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薄脱碳层油泵轴,包括泵轴本体,所述泵轴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副,所述固定环的表面通过沉头螺栓与泵轴本体上的凸起板固定连接,所述泵轴本体远离螺纹副的一侧设有固定盘,所述润滑油放置槽上靠近其开口处的内壁可拆卸连接有封堵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述等结构的配合,解决了现有油泵轴的表面没有设置耐磨件,导致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油泵轴的表面会出现较大程度的磨损,导致加快了油泵轴表面的脱碳效率,且油泵轴在转动时,油泵轴上的螺纹副与轴套的连接处容易产生摩擦,不易对螺纹副的表面进行润滑,使其容易发生磨损导致其表面发生脱碳现象,从而降低了螺纹副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薄脱碳层油泵轴
本技术涉及泵轴
,具体为基于薄脱碳层油泵轴。
技术介绍
机油泵是用来使机油压力升高并保证一定的油量向各摩擦表面强制供油的装置,油泵轴是机油泵重一个重要的部件,在油泵中作为一种传动零件,油泵轴通常包括连接部和主体,传统的油泵轴产品脱碳较严重,耐疲劳性能较差,且加工过程工序繁琐、制造成本高、能源消耗高。由于现有油泵轴的表面没有设置耐磨件,导致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油泵轴的表面会出现较大程度的磨损,导致加快了油泵轴表面的脱碳效率,且油泵轴在转动时,油泵轴上的螺纹副与轴套的连接处容易产生摩擦,不易对螺纹副的表面进行润滑,使其容易发生磨损导致其表面发生脱碳现象,从而降低了螺纹副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薄脱碳层油泵轴,具备通过耐磨筒的设置,增强了泵轴本体的耐磨性,提高了泵轴本体的使用寿命,同时能够简单快速的进行更换耐磨筒,而通过润滑油放置槽、封堵塞和控制件的设置,使得泵轴本体转动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使得控制件打开,润滑油能够流到螺纹副的表面,对螺纹副的表面进行润滑,从而减小螺纹副的磨损,进一步提高了泵轴本体的使用寿命的优点,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薄脱碳层油泵轴,包括泵轴本体,所述泵轴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副,所述泵轴本体的周向表面固定连接有凸起板,所述泵轴本体的表面套设有耐磨筒,所述耐磨筒的周向内壁开设有与凸起板相适配的内陷槽,所述螺纹副的表面套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表面通过沉头螺栓与泵轴本体上的凸起板固定连接,所述泵轴本体远离螺纹副的一侧设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表面也通过沉头螺栓与泵轴本体上的凸起板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副远离固定环的一端开设有润滑油放置槽,所述润滑油放置槽的内壁开设有出油孔,且出油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控制件,所述润滑油放置槽上靠近其开口处的内壁可拆卸连接有封堵塞。优选的,所述凸起板的数量为四个,且数量为四个的凸起板等间距分布在泵轴本体的周向表面。优选的,所述润滑油放置槽上靠近其开口处的周向内壁开设有内螺纹,所述润滑油放置槽的内壁通过内螺纹与封堵塞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控制件包括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的表面与出油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筒靠近润滑油放置槽内壁的一侧开设有过油孔,所述固定筒内壁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靠近其中部的表面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远离润滑油放置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圆台,所述推杆的表面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杆的侧面和圆台靠近支撑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筒上靠近其开口处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圆台套,所述圆台套的内壁与圆台的表面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圆台的周向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层,所述密封层的表面与圆台套的内壁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过油孔内设有圆球,所述推杆靠近润滑油放置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与圆球活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耐磨筒的设置,增强了泵轴本体的耐磨性,减少了泵轴本体表面脱碳的效率,提高了泵轴本体的使用寿命,需要对耐磨筒进行更换时,先旋松并取出沉头螺栓,解除对固定环和固定盘的固定,随后取出耐磨筒进行更换即可,在对泵轴本体安装使用前,先旋出封堵塞,随后向润滑油放置槽内添加润滑油,添加完成后,旋紧封堵塞避免润滑油泄漏,然后通过螺纹副与轴套进行固定连接,当泵轴本体未转动时,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拉动推杆和圆台向内运动,使得圆台表面的密封层与圆台套的内壁贴合,从而阻止了润滑油流出,当螺纹泵轴本体转动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使得过油孔内的圆球有向外运动的趋势,从而会撞击挡板,使得挡板克服弹簧的弹力,推动推杆和圆台向外运动,从而使得圆台上的密封层与圆台套相互分离,进而便于润滑油放置槽内的润滑油流到螺纹副的表面,对螺纹副的表面进行润滑,从而减小螺纹副的磨损,进而降低了螺纹副表面的脱碳,提高了泵轴本体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视图;图3为本技术A-A处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B处结构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图4圆台与圆台套分离后的放大图。