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康永专利>正文

基于机械式或磁吸式电流扭转装置的充电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7947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2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机械式或磁吸式电流扭转装置的充电设备,包括外壳前部、外壳后部,所述外壳后部内侧一端设置有自动收线装置,所述自动收线装置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旋转套,所述自动收线装置一端活动连有自动回收装置,所述自动收线装置另一端设置有连杆,所述外壳前部内侧一端设置有第一旋转套,所述第一旋转套内侧一端设置有机械式或磁吸式电流扭转装置,所述连杆处于第一旋转套内侧另一端。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根据我们的设计,电流通过扭转后,稳定输出,更能基于现有基础充电装置进行改装,对伸缩充电装置进行技术改造,从外观上、使用的方便程度上、设备使用获得感上、使用的体验上、使用便捷程度上均有大幅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机械式或磁吸式电流扭转装置的充电设备
本技术属于充电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基于机械式或磁吸式电流扭转装置的充电设备。
技术介绍
市面上现有的伸缩式充电器,因电流无法扭转,造成在设计的时候有技术硬伤,要么充电线有过度折弯现象,使用寿命大幅度减短,要么就是因伸缩数据线的布局方面受到电流无法扭转的影响,造成伸缩充电线的设计外观上形象过于单一,在许多设备的充电线路上不能进行收缩,对使用的便捷性上造成重大的影响,包括携带和卫生状况和使用体验程度上都很低,为此我们提出基于机械式或磁吸式电流扭转装置的充电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机械式或磁吸式电流扭转装置的充电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机械式或磁吸式电流扭转装置的充电设备,包括外壳前部、外壳后部,所述外壳后部内侧一端设置有自动收线装置,所述自动收线装置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旋转套,所述自动收线装置一端活动连有自动回收装置,所述自动收线装置另一端设置有连杆,所述外壳前部内侧一端设置有第一旋转套,所述第一旋转套内侧一端设置有机械式或磁吸式电流扭转装置,所述连杆处于第一旋转套内侧另一端,所述外壳前部与外壳后部的连接处设置有卡口,且所述第一旋转套处于卡口内侧,所述外壳前部外侧一端固定连接有电流输入端接口。优选的,所述外壳后部表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侧设置有数据线,所述外壳后部外表面设置有充电头端,所述数据线一端与充电头端固定连接,所述数据线另一端处于自动收线装置外侧表表面。优选的,所述机械式或磁吸式电流扭转装置一端连接有第一接线,所述机械式或磁吸式电流扭转装置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接线。优选的,所述第二接线一端缠绕在自动收线装置外侧表面,所述第二接线与数据线连接,所述第一接线一端与电流输入端接口连接。优选的,所述机械式或磁吸式电流扭转装置内侧设置有公口与母口,所述公口套接在母口外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根据我们的设计,电流通过扭转后,稳定输出,更能基于现有基础充电装置进行改装,对伸缩充电装置进行技术改造,从外观上、使用的方便程度上、设备使用获得感上、使用的体验上、使用便捷程度上均进大幅度提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磁吸式电流扭转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磁吸式电流扭转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11、外壳前部;112、外壳后部;2、电流输入端接口;3、机械式或磁吸式电流扭转装置;4、第一旋转套;5、自动收线装置;6、第一接线;7、第二接线;8、充电头端;9、数据线;10、限位槽;11、第二旋转套;12、自动回收装置;13、连杆;14、卡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包括形状和大小等。请参阅图1-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其中技术方案如下:基于机械式或磁吸式电流扭转装置的充电设备,包括外壳前部111、外壳后部112,外壳后部112内侧一端设置有自动收线装置5,自动收线装置5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旋转套11,自动收线装置5一端活动连有自动回收装置12,自动收线装置5另一端设置有连杆13,外壳前部111内侧一端设置有第一旋转套4,第一旋转套4内侧一端设置有机械式或磁吸式电流扭转装置3,连杆13处于第一旋转套4内侧另一端,外壳前部111与外壳后部112的连接处设置有卡口14,且第一旋转套4处于卡口14内侧,外壳前部111外侧一端固定连接有电流输入端接口2。