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路连接结构、曲轴箱通风管路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7269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20:03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管路连接结构、曲轴箱通风管路及车辆。所述管路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第一接头呈管状结构,第一接头设有插接口,第一接头的内表面设有卡扣部及抵接部,抵接部设置在卡扣部背离插接口的一侧,卡扣部向背离插接口的一侧延伸。第二接头的外表面设有限位部,所述第二接头可通过所述插接口进入所述第一接头而与所述第一接头连接;所述第二接头进入所述第一接头的过程中,所述限位部经过所述卡扣部时,推动所述卡扣部的自由端向背离所述第二接头的方向移动,所述限位部经过所述卡扣部后所述卡扣部恢复形变,所述限位部卡设在所述抵接部与所述卡扣部之间,阻止所述第二接头从所述第一接头中退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路连接结构、曲轴箱通风管路及车辆
本申请涉及管路连接
,尤其涉及一种管路连接结构、曲轴箱通风管路及车辆。
技术介绍
车辆的曲轴箱通风管与曲轴箱连通,进入到曲轴箱内的气体可以通过曲轴箱通风管排出。其中,曲轴箱通风管的端部连接有母接头,及公接头与曲轴箱连接有公接头,将公接头和母接头连接即可实现曲轴箱通风管与曲轴箱连接。相关技术中公接头与母接头为可拆卸的方式连接,连接不牢固,可能会出现公接头与母接头断开连接,进而导致曲轴箱通风管与曲轴箱断开连接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管路连接结构、曲轴箱通风管路及车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管路连接结构,所述管路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接头,呈管状结构,所述第一接头设有插接口,所述第一接头的内表面设有卡扣部及抵接部,所述抵接部设置在所述卡扣部背离所述插接口的一侧,所述卡扣部向背离所述插接口的一侧延伸;第二接头,外表面设有限位部,所述第二接头可通过所述插接口进入所述第一接头而与所述第一接头连接;所述第二接头进入所述第一接头的过程中,所述限位部经过所述卡扣部时,推动所述卡扣部的自由端向背离所述第二接头的方向移动,所述限位部经过所述卡扣部后所述卡扣部恢复形变,所述限位部卡设在所述抵接部与所述卡扣部之间,阻止所述第二接头从所述第一接头中退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头包括主体部及锁环;所述锁环组装在所述主体部内;所述主体部呈管状结构,所述锁环设有所述卡扣部及所述抵接部;所述主体部的内表面设有容纳槽及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一台阶部设置在所述容纳槽背离所述插接口的一侧;所述卡扣部靠近所述插接口的一端与所述容纳槽的侧壁相抵,所述卡扣部发生形变时至少部分进入所述容纳槽;所述抵接部背离所述插接口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台阶部相抵。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环包括环状本体,所述环状本体背离所述插接口的部分作为所述抵接部,所述环状本体靠近所述插接口的部分设有开口,所述卡扣部自所述开口的侧壁向背离所述插接口的方向延伸形成,且可通过所述开口进入所述容纳槽。在一个实施例中,由靠近所述插接口的一端至背离所述插接口的一端,所述卡扣部向靠近所述插接口的轴线的方向倾斜延伸。在一个实施例中,由靠近所述插接口的一端至背离所述插接口的一端,所述卡扣部的厚度逐渐减小。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扣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卡扣部沿周向间隔排布。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头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降低所述第一接头的强度。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头的内表面还设有环形密封件,所述环形密封件设置在所述抵接部背离所述插接口的一侧;所述第一接头的内表面还设有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二台阶部设置在所述抵接部背离所述插接口的一侧,所述环形密封件容纳在所述第二台阶部与所述抵接部之间。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为自所述第二接头的外表面凸起的环形结构。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曲轴箱通风管路,包括上述的管路连接结构。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曲轴箱通风管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管路连接结构、曲轴箱通风管路及车辆,第二接头进入第一接头后,第二接头的限位部卡设在第一接头的抵接部与卡扣部之间,可实现第二接头与第一接头的连接;由于卡扣部向背离插接口的方向延伸,则在第二接头要从第一接头中退出时,卡扣部给限位部施加阻力,阻止第二接头从第一接头中退出。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管路连接结构、曲轴箱通风管路及车辆,可使管路连接结构的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连接比较牢固,二者不会轻易发生分离。