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起重机运行轨道侧面磨损程度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75579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2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起重机运行轨道侧面磨损程度检测装置,包括电磁吸附式底盘、底盘上设置信号传输与控制装置、电源装置和第一电动伸缩杆,信号传输与控制装置与第一电动伸缩杆连接,第一电动伸缩杆与第二电动伸缩杆垂直连接,第二电动伸缩杆与第三电动伸缩杆垂直连接,第三电动伸缩杆的顶部设置凹槽,凹槽内设置电机,电机的轴与联轴器连接,联轴器与连接杆连接,连接杆垂直连接测量平台,测量平台表面设置图像采集装置,电源装置分别与电磁吸附式底盘、信号传输与控制装置、电机、第一、第二、第三电动伸缩杆及图像采集装置电连接,电机与计算机连接。该装置不需人为检测起重机轨道侧面磨损情况,提高了测量效率和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起重机运行轨道侧面磨损程度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检测装置,特别涉及起重机运行轨道侧面磨损程度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起重机运行轨道由于长时间要承受机械臂的压力,在机械臂运动同时不免对侧面轨道会有摩擦,不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磨损,传统检测轨道侧面磨损的方法需要人工在轨道上通过细微观测的方法来检测表面状况。不但检测的效率低,而且测量精度由于是肉眼观察也得不到保障。在此情况下,自动化对起重机运行轨道的侧面磨损情况进行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检测人员在远端计算机即可控制此检测装置完成既定的检测工作,在保证了测量精度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测量效率,具有很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目的是提供起重机运行轨道侧面磨损程度检测装置。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起重机运行轨道侧面磨损程度检测装置,包括电磁吸附式底盘、底盘上设置信号传输与控制装置、电源装置和第一电动伸缩杆,信号传输与控制装置与第一电动伸缩杆连接,第一电动伸缩杆与第二电动伸缩杆垂直连接,第二电动伸缩杆与第三电动伸缩杆垂直连接,第三电动伸缩杆的顶部设置凹槽,凹槽内设置电机,电机的轴与联轴器连接,联轴器与连接杆连接,连接杆垂直连接测量平台,测量平台表面设置图像采集装置,电源装置分别与电磁吸附式底盘、信号传输与控制装置、电机、第一、第二、第三电动伸缩杆及图像采集装置电连接,电机与计算机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底盘与第一电动伸缩杆焊接。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与第二电动伸缩杆焊接,第二电动伸缩杆与第三电动伸缩杆铰链连接。所述凹槽为圆形凹槽。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与第三电动伸缩杆连接处用销轴固定。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启动电源装置,将电磁吸附式底盘通电后吸附在起重机轮桩的表面上,检测人员通过无线技术将预先设置的电动伸缩杆调整的指令传输给信号传输与控制装置,进而调整电动伸缩杆。通过调整各个电动伸缩杆的不同状态使电动伸缩杆能够使得测量平台上的图像采集装置处于距离起重机轮桩一定距离的位置,并距离地面的轨道有一定的高度,同时通过计算机端控制电机发生一定角度的偏转,使得图像采集装置能够对准轨道的侧面;位置调整完毕后,通过图像采集装置正常的拍摄轨道侧面磨损情况图像,并通过无线型号的形式传输给远程检测人员的计算机上,直至采集多次数据后关机,检测人员在后端计算机上根据图像信息对轨道侧面磨损程度进行观察分析。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各个电动伸缩杆之间的连接,使测量平台及图像采集装置可以进行一定可调角度的倾斜,从而使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到起重机轨道侧面的图像,进而通过无线技术传输给后台的检测人员。本技术专利原理简单,操作方便,通过该装置可以不需要人为的检测起重机轨道侧面的磨损情况,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同时大幅提高了测量效率,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电机轴、联轴器与连接杆连接处的放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3所示,本实施例装置,包括电磁吸附式底盘1、底盘上设置信号传输与控制装置2、电源装置3和第一电动伸缩杆4,信号传输与控制装置2与第一电动伸缩杆4连接,第一电动伸缩杆4与第二电动伸缩杆5垂直连接,第二电动伸缩杆5与第三电动伸缩杆6垂直连接,第三电动伸缩杆6的顶部设置凹槽,凹槽内设置电机7,电机7的轴与联轴器8连接,联轴器8与连接杆9连接,连接杆9垂直连接测量平台10,测量平台10表面设置图像采集装置11,电源装置3分别与电磁吸附式底盘1、信号传输与控制装置2、电机7、第一、第二、第三电动伸缩杆及图像采集装置11电连接,电机7与计算机连接。