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挤出机进料速度的装置,包括进料管,还包括卧式滚柱、悬挂杆、驱动辊和调节杆,所述进料管的外表壁开设有让位缺口,所述卧式滚柱位于让位缺口内,所述悬挂杆的底部和卧式滚柱转动连接,且顶部和让位缺口的表壁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进料管的一侧开设有让位缺口,让位缺口内通过悬挂杆悬挂有卧式滚柱,卧式滚柱和悬挂杆转动配合,进料管的外部固定设置有定位罩,定位罩,定位罩内设置有驱动辊,通过调节杆和定位罩贯穿滑动配合,驱动辊和卧式滚柱接触,驱动辊包括双头电机和两个转辊,双头电机带动转辊转动,进而控制卧式滚柱转动,从而实现进料速度的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挤出机进料速度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塑料颗粒挤出机
,尤其涉及一种控制挤出机进料速度的装置。
技术介绍
挤出机属于塑料机械的种类之一,塑料物料从料斗进入到挤出机,在螺杆的转动带动下将其向前进行输送,物料在向前运动的过程中,接受料筒的加热、螺杆带来的剪切以及压缩作用使得物料熔融,因而实现了在玻璃态、高弹态和粘流态的三态间的变化。目前,塑料颗粒是通过挤出机上的进料管向挤出机内的螺旋挤压部分持续送料,进料管底部通常设有进料漏斗,进料漏斗内设置截断装置,用来控制进料管进料的速度;但是此种截断装置结构简单,只是起到控制漏料开口大小的作用,此种方式存在以下不足,漏斗漏料口小时,容易出现塑料颗粒挤压,塑料颗粒容易堆积,漏斗漏料口增大时,容易出现倾泻的现象,速度过快,进而难以通过控制漏料口开口的大小来控制进料速度。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控制挤出机进料速度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挤出机在进料筒上采用截断装置难以控制漏料速度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控制挤出机进料速度的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控制挤出机进料速度的装置,包括进料管,还包括卧式滚柱、悬挂杆、驱动辊和调节杆,所述进料管的外表壁开设有让位缺口,所述卧式滚柱位于让位缺口内,所述悬挂杆的底部和卧式滚柱转动连接,且顶部和让位缺口的表壁转动连接,所述进料管的外表壁固定设置有和卧式滚柱对应的定位罩,所述驱动辊位于定位罩内且和卧式滚柱的外表壁接触,所述定位罩的外表壁贯穿设置有控制套,所述调节杆的一端穿过控制套和驱动辊转动配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卧式滚柱外周边且位于中部开设有同轴心分布的环形槽,所述悬挂杆底部焊接配合套。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卧式滚柱的外周边且位于环形槽的两侧开设有周向均匀分布的V型槽,所述V型槽呈向心分布。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驱动辊包括双头电机和固定设置在双头电机两端的转辊,所述调节杆的一端焊接有定位套,所述双头电机固定套设在定位套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控制套的外表壁贯穿旋合有锁紧螺栓。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调节杆的一端焊接有把手。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进料管的一侧开设有让位缺口,让位缺口内通过悬挂杆悬挂有卧式滚柱,卧式滚柱和悬挂杆转动配合,进料管的外部固定设置有定位罩,定位罩,定位罩内设置有驱动辊,通过调节杆和定位罩贯穿滑动配合,驱动辊和卧式滚柱接触,驱动辊包括双头电机和两个转辊,双头电机带动转辊转动,进而控制卧式滚柱转动,从而实现进料速度的控制。