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输送机构的桥式烘干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59595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输送机构的桥式烘干室,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单行程烘干炉进、出口热量容易外溢、保温效果不佳问题,具有占地面积小,能够充分利用热能的有益效果,其方案如下:基于输送机构的桥式烘干室,包括固定于设定高度处的烘干室体,包括若干段升温区和若干段保温区,第一段保温区设于最后一段升温区侧部,且烘干室体中部具有拐弯段,且部分升温区与部分保温区并排设置;热风循环机构,设于烘干室体的下方,与烘干室体的升温区、保温区分别连接以向升温区、保温区内通入热空气;输送机构,依次穿过升温区和保温区设置以传送工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输送机构的桥式烘干室
本技术涉及涂装领域,特别是涉及基于输送机构的桥式烘干室。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涂装行业有各种格式的烘干室,以单行程水平通过式为多,而在输送系统中以烘干双链为多。单行程直通式烘干炉热量容易外溢,保温效果不佳,从而造成能源浪费,当工厂对烘干室保温效果及能源利用效率有较高要求时,专利技术人发现传统的直通式烘干炉便无法满足生产需求;而且传统的直通式烘干炉占地面积大,当工厂占地空间有限时,传统结构的烘干炉便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基于输送机构的桥式烘干室,占用的面积相对较小,能源利用效率更高,且保温效果更好。基于输送机构的桥式烘干室的具体方案如下:基于输送机构的桥式烘干室,包括:固定于设定高度处的烘干室体,包括若干段升温区和若干段保温区,第一段保温区设于最后一段升温区侧部,且烘干室体中部具有拐弯段,且部分升温区与部分保温区并排设置;热风循环机构,设于烘干室体的下方,与烘干室体的升温区、保温区分别连接以向升温区、保温区内通入热空气;输送机构,依次穿过升温区和保温区设置以传送工件。上述的桥式烘干室,输送机构传送工件依次进过升温区和保温区,热风循环机构从烘干室体的下方向烘干室体内供入热空气,热空气上升,这样热空气集中在烘干室体内,两端处的热量散失少,相应提高了烘干室的热能利用率,而且烘干室体中部具有拐弯段,这样烘干室体包括并行的两段,相应提高烘干室的保温效果,进一步提高热能利用率。进一步地,为了及时排出烘干室内的VOC气体,基于输送机构的桥式烘干室还包括与各个升温区连接的排废气机构。进一步地,为了进行集中排放,且保证整体结构设置的合理性,各个所述的升温区均开有废气口,排废气机构包括排废气风机,排废气风机与各个废气口通过风管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烘干室体的入口侧倾斜设置热顶段,热顶段与第一段所述的升温区连接,所述的输送机构穿过热顶段设置,热顶段处设置加热装置,这样能够有效防止热空气结露,并用于对工件进行预热。进一步地,所述烘干室体的出口侧倾斜设置斜坡段,斜坡段用于对工件进行预冷却,热顶段的底侧、斜坡段的底侧均连接到地面。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区包括四段,其中第二段保温区为半环形结构,以便于烘干室体的拐弯。进一步地,所述升温区包括三段。进一步地,所述升温区开有与所述热风循环机构连通的送风口,送风口低于所述输送机构设置,这样送风口低于工件设置,使得烘干效果更好。进一步地,所述烘干室体通过烘干支架支撑于设定高度处。进一步地,所述输送机构为IMC(反向单轨)输送链。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将热风循环机构设于烘干室体的下方,利用热空气上升原理,使得热空气能集中在烘干室的水平段,两端处的热量散失少,整个烘干室热能利用率高。2)本技术通过排废气机构的设置,能够及时排出废气,避免烘干室两端过多油烟溢出,保证车间环境干净,且噪音相对得到了降低。3)本技术通过烘干室体设置拐弯段,能够提高整个烘干室体的保温效果,进一步提高热能利用率。4)本技术通过热顶段的设置,能够有效防止热空气结露,可以使热空气集中在烘干室水平段,从而达到提升保温效果和热能利用率的目的。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烘干室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烘干室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烘干室某一纵向截面剖视图;其中:1、热顶,2、室体升温一区,3、室体升温二区,4、室体升温三区,5、室体保温一区,6、室体保温二区,7、室体保温三区,8、室体保温四区,9、斜坡段,10、热风循环机构,11、排废气机构,12、压力风管,13、室体支架,14、IMC链。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正如
