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马达升降驱动器,主要包括机壳以及一对结构相同的电机,一对所述电机安装于机壳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动马达驱动器技术领域,该电动马达驱动器,对比现有技术通过在轴承的顶端设置轴套,轴套采用PA尼龙材料制成,具有耐高温,较好的抗冲击性能,与传统的不使用轴承套的驱动器相比,其品质、使用寿命均得到提高,且生产成本低,同时通过对微动开关与电路板的装配方式进行改进,控制板与各个被控制模块间采用排线插头的方式连接,使驱动器结构紧凑,易转化到自动化生产,以上结构配合使马达驱动器的抗冲击性能有效提高,有效保护整体结构延长寿命,与此同时大大降低了装配难度,方便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马达升降驱动器
本技术涉及电动马达驱动器
,具体为一种双马达升降驱动器。
技术介绍
目前,家居休闲、保健用品应用越来越广泛,如背部可升降的沙发、背部或腿部可升降的床等。传统的可升降的这类用品,通过手动实现升降功能,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目前这类可升降的用品多数使用电动马达驱动实现升降功能。现有的马达驱动器通过电机对应的设置滑槽和滑槽内的直线伸缩结构实现往复式运动,伸缩机构由丝杆和推块组成,从而推动升降用品上的升降装置进行升降。在马达驱动过程中,即丝杆和推块进行直线往复式运动的过程中,会使温度升高,并产生一定的冲击力,冲击力最初由轴承承受,最终传至驱动器外壳;温度升高,会使产品变形。通常情况,为节约成本,驱动器外壳由塑料制成,使用时间久了,塑料外壳会因为长时间的冲击力损坏,减少驱动器使用寿命。其次,现有的马达驱动器伸缩机构的往复式运动,其运动的行程端点设置拨动开关,用来控制行程的距离。目前,这种马达驱动器的拨动开关,通常是每个拨动开关的引脚分别连接三根引线,引线的另一端分别插在线路板的插针上,这样在生产操作时非常繁琐,不适于规模化生产,特别这种繁琐的工艺不匹配现代自动化生产,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马达升降驱动器,解决了现有的马达驱动过程中,即丝杆和推块进行直线往复式运动的过程中,会使温度升高,并产生一定的冲击力,冲击力最初由轴承承受,最终传至驱动器外壳;温度升高,会使产品变形,使机体寿命缩短,同时这种马达驱动器的拨动开关,通常是每个拨动开关的引脚分别连接三根引线,引线的另一端分别插在线路板的插针上,这样在生产操作时非常繁琐,不适于规模化生产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双马达升降驱动器,主要包括机壳、一对结构相同的电机、控制板以及电源板,一对所述电机安装于机壳两侧,所述控制板安装于机壳内一侧,所述电源板与控制板并列安装,所述机壳内镜像开设有一对结构相同的滑槽,一对所述滑槽分别匹配一对所述电机,一对所述滑槽内分别设有一对结构相同的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轴套、轴承、齿轮、丝杆、滑块、撞块以及微动开关;所述轴套安装于机壳上且位于电机一侧,所述轴承嵌装于轴套内,所述齿轮装配于轴承上,所述电机的驱动端上安装有蜗杆,所述蜗杆与齿轮啮合,所述齿轮内开设有内螺纹结构,所述丝杆螺纹安装于齿轮内,所述丝杆远离机壳中心一端设有滑块,所述丝杆靠近机壳中心一端上设有撞块,所述撞块以及轴套一侧分别设有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电机以及电源板与控制板之间均采用排线插头进行连接。优选的,所述微动开关的排线插头上设有两个引脚。优选的,所述滑块以及撞块均与丝杆两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齿轮的齿槽为斜齿槽。优选的,所述轴套为PA尼龙材质的环形套。优选的,所述机壳两端且位于滑块对应位置设有一对结构相同的开口孔。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马达升降驱动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电动马达驱动器,对比现有技术通过在轴承的顶端设置轴套,轴套采用PA尼龙材料制成,具有耐高温,较好的抗冲击性能,与传统的不使用轴承套的驱动器相比,其品质、使用寿命均得到提高,且生产成本低,同时通过对微动开关与电路板的装配方式进行改进,采用两引脚式的微动开关,控制板与各个被控制模块间采用排线插头的方式连接,使驱动器结构紧凑,易转化到自动化生产,以上结构配合使马达驱动器的抗冲击性能有效提高,有效保护整体结构延长寿命,与此同时大大降低了装配难度,方便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双马达升降驱动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双马达升降驱动器的B-B位置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双马达升降驱动器的电路连线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壳;2、电机;3、轴套;4、轴承;5、齿轮;6、丝杆;7、滑块;8、撞块;9、微动开关;10、开口孔;11、控制板;12、电源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所有电气件与其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并且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器以及编码器,以满足控制需求,具体连接以及控制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电气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再对电气控制做说明。