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力除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73595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2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热力除氧器,上部为脱气头、下部为水箱,脱气头和水箱连通;脱气头顶部设置有第一余汽出口,脱气头左侧靠上位置设置有进水口;脱气头内设置有水喷淋器;水箱下部设置有第二出水口;水箱内放置有加热箱;加热箱顶部设置有多个开口朝上的蒸汽喷头,加热箱左侧上部设置有蒸汽进口,加热箱左侧下部设置有第一余汽进口,加热箱右侧靠下位置设置有第二余汽出口;蒸汽进口连有蒸气源;第一余汽进口与第一余汽出口相连;第二余汽出口连有余汽回收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回收利用除氧过程之后的剩余蒸汽以及这部分蒸汽所携带的热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力除氧器
本技术属于锅炉蒸汽热力除氧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热力除氧器。
技术介绍
在锅炉蒸汽领域,热力除氧技术能够减少水中氧对设备的腐蚀,从而延缓锅炉使用寿命。热力除氧的基本原理:在容器中,溶解于水中的气体量是与水面上气体的分压成正比。根据水中气体的溶解特性,要想将水中任何一种气体除去时,只要将水面上存在的该气体除去即可,因此希望排除水中的各种气体,最好水面上只有水蒸汽而无其它气体。热力除氧就是提高水的温度,使水面上蒸汽的分压力逐步增加,而溶解气体的分压力则渐渐降低,溶解于水中的气体就不断逸出,当水被加热至相应压力下的沸腾温度时,水面上全都是水蒸汽,溶解气体的分压力为零,水不再具有溶解气体的能力,亦即溶解于水中的气体,包括氧气均可被除去。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热力除氧器对水进行除氧时,需要注意回收热力除氧过程之后的剩余蒸汽以及这部分蒸汽所携带的热量,避免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热力除氧器,能够回收利用除氧过程之后的剩余蒸汽以及这部分蒸汽所携带的热量。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热力除氧器,上部为脱气头、下部为水箱,脱气头和水箱连通;脱气头顶部设置有第一余汽出口,脱气头左侧靠上位置设置有进水口;脱气头内设置有水喷淋器,水喷淋器上有多个开口朝下的喷头;水喷淋器的进水端与进水口连通,水喷淋器的出水端与喷头连通;水箱下部设置有第二出水口;水箱内放置有加热箱;加热箱顶部设置有多个开口朝上的蒸汽喷头,加热箱左侧上部设置有蒸汽进口,蒸汽进口与蒸汽喷头在加热箱内部连通;加热箱左侧下部设置有第一余汽进口,加热箱右侧靠下位置设置有第二余汽出口,第一余汽进口与第二余汽出口在加热箱内部连通;蒸汽进口连有蒸气源;第一余汽进口与第一余汽出口相连;第二余汽出口连有余汽回收组。进一步的,所述脱气头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气液分离罩、水喷淋器、气液网;气液分离罩位于脱气头内靠近第一余汽出口处;所述加热箱外部缠绕有电热丝;所述加热箱内分为上下两层,上层设置有蒸汽管网,下层设置有余汽弯管;蒸汽管网进气端与蒸汽进口连通,蒸汽管网出气端与蒸汽喷头连通;余汽弯管进气端与第一余汽进口连通,余汽弯管出气端与第二余汽出口连通;所述余汽回收组包括负压箱、冷凝器;所述负压箱顶部设置有第三余汽出口;所述冷凝器上部设置有第二余汽进口、排氧口;冷凝器下部设置有第一排水口;第三余汽出口与第二余汽进口相连;负压箱上通过管道连接有真空泵;在真空泵与负压箱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球阀;所述冷凝器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捕氧罩、金属丝网、制冷器;捕氧罩位于排氧口处;金属丝网高度位置低于第二余汽进口。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热力除氧器具有以下优势:(1)将除氧过程中剩余蒸汽和氧气导向加热箱内部,与水箱中的水发生热交换,能够充分利用蒸汽和氧气携带的热量对水进行加热;(2)通过设置冷凝器,能够利用蒸汽和氧气沸点差异冷凝回收剩余蒸汽而排出氧气。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热力除氧器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冷凝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加热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水箱;2-脱气头;3-进水口;4-第一余汽出口;5-气液分离罩;6-水喷淋管;7-水喷头;8-气液网;9-加热箱;10-蒸汽进口;11-第一余汽进口;12-蒸汽喷头13-第二余汽出口;14-电热丝;15-负压箱;16-第三余汽出口;17-球阀;18-真空泵;19-冷凝器;20-第二余汽进口;21-第一排水口;22-排氧口;23-蒸汽管网;24-余汽弯管;25-捕氧罩;26-金属丝网;27-制冷器;28-第二排水口;29-蒸气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一种热力除氧器,上部为脱气头1、下部为水箱2,脱气头1和水箱2连通;脱气头1顶部设置有第一余汽出口4,脱气头1左侧靠上位置设置有进水口3;脱气头内设置有水喷淋器6,水喷淋器6上有多个开口朝下的喷头7;水喷淋器6的进水端与进水口3连通,水喷淋器6的出水端与喷头7连通;水箱2下部设置有第二出水口28;水箱2内放置有加热箱9;加热箱顶部设置有多个开口朝上的蒸汽喷头12,加热箱9左侧上部设置有蒸汽进口10,蒸汽进口10与蒸汽喷头12在加热箱9内部连通;加热箱9左侧下部设置有第一余汽进口11,加热箱9右侧靠下位置设置有第二余汽出口13,第一余汽进口11与第二余汽出口13在加热箱9内部连通;蒸汽进口10连有蒸气源29;第一余汽进口11与第一余汽出口4相连;第二余汽出口13连有余汽回收组;所述脱气头1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气液分离罩5、水喷淋器6、气液网8;气液分离罩5位于脱气头1内靠近第一余汽出口4处。