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阳台种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8087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智能阳台种植机构,其具有湿度传感器,智能阳台种植机构包括底座,在所述底座一侧设置有竖板,在所述竖板上设置有滑轨,在滑轨上设置滑块,所述滑块通过一具有自锁功能的驱动机构驱动其活动;在所述底座上设置的三组间隔设置的种植盆,三组所述种植盆之间通过连杆机构传动连接,所述最上方一组的种植盆和所述滑块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种植机构通过滑块带动最上方的种植盆下行,最上方的种植盆通过连杆机构,同时带动底部的种植盆向外运动,将装置展开,从而实现自动照射阳光的功能。在遇到大风大雨的天气,当湿度传感器感应到下雨较大时,滑块带动原位于最上方的种植盆上行,种植盆可自动收回保护植株免遭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阳台种植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阳台使用的用于种植盆栽的种植机构。
技术介绍
一般家庭阳台种植绿化需要用到很多花盆,零零落落的花盆整理起来相当麻烦,容易使原本用来装饰的盆栽,难以处理还占用阳台空间,反而使家居环境变得凌乱不堪。基于以上问题,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了智能阳台种植机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智能阳台种植机构,包括:底座,在所述底座一侧设置有竖板,在所述竖板上设置有滑轨,且所述滑轨沿着竖板的纵向延伸,在滑轨上设置有可沿着所述滑轨活动的滑块,所述滑块通过一具有自锁功能的驱动机构驱动其活动;在所述底座上设置的三组间隔设置的种植盆,三组所述种植盆之间通过连杆机构传动连接,且位于最上方和最下方的两组种植盆的底部设置有滚轮;所述最上方一组的种植盆和所述滑块固定连接;湿度传感器,其用于根据检测到的环境湿度以用于判断是否处于雨天。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由电机驱动的丝杠,在所述滑块上对应的设置有与丝杠配合的螺孔。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杆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种植盆两侧设置的连杆,所述连杆在所述种植盆每一侧均设置有两组,且两组连杆平行设置;每个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和位于最上方与最下方的两组种植盆铰接,中部和位于中间位置的种植盆铰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智能阳台种植机构还包括浇水系统,其包括伸入每个种植盆的浇水管,各个浇水管和一总供水管路连接,在总供水管路上还设置有控制机构,其设置有定时功能。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种植盆的下方设置有插槽,在所述插槽内插设有接水盘,所述种植盆的底壁上开设有通孔。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接水盘中设置有回水管,所述回水管连接回水箱。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竖板的顶部设置有可收放的卷帘机构,所述卷帘机构包括卷帘和收纳卷帘的卷帘座,在所述卷帘座下方设置有横向延伸的导向杆,在所述导向杆上活动设置有导向杆滑块,所述卷帘的端部和所述导向杆滑块固定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导向杆下方设置有联动所述导向杆滑块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导向杆滑块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在竖板上,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和第一连杆铰接,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可伸缩的支杆,所述支杆的一端与位于最上方的种植盆铰接,所述支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转动连接处。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种植机构通过滑块带动最上方的种植盆下行,最上方的种植盆通过连杆机构,同时带动底部的种植盆向外运动,将装置展开,从而实现自动照射阳光的功能。在遇到大风大雨的天气,当湿度传感器感应到下雨较大时,滑块带动原位于最上方的种植盆上行,种植盆可自动收回保护植株免遭破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种植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至图4,智能阳台种植机构,包括底座1,在所述底座1一侧设置有竖板2,在所述竖板2上设置有滑轨3,且所述滑轨3沿着竖板2的纵向延伸,在滑轨3上设置有可沿着所述滑轨3活动的滑块,所述滑块通过一具有自锁功能的驱动机构驱动其活动。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三组间隔设置的种植盆4,三组所述种植盆4之间通过连杆机构5传动连接,且位于最上方和最下方的两组种植盆4的底部设置有滚轮40;所述最上方一组的种植盆4和所述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智能阳台种植机构还包括湿度传感器。上述结构中,滑块带动最上方的种植盆4下行,最上方的种植盆通过连杆机构5,同时带动底部(即最下方)的种植盆向外运动,将装置展开,从而实现自动照射阳光的功能。