实施例:根据说明书附图1-2可知,本案为一种双马达升降驱动器,主要包括机壳1、一对结构相同的电机2、控制板11以及电源板12,一对电机2安装于机壳1两侧,控制板11安装于机壳1内一侧,电源板12与控制板11并列安装,机壳1内镜像开设有一对结构相同的滑槽,一对滑槽分别匹配一对电机2,一对滑槽内分别设有一对结构相同的驱动结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机壳1作为安装主体,进而通过一对电机2为一对驱动结构提供动力,使其实现升降装置的往复运动;根据说明书附图1-2可知,驱动结构包括:轴套3、轴承4、齿轮5、丝杆6、滑块7、撞块8以及微动开关9,其连接关系以及位置关系如下;轴套3安装于机壳1上且位于电机2一侧,轴承4嵌装于轴套3内,齿轮5装配于轴承4上,电机2的驱动端上安装有蜗杆,蜗杆与齿轮5啮合,齿轮5内开设有内螺纹结构,丝杆6螺纹安装于齿轮5内,丝杆6远离机壳1中心一端设有滑块7,丝杆6靠近机壳1中心一端上设有撞块8,撞块8以及轴套3一侧分别设有微动开关9,微动开关9、电机2以及电源板12与控制板11之间均采用排线插头进行连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使用者将电源板12上的电源插头接入外部电源,通过控制板11给电机2供电并且将微动开关9接入电路,控制启动电机2开关,电机2驱动端转动进而驱动其上的蜗杆,使蜗杆与齿轮5啮合,齿轮5的内螺纹结构与丝杆6啮合,丝杆6受齿轮5内螺纹结构的反向作用力在齿轮5中穿过,进而推动前端的滑块7移动撞块8与丝杆6共同行进,当一侧的撞块8撞击到轴套3时,利用轴套3对撞块8进行减速和吸收冲击力,此时撞块8触发轴套3一侧的微动开关9,微动开关9反馈给控制板11使其反向接通电机2,电机2反转,进而驱动齿轮5反转,齿轮5与丝杆6反向螺纹啮合,使丝杆6反向运动,进而拖动滑块7向相反运动,当触碰到撞块8初始位置的微动开关9时,该侧的微动开关9反馈给控制板11正向接通电机2,使电机2再次正转,如此往复,实现滑块7的往复运动,两侧具有镜像布置的驱动结构和电机2在同一控制板11的控制下实现升降功能;综上所述总体可知,该电动马达驱动器结构简单,控制方便,通过镜像设置的一对电机2对两侧对应的驱动结构进行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马达升降驱动器,主要包括机壳(1)、一对结构相同的电机(2)、控制板(11)以及电源板(12),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电机(2)安装于机壳(1)两侧,所述控制板(11)安装于机壳(1)内一侧,所述电源板(12)与控制板(11)并列安装,所述机壳(1)内镜像开设有一对结构相同的滑槽,一对所述滑槽分别匹配一对所述电机(2),一对所述滑槽内分别设有一对结构相同的驱动结构;/n所述驱动结构包括:轴套(3)、轴承(4)、齿轮(5)、丝杆(6)、滑块(7)、撞块(8)以及微动开关(9);/n所述轴套(3)安装于机壳(1)上且位于电机(2)一侧,所述轴承(4)嵌装于轴套(3)内,所述齿轮(5)装配于轴承(4)上,所述电机(2)的驱动端上安装有蜗杆,所述蜗杆与齿轮(5)啮合,所述齿轮(5)内开设有内螺纹结构,所述丝杆(6)螺纹安装于齿轮(5)内,所述丝杆(6)远离机壳(1)中心一端设有滑块(7),所述丝杆(6)靠近机壳(1)中心一端上设有撞块(8),所述撞块(8)以及轴套(3)一侧分别设有微动开关(9),所述微动开关(9)、电机(2)以及电源板(12)与控制板(11)之间均采用排线插头进行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马达升降驱动器,主要包括机壳(1)、一对结构相同的电机(2)、控制板(11)以及电源板(12),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电机(2)安装于机壳(1)两侧,所述控制板(11)安装于机壳(1)内一侧,所述电源板(12)与控制板(11)并列安装,所述机壳(1)内镜像开设有一对结构相同的滑槽,一对所述滑槽分别匹配一对所述电机(2),一对所述滑槽内分别设有一对结构相同的驱动结构;
所述驱动结构包括:轴套(3)、轴承(4)、齿轮(5)、丝杆(6)、滑块(7)、撞块(8)以及微动开关(9);
所述轴套(3)安装于机壳(1)上且位于电机(2)一侧,所述轴承(4)嵌装于轴套(3)内,所述齿轮(5)装配于轴承(4)上,所述电机(2)的驱动端上安装有蜗杆,所述蜗杆与齿轮(5)啮合,所述齿轮(5)内开设有内螺纹结构,所述丝杆(6)螺纹安装于齿轮(5)内,所述丝杆(6)远离机壳(1)中心一端设有滑块(7),所述丝杆(6)靠近机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英军,李明,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豪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