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封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8028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2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灌封夹具,属于SMT的技术领域,其包括PCB板,PCB板固定连接有垂直于自身的引针,PCB板外设置有一侧开口的外壳,所述PCB板和外壳之间设置有引导装置,引导装置包括下层夹具、上层夹具和中间托板,上层夹具开设有与引针相适配的定位孔,引针从上层夹具的一侧伸入定位孔内,中间托板位于PCB板远离上层夹具的一侧,且中间夹具位于上层夹具和下层夹具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够保证PCB板与外壳保持水平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封夹具
本技术涉及SMT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灌封夹具。
技术介绍
目前PCB板,也叫印刷电路板,是以绝缘板为基材,切成一定尺寸,其上至少附有一个导电图形,并布有孔(如元件孔、紧固孔等),用来代替以往装置电子元器件的底盘,并实现电子元器件之间的相互连接。使用过程中,一旦水汽或者腐蚀性流体渗入到PCB板上,则会造成元器件管脚短路或者被腐蚀,就会使电子产品的功能受影响甚至损毁,因此需要对PCB板进行防水,而灌封防水法是PCB板防水的一种方式。现有的灌封防水时,首先需要将PCB板放入外壳内,然后再将灌封胶灌入外壳内进行灌封,来达到防水的目的。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PCB板印制电路一般在双面都有贴装的元器件,这样入壳灌封时很难保证PCB板与外壳保持水平,灌封后引脚容易倾斜,影响产品后续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保证PCB板与外壳保持水平的灌封夹具。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灌封夹具,包括PCB板,PCB板固定连接有垂直于自身的引针,PCB板外设置有一侧开口的外壳,所述PCB板和外壳之间设置有引导装置,引导装置包括下层夹具、上层夹具和中间托板,上层夹具开设有与引针相适配的定位孔,引针从上层夹具的一侧伸入定位孔内,中间托板位于PCB板远离上层夹具的一侧,且中间夹具位于上层夹具和下层夹具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引针从上层夹具的一侧插入定位孔中,然后用中间托板托住PCB板远离上层夹具的一侧,使中间托板和上层夹具的相对位置不动,并使中间托板正对下层夹具,并向下移动中间托板和上层夹具,之后保持上层夹具和下层夹具的相对位置不动,将中间托板水平抽出,PCB板垂直落入外壳中,之后使上层夹具和下层夹具的相对位置不变,此时定位孔对引针进行限位,使引针能够保持竖直,而引针的竖直保证了PCB板能够保持水平,达到了灌封中PCB板能够与外壳保持水平的效果,同时,上层夹具上可插设多个PCB板,下层夹具可放置多个外壳,上层夹具和中间托板的设置,使多个PCB板可同时放入到外壳内,提高了PCB板与外壳之间的装配速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层夹具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垂直于自身的引导柱,上层夹具开设有与引导柱相适配的引导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上层夹具和中间托板与下层夹具竖直对正后,将上层夹具和中间托板一起竖直下移,引导柱即逐渐插入到引导孔内,引导柱对上层夹具起到限位引导作用,使上层夹具沿着引导柱的轴线方向竖直下移,保证了上层夹具的下移方向的准确性,同时使得上层夹具能够保持水平;并且当上层夹具和中间托板移动到与外壳的顶部抵接,然后抽出中间托板时,上层夹具被引导柱定位,不会跟随中间一同移动,避免了对上层夹具手动扶稳,同时引导柱对上层夹具的定位更加稳定,保证了PCB板能够准确落入到外壳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层夹具连接引导柱的一侧开设有与外壳底部相适配的放置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外壳底部放入到放置槽内,放置槽对外壳进行限位,保证了外壳在下层夹具上位置的稳定性;在下层夹具上放置外壳的位置也较为精准,避免了人工调整外壳的位置而与插设到定位孔内的PCB板对正,使得外壳放置到放置槽内即可与上层夹具对正,提高了外壳与PCB板的对正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层夹具开设有与放置槽相对应的通孔,定位孔位于通孔的周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外壳内灌入灌封胶且PCB板放入外壳内后,此时通孔位于外壳开口的正上方,将PCB板连同上层夹具和下层夹具一起放入烘箱中固化,通孔的设置,使烘箱中的热风能够通过通孔直接对灌封胶进行固化,有利于提高灌封胶的固化速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导柱远离下层夹具的一端与引导柱的周向面之间设置有倒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导柱远离下层夹具的端面的面积较小,引导柱的端部便于插入引导孔内,然后随着上层夹具逐渐向下层夹具靠近,倒角位置对上层夹具产生引导作用,使引导柱的轴线逐渐与引导孔的轴线重合,达到了引导柱便于插入引导孔内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导柱设置四个且引导柱分别位于下层夹具边缘的角部位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四个引导柱的设置,使引导柱能够对上层夹具稳定引导,保证了上层夹具与下层夹具之间的水平,从而有利于PCB板与外壳之间相对水平的保持。