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管路连接结构的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在未组装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管路连接结构的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在在组装状态下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管路连接结构的第一接头的主体部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管路连接结构的第一接头的锁环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应当理解,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结构及管路连接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补充或相互组合。其中,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管路连接结构的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在未组装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管路连接结构的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在在组装状态下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管路连接结构的第一接头的主体部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管路连接结构的第一接头的锁环的立体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曲轴箱通风管路。曲轴箱通风管路与曲轴箱连通,用于将曲轴箱中的气体排出。车辆的发动机工作时,燃烧室的部分高压可燃混合气和已燃气体会进入到曲轴箱内。当曲轴箱内压力增大时,进入到曲轴箱中的气体可经由曲轴箱通风管排出。曲轴箱通风管路包括通风管和管路连接结构,通风管通过管路连接结构与曲轴箱连接。参见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中管路连接结构100包括第一接头10和第二接头20。其中,第一接头10与第二接头20中的一个与通风管连接,第一接头10与第二接头20中的另一个与曲轴箱连接,且第一接头10可与第二接头20连接,从而管路连接结构100将通风管通过管路与曲轴箱连接。第一接头10呈管状结构,所述第一接头10设有插接口11。所述第一接头10的内表面设有卡扣部12及抵接部13,所述抵接部13设置在所述卡扣部12背离所述插接口11的一侧,所述卡扣部12向背离所述插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连接结构(100)包括:/n第一接头(10),呈管状结构,所述第一接头设有插接口(11),所述第一接头的内表面设有卡扣部(12)及抵接部(13),所述抵接部设置在所述卡扣部背离所述插接口的一侧,所述卡扣部向背离所述插接口的一侧延伸;/n第二接头(20),外表面设有限位部(21),所述第二接头可通过所述插接口进入所述第一接头而与所述第一接头连接;所述第二接头进入所述第一接头的过程中,所述限位部经过所述卡扣部时,推动所述卡扣部的自由端向背离所述第二接头的方向移动,所述限位部经过所述卡扣部后所述卡扣部恢复形变,所述限位部卡设在所述抵接部与所述卡扣部之间,阻止所述第二接头从所述第一接头中退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连接结构(100)包括:
第一接头(10),呈管状结构,所述第一接头设有插接口(11),所述第一接头的内表面设有卡扣部(12)及抵接部(13),所述抵接部设置在所述卡扣部背离所述插接口的一侧,所述卡扣部向背离所述插接口的一侧延伸;
第二接头(20),外表面设有限位部(21),所述第二接头可通过所述插接口进入所述第一接头而与所述第一接头连接;所述第二接头进入所述第一接头的过程中,所述限位部经过所述卡扣部时,推动所述卡扣部的自由端向背离所述第二接头的方向移动,所述限位部经过所述卡扣部后所述卡扣部恢复形变,所述限位部卡设在所述抵接部与所述卡扣部之间,阻止所述第二接头从所述第一接头中退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10)包括主体部(30)及锁环(40);所述锁环组装在所述主体部内;所述主体部呈管状结构,所述锁环(40)设有所述卡扣部(12)及所述抵接部(13);所述主体部(30)的内表面设有容纳槽(31)及第一台阶部(32),所述第一台阶部(32)设置在所述容纳槽(31)背离所述插接口(11)的一侧;
所述卡扣部靠近所述插接口的一端与所述容纳槽的侧壁相抵,所述卡扣部发生形变时至少部分进入所述容纳槽;所述抵接部背离所述插接口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台阶部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环(40)包括环状本体(41),所述环状本体(41)背离所述插接口的部分作为所述抵接部,所述环状本体靠近所述插接口的部分设有开口(411),所述卡扣部自所述开口的侧壁向背离所述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维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创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