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门内饰板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6489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门内饰板及汽车,这种车门内饰板包括门板本体、固定于所述门板本体中部的中饰板,以及肘靠板,还包括贴板贴附于所述中饰板与所述肘靠板上的贴板,所述贴板包覆所述门板中饰板与所述肘靠板朝向车厢内的一侧面,所述贴板为柔性材料制成,所述中饰板上端与所述门板本体的交接处设有圆角结构,所述贴板与所述中饰板贴合的形成圆角,所述肘靠板固定于所述中饰板下端与所述门板本体的交界处,所述肘靠板与所述中饰板的交界处设有零贴,所述肘靠板同时固定于所述中饰板与所述门板本体上,这种车门内饰板解决了现有的车门内饰板容易造成污物沉积的问题,使用这种车门内饰板的汽车能够更好的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门内饰板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车门内饰板及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内饰板是一些汽车上的重要车身附件,一般布置在汽车而门板装置总成上,对汽车内饰整体的美观性、乘坐舒适性、使用方便性及安全性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车门内饰板设计在车身设计中已占有重要地位。传统的车门内饰板可大体分为三部分,即门板本体、中饰板以及肘靠板,这三个部分构成车门内饰板的主要骨架,皆为硬质结构,在安装后相互之间会有一定的缝隙,容易造成污物沉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门内饰板,以解决现有的车门内饰板容易造成污物沉积的问题。一种车门内饰板,包括门板本体、固定于所述门板本体中部的中饰板,以及肘靠板,还包括贴板贴附于所述中饰板与所述肘靠板上的贴板,所述贴板包覆所述门板中饰板与所述肘靠板朝向车厢内的一侧面,所述贴板为柔性材料制成,所述中饰板上端与所述门板本体的交接处设有圆角结构,所述贴板与所述中饰板贴合的形成圆角,所述肘靠板固定于所述中饰板下端与所述门板本体的交界处,所述肘靠板与所述中饰板的交界处设有零贴,所述肘靠板同时固定于所述中饰板与所述门板本体上。上述方案中,车门内饰板包括门板本体,门板本体是车门内饰板中主要的结构板,车门内饰板中其余的一些结构板是以门板本体为主要承载体来安装的,为了满足客户的使用需求,车门内饰板包括有中饰板以及肘靠板,中饰板固定在门板本体上,且中饰板上端与门板本体的交界处设于圆角结构,贴板贴合于中饰板上形成圆角,中饰板上设有贴板的一面是朝向车厢内部的,这种圆角结构使得车门内饰板内侧更加美观柔和,也使得污物不易沉积在此交界处的间隙里,贴板将中饰板以及肘靠板朝向车厢内侧的部分包裹,进一步将车门内饰板的内侧结构柔和化,贴板为柔性材料制成,贴合在硬质的中饰板以及肘靠板上,也填补了门板本体、中饰板、肘靠板之间连接出现的缝隙。此外,肘靠板固定于所述中饰板下端与所述门板本体的交界处,所述肘靠板同时固定于所述中饰板与所述门板本体上,那么中饰板下端与门板的交界处被肘靠板掩盖,有利于车门内饰板内侧的美观性。进一步的,所述贴板包括与所述中饰板贴合的第一贴合板,以及与所述肘靠板贴合的第二贴合板,所述第一贴合板与所述第二贴合板的相接处相互挤压。进一步的,所述圆角的半径为3mm。进一步的,所述门板本体上设有将所述中饰板固定于所述门板本体上的第一装配结构,以及用于将所述肘靠板固定于所述门板本体上的第二装配结构,所述中饰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装配结构配合的第一装配部,以及用于将所述肘靠板安装于所述中饰板上的第二装配部,所述肘靠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装配结构配合的第三装配部,以及与所述第二装配部配合的第三装配结构。进一步的,所述中饰板的边缘凹陷形成装配台,所述中饰板与所述门板本体组装后,所述装配台贴合于所述门板本体背离所述车厢内部的一侧面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装配部为设于所述装配台上的装配孔,所述第一装配结构穿设于所述装配孔中将所述中饰板固定于所述门板本体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装配结构包括至少两组将所述中饰板安装位置确定的十字肋筋,以及若干个将所述中饰板固定在所述门板本体上的第一焊接柱,安装后,所述第一焊接柱均匀的分布在所述装配台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装配结构包括至少四组将所述肘靠板安装位置确定的插片,安装后,至少两组所述插片将所述肘靠板与所述中饰板连接,至少两组所述插片将所述肘靠板与所述门板本体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装配结构还包括若干个将所述肘靠板固定在所述中饰板与所述门板本体上的第二焊接柱,所述第二焊接柱分布于所述肘靠板的内侧面上。