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形壳体环滚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6435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圆形壳体环滚印装置,包括支架、油墨瓶、刷墨块、印压滚筒、操作杆、缓速电机、凹形滚轮、滑座、刷墨棉以及可更换印版带,滚印主体左侧安装有支架,支架上侧安装有操作杆,操作杆右侧装配有印压滚筒,印压滚筒前侧装配有缓速电机,印压滚筒环形侧面装配有可更换印版带,印压滚筒上侧装配有刷墨块,刷墨块内部下侧装配有刷墨棉,支架上侧安装有油墨瓶,支架下侧装配有滑座,底托上端面装配有凹形滚轮,该设计解决了原有缺乏高效的环形壳体滚印装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便于有效对电连接器壳体进行快速有效压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形壳体环滚印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圆形壳体环滚印装置,属于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在各种军机和武器装备中,电连接器的用量较大,特别是飞机上使用电连接器的用量特大。一般来讲一架飞机电连接器的使用量可达数百件至几千件,牵扯到好几万个线路,电连接器除了要满足一般的性能要求外,特别重要的要求是电连接器必须达到接触良好,工作可靠,维护方便,其工作可靠与否直接影响飞机电路的正常工作,涉及整个主机的安危。以往对于电连接器生产加工以后需要在其表面压印产品规格,以往多用人工进行印压成型,效率缓慢,且高精密大型仪器压印效率不会太高,成本较高,现缺乏高效的环形壳体滚印装置,现在急需一种圆形壳体环滚印装置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圆形壳体环滚印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结构合理,便于有效对电连接器壳体进行快速有效压印。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圆形壳体环滚印装置,包括滚印主体、快速滚印机构以及底托,所述滚印主体下侧安装有底托,所述滚印主体内部设置有快速滚印机构,所述快速滚印机构包括支架、油墨瓶、刷墨块、印压滚筒、操作杆、缓速电机、凹形滚轮、滑座、刷墨棉以及可更换印版带,所述滚印主体左侧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上侧安装有操作杆,所述操作杆右侧装配有印压滚筒,所述印压滚筒前侧装配有缓速电机,所述印压滚筒环形侧面装配有可更换印版带,所述印压滚筒上侧装配有刷墨块,所述刷墨块内部下侧装配有刷墨棉,所述支架上侧安装有油墨瓶,所述支架下侧装配有滑座,所述底托上端面装配有凹形滚轮。进一步地,所述刷墨棉下侧为曲面形,且刷墨棉下侧与可更换印版带环形侧面相匹配。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杆左侧装配有弹簧铰链,所述操作杆通过弹簧铰链与支架相连接,所述操作杆右侧装配有防滑套。进一步地,所述缓速电机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相连接,所述缓速电机后侧装配有转轴,且转轴穿过操作杆与印压滚筒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底托内部装配有阻尼滑座,且阻尼滑座与滑座相匹配。进一步地,所述油墨瓶上侧装配有密封塞,所述油墨瓶下侧通过导管与刷墨块上侧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凹形滚轮下侧前后两侧装配有转座,且转座与底托上端面相焊接,所述凹形滚轮设有两组,且两组凹形滚轮规格相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圆形壳体环滚印装置,因本技术添加了支架、油墨瓶、刷墨块、印压滚筒、操作杆、缓速电机、凹形滚轮、滑座、刷墨棉以及可更换印版带,该设计能有效对电连接器环形壳体进行快速压印,解决了原有缺乏高效的环形壳体滚印装置的问题,提高了本技术的高效滚印性。因刷墨棉下侧为曲面形,且刷墨棉下侧与可更换印版带环形侧面相匹配,该设计使刷墨块出墨均匀,因操作杆左侧装配有弹簧铰链,操作杆右侧装配有防滑套,该设计方便印压操作,因底托内部装配有阻尼滑座,且阻尼滑座与滑座相匹配,该设计方便调节压印距离,因油墨瓶上侧装配有密封塞,油墨瓶下侧通过导管与刷墨块上侧相连接,该设计使油墨瓶为刷墨块供墨,本技术结构合理,便于有效对电连接器壳体进行快速有效压印。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圆形壳体环滚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圆形壳体环滚印装置中快速滚印机构的正视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圆形壳体环滚印装置中快速滚印机构的右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圆形壳体环滚印装置中快速滚印机构中刷墨块的剖面图;图中:1-滚印主体、2-快速滚印机构、3-底托、21-支架、22-油墨瓶、23-刷墨块、24-印压滚筒、25-操作杆、26-缓速电机、27-凹形滚轮、28-滑座、231-刷墨棉、241-可更换印版带。