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衬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7218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2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减振衬套,其包括有内芯、外壳以及设置在内芯和外壳之间的弹性支撑体和弹性位移空间,所述减振衬套包括有连接于弹性支撑体且延伸入弹性位移空间的谐振调节件,所述谐振调节件包括有质量构件和连接质量构件和弹性支撑体的弹性连接部,所述质量构件的密度大于所述弹性连接部的密度。所述弹性连接部可以使得质量构件在弹性位移空间内振动,在减振衬套产生共振时,所述谐振调节件的振动方向与弹性支撑体的振动方向相反,使得减振衬套的共振产生的效果降低,从而有效的降低减振衬套共振时的动刚度,如此,所述减振衬套可以被应用于高频振动系统,对高频振动进行有效的减振,例如电动车的电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振衬套
本技术涉及一种减振衬套,其可以被应用于高频振动系统。
技术介绍
在汽车领域,为了降低动力系统的振动对驾乘人员的舒适度的影响,通常会设置一些减振衬套对所述动力系统产生的振动进行减振,所述减振衬套一般包括内芯、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内芯和外壳之间的弹性支撑体,所述弹性支撑体用于吸收所述动力系统产生的振动能量。传统的燃油机的转动速度低,振动频率也低,当使用所述减振衬套对其产生的振动进行减振时,不易引起所述减振衬套产生共振。随着汽车领域的不断发展,电动汽车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不同于传统的燃油机,电机的转动速度很高,振动频率也很高,容易引起所述减振衬套产生共振,从而影响减振的效果。所以,希望设计一种新型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减振衬套,其可以被应用于高频振动系统,对高频振动进行有效的减振。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振衬套,定义有轴向方向,其包括有内芯、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内芯和外壳之间的弹性支撑体和弹性位移空间,所述减振衬套包括有连接于所述弹性支撑体且延伸入所述弹性位移空间的谐振调节件,所述谐振调节件包括有质量构件和连接所述质量构件和所述弹性支撑体的弹性连接部,所述质量构件的密度大于所述弹性连接部的密度。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质量构件由金属材料制造而成。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谐振调节件包括有包覆于所述质量构件的包覆体,所述包覆体与所述弹性连接部相连。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质量构件沿着所述减振衬套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包覆体具有周向包覆所述质量构件的第一包覆部。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包覆部具有使所述质量构件部分裸露的缺口。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沿所述减振衬套的轴向方向上,所述质量构件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所述包覆体具有包覆于所述两个端面的第二包覆体。在较佳的实施例中,定义所述弹性连接部自所述弹性支撑体向所述包覆体延伸的方向为第一延伸方向,所述包覆体的截面的外轮廓呈圆形,所述弹性连接部的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的厚度与所述外轮廓的直径的比为1:1.5~1:5。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连接部与所述弹性支撑体一体成型和/或所述弹性连接部与所述包覆体一体成型。在较佳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内芯和所述外壳之间,所述弹性连接部自所述弹性支撑体倾斜向外延伸;所述弹性支撑体具有面向所述弹性位移空间的连接面,所述弹性连接部倾斜的连接于所述连接面;所述减振衬套包括有连接于所述弹性支撑体且延伸入所述弹性位移空间的静刚度调节件,在所述内芯和所述外壳之间,所述静刚度调节件自所述弹性支撑体倾斜向外延伸;所述静刚度调节件与所述弹性连接部一体成型;所述静刚度调节件具有自由末端,定义所述静刚度调节件自所述弹性支撑体向所述自由末端延伸的方向为第二延伸方向,所述静刚度调节件的沿垂直于所述第二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的厚度大于所述弹性连接部的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的厚度。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位移空间包括有分隔设置的第一位移空间和第二位移空间,所述谐振调节件包括有延伸入所述第一位移空间的第一调节件和延伸入所述第二位移空间的第二调节件,所述第一调节件和所述第二调节件被设置为呈中心对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弹性连接部可以使得所述质量构件在所述弹性位移空间内振动,在所述减振衬套产生共振时,所述谐振调节件的振动方向与所述弹性支撑体的振动方向相反,使得所述减振衬套的共振产生的效果降低,从而有效的降低所述减振衬套共振时的动刚度,如此,所述减振衬套可以被应用于高频振动系统,对高频振动进行有效的减振,例如电动车的电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减振衬套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减振衬套的俯视图。