本技术另一方面还提出一种汽车,包括车身以及车门,所述车门上设有前文所述的车门内饰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车门内饰板朝向车厢内一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车门内饰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车门内饰板组装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中饰板、肘靠板的组装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门板本体10中饰板20肘靠板30贴板40装配台21连接板22主板23十字肋筋24第一焊接柱25装配孔26插片31第二焊接柱32第一贴合板41第二贴合板42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门内饰板,包括门板本体10、固定于所述门板本体10中部的中饰板20,以及肘靠板30,还包括贴板贴附于所述中饰板20与所述肘靠板30上的贴板40,所述贴板40包覆所述门板中饰板20与所述肘靠板30朝向车厢内的一侧面,所述贴板40为柔性材料制成,所述中饰板20上端与所述门板本体10的交接处设有圆角结构,所述贴板40与所述中饰板20贴合的形成圆角,所述肘靠板30固定于所述中饰板20下端与所述门板本体10的交界处,所述肘靠板30与所述中饰板20的交界处设有零贴,所述肘靠板30同时固定于所述中饰板20与所述门板本体10上。上述方案中,车门内饰板包括门板本体10,门板本体10是车门内饰板中主要的结构板,车门内饰板中其余的一些结构板是以门板本体10为主要承载体来安装的,为了满足客户的使用需求,车门内饰板包括有中饰板20以及肘靠板30,中饰板20固定在门板本体10上,且中饰板20上端与门板本体10的交界处设于圆角结构,贴板40贴合于中饰板20上形成圆角,中饰板20上设有贴板40的一面是朝向车厢内部的,这种圆角结构使得车门内饰板内侧更加美观柔和,也使得污物不易沉积在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门内饰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板本体、固定于所述门板本体中部的中饰板,以及肘靠板,还包括贴板贴附于所述中饰板与所述肘靠板上的贴板,所述贴板包覆所述门板中饰板与所述肘靠板朝向车厢内的一侧面,所述贴板为柔性材料制成,所述中饰板上端与所述门板本体的交接处设有圆角结构,所述贴板与所述中饰板贴合的形成圆角,所述肘靠板固定于所述中饰板下端与所述门板本体的交界处,所述肘靠板与所述中饰板的交界处设有零贴,所述肘靠板同时固定于所述中饰板与所述门板本体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门内饰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板本体、固定于所述门板本体中部的中饰板,以及肘靠板,还包括贴板贴附于所述中饰板与所述肘靠板上的贴板,所述贴板包覆所述门板中饰板与所述肘靠板朝向车厢内的一侧面,所述贴板为柔性材料制成,所述中饰板上端与所述门板本体的交接处设有圆角结构,所述贴板与所述中饰板贴合的形成圆角,所述肘靠板固定于所述中饰板下端与所述门板本体的交界处,所述肘靠板与所述中饰板的交界处设有零贴,所述肘靠板同时固定于所述中饰板与所述门板本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贴板包括与所述中饰板贴合的第一贴合板,以及与所述肘靠板贴合的第二贴合板,所述第一贴合板与所述第二贴合板的相接处相互挤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圆角的半径为3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本体上设有将所述中饰板固定于所述门板本体上的第一装配结构,以及用于将所述肘靠板固定于所述门板本体上的第二装配结构,所述中饰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装配结构配合的第一装配部,以及用于将所述肘靠板安装于所述中饰板上的第二装配部,所述肘靠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装配结构配合的第三装配部,以及与所述第二装配部配合的第三装配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钊胡晓璇左正博蔡巍方小晖卢翔卢玮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