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方位汽车表面瑕疵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57610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2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方位汽车表面瑕疵检测系统,所述汽车表面瑕疵检测系统是由立柱和固定连接在立柱上端和下端的盖板组成,所述盖板之间且位于立柱内部活动连接有隔板,所述盖板的下部连接有上导轨,所述盖板的上部连接有下导轨,所述立柱的底部嵌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隔板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升降加固柱,所述升降加固柱的两侧对称架设有驱动红外电机和位于驱动红外电机一侧的固定座,所述驱动红外电机与固定座之间设置有传动蜗杆,所述传动蜗杆上部套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上部设有相机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助于提升汽车表观瑕疵检测的效率与精度,降低成本,实现数据追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方位汽车表面瑕疵检测系统
本技术涉及汽车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全方位汽车表面瑕疵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小型汽车已经成为众多家庭必备的消费品。据统计,2013年我国汽车的总产量和销售均突破2100万辆,连续5年位列全球第一,2017年更是达到2900多万辆。然而,汽车在生产、运输、销售过程中,尤其是一些进口车辆,运输路途远,中转卸装次数多,很容易在汽车外表面造成划痕、污点、凹坑、擦痕等外观瑕疵。消费者在选择一款汽车产品时,不只是选择一款性能优良的汽车,车身表面外观质量已经变成消费者购买车辆时关注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外观出现损坏以及瑕疵必定会导致汽车的贬值,同时也会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欲,为汽车销售企业带来较大损失。因此,检测汽车表观是否存在瑕疵以及哪个环节产生的瑕疵成为汽车销售厂商的重要需求之一。此外,汽车表面瑕疵检测也是汽车生产制造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汽车表观的瑕疵检测有利于分析找到瑕疵是由哪个环节产生的,有利于提高生产精度和质量,进而优化生产步骤。现阶段,各大厂家对于汽车表观的质量检测基本上是靠人工目测来识别外观缺陷,即通过目测来记录汽车表面约40个检查点的外观情况。人工目测的方式存在诸多缺点,如工作环境恶劣;耗时较长,据统计正常情况下使用人工目测方法完成一辆汽车的表面瑕疵检查需要8到10分钟;检测过程主观性强,使得检测结果没有标准性;长期的重复检测,很容易使人产生疲劳,带来误检或漏检的现象,且对视力会有所损伤;人工检测汽车底盘还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传统人工检测的方式也不便于数据管理和保存,以至于在后期的销售过程中发现问题不能进行追溯;此外,人工检测成本非常高,我们实地调研的江苏某汽车进出口商2018年度在汽车表观瑕疵检测上的人工花费就高达近7000万元。基于此,无论是汽车销售商还是生产厂家均亟需一种高效、精确、安全、自动化程度较高以及信息可追溯的汽车表观瑕疵检测系统。目前,国内的研究更多关注于实现零配件的测量和检测(如仪表盘总线、安仝带等部件)。由于起步晚,技术积累不足,汽车表观缺陷检测方面的产品不多,并且大部分都局限于高校和硏究机构的实验室并未形成有规模的应用。已有的针对汽车全外观的缺陷检测都是应用于检测汽车涂装表面的缺陷,即检测汽车喷漆出厂之前的缺陷,目的是为了后期表面的喷漆光洁平坦。而针对汽车喷漆后,在汽车出厂、运输、销售等过程中的汽车全外观的缺陷检测产品,国内外尚无研究。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全方位汽车表面瑕疵检测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全方位汽车表面瑕疵检测系统,本技术有助于提升汽车表观瑕疵检测的效率与精度,降低成本,实现数据追溯。(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全方位汽车表面瑕疵检测系统,所述汽车表面瑕疵检测系统是由立柱和固定连接在立柱上端和下端的盖板组成,所述盖板之间且位于立柱内部活动连接有隔板,所述盖板的下部连接有上导轨,所述盖板的上部连接有下导轨,所述立柱的底部嵌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隔板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升降加固柱,所述升降加固柱的两侧对称架设有驱动红外电机和位于驱动红外电机一侧的固定座,所述驱动红外电机与固定座之间设置有传动蜗杆,所述传动蜗杆上部套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上部设有相机座。进一步地,所述立柱是由中空立柱和半中空立柱衔接组成。进一步地,所述上导轨和下导轨上部均咬合连接有滑块。