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加气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7018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2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加气块,涉及一种加气块的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容置槽,所述本体前端开设有两连通容置槽上端面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倾斜设置,所述固定孔靠近外部的一端高于固定孔靠近容置槽的一端,所述本体左端面开设有连通右端面和上端面的水平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方便多个混凝土加气块安装,并防止砌墙时水泥外露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加气块
本技术涉及一种加气块的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混凝土加气块。
技术介绍
混凝土加气块是以硅质材料(砂、粉煤灰及含硅尾矿等)和钙质材料(石灰、水泥)为主要原料,掺加发气剂(铝粉),通过配料、搅拌、浇注、预养、切割、蒸压、养护等工艺过程制成的轻质多孔硅酸盐制品。因其经发气后含有大量均匀而细小的气孔,故名混凝土加气块。目前,公告号为CN20333451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空心砖,它包括矩形的本体,所述本体的上表面设有突起,所述本体的下表面对应设有凹槽,所述突起的外表面上设有便于手提的第一卡槽,所述凹槽的内表面也设有便于手提的第二卡槽。现有的加气块砌墙时,采用在加气块表面涂抹水泥,再进行砌筑,但是如此操作,施工出的墙的表面因有水泥外露,不够光滑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加气块,具有方便多个混凝土加气块安装,并防止砌墙时水泥外露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加气块,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容置槽,所述本体前端开设有两连通容置槽上端面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倾斜设置,所述固定孔靠近外部的一端高于固定孔靠近容置槽的一端,所述本体左端面开设有连通右端面和上端面的水平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加气块水平设置时,两容置槽形成容置腔,对固定孔内注射水泥,当水泥凝固后,使得左右两加气块连接;竖直方向两加气块安装时,在下方加气块的水平孔内涂抹水泥,再将新的本体防止到涂抹水泥的加气块上,实现两加气块竖直方向的连接;使用上述加气块筑墙时可以防止水泥外露,使得墙体表面更加美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置槽底部开设有卡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两个本体左右连接时,水泥注射到容置槽内并填充卡槽,在水泥凝固后,可以防止两个本体左右分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本体前端可拆卸连接有吸音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吸音块具有进一步提高加气块的吸音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音块朝向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入固定孔内的操作杆,所述操作杆外径和固定孔内径均相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杆插入到固定孔内时,使得吸音块与本体连接,并且由于固定孔倾斜设置,可以防止操作杆脱离固定孔。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操作杆外圆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环块,所述固定孔内开设有供密封环块嵌入的密封环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密封环块嵌入到密封环槽内,进一步对于操作杆固定,防止操作杆脱离固定孔。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平孔底部固定连接有两插块,所述本体下端开设有分别与两插块配合的插槽;当两所述插块水平安装时,相邻两插块之间的间距相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下层加气块连接是通常采用交错设置,设置插块和插槽可以方便上下设置的两个本体进行定位,防止砌墙时,本体插出墙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块远离本体的一端开设有倒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本体上的插块插入到另一本体上的插槽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本体左端面开设有连通本体右端面的活动孔,所述活动孔内填充有吸音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吸音棉具有进一步提高加气块的吸音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本体右端均开设有燕尾槽,所述本体左端固定连接有燕尾块,所述燕尾块滑动设置于燕尾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燕尾块插入到燕尾槽内,可以将水平设置的两本体进行预定位,使得两本体相邻的容置槽形成容置腔,可以方便对容置腔内进行注水泥。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对于水平方向的两个加气块进行连接时,燕尾块嵌入到燕尾槽内,使得两个容置槽形成容置腔,再对容置腔内添加水泥并使其凝固,使得水平方向的两个加气块连接;对于竖直方向的加气块进行安装时,先在下方两加气块的水平孔内添加水泥,将新的加气块放置到两加气块上方,下方两加气块上各有一个插块插入到新的加气块底部的插槽内,具有方便安装水平方向的加气块以及竖直方向的加气块;2、将水泥注入到容置腔内或将水泥添加到水平槽内,均可以防止水泥外露槽加气块表面,从而减少了工作人员去除加气块表面溢出的水泥的工序,具有省时省力的效果,另外使得用上述加气块砌出的墙面更加美观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凸显固定孔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图;图4是本实施例凸显插槽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多个加气块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本体;11、容置槽;111、卡槽;112、固定孔;113、密封环槽;12、水平孔;121、插块;122、倒角;13、插槽;14、活动孔;141、吸音棉;15、燕尾槽;16、燕尾块;2、吸音块;21、操作杆;22、密封环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加气块,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本体1,本体1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容置槽11,两个容置槽11底部均开设有卡槽111。本体1前端开设有两连通容置槽11上端面的固定孔112,固定孔112倾斜设置,固定孔112靠近外部的一端高于固定孔112靠近容置槽11的一端,本体1左端面开设有连通右端面和上端面的水平孔12。如图1和图3所示,本体1前端可拆卸连接有吸音块2。吸音块2朝向本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入固定孔112内的操作杆21,操作杆21外径和固定孔112内径均相同。操作杆21外圆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环块22,固定孔112内开设有供密封环块22嵌入的密封环槽113。操作杆21和密封环块22均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当密封环块22嵌入密封环槽113内时,吸音块2朝向本体1的一端与本体1表面贴合,防止本体1与吸音块2分离。同时在本体1表面添加吸音块2,具有进一步提高加气块的吸音效果。如图1和图2所示,本体1左端面开设有连通本体1右端面的活动孔14,活动孔14内填充有吸音棉141,进一步提高加气块的吸音效果。如图1和图4所示,水平孔12底部固定连接有两插块121,插块121远离本体1的一端开设有倒角122。本体1下端开设有分别与两插块121配合的插槽13。当两所述插块121水平安装时,相邻两插块121之间的间距相同。上下层加气块交错设置(参图5),使得下方加气块各有一个插块121插入上方加气块的插槽13内,使得上下层加气块连接,同时使得下层两加气块进一步固定,防止下层来两个加气块分离。如图1和图4所示,本体1右端均开设有燕尾槽15,本体1左端固定连接有燕尾块16,燕尾块16滑动设置于燕尾槽15内。将一本体1的燕尾块16嵌入到另一本体1的燕尾槽15内,使得两本体1连接,从而使得两容置槽11形成容置腔。工作原理:连接水平两加气块时,先将一加气块的燕尾块16嵌入到另一加气块的燕尾槽15内,使得相连两个容置槽11形成容置腔,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加气块,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容置槽(11),所述本体(1)前端开设有两连通容置槽(11)上端面的固定孔(112),所述固定孔(112)倾斜设置,所述固定孔(112)靠近外部的一端高于固定孔(112)靠近容置槽(11)的一端,所述本体(1)左端面开设有连通右端面和上端面的水平孔(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加气块,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容置槽(11),所述本体(1)前端开设有两连通容置槽(11)上端面的固定孔(112),所述固定孔(112)倾斜设置,所述固定孔(112)靠近外部的一端高于固定孔(112)靠近容置槽(11)的一端,所述本体(1)左端面开设有连通右端面和上端面的水平孔(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加气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11)底部开设有卡槽(1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加气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前端可拆卸连接有吸音块(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加气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块(2)朝向本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入固定孔(112)内的操作杆(21),所述操作杆(21)外径和固定孔(112)内径均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加气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杆(21)外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光森邵卫东邵志富项光彬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明远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