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豆苗培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81185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豆苗培育装置,包括底座、活动柱、驱动机构及育苗单元,底座上固设有集水盒,且底座上可拆卸固设有导向罩;活动柱可升降设于底座上,且活动柱滑动穿设于导向罩内;驱动机构设于底座上,驱动机构连接活动柱且能够驱动活动柱沿导向罩上下滑动;两个育苗单元分别可旋转固设于导向罩及活动柱上,且均位于集水盒上方。驱动机构驱动活动柱升降,带动育苗单元上升或下降,而且育苗单元分别与导向罩和活动柱可旋转固定连接,从而可方便地旋转育苗单元或者将上层育苗单元进行升降,升降时可停留在任意高度,下降后占用空间小,上升时使得上下层的育苗单元相互不影响,下层的培育盘也可享受足够的光照或者浇水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豆苗培育装置
本技术涉及植物培育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豆苗培育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植物的载培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植物不再种植到地里,除了采用温室栽培以外,人们也常在家里或院坝里利用培养皿或培育盘等设备栽培植物,白天将植物搬出屋子以放到室外接受光照日沐,夜晚搬进屋子以保温使植物免受寒风,在冬天甚至制造小温室,利用能保、加温、透光的设备及相关的技术措施,人为地创造适宜植物生长的小气候环境,以保护植物御寒、御冬或促使生长和提前开花、结果,打破植物的生长地域和时空界限,满足植物周年连续供应的需求。现有的培育盘在培育支架上的位置一般都固定,无法升降或旋转,占用空间大,且上层的培育盘会影响到下层的培育盘的光照或者浇水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培育盘在培育支架上的位置一般都固定,无法升降或旋转。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豆苗培育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设有集水盒,且所述底座上可拆卸固设有导向罩;活动柱,可升降设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活动柱滑动穿设于所述导向罩内;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活动柱,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活动柱沿所述导向罩上下滑动;及育苗单元,两个所述育苗单元分别可旋转固设于所述导向罩及所述活动柱上,且均位于所述集水盒上方。活动柱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上升或下降,可带动固设在活动柱上的育苗单元上升或下降,而且育苗单元分别与导向罩和活动柱可旋转固定连接,使得育苗单元可旋转,从而可方便地旋转育苗单元或者将上层育苗单元进行升降,升降时且可停留在任意高度,下降后占用空间小,上升时使得上层的育苗单元与下层的育苗单元相互不会影响,下层的培育盘也可享受足够的光照或者浇水等。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蜗杆、蜗轮及螺纹柱,所述蜗杆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啮合;所述蜗轮螺纹套设于所述螺纹柱上,且所述蜗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螺纹柱与所述活动柱固定连接;通过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的啮合传动,所述蜗轮与所述螺纹柱的螺纹传动,从而驱使所述活动柱升降。采用蜗轮蜗杆传动效率高,占用空间小,且蜗轮蜗杆有自锁的功能,使用方便。进一步地,所述蜗杆的其中一端延伸出所述底座且设有驱动所述蜗杆旋转的手轮。手轮的设置使得人力旋转蜗杆时更方便快捷。进一步地,所述育苗单元包括培育盘及调节机构,所述培育盘的盘底开设有多个透气漏水孔,所述培育盘的一侧设有插块;所述调节机构的侧面设有插槽;所述插块与所述插槽插接配合,以使所述培育盘与所述调节机构固定连接。插块与插槽插接配合,并用螺栓螺母垂直穿过插块与插槽以紧固,使得培育盘与调节机构紧固牢靠,且拆卸方便。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块,所述调节块的内部开设有通孔,一所述调节块的所述通孔套设于所述活动柱上,另一所述调节块的所述通孔套设于所述导向罩上,所述调节块的侧面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通孔垂直且与所述通孔相连通,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锁紧栓,所述调节块的侧面设有所述插槽。拧紧锁紧栓可将调节块紧固在活动柱上或者导向罩上,松开锁紧栓可旋转调节块至任何角度。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柱与所述导向罩之间采用键槽滑动连接。使得活动柱只沿导向罩上下滑动而不转动,从而带动活动柱上的培育盘升降。进一步地,所述集水盒的一侧设有排水阀。排水阀可排除集水盒内的水。进一步地,所述底座设有支腿和万向轮。万向轮有利于移动或挪动所述豆苗培育装置,支腿对所述豆苗培育装置静态放置时防滑。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有扶手。方便手持推动所述豆苗培育装置。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及所述导向罩之间设有密封。