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生带壳种植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58101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花生带壳种植栽培方法,包括品种选择、播种前的准备、整地、起垄、覆膜、施肥、种子处理、播种、幼苗期管理、查苗补种、中后期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期管理;采用上述种植方法,提高了种植效率,实现在在高海拔区域种植,且上述装置部件提高了打穴的工作效率,实现能够同时打穴多个,极大提高了花生种植的栽培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花生带壳种植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花生种植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花生带壳种植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花生生产国,花生单产水平和花生生产总量均居世界前列,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花生消费国,产量的90%用于国内消费。同时,我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花生出口国,占世界花生市场贸易总量的40%,面积达到452.7万公顷。花生生育期短,在温室、大棚中4-5个月即可成熟,收获后可以继续种植其他蔬菜。花生在作物轮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可以与其他作物套种、间种,增加播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了温室的产量和效益,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减轻了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化肥和农药的用量,增加了菜农的收入,符合当下“减药减肥”设施农业高效生产模式,对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技术公开的花生种植技术的广泛适用性不高,种植地域具有限制,对于高海拔地域,采用传统的种植技术种植花生,花生的收益较差,因此具有针对性的改进花生的种植技术,以适用高海拔地域种植,是目前花生种植技术所要克服的技术瓶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花生带壳种植栽培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花生带壳种植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品种选择花生选用抗病、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的品种,选用种子纯度98%以上,净度97%以上,发芽率大于90%的良种;(2)播种前的准备:选择日光温室种植,土壤肥沃、疏松,通气性好的沙壤土或栗钙土,选用土壤pH值以在5.0~8.0,土壤有机质≥0.95%的土壤;(3)整地前茬作物收获后,清除残枝枯叶、杂草等地表杂物,深翻暴晒,播前浇足底水,待表土稍干后按要求起垄种植;(4)起垄当起垄起垄采用双行起垄时,控制垄宽为0.80m,走道为0.30m,一垄为1.10m,垄高0.20~0.25m;当起垄采用采用单行起垄时,控制垄宽0.30m,走道0.30m,一垄为0.60m,垄高0.20~0.25m;(5)覆膜选用宽0.8m或1.2cm的农用黑膜,每亩用量10kg,覆膜过程中需要趁墒,拉紧,贴实,压严;(6)施肥施腐熟有机肥4000~5000Kg/亩、尿素20~30Kg/亩、过磷酸钙75~100kg/亩、硫酸钾20~30Kg/亩;(7)种子处理辛硫磷拌种:选用50%乳油0.1%~0.2%种子量拌种;(8)播种当地温在12~15℃时,即可播种,播种方法如下:采用覆膜后播种,打穴,穴距0.25m,双行种植行距0.40m,穴深0.30~0.5m,垂直打穴,每穴播带壳花生籽粒2-4粒,即保证2粒种子发芽,每亩5000穴以上,播后填满湿土穴口封实。亩用下种量为10Kg;需要指出的是,打穴是花生种植过程中,较为缓慢的种植过程,本技术方案中可以采用人工手动打穴,优选的,也可以采用本技术方案提供的花生带壳种植栽培方法的栽培装置,提高了打穴的工作效率,实现能够同时打穴多个,能够针对不同土质的田间土壤实现打穴,且打穴的尺寸以及深度均符合种植需求。