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圆形壳体环滚印装置,包括滚印主体1、快速滚印机构2以及底托3,滚印主体1下侧安装有底托3,滚印主体1内部设置有快速滚印机构2。快速滚印机构2包括支架21、油墨瓶22、刷墨块23、印压滚筒24、操作杆25、缓速电机26、凹形滚轮27、滑座28、刷墨棉231以及可更换印版带241,滚印主体1左侧安装有支架21,支架21上侧安装有操作杆25,操作杆25右侧装配有印压滚筒24,印压滚筒24前侧装配有缓速电机26,印压滚筒24环形侧面装配有可更换印版带241,印压滚筒24上侧装配有刷墨块23,刷墨块23内部下侧装配有刷墨棉231,支架21上侧安装有油墨瓶22,支架21下侧装配有滑座28,底托3上端面装配有凹形滚轮27,该设计解决了原有缺乏高效的环形壳体滚印装置的问题。刷墨棉231下侧为曲面形,且刷墨棉231下侧与可更换印版带241环形侧面相匹配,该设计使刷墨块23出墨均匀,操作杆25左侧装配有弹簧铰链,操作杆25通过弹簧铰链与支架21相连接,操作杆25右侧装配有防滑套,该设计方便印压操作,缓速电机26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相连接,缓速电机26后侧装配有转轴,且转轴穿过操作杆25与印压滚筒24相连接,该设计通过缓速电机26带动印压滚筒24进行转动印压。底托3内部装配有阻尼滑座,且阻尼滑座与滑座28相匹配,该设计方便调节压印距离,油墨瓶22上侧装配有密封塞,油墨瓶22下侧通过导管与刷墨块23上侧相连接,该设计使油墨瓶22为刷墨块23供墨,凹形滚轮27下侧前后两侧装配有转座,且转座与底托3上端面相焊接,凹形滚轮27设有两组,且两组凹形滚轮27规格相同,该设计使外接电连接器有效固定防滚动。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工作人员首先将滚印主体1沿底托3放置在指定平坦位置,调节支架21下侧滑座28的位置,使支架21距离左侧凹形滚轮27一定距离,且该距离和需要印压的长度相同,将外接电连接器放置在凹形滚轮27上,并使其末端与左侧凹形滚轮27垂直对其,工作人员向油墨瓶22内注入适量油墨,油墨沿油墨瓶22下侧的导管进入刷墨块23,经过刷墨块23内部下侧刷墨棉231,使油墨均匀涂抹于可更换印版带241上,可更换印版带241可随不同型号需要进行更换使用,工作人员将缓速电机26通电,缓速电机26带动印压滚筒24转动,实现对外接电连接器的有效印压,高效实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形壳体环滚印装置,包括滚印主体、快速滚印机构以及底托,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印主体下侧安装有底托,所述滚印主体内部设置有快速滚印机构;/n所述快速滚印机构包括支架、油墨瓶、刷墨块、印压滚筒、操作杆、缓速电机、凹形滚轮、滑座、刷墨棉以及可更换印版带,所述滚印主体左侧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上侧安装有操作杆,所述操作杆右侧装配有印压滚筒,所述印压滚筒前侧装配有缓速电机,所述印压滚筒环形侧面装配有可更换印版带,所述印压滚筒上侧装配有刷墨块,所述刷墨块内部下侧装配有刷墨棉,所述支架上侧安装有油墨瓶,所述支架下侧装配有滑座,所述底托上端面装配有凹形滚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形壳体环滚印装置,包括滚印主体、快速滚印机构以及底托,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印主体下侧安装有底托,所述滚印主体内部设置有快速滚印机构;
所述快速滚印机构包括支架、油墨瓶、刷墨块、印压滚筒、操作杆、缓速电机、凹形滚轮、滑座、刷墨棉以及可更换印版带,所述滚印主体左侧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上侧安装有操作杆,所述操作杆右侧装配有印压滚筒,所述印压滚筒前侧装配有缓速电机,所述印压滚筒环形侧面装配有可更换印版带,所述印压滚筒上侧装配有刷墨块,所述刷墨块内部下侧装配有刷墨棉,所述支架上侧安装有油墨瓶,所述支架下侧装配有滑座,所述底托上端面装配有凹形滚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形壳体环滚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刷墨棉下侧为曲面形,且刷墨棉下侧与可更换印版带环形侧面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形壳体环滚印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浩叶凌伟
申请(专利权)人:泰兴市润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