底盘与第一电动伸缩杆4焊接。第一电动伸缩杆4与第二电动伸缩杆5焊接,第二电动伸缩杆5与第三电动伸缩杆6铰链连接。凹槽为圆形凹槽。第二电动伸缩杆5与第三电动伸缩杆6连接处用销轴固定。上述技术方案中各部件设置具体如下:电磁吸附式底盘1通电后可以吸附在起重机的轮桩支柱表面上工作,通过焊接方式与第一电动伸缩杆4相连,使第一电动伸缩杆4在垂直方向上执行上下伸缩的动作。信号传输与控制装置可以控制第一、二、三电动伸缩杆按照预定的推拉速度0.3米/分钟运行。在速度的预设过程中,通过计算机经无线技术联通信号传输与控制装置2,然后在电脑中设定控制电动伸缩杆的运行速度。信号传输与控制装置2实时将图像采集装置11采集到的轨道侧面磨损程度的图像经无线信号形式传输到远程电脑上,以便检测人员及时了解起重机运行轨道侧面磨损情况。信号传输与控制装置2控制电机7按30度每分钟的角速度进行顺逆时针方向的转动,进而通过联轴器8带动连接杆9与测量平台10按照顺时针与逆时针方向进行一定角度的偏转,从而使得图像采集装置11精确获取轨道侧面的磨损图像。电源装置3通过线缆连接电磁吸附式底盘1、信号传输与控制装置2、电机7与电动伸缩杆4、5、6及图像采集装置11,提供整个装置运行的必需动力。第一电动伸缩杆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电磁吸附式底盘1相连,前端与第二电动伸缩杆5通过焊接形式连接,可以执行上下伸缩的动作。第二电动伸缩杆5尾部通过焊接与第一电动伸缩杆4连接,同时其端部与第三电动伸缩杆6通过铰链方式进行连接,连接处用销轴进行固定,起到调整第三电动伸缩杆6位置的作用。第三电动伸缩杆6一端与第二电动伸缩杆5通过铰链方式进行连接,连接处用销轴进行固定,并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下垂,另一端部开了一个槽,电机7粘接固定在槽里面,为电机7的放置提供了一个空间。电机7通过粘接方式固定在第三电动伸缩杆6的底部圆槽里,通过电机7的轴的转动与联轴器8来带动连接杆9的运转,提供电机轴转动所需的动力,电机7能够受计算机端的控制按30度每分钟的角速度进行顺逆时针方向的转动,进而通过联轴器8带动连接杆9与测量平台10按照顺时针与逆时针方向进行一定角度的偏转。联轴器8连接电机7的轴与连接杆9的轴,在电机轴转动的同时带动连接杆9进行转动,起到传动的作用。连接杆9后端面通过焊接与测量平台10相连,可以通过自身的转动使得测量平台10与被测轨道侧面相对,使测量平台10处于不同的位置。测量平台10的上部通过焊接方式与连接杆9相连,底部粘接固定有一图像采集装置11,图像采集装置11所取得的图像会经信号传输与控制装置通过无线的信号形式传输到远程检测人员的计算机上,进而检测轨道侧面的磨损情况。图像采集装置11粘接固定在测量平台10上,能够清晰的获取起重机运行轨道侧面的磨损图像,然后将图像信息经信号传输与控制装置2传输给远程的检测人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起重机运行轨道侧面磨损程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磁吸附式底盘(1)、底盘上设置信号传输与控制装置(2)、电源装置(3)和第一电动伸缩杆(4),信号传输与控制装置(2)与第一电动伸缩杆(4)连接,第一电动伸缩杆(4)与第二电动伸缩杆(5)垂直连接,第二电动伸缩杆(5)与第三电动伸缩杆(6)垂直连接,第三电动伸缩杆(6)的顶部设置凹槽,凹槽内设置电机(7),电机(7)的轴与联轴器(8)连接,联轴器(8)与连接杆(9)连接,连接杆(9)垂直连接测量平台(10),测量平台(10)表面设置图像采集装置(11),电源装置(3)分别与电磁吸附式底盘(1)、信号传输与控制装置(2)、电机(7)、第一、第二、第三电动伸缩杆及图像采集装置(11)电连接,电机(7)与计算机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重机运行轨道侧面磨损程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磁吸附式底盘(1)、底盘上设置信号传输与控制装置(2)、电源装置(3)和第一电动伸缩杆(4),信号传输与控制装置(2)与第一电动伸缩杆(4)连接,第一电动伸缩杆(4)与第二电动伸缩杆(5)垂直连接,第二电动伸缩杆(5)与第三电动伸缩杆(6)垂直连接,第三电动伸缩杆(6)的顶部设置凹槽,凹槽内设置电机(7),电机(7)的轴与联轴器(8)连接,联轴器(8)与连接杆(9)连接,连接杆(9)垂直连接测量平台(10),测量平台(10)表面设置图像采集装置(11),电源装置(3)分别与电磁吸附式底盘(1)、信号传输与控制装置(2)、电机(7)、第一、第二、第三电动伸缩杆及图像采集装置(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林张守业周萌邱建春杨超郭广明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