(9)幼苗期管理清棵放枝、促苗早发,播种后15~20天齐苗后,要及时检查、及早抠出膜下侧枝;中耕松土、蹲苗促壮,出苗至始花前30天内,适当在膜侧进行中耕2~3次,以控制徒长、蹲苗促壮,促进主根下扎、侧根和主要结果枝早发、节密、枝壮、花多花齐,中耕深度第一次6~8cm;第二次8~10cm;(10)查苗补种结合清理土堆及时进行查苗补种;(11)中后期田间管理11.1水分供应:控制中后期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50%~60%,11.2看苗追肥花生进入中后期,用浓度为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加0.5%~1%的尿素液,或其它富含N、P、K及多微元素的叶面肥,进行叶面喷雾,每10天喷1次,连续喷2次;11.3化控防倒:花针期,当主茎高度和侧枝长度达到0.40~0.45m时,用50%矮壮素水剂稀释1000~5000倍均匀喷施叶面,对徒长趋势严重的田块,间隔10~12天,再进行一次喷药;(12)病虫害防治12.1物理防治采用黄板诱杀蚜虫;12.2生物防治采用病毒、线虫防治害虫;12.3化学防治合理施药严格控制农药用量及安全间隔期,有效降低农药残毒;(13)采收期管理当主茎中下部大部分叶片变黄脱落、上部剩4~5片绿叶时,地下部70%~80%果壳外部纹理清晰、内壁有黑色花纹、籽仁包皮为暗红色即可收获,获后将荚果晾晒5~7天,待水分降至10%以下时即可收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化,所述步骤11中,化学防治包括采用植物源农药,所述植物源农药包括藜芦碱、苦参碱、印楝素中的任意一种;化学防治还包括生物源农药,所述生物源农药包括齐墩螨素、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中的任意一种。本专利技术同时公开技术上述花生带壳种植栽培方法的栽培装置,包括采用打穴组件打穴所述步骤8中覆膜后的土壤;所述打穴组件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滚轮组件,所述滚轮组件均包括轮架柱,所述轮架柱的前、后端部均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轮架柱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架杆,所述打穴组件还包括对称固定连接在支架杆前、后两侧的打穴部件;所述打穴部件均包括顶部固定杆,所述顶部固定杆通过若干个连接杆固定连接在支架杆上;所述顶部固定杆的下端滑动连接与底部安装杆,所述顶部固定杆上装配有若干个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底部安装杆的顶部,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杆与顶部固定杆滑动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均通过折形连杆固定连接至支架杆上;所述底部安装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朝下固定连接有打穴件;所述打穴件均包括固定连接在驱动电机输出轴上的转轴体,所述转轴体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螺旋形的金属开穴片,所述金属开穴片以螺旋上升方式固定连接在转轴体上;所述转轴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开穴锥。作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上的一种优化,所述底部安装杆顶部的左右两端均朝上固定连接有滑动导杆,所述滑动导杆朝上贯穿所述顶部固定杆,所述滑动导杆与顶部固定杆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导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隔挡帽。作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上的一种优化,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杆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底部安装杆的顶部;所述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座,所述弹簧座固定连接顶部固定杆的底部;所述弹簧座上开设有与电动伸缩杆配合的通孔,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杆贯穿通孔。作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上的一种优化,位于左侧部位所述轮架柱上朝左固定连接有牵引杆,所述牵引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牵拉环。