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置槽和通孔开设多个。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上层夹具和下层夹具能够同时对多个PCB板进行引导限位,有利于提高灌封效率。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设置引导装置,达到了灌封中PCB板能够与外壳保持水平的效果,且提高了PCB板与外壳之间的装配速度;2.通过设置引导柱和引导孔,保证了PCB板能够准确落入到外壳内;3.通过设置放置槽,保证了外壳在下层夹具上位置的稳定性,外壳放置到放置槽内即可与上层夹具对正,提高了外壳与PCB板的对正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中,1、PCB板;11、引针;12、外壳;2、引导装置;21、下层夹具;211、引导柱;212、倒角;213、放置槽;22、上层夹具;221、定位孔;222、引导孔;223、通孔;23、中间托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灌封夹具,包括PCB板1,PCB板1固定连接有垂直于自身的引针11,PCB板1外设置有顶部开口的外壳12,PCB板1和外壳12之间设置有引导装置2,引导装置2能够引导PCB板1水平进入到外壳12内,并对PCB板1进行限位,使灌封时PCB板1与外壳12保持水平。参照图2和图3,引导装置2包括下层夹具21、上层夹具22和中间托板23,本实施例中下层夹具21、上层夹具22和中间托板23均选用矩形板,上层夹具22开设有与引针11相适配的定位孔221,引针11从上层夹具22的一侧伸入定位孔221内,中间托板23位于PCB板1远离上层夹具22的一侧,且中间托板23位于下层夹具21和上层夹具22之间,下层夹具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垂直于自身的引导柱211,引导柱211远离下层夹具21的一端与引导柱211的周向面之间设置有倒角212,引导柱211设置四个且引导柱211分别位于下层夹具21边缘的角部位置,上层夹具22开设有与引导柱211相适配的引导孔222,引导孔222的轴线垂直于上层夹具22,中间托板23至少有一个相对边的尺寸不大于相邻的两个引导柱211之间的距离。参照图2和图3,灌胶时,首先将预先灌入灌封胶的外壳12放到下层夹具21连接引导柱211的一侧上,将引针11从上层夹具22的一侧插入定位孔221中,再用中间托板23托住PCB板1远离上层夹具22的一侧,使中间托板23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灌封夹具,包括PCB板(1),PCB板(1)固定连接有垂直于自身的引针(11),PCB板(1)外设置有一侧开口的外壳(12),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1)和外壳(12)之间设置有引导装置(2),引导装置(2)包括下层夹具(21)、上层夹具(22)和中间托板(23),上层夹具(22)开设有与引针(11)相适配的定位孔(221),引针(11)从上层夹具(22)的一侧伸入定位孔(221)内,中间托板(23)位于PCB板(1)远离上层夹具(22)的一侧,且中间夹具位于上层夹具(22)和下层夹具(21)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封夹具,包括PCB板(1),PCB板(1)固定连接有垂直于自身的引针(11),PCB板(1)外设置有一侧开口的外壳(12),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1)和外壳(12)之间设置有引导装置(2),引导装置(2)包括下层夹具(21)、上层夹具(22)和中间托板(23),上层夹具(22)开设有与引针(11)相适配的定位孔(221),引针(11)从上层夹具(22)的一侧伸入定位孔(221)内,中间托板(23)位于PCB板(1)远离上层夹具(22)的一侧,且中间夹具位于上层夹具(22)和下层夹具(2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封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夹具(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垂直于自身的引导柱(211),上层夹具(22)开设有与引导柱(211)相适配的引导孔(222)。


3.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旭艳王磊李俊杰甘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七星华创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