防止集水盒内的水渗入底座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调节机构可旋转育苗单元,通过升降机构可升降育苗单元,升降时可停留在任意高度,下降后占用空间小,使得上层的培育盘与下层的培育盘互不影响,下层的培育盘也可享受足够的光照或者浇水,使用非常方便。2、培育盘与调节机构间采用插块与插槽插接配合,方便培育盘的拆卸安装,使得培育盘的使用灵活。3、适用性强,有广阔的市场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主视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导向罩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与活动柱连接的育苗单元的立体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的与导向罩连接的育苗单元的立体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技术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部件或结构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豆苗培育装置,包括:底座1、活动柱2、驱动机构3及育苗单元4。请一并参阅图3,底座1上固设有集水盒11,且底座1上可拆卸固设有导向罩5。本实施例中,底座1上用螺栓固定连接有导向罩5,底座1及导向罩5之间设有密封6,防止集水盒11内的水渗入底座1内。导向罩5为圆台形密封罩,用于封水。导向罩5顶部沿其高度方向设有安装圆筒51,用于安装育苗单元4。导向罩5上沿其高度方向还设有两个对称的导向键21槽52,用于对活动柱2进行导向。底座1的上表面四周围挡形成集水盒11,集水盒11的一侧设有排水阀12。排水阀12方便排除集水盒11内的水。底座1的底面设有支腿13和万向轮14,万向轮14有利于移动或挪动该豆苗培育装置,支腿13对该豆苗培育装置静态放置时防滑。具体地,底座1底面一侧设有支腿13,相对另一侧设有万向轮14。可以通过抬起支腿13侧,由万向轮14支撑该豆苗培育装置,即可方便移动或挪动该豆苗培育装置,支腿13对该豆苗培育装置静态放置时防滑。底座1上靠近支腿13侧还可以设有扶手15,用以方便手持推拉该豆苗培育装置。活动柱2可升降设于底座1上,且活动柱2滑动穿设于导向罩5内。具体地,活动柱2上设有两个沿其轴线对称的导向键21,且导向键21沿其轴线方向延伸。导向键21与导向键槽52配合,使得活动柱2只沿导向罩5上下滑动而不转动,从而带动活动柱2上的育苗单元4升降。请一并参阅图2,驱动机构3设于底座1上,驱动机构3连接活动柱2,驱动机构3能够驱动活动柱2沿导向罩5上下滑动。驱动机构3可为升降液压缸、升降气缸、电动推杆或者机械驱动等,只要能够实现活动柱2升降即可。本实施例的驱动机构3采用机械驱动,包括蜗杆31、蜗轮32及螺纹柱33。蜗杆31可转动地设置于底座1上,具体地,蜗杆31两端通过轴承水平可转动地设于底座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豆苗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所述底座上固设有集水盒,且所述底座上可拆卸固设有导向罩;/n活动柱,可升降设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活动柱滑动穿设于所述导向罩内;/n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活动柱,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活动柱沿所述导向罩上下滑动;及/n育苗单元,两个所述育苗单元分别可旋转固设于所述导向罩及所述活动柱上,且均位于所述集水盒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豆苗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上固设有集水盒,且所述底座上可拆卸固设有导向罩;
活动柱,可升降设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活动柱滑动穿设于所述导向罩内;
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活动柱,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活动柱沿所述导向罩上下滑动;及
育苗单元,两个所述育苗单元分别可旋转固设于所述导向罩及所述活动柱上,且均位于所述集水盒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苗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蜗杆、蜗轮及螺纹柱,所述蜗杆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啮合;所述蜗轮螺纹套设于所述螺纹柱上,且所述蜗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螺纹柱与所述活动柱固定连接;通过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的啮合传动,所述蜗轮与所述螺纹柱的螺纹传动,从而驱使所述活动柱升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豆苗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的其中一端延伸出所述底座且设有驱动所述蜗杆旋转的手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苗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单元包括培育盘及调节机构,所述培育盘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仕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紫水豆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