为了便于安装充电头端8,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外壳后部112表面开设有限位槽10,限位槽10内侧设置有数据线9,外壳后部112外表面设置有充电头端8,数据线9一端与充电头端8固定连接,数据线9另一端处于自动收线装置5外侧表表面。为了便于连接机械式或磁吸式电流扭转装置3,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机械式或磁吸式电流扭转装置3一端连接有第一接线6,机械式或磁吸式电流扭转装置3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接线7。为了便于绕线,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接线7一端缠绕在自动收线装置5外侧表面,第二接线7与数据线9连接,所述第一接线6一端与电流输入端接口2连接。为了便于安装机械式或磁吸式电流扭转装置3,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机械式或磁吸式电流扭转装置3内侧设置有公口与母口,公口套接在母口外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装置完成后,公口母口配合可自由旋转,电源接头端和公口相连,母口和数据线端相连,公口母口可分机械式和磁吸式,公口和母口包括多种针脚、针芯,不限定。每个针脚都为环状、针芯亦为环状,针脚与针芯相对应,环状针脚、针芯结构相连接进行导电,环状针脚周围有环状磁片,磁片不导电,机械式为弹性接触装置进行连接,目的是使针脚接触优良,不限定环状数量,根据实用性能进行调配,基于机械式或磁吸式电流扭转装置对电流进行扭转,打破原来设计上的硬伤,设计出变化多样,更有利于现有充电器的技术改进的装置,之前的伸缩充电器设计因电流无法扭转,根据我们的设计电流360度扭转后,稳定输出,更能基于现有基础充电装置进行改装,对伸缩充电装置进行技术改造,从外观上、使用的方便程度上、设备使用获得感上、使用的体验上、使用便捷程度上均进大幅度提升,通过设计了第一选择套4,前后部进行旋转时不相互不影响。当后部整体旋转时,内部结构机械式或磁吸式电流扭转装置3的母口部分及连杆13等内部结构随同外壳一起旋转,当内部结构单独旋转时放线时,外壳后部112不随着旋转。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机械式或磁吸式电流扭转装置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前部(111)、外壳后部(112),所述外壳后部(112)内侧一端设置有自动收线装置(5),所述自动收线装置(5)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旋转套(11),所述自动收线装置(5)一端活动连有自动回收装置(12),所述自动收线装置(5)另一端设置有连杆(13),所述外壳前部(111)内侧一端设置有第一旋转套(4),所述第一旋转套(4)内侧一端设置有机械式或磁吸式电流扭转装置(3),所述连杆(13)处于第一旋转套(4)内侧另一端,所述外壳前部(111)与外壳后部(112)的连接处设置有卡口(14),且所述第一旋转套(4)处于卡口(14)内侧,所述外壳前部(111)外侧一端固定连接有电流输入端接口(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机械式或磁吸式电流扭转装置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前部(111)、外壳后部(112),所述外壳后部(112)内侧一端设置有自动收线装置(5),所述自动收线装置(5)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旋转套(11),所述自动收线装置(5)一端活动连有自动回收装置(12),所述自动收线装置(5)另一端设置有连杆(13),所述外壳前部(111)内侧一端设置有第一旋转套(4),所述第一旋转套(4)内侧一端设置有机械式或磁吸式电流扭转装置(3),所述连杆(13)处于第一旋转套(4)内侧另一端,所述外壳前部(111)与外壳后部(112)的连接处设置有卡口(14),且所述第一旋转套(4)处于卡口(14)内侧,所述外壳前部(111)外侧一端固定连接有电流输入端接口(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机械式或磁吸式电流扭转装置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后部(112)表面开设有限位槽(10),所述限位槽(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康永
申请(专利权)人:叶康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