2、本技术中,卧式滚柱的外周边开设有周向分布的V型槽,物料落入V型槽内可以避免出现因塑料颗粒过轻难以推动卧式滚柱转动的现象,适合双头电机停用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置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进料管和卧式滚柱配合左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辊和调节杆配合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进料管;11、让位缺口;12、定位罩;121、控制套;1211、锁紧螺栓;2、卧式滚柱;21、环形槽;22、V型槽;3、悬挂杆;31、配合套;4、驱动辊;41、双头电机;42、转辊;5、调节杆;51、定位套;52、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控制挤出机进料速度的装置,包括进料管1,塑料颗粒通过进料管1向挤出机送料,还包括卧式滚柱2、悬挂杆3、驱动辊4和调节杆5,进料管1的外表壁开设有让位缺口11,卧式滚柱2位于让位缺口11内,悬挂杆3的底部和卧式滚柱2转动连接,且顶部和让位缺口11的表壁转动连接,悬挂杆3向进料管1内摆动时,卧式滚柱2向进料管1内运动,用来控制进料管1的漏料口,为避免出现漏料,进料管1可以做成方形,进料管1的外表壁固定设置有和卧式滚柱2对应的定位罩12,驱动辊4位于定位罩12内且和卧式滚柱2的外表壁接触,定位罩12的外表壁贯穿设置有控制套121,调节杆5的一端穿过控制套121和驱动辊4转动配合,调节杆5向进料管1内滑动时,可以控制卧式滚柱2向内运动,来调节进料截面的大小,其中卧式滚柱2可以转动,由此,卧式滚柱2在塑料颗粒自身重力的推动下转动,避免堵塞。具体的,如图2所示,卧式滚柱2外周边且位于中部开设有同轴心分布的环形槽21,悬挂杆3底部焊接配合套31,配合套31和环形槽21底表壁转动配合,由此可以减小卧式滚柱2的两端和进料管1两侧壁之间的间隙,避免出现封堵不严的现象。具体的,如图2所示,卧式滚柱2的外周边且位于环形槽21的两侧开设有周向均匀分布的V型槽22,V型槽22呈向心分布,卧式滚柱2在转动的过程中,V型槽22内可以容纳塑料颗粒,避免出现塑料颗粒过轻难以推动卧式滚柱2转动的现象。具体的,如图3所示,驱动辊4包括双头电机41和固定设置在双头电机41两端的转辊42,调节杆5的一端焊接有定位套51,双头电机41固定套设在定位套51内,由此还可以通过设置双头电机41带动两个转辊42转动,转辊42和卧式滚柱2接触,带动卧式滚柱2转动,进而可以实现卧式滚柱2的恒速控制。具体的,如图1所示,控制套121的外表壁贯穿旋合有锁紧螺栓1211,调节杆5的一端焊接有把手52,通过旋松锁紧螺栓1211,然后手动握住把手52推拉可以控制转辊42的横向运动,进而控制漏料截面的大小,操作方便。工作原理:使用时,将塑料物料放入进料管1,开始进料,使用扳手旋松锁紧螺栓1211,然后推拉调节杆5可以控制驱动辊4推动卧式滚柱2在进料管1内运动,从而控制进料管1的漏料截面的大小,双头电机41由外部电源提供电能,双头电机41启动后可以带动转辊42转动,转辊42利用摩擦力带动卧式滚柱2转动,进而通过控制双头电机41的转动可以控制塑料颗粒的进料速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挤出机进料速度的装置,包括进料管(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卧式滚柱(2)、悬挂杆(3)、驱动辊(4)和调节杆(5),所述进料管(1)的外表壁开设有让位缺口(11),所述卧式滚柱(2)位于让位缺口(11)内,所述悬挂杆(3)的底部和卧式滚柱(2)转动连接,且顶部和让位缺口(11)的表壁转动连接,所述进料管(1)的外表壁固定设置有和卧式滚柱(2)对应的定位罩(12),所述驱动辊(4)位于定位罩(12)内且和卧式滚柱(2)的外表壁接触,所述定位罩(12)的外表壁贯穿设置有控制套(121),所述调节杆(5)的一端穿过控制套(121)和驱动辊(4)转动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挤出机进料速度的装置,包括进料管(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卧式滚柱(2)、悬挂杆(3)、驱动辊(4)和调节杆(5),所述进料管(1)的外表壁开设有让位缺口(11),所述卧式滚柱(2)位于让位缺口(11)内,所述悬挂杆(3)的底部和卧式滚柱(2)转动连接,且顶部和让位缺口(11)的表壁转动连接,所述进料管(1)的外表壁固定设置有和卧式滚柱(2)对应的定位罩(12),所述驱动辊(4)位于定位罩(12)内且和卧式滚柱(2)的外表壁接触,所述定位罩(12)的外表壁贯穿设置有控制套(121),所述调节杆(5)的一端穿过控制套(121)和驱动辊(4)转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挤出机进料速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滚柱(2)外周边且位于中部开设有同轴心分布的环形槽(21),所述悬挂杆(3)底部焊接配合套(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军,徐建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恒乐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