所述加热箱9外部缠绕有电热丝14;所述加热箱9内分为上下两层,上层设置有蒸汽管网23,下层设置有余汽弯管24;蒸汽管网23进气端与蒸汽进口10连通,蒸汽管网23出气端与蒸汽喷头12连通;余汽弯管24进气端与第一余汽进口11连通,余汽弯管24出气端与第二余汽出口13连通;所述余汽回收组包括负压箱15、冷凝器19;所述负压箱15顶部设置有第三余汽出口16;所述冷凝器19上部设置有第二余汽进口20、排氧口22;冷凝器19下部设置有第一排水口21;第三余汽出口16与第二余汽进口20相连;负压箱15上通过管道连接有真空泵18;在真空泵18与负压箱15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球阀17;所述冷凝器19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捕氧罩25、金属丝网26、制冷器27;捕氧罩25位于排氧口22处;金属丝网26高度位置低于第二余汽进口20。在热力除氧过程中,待除氧的水通过进水口3进入到水喷淋管6,借助水喷头7将水喷洒到除氧器中;蒸气源29会将高温蒸汽输送到加热箱9,通过加热箱上的蒸汽进口10进入加热箱9内部的蒸汽管网23,借助加热箱上的蒸汽喷头12将蒸汽向上喷出;向上喷出的热蒸汽和向下喷洒的水充分接触,进行除氧反应,随着除氧反应在高温下持续进行,反应结束后还会剩余具有一定温度的蒸汽,剩余蒸汽和氧气一同通过第一余汽出口排出脱气头1,通过管道将剩余蒸汽和氧气导向加热箱9,利用蒸汽和氧气携带的热量加热水箱中的水;蒸汽和氧气会通过第一余汽进口11进入加热箱9内的余汽弯管24,通过13流向余汽回收组。随着除氧过程的进行水箱2积累的水越来越多,由于这部分水的温度相对除氧反应温度偏低,为保持水温,在加热箱外表面缠绕电热丝,在水温降低时对水进行加热,起到水温的作用。经过加热箱9内的余汽弯管之后,剩余蒸汽和氧气由于与水箱2中的水法发生热交换而消耗了一部分热量,因此进入余汽回收组的蒸汽和氧气的温度有所降低,接下来就要在余汽回收组对剩余的蒸汽进行回收。在对剩余的蒸汽进行回收之前,要对负压箱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力除氧器,上部为脱气头(1)、下部为水箱(2),脱气头(1)和水箱(2)连通;脱气头(1)顶部设置有第一余汽出口(4),脱气头(1)左侧靠上位置设置有进水口(3);脱气头内设置有水喷淋器(6),水喷淋器(6)上有多个开口朝下的喷头(7);水喷淋器(6)的进水端与进水口(3)连通,水喷淋器(6)的出水端与喷头(7)连通;水箱(2)下部设置有第二出水口(28);水箱(2)内放置有加热箱(9);加热箱顶部设置有多个开口朝上的蒸汽喷头(12),加热箱(9)左侧上部设置有蒸汽进口(10),蒸汽进口(10)与蒸汽喷头(12)在加热箱(9)内部连通;加热箱(9)左侧下部设置有第一余汽进口(11),加热箱(9)右侧靠下位置设置有第二余汽出口(13),第一余汽进口(11)与第二余汽出口(13)在加热箱(9)内部连通;蒸汽进口(10)连有蒸气源(29);第一余汽进口(11)与第一余汽出口(4)相连;第二余汽出口(13)连有余汽回收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力除氧器,上部为脱气头(1)、下部为水箱(2),脱气头(1)和水箱(2)连通;脱气头(1)顶部设置有第一余汽出口(4),脱气头(1)左侧靠上位置设置有进水口(3);脱气头内设置有水喷淋器(6),水喷淋器(6)上有多个开口朝下的喷头(7);水喷淋器(6)的进水端与进水口(3)连通,水喷淋器(6)的出水端与喷头(7)连通;水箱(2)下部设置有第二出水口(28);水箱(2)内放置有加热箱(9);加热箱顶部设置有多个开口朝上的蒸汽喷头(12),加热箱(9)左侧上部设置有蒸汽进口(10),蒸汽进口(10)与蒸汽喷头(12)在加热箱(9)内部连通;加热箱(9)左侧下部设置有第一余汽进口(11),加热箱(9)右侧靠下位置设置有第二余汽出口(13),第一余汽进口(11)与第二余汽出口(13)在加热箱(9)内部连通;蒸汽进口(10)连有蒸气源(29);第一余汽进口(11)与第一余汽出口(4)相连;第二余汽出口(13)连有余汽回收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力除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气头(1)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气液分离罩(5)、水喷淋器(6)、气液网(8);气液分离罩(5)位于脱气头(1)内靠近第一余汽出口(4)处。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红俊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富斯特压力容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