技术介绍
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基于输送机构的桥式烘干室,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阐述。本技术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基于输送机构的桥式烘干室,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烘干室体、输送机构、热风循环机构10和排废气机构11,烘干室体包括多段升温区和多段保温区,本实施中,升温区共设置三区,三区依次连接,即室体升温一区2、室体升温二区3、室体升温三区4,保温区包括四区,四区依次连接,即室体保温一区5、室体保温二区6、室体保温三区7、室体保温四区8,且室体保温二区6为半环形结构,使得整个烘干室包括拐弯段,使得烘干室体的两侧并排设置,节省占地面积,且烘干室体的保温效果更好,而且相邻的升温区、相邻的保温区,或者相邻的升温区与保温区之间共用保温层。其他实施例中,升温区和保温区的设置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热风循环机构10,热风循环机构共设有多个,如图3所示,每一个与相应的升温区、保温区相连,热风循环机构设于烘干室体的下方,进一步降低整体设备的占地面积,热风循环机构10通过压力风管12与升温区、保温区相连,对烘干室内的热空气进行循环;烘干室体内工件的输送系统采用IMC链14。排废气机构11包括排废气风机和风管,在室体升温一区2、室体升温二区3、室体升温三区4各开有一个废气口,废气口通过风管与排废气风机相连。烘干室体通过室体支架13支撑于设定高度处,这样占地面积较少,烘干室体的入口侧倾斜设有热顶段1,热顶段1处设置加热装置,加热装置采用常见的新风加热装置,热顶段1与室体升温一区2相连,能够有效防止热空气结露,烘干室体的出口侧倾斜连接有斜坡段9,用于对工件的预冷却,斜坡段9与室体保温四区端部连接。输送机构在烘干室体内进行运转,且输送机构穿过热顶段1设置,以进行工件的传送,在本实施例中,输送机构优选IMC链14,IMC链具有低故障率、低维修成本的特点,提高了烘干效率。其中,需要解释的是,热顶段1包括与烘干室体连接的热顶段室体,加热装置通过管路与热顶段室体连接,IMC链穿过热顶段室体用于实现上料,斜坡段9的纵向截面优选为U型,避免工件的意外掉落。室体升温三区4设于室体保温一区5的一侧,且每一段的升温区、保温区和热顶段室体均通过室体连接钢板进行周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基于输送机构的桥式烘干室,其特征在于,包括:/n固定于设定高度处的烘干室体,包括若干段升温区和若干段保温区,第一段保温区设于最后一段升温区侧部,且烘干室体中部具有拐弯段,且部分升温区与部分保温区并排设置;/n热风循环机构,设于烘干室体的下方,与烘干室体的升温区、保温区分别连接以向升温区、保温区内通入热空气;/n输送机构,依次穿过升温区和保温区设置以传送工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输送机构的桥式烘干室,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于设定高度处的烘干室体,包括若干段升温区和若干段保温区,第一段保温区设于最后一段升温区侧部,且烘干室体中部具有拐弯段,且部分升温区与部分保温区并排设置;
热风循环机构,设于烘干室体的下方,与烘干室体的升温区、保温区分别连接以向升温区、保温区内通入热空气;
输送机构,依次穿过升温区和保温区设置以传送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输送机构的桥式烘干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各个升温区连接的排废气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输送机构的桥式烘干室,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的升温区均开有废气口,排废气机构包括排废气风机,排废气风机与各个废气口通过风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输送机构的桥式烘干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室体的入口侧倾斜设置热顶段,热顶段与第一段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叶通张志浩祝英
申请(专利权)人:迈赫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