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扇平齐隐藏式开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7099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2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框扇平齐隐藏式开窗。通过将窗框与窗扇“L”型设置,实现窗扇与窗框在合拢时窗框与窗扇位于同一水平面,防盗性能更强,以及在窗框与窗扇内设置有填充层,实现门窗保暖性更好,隔音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框扇平齐隐藏式开窗
本技术涉及铝合金门窗
,特别是一种框扇平齐隐藏式开窗。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见的平开窗构造简单,开启灵活,便于清理,而且闭合时密封性能较好,是民用建筑中采用最广泛的窗户种类。在现有的平开门窗中,门窗扇型材的密封条会贴合在门窗框型材的表面时,门窗扇型材会凸起于门窗框型材,框扇不在同一个平面上,使平开门窗的外观并不美观。而且,平开门窗采用插销锁进行锁紧固定,凸起的型材也存在被撬开的可能,防盗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旨在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框扇平齐隐藏式开窗,包括窗框和窗扇;所述窗扇顶端与所述窗框靠近室外的一侧顶部铰接;所述窗扇包括框架和玻璃,所述框架截面呈“L”状,所述玻璃安装于所述框架上;所述框架包括第一扇框、第二扇框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扇框和第二扇框之间的第一填充框;所述第一扇框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相邻设置;所述第二扇框内部开设有第三空腔的第四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和所述第四空腔相邻设置;所述第一填充框一侧与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的同一侧面相连,另一侧与所述第三空腔和所述第四空腔的同一侧面相连;所述第二扇框底面朝向室内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嵌槽,所述第一嵌槽内卡嵌有第一密封条;所述窗框截面呈“L”状,且所述窗扇与所述窗框对应安装侧的截面形状为相反“L”的形状,使所述窗扇安装于所述窗框时,所述窗扇侧面与所述窗框侧面位于同一平面;包括第一框体、第二框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之间的第二填充框;所述第一框体底面朝向室外一侧开设有第二嵌槽,所述第二嵌槽内卡嵌有第二密封条。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扇框朝向室内一侧开设有流水槽,所述流水槽内开设有流水口,所述流水口贯穿所述第二扇框。进一步地,所述玻璃与所述第二扇框接缝处设置有密封胶。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填充框为填充棉。进一步地,第二填充框为填充棉。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框扇平齐隐藏式开窗,通过将窗框与窗扇L型设置,实现窗扇与窗框在合拢时窗框与窗扇位于同一水平面,防盗性能更强,以及在窗框与窗扇内设置有填充层,实现门窗保暖性更好,隔音性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流水口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3,本实用提供的一种框扇平齐隐藏式开窗,包括窗框1和窗扇2;窗扇2顶端与窗框1靠近室外的一侧顶部铰接;窗扇2包括框架21和玻璃22,框架21截面呈“L”状,玻璃22安装于框架21上,玻璃22与第二扇框212接缝处设置有密封胶;框架21包括第一扇框211、第二扇框212以及设置于第一扇框211和第二扇框212之间的第一填充框213;第一扇框211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2111和第二空腔2112,第一空腔2111和第二空腔2112相邻设置;第二扇框212内部开设有第三空腔2121的第四空腔2122,第三空腔2121和第四空腔2122相邻设置;第一填充框213一侧与第一空腔2111和第二空腔2112的同一侧面相连,另一侧与第三空腔2121和第四空腔2122的同一侧面相连,第一填充框213为填充棉;第二扇框212底面朝向室内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嵌槽23,第一嵌槽23内卡嵌有第一密封条24;窗框1截面呈“L”状,且窗扇2与窗框1对应安装侧的截面形状为相反“L”的形状,使窗扇2安装于窗框1时,窗扇2侧面与窗框1侧面位于同一平面;包括第一框体11、第二框体12,以及设置于第一框体11和第二框体12之间的第二填充框15;第一框体11底面朝向室外一侧开设有第二嵌槽13,第二嵌槽13内卡嵌有第二密封条14。