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识别功能的电子体温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7212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识别及体温侦测功能的装置,适用于门禁管制或追踪记录,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一体温侦测电路,至少包括一感温元件,用以感测人体温度;    一识别码储存电路,包含一组预设的识别码;    一第一调制解调器,连接至该体温侦测电路及该识别码储存电路,可调制体温侦测结果及识别码讯号;    一第一传输端口,用以接收来自一数据收集单元的充电讯号及传送调制的体温侦测结果及识别码讯号至该数据收集单元;    一电源产生器,用以接收该充电讯号并产生一足以驱动该应答单元的电流。(*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体温计,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识别功能的电子体温计,适用于门禁管制或追踪记录。
技术介绍
体温异常升高常为许多疾病的征兆,因此,通过量测体温可及早发现病症并获得较佳治愈率。例如,近日引起全球高度警戒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ARS),主要症状即为发烧。许多公共场所或机构因此派专人为出入人员量测体温,此举虽然达到防止病毒扩散的目的,却也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及流程阻滞。目前使用最普遍的体温量测装置之一是电子体温计,与传统的水银温度计比起来,其具有快速,方便,安全等优点。一般电子体温计内部包括一电路,可将感温元件所测得结果转换为温度值,再显示于液晶显示器,所需能量则由电池提供。由于需将电池容置于内部,使电子体温计的体积及成本亦受到限制。因此,若能通过外部讯号提供电源,或可解决此一问题。无线身份识别系统(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为目前许多公共场所或机构采用,可作为门禁管制或追踪记录用。其中识别卡(transponder)的电源即由读卡机(reader)的充电讯号提供。本技术设计人基于有效利用人力资源及成本经济的考量,遂结合上述身份识别及体温量测技术,而提供本技术的一种具有识别功能的电子体温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识别功能的电子体温计,其适用于门禁管制,可针对进入者的身份及体温设限。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识别功能的电子体温计,其适用记录使用者的体温,以追踪或建立个人数据。本技术具有识别功能的电子体温计主要包括一应答单元及一数据收集单元,其中应答单元包括体温侦测电路,识别码储存电路,第一调制解调器,第一传输端口及电源产生器。数据收集单元包括第二传输端口,第二调制解调器及微处理器。体温侦测电路至少包括一感温元件,用以感测人体温度。识别码储存电路则包含一组预设的识别码。第一调制解调器连接至体温侦测电路及识别码储存电路,可调制体温侦测结果及识别码讯号。第一传输端口用以接收来自数据收集单元的充电讯号,及传送调制的体温侦测结果及识别码讯号至数据收集单元。电源产生器用以接收充电讯号,并产生一足以驱动应答单元的电流。第二传输端口用以传送一充电讯号以驱动应答单元及接收来自应答单元的讯号。第二调制解调器则用以解调第二传输端口接收的讯号。微处理器可用以处理解调后的讯号。本技术使用的感温元件并无限制,可为热敏电阻,热电偶,红外线感温元件等。为转换该感温元件的量测结果为温度值,本技术尚包括一运算器,可视情况设置于体温侦测电路或微处理器。上述的传输端口包括无线电波,红外线等端口,且可为接触性或非接触性。本技术的应答单元可制成一集成电路晶片,也可设置于各种物件中,例如一般电子体温计或耳温枪的壳体,该壳体的一端可收敛成细柱状以装设感温元件。本技术的应答单元也可嵌设在目前使用的各种识别卡上,以方便携带。上述的数据收集单元还可包括数据储存装置或显示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方框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应答单元设置于一壳体中;图3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应答单元嵌设于一卡片上。