作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上的一种优化,所述支架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太阳能光板,所述太阳能光板电性连接有蓄电池电源,所述蓄电池电源电性连接电动伸缩杆,所述蓄电池电源电性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花生带壳种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品种选择/n花生选用抗病、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的品种,选用种子纯度98%以上,净度97%以上,发芽率大于90%的良种;/n(2)播种前的准备:/n选择日光温室种植,土壤肥沃、疏松,通气性好的沙壤土或栗钙土,选用土壤pH值以在5.0~8.0,土壤有机质≥0.95%的土壤;/n(3)整地/n前茬作物收获后,清除残枝枯叶、杂草等地表杂物,深翻暴晒,播前浇足底水,待表土稍干后按要求起垄种植;/n(4)起垄/n当起垄起垄采用双行起垄时,控制垄宽为0.80m,走道为0.30m,一垄为1.10m,垄高0.20~0.25m;/n当起垄采用采用单行起垄时,控制垄宽0.30m,走道0.30m,一垄为0.60m,垄高0.20~0.25m;/n(5)覆膜/n选用宽0.8m或1.2cm的农用黑膜,每亩用量10kg,覆膜过程中需要趁墒,拉紧,贴实,压严;/n(6)施肥/n施腐熟有机肥4000~5000Kg/亩、尿素20~30Kg/亩、过磷酸钙75~100kg/亩、硫酸钾20~30Kg/亩;/n(7)种子处理/n辛硫磷拌种:选用50%乳油0.1%~0.2%种子量拌种;/n(8)播种/n当地温在12~15℃时,即可播种,播种方法如下:/n采用覆膜后播种,打穴,穴距0.25m,双行种植行距0.40m,穴深0.30~0.5m,垂直打穴,每穴播带壳花生籽粒2-4粒,即保证2粒种子发芽,每亩5000穴以上,播后填满湿土穴口封实。亩用下种量为10Kg;/n(9)幼苗期管理/n清棵放枝、促苗早发,播种后15~20天齐苗后,要及时检查、及早抠出膜下侧枝;中耕松土、蹲苗促壮,出苗至始花前30天内,适当在膜侧进行中耕2~3次,以控制徒长、蹲苗促壮,促进主根下扎、侧根和主要结果枝早发、节密、枝壮、花多花齐,中耕深度第一次6~8cm;第二次8~10cm;/n(10)查苗补种/n结合清理土堆及时进行查苗补种;/n(11)中后期田间管理/n11.1水分供应:/n控制中后期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50%~60%,/n11.2看苗追肥/n花生进入中后期,用浓度为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加0.5%~1%的尿素液,或其它富含N、P、K及多微元素的叶面肥,进行叶面喷雾,每10天喷1次,连续喷2次;/n11.3化控防倒:/n花针期,当主茎高度和侧枝长度达到0.40~0.45m时,用50%矮壮素水剂稀释1000~5000倍均匀喷施叶面,对徒长趋势严重的田块,间隔10~12天,再进行一次喷药;/n(12)病虫害防治/n12.1物理防治/n采用黄板诱杀蚜虫;/n12.2生物防治/n采用病毒、线虫防治害虫;/n12.3化学防治/n合理施药严格控制农药用量及安全间隔期,有效降低农药残毒;/n(13)采收期管理/n当主茎中下部大部分叶片变黄脱落、上部剩4~5片绿叶时,地下部70%~80%果壳外部纹理清晰、内壁有黑色花纹、籽仁包皮为暗红色即可收获,获后将荚果晾晒5~7天,待水分降至10%以下时即可收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花生带壳种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品种选择
花生选用抗病、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的品种,选用种子纯度98%以上,净度97%以上,发芽率大于90%的良种;
(2)播种前的准备:
选择日光温室种植,土壤肥沃、疏松,通气性好的沙壤土或栗钙土,选用土壤pH值以在5.0~8.0,土壤有机质≥0.95%的土壤;
(3)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清除残枝枯叶、杂草等地表杂物,深翻暴晒,播前浇足底水,待表土稍干后按要求起垄种植;
(4)起垄
当起垄起垄采用双行起垄时,控制垄宽为0.80m,走道为0.30m,一垄为1.10m,垄高0.20~0.25m;
当起垄采用采用单行起垄时,控制垄宽0.30m,走道0.30m,一垄为0.60m,垄高0.20~0.25m;
(5)覆膜
选用宽0.8m或1.2cm的农用黑膜,每亩用量10kg,覆膜过程中需要趁墒,拉紧,贴实,压严;
(6)施肥
施腐熟有机肥4000~5000Kg/亩、尿素20~30Kg/亩、过磷酸钙75~100kg/亩、硫酸钾20~30Kg/亩;
(7)种子处理
辛硫磷拌种:选用50%乳油0.1%~0.2%种子量拌种;
(8)播种
当地温在12~15℃时,即可播种,播种方法如下:
采用覆膜后播种,打穴,穴距0.25m,双行种植行距0.40m,穴深0.30~0.5m,垂直打穴,每穴播带壳花生籽粒2-4粒,即保证2粒种子发芽,每亩5000穴以上,播后填满湿土穴口封实。亩用下种量为10Kg;
(9)幼苗期管理
清棵放枝、促苗早发,播种后15~20天齐苗后,要及时检查、及早抠出膜下侧枝;中耕松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咸文荣王树林郭青云马永强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