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将千斤顶运送至千斤顶校验架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6755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试验用千斤顶校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将千斤顶运送至千斤顶校验架的装置,解决了张拉用千斤顶需要校验时,将其移动至千斤顶校验架缺乏适合装置的问题,包括底架,底架呈水平设置且下部连接有行走轮,底架的中部设置有承载板,承载板的中部设置有用于放置千斤顶的限位环,底架两端分别固定有与底架垂直的前门架及后门架,前门架和后门架内侧的中线位置固定有与门架垂直的轨道梁,轨道梁的一端伸出前门架,轨道梁上设置有用于吊装千斤顶的移动电葫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千斤顶的挪移过程中能够同时满足吊装和运送双重功能,尤其对于完成校验的千斤顶,保证在运输返回及吊装复位中不会因千斤顶过渡震动或倾覆产生精度的偏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将千斤顶运送至千斤顶校验架的装置
本技术属于建筑试验用千斤顶校验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将千斤顶运送至千斤顶校验架的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施工中用于预应力张拉的器材应每月校验一次,校验前需将千斤顶移动至千斤顶校验架,千斤顶校验架为反力架。具体检验过程,首先应检查千斤顶校验架连接螺母是否有松动现象,将被测千斤顶放入反力架测试中心区,连接好与油泵之间的油管,将力值传感器放入千斤顶与千斤顶校验架的压板试验区中间,连接好与力值显示器之间的数据连接线,接通电源后预热5分钟,启动油泵,按液压千斤顶检定规程依次加载并读取力值显示器数据。由于张拉用的千斤顶及油泵较为沉重,搬运不便,人工搬运费时费力,使用吊车等吊装工具因场地受限无法施展;更重要的是搬运过程中容易造成磕碰,进而影响千斤顶的油压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张拉用千斤顶需要校验时,将其移动至千斤顶校验架缺乏适合装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将千斤顶运送至千斤顶校验架的装置。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将千斤顶运送至千斤顶校验架的装置,包括底架,底架呈水平设置且下部连接有行走轮,底架的中部设置有承载板,承载板的中部设置有用于放置千斤顶的限位环,底架两端分别固定有与底架垂直的前门架及后门架,前门架和后门架内侧的中线位置固定有与门架垂直的轨道梁,轨道梁的一端伸出前门架,轨道梁上设置有用于吊装千斤顶的移动电葫芦。前门架和后门架间对称连接有横连梁。横连梁的设置有助于前门架和后门架形成整体结构,提高本技术的受力稳定性。轨道梁伸出前门架的长度值为800~1200mm。后门架对称设置有用于推动装置移动的扶手。承载板为双层板结构,包括相互平行的上板和下板,上板和下板间通过垂直连板固定成整体,限位环包括上板中部的圆形通孔和下板中部与通孔同心设置且直径相同的圆形槽,千斤顶能够垂直贯穿上板通孔并设置在下板的圆形槽内。轨道梁的高度低于千斤顶校验架上压板的最大高度。四个行走轮上均设置有踩刹。踩刹可放置本技术装置在千斤顶吊装过程中发生移位现象。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的特定技术特征及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在千斤顶的挪移过程中能够同时满足吊装和运送双重功能。在整个过程中无需人工搬动千斤顶,省时省力,且不易造成人身伤害;由于限位环能够对千斤顶起到有效的限位作用,使得千斤顶起吊后且在运送过程中可在承载板限位环内保持稳定,千斤顶能够在整个运输过程中保持原有放置形态;尤其对于完成校验的千斤顶而言,保证在运输返回及吊装复位过程中不会因千斤顶过渡震动或倾倒产生精度偏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侧视图;图4为图1中承载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前门架,2-后门架,3-轨道梁,4-行走轮,5-底架,6-承载板,7-移动电葫芦,8-扶手,9-横连梁,10-上板,11-下板,12-垂直连板,13-通孔,14-圆形槽。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3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阐述,一种用于将千斤顶运送至千斤顶校验架的装置,包括底架5,底架5呈水平设置且下部连接有行走轮4,底架5的中部设置有承载板6,承载板6的中部设置有用于放置千斤顶的限位环,底架5两端分别固定有与底架5垂直的前门架1及后门架2,前门架1和后门架2内侧的中线位置固定有与门架垂直的轨道梁3,轨道梁3的一端伸出前门架1,轨道梁3上设置有用于吊装千斤顶的移动电葫芦7。前门架1和后门架2间对称连接有横连梁9。承载板6为双层板结构,包括相互平行的上板10和下板11,上板10和下板11间通过垂直连板12固定成整体,限位环包括上板10中部的圆形通孔13和下板11中部与通孔13同心设置且直径相同的圆形槽14,千斤顶能够垂直贯穿上板10通孔13并设置在下板11的圆形槽14内。利用本技术将千斤顶吊移至千斤顶校验架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配置两名工人进行操作,分别通过扶手8将本技术移动至千斤顶存放处,将四个行走轮4的踩刹分别踩下,通过操纵移动电葫芦将千斤顶起吊后移至限位环处,完成千斤顶运送前的起吊工作;将四个行走轮4的踩刹打开,人工推动载有千斤顶的本技术装置至千斤顶校验设备试验地点,再将行走轮4的踩刹踩紧。由于轨道梁3的高度低于千斤顶校验架上压板的最大高度,且轨道梁3伸出前门架的长度值为800~1200mm,使得千斤顶可通过设置在轨道梁3上的移动电葫芦7将其移动至千斤顶校验设备的上下压板之间并放置稳固。当千斤顶校验完毕后,利用本技术装置将其移走即可。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可视千斤顶重量大小而适当增加配重以防止装置发生倾覆。如需增加配重,可在底架5靠近后门架2的位置设置钢板,再配以相应的配重加以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将千斤顶运送至千斤顶校验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5),底架(5)呈水平设置且下部连接有行走轮(4),底架(5)的中部设置有承载板(6),承载板(6)的中部设置有用于放置千斤顶的限位环,底架(5)两端分别固定有与底架(5)垂直的前门架(1)及后门架(2),前门架(1)和后门架(2)内侧的中线位置固定有与门架垂直的轨道梁(3),轨道梁(3)的一端伸出前门架(1),轨道梁(3)上设置有用于吊装千斤顶的移动电葫芦(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将千斤顶运送至千斤顶校验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5),底架(5)呈水平设置且下部连接有行走轮(4),底架(5)的中部设置有承载板(6),承载板(6)的中部设置有用于放置千斤顶的限位环,底架(5)两端分别固定有与底架(5)垂直的前门架(1)及后门架(2),前门架(1)和后门架(2)内侧的中线位置固定有与门架垂直的轨道梁(3),轨道梁(3)的一端伸出前门架(1),轨道梁(3)上设置有用于吊装千斤顶的移动电葫芦(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将千斤顶运送至千斤顶校验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前门架(1)和后门架(2)间对称连接有横连梁(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将千斤顶运送至千斤顶校验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轨道梁(3)伸出前门架的长度值为800~12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查丽丽崔利鹏杨晓笨孙孝忠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城建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