图中部件标号说明识别测温器20 壳体21红外线感温器22元件及线路23液晶显示器24 说明标示25读卡机28 壳体29识别测温卡30 集成电路晶片31照片32热敏电阻33读卡机35 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方框图。图中,应答单元(transponder)及数据收集单元(reader)构成一个具有识别功能的电子体温计。其中应答单元包括第一传输端口,电源产生器,第一调制解调器,识别码储存电路及体温侦测电路。数据收集单元包括第二传输端口,第二调制解调器及微处理器。本技术的应答单元为被动式(passive),亦即本身可不设电源,数据收集单元的第二传输端口可发射一充电讯号,当应答单元进入其工作范围时,由第一传输端口接收该讯号,并经电源产生器产生一足以驱动体温侦测电路及识别电路的电流。使用者将体温侦测电路的感温元件置于适当感测位置后,其感测结果需先以模拟/数字转换器转换为数字讯号,再通过运算器转换为温度值。该温度值与识别码储存电路中的识别码经由第一调制解调器调制后,由第一传输端口回送至数据收集单元。数据收集单元的第二传输端口在接收该讯号后,经第二调制解调器解调,再传送至微处理器作适当处理,以确认使用者身份及其体温,作为后续处理的依据。本技术使用的感温元件并无限制,可为热敏电阻,热电偶,红外线感温元件等。其中热敏电阻具有成本低,容易设计及精确度佳等优点,为本技术的较佳选择。此外,上述的运算器也可移至数据收集单元的微处理器,以简化应答单元的结构。至于本技术的传输端口可为无线电波,红外线的收发天线,或磁场感应装置,或其他适当的无线传输端口。图2是本技术电子体温计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识别测温器20的壳体21设计成一般手持式电子体温计,内部则容置应答单元的元件及线路23。应答单元的感温元件为一红外线感温器22,设置于壳体21收敛成细柱状的一端,以方便测量耳温。识别测温器20可视情况增设液晶显示器24,以显示所测得的温度值。壳体21的表面可标示相关说明25,例如适用场所名称及持用者的姓名或识别码。读卡机28具有一壳体20,可容置数据收集单元的元件及线路。以预防SARS传播为例,许多办公大楼为管制发烧者(如耳温超过38℃)进入,便可将读卡机(reader)28架设在大门外。当进门者手持识别测温器20进入读卡机28的工作范围后,将红外线感温器22探入耳中,则识别码及所测得结果即回传到读卡机38。读卡机28的微处理器通过简单的AND逻辑运算,亦即当识别码无误且进门者体温低于限值时,则输出一控制讯号开启大门。反之,若进门者体温高于限值时,则将该识别码对应的姓名及体温等数据输出至一显示器或打印装置,并触发一警示装置,提醒相关人员采取适当措施。图3是本技术电子体温计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应答单元的主要电路制成集成电路晶片31,并嵌入识别测温卡30。除外观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外,本实施例的感温元件为热敏电阻33,且读卡机35采用插卡方式读取回传的讯息。识别测温卡30上可显示持卡人的照片32,热敏电阻33则设置于照片上适合感测温度的部位,例如额头,使持卡人容易了解使用方式。持卡人在读卡机35的工作范围内,先将热敏电阻23贴附于额头上,再将识别测温卡30插入读卡机35,即可达到身份识别及体温侦测的目的。本实施例除可应用于门禁管制外,也可结合目前使用中的各种记录卡,例如台湾的健保IC卡,除有助于医疗院所快速筛检发烧病患者,提搞诊疗效率及安全性外,侦测的结果尚可储存于数据库,以方便建立病例数据。本技术的电子体温计可适用于各种场合,诸如停车场,学校,集会场所,海关等等。应答单元则可根据使用场合设置于各种形式的物件中,例如遥控器,出勤记录卡,标签(tag),集会邀请函,护照等等。由此可知,本技术不仅符合社会及个人的需求,其实施方式亦符合技术专利的要件。应答单元的感温元件也可根据应用场合的精密度需求及预算等条件选择热敏电阻,红外线感温器或其他适当元件。尽管以上说明已列举诸多实例,但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永河
申请(专利权)人:热映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