在遇到大风大雨的天气,当湿度传感器感应到下雨较大时,滑块带动原位于最上方的种植盆4上行,种植盆可自动收回保护植株免遭破坏。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由电机驱动的丝杠,在所述滑块上对应的设置有与丝杠配合的螺孔。所述连杆机构5包括设置在所述种植盆两侧设置的连杆50,所述连杆50在所述种植盆每一侧均设置有两组,且两组连杆50平行设置;每个所述连杆50的两端分别和位于最上方与最下方的两组种植盆4铰接,中部和位于中间位置的种植盆4铰接。在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斜面200,所述斜面200和种植盆上的滚轮配合,以防止种植盆4的位置被锁死。所述智能阳台种植机构还包括浇水系统,其包括伸入每个种植盆4的浇水管100,所述浇水管的出水端连接有一水管103,在所述水管103固定在所述种植盆4上方,在所述水管103上间隔设置有多组灌溉喷头102。各个浇水管100和一总供水管路101连接,所述总供水管路101可直接连接外接水源或者水箱。此外,在总供水管路101上还设置有控制机构,其设置有定时功能。因此可以设定浇水时间。在所述种植盆4的下方设置有插槽41,在所述插槽41内插设有接水盘42,所述种植盆4的底壁上开设有通孔。通过接水盘42可收集多余的灌溉水,在所述接水盘中设置有回水管,所述回水管连接回水箱,通过回水管将多余的灌溉水重新收回到回水箱中,可供下次灌溉使用。所述竖板2的顶部设置有可收放的卷帘机构6,所述卷帘机构包括卷帘60,收纳卷帘的卷帘座61,在所述卷帘座61下方设置有横向延伸的导向杆62,在所述导向杆62上活动设置有导向杆滑块63,所述卷帘的端部和所述导向杆滑块固定连接。在所述导向杆62下方设置有联动所述导向杆滑块63的传动机构7,所述传动机构7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连杆71和第二连杆72,所述第一连杆71和所述导向杆滑块63铰接,所述第二连杆72的一端铰接在竖板2上,所述第二连杆72的另一端和第一连杆71铰接。所述传动机构7还包括可伸缩的支杆73,所述支杆73的一端与位于最上方的种植盆4铰接,所述支杆73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杆71和第二连杆72的转动连接处。上述结构中卷帘机构的卷帘可实现种植盆展开和卷帘打开同步运动的功能。遮雨棚展开机构的伸缩杆与顶部花盆相连接,可实现同步运动。当最上方种植盆位于最上方时,支杆缩到最短,将第一连杆71和第二连杆72撑开,所述第一连杆71和所述导向杆滑块63铰接,导向杆滑块63被第一连杆71带动沿着导向杆62向右滑动(以附图3中的右方定义本处右方),使顶部的用于遮雨和遮阳的卷帘展开。卷帘机构6的动力源完全来自于驱动机构,通过一个动力源带动两种运动同步进行,可节省电力消耗,并保证机构运动一致性。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本申请中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上述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智能阳台种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在所述底座(1)一侧设置有竖板(2),在所述竖板(2)上设置有滑轨(3),且所述滑轨(3)沿着竖板(2)的纵向延伸,在滑轨(3)上设置有可沿着所述滑轨(3)活动的滑块,所述滑块通过一具有自锁功能的驱动机构驱动其活动;在所述底座(1)上设置的三组间隔设置的种植盆(4),三组所述种植盆(4)之间通过连杆机构(5)传动连接,且位于最上方和最下方的两组种植盆(4)的底部设置有滚轮(40);所述最上方一组的种植盆(4)和所述滑块固定连接;湿度传感器,其用于根据检测到的环境湿度以用于判断是否处于雨天。/n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阳台种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在所述底座(1)一侧设置有竖板(2),在所述竖板(2)上设置有滑轨(3),且所述滑轨(3)沿着竖板(2)的纵向延伸,在滑轨(3)上设置有可沿着所述滑轨(3)活动的滑块,所述滑块通过一具有自锁功能的驱动机构驱动其活动;在所述底座(1)上设置的三组间隔设置的种植盆(4),三组所述种植盆(4)之间通过连杆机构(5)传动连接,且位于最上方和最下方的两组种植盆(4)的底部设置有滚轮(40);所述最上方一组的种植盆(4)和所述滑块固定连接;湿度传感器,其用于根据检测到的环境湿度以用于判断是否处于雨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阳台种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由电机驱动的丝杠,在所述滑块上对应的设置有与丝杠配合的螺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阳台种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5)包括设置在所述种植盆两侧设置的连杆(50),所述连杆(50)在所述种植盆每一侧均设置有两组,且两组连杆(50)平行设置;每个所述连杆(50)的两端分别和位于最上方与最下方的两组种植盆(4)铰接,中部和位于中间位置的种植盆(4)铰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阳台种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阳台种植机构还包括浇水系统,其包括伸入每个种植盆(4)的浇水管(100),各个浇水管(100)和一总供水管路(101)连接,在总供水管路(101)上还设置有控制机构,其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飞李良杨军奇卢夏沁徐一栋钱江轶李忠李晨欣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