图中:1-泵轴本体、2-螺纹副、3-凸起板、4-耐磨筒、5-固定环、6-沉头螺栓、7-固定盘、8-润滑油放置槽、9-控制件、10-封堵塞、11-固定筒、12-支撑杆、13-推杆、14-圆台、15-弹簧、16-圆台套、17-密封层、18-圆球、19-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基于薄脱碳层油泵轴,包括泵轴本体1,泵轴本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副2,泵轴本体1的周向表面固定连接有凸起板3。进一步地,凸起板3的数量为四个,且数量为四个的凸起板3等间距分布在泵轴本体1的周向表面,通过四个凸起板3的设置,使得对耐磨筒4能够更加牢固的套设在泵轴本体1的表面上。泵轴本体1的表面套设有耐磨筒4,泵轴本体1和耐磨筒4热处理工艺过程为,控制钢水低过热度11~29℃和高拉坯速度3.6m/min~5m/min,使得入炉温度在850℃以上,均热17~34min,可令铸坯温度达到目标温度1125~1165℃,且温度分布均匀,罩式炉内气氛控制N2:H2=8:2~9:1,通过以上工艺参数的控制使脱碳层厚度减小,氧化铁酸洗清除技术,先酸洗后退火,通过预先去除表面的氧化铁皮,避免氧化铁皮在600~800℃发生反应,形成致密、粘结的氧化铁皮层,这种致密、粘结的氧化铁皮难以在酸洗过程中去除,若未去除干净会在冷轧过程中造成氧化铁皮压入、麻点等缺陷,降低产品品质。通过先酸洗后退火流程可生产出光亮、低粗糙度的油泵轴,且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在经过热处理后,表面的粗糙度比较低,减少了泵轴本体1的磨损,提高了泵轴本体1的使用寿命,耐磨筒4的周向内壁开设有与凸起板3相适配的内陷槽,螺纹副2的表面套设有固定环5,固定环5的表面通过沉头螺栓6与泵轴本体1上的凸起板3固定连接,泵轴本体1远离螺纹副2的一侧设有固定盘7,固定盘7的表面也通过沉头螺栓6与泵轴本体1上的凸起板3固定连接,螺纹副2远离固定环5的一端开设有润滑油放置槽8,润滑油放置槽8的内壁开设有出油孔,且出油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控制件9,需要对耐磨筒4进行更换时,先旋松并取出沉头螺栓6,解除对固定环5和固定盘7的固定,随后取出耐磨筒4进行更换即可。进一步地,控制件9包括固定筒11,固定筒11的表面与出油孔的内壁固定连接,固定筒11靠近润滑油放置槽8内壁的一侧开设有过油孔。进一步地,过油孔内设有圆球18,推杆13靠近润滑油放置槽8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薄脱碳层油泵轴,包括泵轴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轴本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副(2),所述泵轴本体(1)的周向表面固定连接有凸起板(3),所述泵轴本体(1)的表面套设有耐磨筒(4),所述耐磨筒(4)的周向内壁开设有与凸起板(3)相适配的内陷槽,所述螺纹副(2)的表面套设有固定环(5),所述固定环(5)的表面通过沉头螺栓(6)与泵轴本体(1)上的凸起板(3)固定连接,所述泵轴本体(1)远离螺纹副(2)的一侧设有固定盘(7),所述固定盘(7)的表面也通过沉头螺栓(6)与泵轴本体(1)上的凸起板(3)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副(2)远离固定环(5)的一端开设有润滑油放置槽(8),所述润滑油放置槽(8)的内壁开设有出油孔,且出油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控制件(9),所述润滑油放置槽(8)上靠近其开口处的内壁可拆卸连接有封堵塞(10)。/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薄脱碳层油泵轴,包括泵轴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轴本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副(2),所述泵轴本体(1)的周向表面固定连接有凸起板(3),所述泵轴本体(1)的表面套设有耐磨筒(4),所述耐磨筒(4)的周向内壁开设有与凸起板(3)相适配的内陷槽,所述螺纹副(2)的表面套设有固定环(5),所述固定环(5)的表面通过沉头螺栓(6)与泵轴本体(1)上的凸起板(3)固定连接,所述泵轴本体(1)远离螺纹副(2)的一侧设有固定盘(7),所述固定盘(7)的表面也通过沉头螺栓(6)与泵轴本体(1)上的凸起板(3)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副(2)远离固定环(5)的一端开设有润滑油放置槽(8),所述润滑油放置槽(8)的内壁开设有出油孔,且出油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控制件(9),所述润滑油放置槽(8)上靠近其开口处的内壁可拆卸连接有封堵塞(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薄脱碳层油泵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板(3)的数量为四个,且数量为四个的凸起板(3)等间距分布在泵轴本体(1)的周向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薄脱碳层油泵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放置槽(8)上靠近其开口处的周向内壁开设有内螺纹,所述润滑油放置槽(8)的内壁通过内螺纹与封堵塞(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挺,潘雨松,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万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