进一步地,所述滑块上部还键接连接有图像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滑块与相机座之间设有转动机构。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1、本技术的汽车表观瑕疵自动检测系统可以显著降低企业的人力成本,2分钟之内检测一台汽车,是传统人工检测效率的5倍。同时,该系统可以适用于任意复杂环境中,不受恶劣环境干扰,安全可靠。该系统还可以追溯定位瑕疵产生源头,为相关企业减少损失;2、本技术汽车表观瑕疵检测系统,为实现工业系统高效生产与安全保障并重和解决工控运行中全面智能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为工业化新型生产模式提供理论保障,为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构建提供有力技术支持,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实现工业智能化,减少人力、财力和物力,提高企业生产效益,完善工业智能化体系,减少社会资源浪费,同时本技术依靠电力工作,核心为软件,无污染排放物,未涉及环境污染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驱动红外电机与固定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立柱;2、隔板;3、升降加固柱;4、驱动电机;5、传动蜗杆;6、驱动红外电机;7、相机座;8、滑块;9、上导轨;10、固定座;11、盖板;12、下导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全方位汽车表面瑕疵检测系统,汽车表面瑕疵检测系统是由立柱1和固定连接在立柱1上端和下端的盖板11组成,盖板11之间且位于立柱1内部活动连接有隔板2,盖板11的下部连接有上导轨9,盖板11的上部连接有下导轨12,立柱1的底部嵌设有驱动电机4,隔板2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升降加固柱3,升降加固柱3的两侧对称架设有驱动红外电机6和位于驱动红外电机6一侧的固定座10,驱动红外电机6与固定座10之间设置有传动蜗杆5,传动蜗杆5上部套接有滑块8,滑块8上部设有相机座7。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上导轨9、下导轨12、相机座7及立柱1内侧的四角处均嵌设有相机,为提高相机的拍摄效果,在立柱1与盖板11组成的汽车表面瑕疵检测系统内部还设置有不同的灯光切换装置,盖板11和隔板2均为钢板结构,增加其放置的稳定性。在实施例中,立柱1是由中空立柱和半中空立柱衔接组成。在实施例中,上导轨9和下导轨12上部均咬合连接有滑块8。在实施例中,滑块8上部还键接连接有图像传感器。在实施例中,滑块8与相机座7之间设有转动机构。该转动机构可为转动杆其他具有转向功能的装置,用于对相机座7上部的相机角度调整。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根据车型,从已经建成的数据库中读取车型的信息,控制相机到指定位置拍摄图像,控制灯光变换,完成整辆车的表观图像采集。对于汽车表观图像采集系统的硬件的搭建主要任务包括:1)现场灯光环境控制:车体颜色不同,根据车型给予不同颜色的光照,并且拍摄过程中,不同的方位要求不同的光照;2)相机参数设置:根据不同的要求重新设置相机的相关参数,如曝光时间、增益、亮度、触发方式等;3)控制相机位置:通过控制伺服控制器进而控制导轨位移,根据数据库的信息,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方位汽车表面瑕疵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表面瑕疵检测系统是由立柱(1)和固定连接在立柱(1)上端和下端的盖板(11)组成,所述盖板(11)之间且位于立柱(1)内部活动连接有隔板(2),所述盖板(11)的下部连接有上导轨(9),所述盖板(11)的上部连接有下导轨(12),所述立柱(1)的底部嵌设有驱动电机(4),所述隔板(2)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升降加固柱(3),所述升降加固柱(3)的两侧对称架设有驱动红外电机(6)和位于驱动红外电机(6)一侧的固定座(10),所述驱动红外电机(6)与固定座(10)之间设置有传动蜗杆(5),所述传动蜗杆(5)上部套接有滑块(8),所述滑块(8)上部设有相机座(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方位汽车表面瑕疵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表面瑕疵检测系统是由立柱(1)和固定连接在立柱(1)上端和下端的盖板(11)组成,所述盖板(11)之间且位于立柱(1)内部活动连接有隔板(2),所述盖板(11)的下部连接有上导轨(9),所述盖板(11)的上部连接有下导轨(12),所述立柱(1)的底部嵌设有驱动电机(4),所述隔板(2)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升降加固柱(3),所述升降加固柱(3)的两侧对称架设有驱动红外电机(6)和位于驱动红外电机(6)一侧的固定座(10),所述驱动红外电机(6)与固定座(10)之间设置有传动蜗杆(5),所述传动蜗杆(5)上部套接有滑块(8),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键李宏然张恒袁冬青柯佳呈王文硕程刚臧奇颜许腾腾肖禹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