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框扇平齐隐藏式开窗,窗框1和窗扇2边框呈“L”型设置,使得窗框1与窗扇2在合拢时,能够实现窗框1和窗扇2侧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密封性好,外观更为漂亮,从外部看只留有一到缝隙,防盗性能更好。且窗框1和窗扇2均设置有三层,其中第一填充框213和第二填充层均为填充棉,填充棉能够起到良好的保温和隔音效果,且整个窗扇2与窗框1均设置有填充棉,确保了在将窗扇2关闭后整个开窗被整层填充棉隔音保暖。窗扇2内开设有空腔,使得窗扇2重量在保持结构强度的同时,重量降低。第二扇框212朝向室内一侧开设有流水槽,流水槽内开设有流水口3,流水口3贯穿第二扇框212。本实施例中,流水槽用于汇集冬天玻璃22上凝结的水珠,将水珠汇集,通过流水口3将水珠流入窗框1上,窗框1上开设有导流槽,导流槽通向室外一侧,将水珠导入室外。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框扇平齐隐藏式开窗,通过将窗框1与窗扇2L型设置,实现窗扇2与窗框1在合拢时窗框1与窗扇2位于同一水平面,防盗性能更强,以及在窗框1与窗扇2内设置有填充层,实现门窗保暖性更好,隔音性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框扇平齐隐藏式开窗,其特征在于,包括窗框(1)和窗扇(2);所述窗扇(2)顶端与所述窗框(1)靠近室外的一侧顶部铰接;/n所述窗扇(2)包括框架(21)和玻璃(22),所述框架(21)截面呈“L”状,所述玻璃(22)安装于所述框架(21)上;/n所述框架(21)包括第一扇框(211)、第二扇框(212)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扇框(211)和第二扇框(212)之间的第一填充框(213);所述第一扇框(211)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2111)和第二空腔(2112),所述第一空腔(2111)和所述第二空腔(2112)相邻设置;所述第二扇框(212)内部开设有第三空腔(2121)的第四空腔(2122),所述第三空腔(2121)和所述第四空腔(2122)相邻设置;所述第一填充框(213)一侧与所述第一空腔(2111)和第二空腔(2112)的同一侧面相连,另一侧与所述第三空腔(2121)和所述第四空腔(2122)的同一侧面相连;所述第二扇框(212)底面朝向室内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嵌槽(23),所述第一嵌槽(23)内卡嵌有第一密封条(24);/n所述窗框(1)截面呈“L”状,且所述窗扇(2)与所述窗框(1)对应安装侧的截面形状为相反“L”的形状,使所述窗扇(2)安装于所述窗框(1)时,所述窗扇(2)侧面与所述窗框(1)侧面位于同一平面;/n包括第一框体(11)、第二框体(12),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11)和所述第二框体(12)之间的第二填充框(15);/n所述第一框体(11)底面朝向室外一侧开设有第二嵌槽(13),所述第二嵌槽(13)内卡嵌有第二密封条(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框扇平齐隐藏式开窗,其特征在于,包括窗框(1)和窗扇(2);所述窗扇(2)顶端与所述窗框(1)靠近室外的一侧顶部铰接;
所述窗扇(2)包括框架(21)和玻璃(22),所述框架(21)截面呈“L”状,所述玻璃(22)安装于所述框架(21)上;
所述框架(21)包括第一扇框(211)、第二扇框(212)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扇框(211)和第二扇框(212)之间的第一填充框(213);所述第一扇框(211)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2111)和第二空腔(2112),所述第一空腔(2111)和所述第二空腔(2112)相邻设置;所述第二扇框(212)内部开设有第三空腔(2121)的第四空腔(2122),所述第三空腔(2121)和所述第四空腔(2122)相邻设置;所述第一填充框(213)一侧与所述第一空腔(2111)和第二空腔(2112)的同一侧面相连,另一侧与所述第三空腔(2121)和所述第四空腔(2122)的同一侧面相连;所述第二扇框(212)底面朝向室内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嵌槽(23),所述第一嵌槽(23)内卡嵌有第一密封条(24);
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佳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华彩门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