图3为图1所示减振衬套的剖视图。图4为图3所示减振衬套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以下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参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振衬套100,定义有轴向方向,所述减振衬套100可以用于对一振动装置(未图示)产生的振动进行减振。所述减振衬套100包括有内芯1、外壳2、设置在所述内芯1和外壳2之间的弹性支撑体3和弹性位移空间4以及连接于所述弹性支撑体3且延伸入所述弹性位移空间4的谐振调节件5和静刚度调节件6。所述弹性支撑体3用于吸收所述振动装置产生的振动能量。当所述内芯1和所述外壳2发生相对运动、所述弹性支撑体3产生弹性变形时,所述弹性位移空间4用于提供让位的空间。参图2,所述谐振调节件5包括有质量构件51、包覆于所述质量构件51的包覆体52和连接所述包覆体52和所述弹性支撑体3的弹性连接部53。所述质量构件51的密度大于所述弹性连接部53的密度。所述弹性连接部53可以使得所述质量构件51在所述弹性位移空间4内振动。将所述质量构件51的密度设置为比所述弹性连接部53的密度大,可以减小所述质量构件51的体积,从而有助于其在所述弹性位移空间内振动。所述质量构件51优选由金属材料制造而成,本实施例中,所述质量构件51由铁制成。在本技术中,当所述减振衬套100产生共振时,所述谐振调节件5的振动方向与所述弹性支撑体3的振动方向相反,使得所述减振衬套100的共振产生的效果降低,从而有效的降低所述减振衬套100共振时的动刚度,如此,所述减振衬套100可以被应用于高频振动系统,对高频振动进行有效的减振,例如电动车的电机。当然,本技术的所述减振衬套100也可以被应用于对低频振动进行减振。参图2至图4,所述包覆体52用于防止所述质量构件51在振动过程中松动或者脱离而影响对所述减振衬套100的共振的降低效果。所述质量构件51沿着所述减振衬套100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包覆体52具有周向包覆所述质量构件51的第一包覆部5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包覆部521具有使所述质量构件51部分裸露的缺口520,如此设置,在成型所述第一包覆体521时,模具可以在所述缺口520处对所述质量构件51进行定位。沿所述轴向方向上,所述质量构件51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510,在有些实施例中,所述包覆体52还可以具有包覆于所述两个端面510的第二包覆体(未图示)。当然,在有些实施例中,当不设置所述第二包覆体时,也可以不设置所述缺口510,模具可以在所述质量构件51的两个所述端面510对其进行定位。在有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所述包覆体52,而是将所述弹性连接部53设置为直接与所述质量构件51相连。需要说明的是,在有些实施例中,仅所述弹性连接部53与所述弹性支撑体3一体成型,在有些实施例中,仅所述弹性连接部53与所述包覆体52一体成型,在有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振衬套,定义有轴向方向,其包括有内芯、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内芯和外壳之间的弹性支撑体和弹性位移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衬套包括有连接于所述弹性支撑体且延伸入所述弹性位移空间的谐振调节件,所述谐振调节件包括有质量构件和连接所述质量构件和所述弹性支撑体的弹性连接部,所述质量构件的密度大于所述弹性连接部的密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衬套,定义有轴向方向,其包括有内芯、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内芯和外壳之间的弹性支撑体和弹性位移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衬套包括有连接于所述弹性支撑体且延伸入所述弹性位移空间的谐振调节件,所述谐振调节件包括有质量构件和连接所述质量构件和所述弹性支撑体的弹性连接部,所述质量构件的密度大于所述弹性连接部的密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质量构件由金属材料制造而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调节件包括有包覆于所述质量构件的包覆体,所述包覆体与所述弹性连接部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质量构件沿着所述减振衬套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包覆体具有周向包覆所述质量构件的第一包覆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覆部具有使所述质量构件部分裸露的缺口。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衬套,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减振衬套的轴向方向上,所述质量构件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所述包覆体具有包覆于所述两个端面的第二包覆体。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衬套,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弹性连接部自所述弹性支撑体向所述包覆体延伸的方向为第一延伸方向,所述包覆体的截面的外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有富王怀双
申请(专利权)人:康迪泰克中国橡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