透光材质所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瓶盖内部为相对黑暗状态,虫子根据习性并不会通过瓶盖各进虫口逃脱,从而进一步的起到防逃脱的作用。进一步,所述瓶盖为瓶盖外表设为黄色。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黄色的部分和性诱剂对实蝇起到双重引诱作用,当实蝇看到黄色的瓶体或者闻到性诱剂的气味时,就会聚集到瓶子周边,然后顺着性诱剂的气味依次从外进虫口、上内进虫口、下内进虫口进入瓶内,由于瓶盖内部为相对黑暗状态,并不会通过瓶盖各进虫口逃脱,从而又进一步的起到防逃脱的作用。所述瓶盖下部边缘开有外螺纹,瓶体上部开有内螺纹与瓶盖底部外螺纹相吻合。所述瓶体分为上下二部分,上部分为黄色,下部分透明。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黄色的部分和性诱剂对实蝇起到双重引诱作用,当实蝇看到黄色的瓶体或者闻到性诱剂的气味时,就会聚集到瓶子周边,然后顺着性诱剂的气味依次从外进虫口、上内进虫口、下内进虫口进入瓶内,由于瓶盖内部为相对黑暗状态,瓶体下部透明,光照强,实蝇会集中在瓶体下部,并不会通过瓶盖各进虫口逃脱,从而再进一步的起到防逃脱的作用。所述第一隔层设有上内进虫口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所述第二隔层设有下内进虫口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所述诱芯可用纤维板等可吸水材料制成。所述瓶盖为塑胶一次性注塑完成。所述上内进虫口和下内进虫口形成“十”字结构。所述上进虫口位于外进虫口的两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利用实蝇的生物特性,通过黄色的部分和性诱剂对实蝇起到双重引诱作用,当实蝇看到黄色的瓶体或者闻到性诱剂的气味时,就会聚集到瓶子周边,然后顺着性诱剂的气味依次从外进虫口、上内进虫口、下内进虫口进入瓶内,由于瓶盖内部为相对黑暗状态,瓶体下部透明,光照强,实蝇会集中在瓶体下部,并不会通过瓶盖各进虫口逃脱,从而起到防逃脱的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具有双重诱捕效果。2.可防止实蝇逃脱。3.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大面积推广应用。4.设计合理新颖,操作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实蝇诱捕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实蝇诱捕器的立体分解图(1)瓶盖;(2)瓶体;(3)吊环;(4)上内进虫口;(5)下内进虫口;(6)立柱;(7)诱芯;(8)外进虫口;(9)第一隔层;(10)第二隔层。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一种实蝇诱捕器,包括瓶盖和瓶体两大部分,所述的瓶盖的上部呈伞型,下部呈同心圆柱体,所述瓶盖内部设有第一隔层和第二隔层将瓶盖的内部空间分为第一诱捕区和第二诱捕区,所述瓶盖的第一诱捕区设有外进虫口,所述第一隔层设有上内进虫口和第二隔层设有下内进虫口,所述第二隔层底部正中安装一根立柱,所述立住底部设有诱芯。所述瓶盖为不透光材质所制。所述瓶盖为瓶盖外表设为黄色。所述瓶盖下部边缘开有外螺纹,瓶体上部开有内螺纹与瓶盖底部外螺纹相吻合。所述瓶体分为上下二部分,上部分为黄色,下部分透明。所述第一隔层设有上内进虫口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所述第二隔层设有下内进虫口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所述诱芯可用纤维板等可吸水材料制成。所述瓶盖为塑胶一次性注塑完成。所述上内进虫口和下内进虫口形成“十”字结构。所述上进虫口位于外进虫口的两侧。本技术利用实蝇的生物特性,通过黄色的部分和性诱剂对实蝇起到双重引诱作用,当实蝇看到黄色的瓶体或者闻到性诱剂的气味时,就会聚集到瓶子周边,然后顺着性诱剂的气味依次从外进虫口、上内进虫口、下内进虫口进入瓶内,由于瓶盖内部为相对黑暗状态,瓶体下部透明,光照强,实蝇会集中在瓶体下部,并不会通过瓶盖各进虫口逃脱,从而起到防逃脱的作用。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蝇诱捕器,包括瓶盖和瓶体两大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瓶盖的上部呈伞型,下部呈同心圆柱体,所述瓶盖内部设有第一隔层和第二隔层将瓶盖的内部空间分为第一诱捕区和第二诱捕区,所述瓶盖的第一诱捕区设有外进虫口,所述第一隔层设有上内进虫口和第二隔层设有下内进虫口,所述第二隔层底部正中安装一根立柱,所述立柱底部设有诱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蝇诱捕器,包括瓶盖和瓶体两大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瓶盖的上部呈伞型,下部呈同心圆柱体,所述瓶盖内部设有第一隔层和第二隔层将瓶盖的内部空间分为第一诱捕区和第二诱捕区,所述瓶盖的第一诱捕区设有外进虫口,所述第一隔层设有上内进虫口和第二隔层设有下内进虫口,所述第二隔层底部正中安装一根立柱,所述立柱底部设有诱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实蝇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为不透光材质所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一种实蝇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为瓶盖外表设为黄色。


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一种实蝇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下部边缘开有外螺纹,瓶体上部开有内螺纹与瓶盖底部外螺纹相吻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朝龙莫东生蓝华国黄江昭罗世堂
申请(专利权)人:莫朝龙莫东生蓝华国黄江昭罗世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