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粘度物料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5887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反应釜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高粘度物料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圆形通孔,所述反应釜的圆形通孔处分别固定连接有物料加入口以及辅料加入口,所述反应釜的正面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反应釜的圆形通孔处固定连接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外侧开设有圆形凹槽,所述进料口的圆形凹槽处固定连接有密封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支撑柱以及设置的支脚,能够为反应釜提供稳定的支撑,且通过设置的保温壳,能够维持装置内部的温度,且能够避免在材料进行反应时,温度溢出会导致操作人员受到伤害,而通过设置的导热油层,能够使得导热油顺利的通过导热油进口进入反应釜中,有利于材料的反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粘度物料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反应釜
,具体为高粘度物料反应釜。
技术介绍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例如反应器、反应锅、分解锅、聚合釜等;材质一般有碳锰钢、不锈钢、锆、镍基合金及其它复合材料。而尼农反应釜是用来对高分子材料进行反应的专用容器,但是现有的装置在使用时,由于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在进行反应时,会使得材料与反应釜的内壁进行粘黏,导致反应不充分,且材料本身的黏度就较高,因此材料会出现加热不均匀的现象,因此,我们提出一种高粘度物料反应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高粘度物料反应釜,具备能够有效的避免材料与反应釜出现粘黏的情况,且能够更好的对材料进行加热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反应釜在使用时,材料容易与反应釜进行粘黏,且材料在进行使用时,会出现加热不均匀的状况的问题。本技术的高粘度物料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圆形通孔,所述反应釜的圆形通孔处分别固定连接有物料加入口以及辅料加入口,所述反应釜的正面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反应釜的圆形通孔处固定连接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外侧开设有圆形凹槽,所述进料口的圆形凹槽处固定连接有密封柱,所述反应釜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两组支脚,所述反应釜的外侧套设有导热油层,所述导热油层的外侧开设有两组圆形通孔,所述导热油层的圆形通孔处固定连接有导热油进口,所述进料口的外侧活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反应釜的外侧套设有保温壳,所述进料口的外侧套设有隔热层,所述反应釜的外侧开设有圆形凹槽,所述反应釜的圆形凹槽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柱,通过设置的支撑柱以及设置的支脚,能够为反应釜提供稳定的支撑,且通过设置的保温壳,能够维持装置内部的温度,且能够避免在材料进行反应时,温度溢出会导致操作人员受到伤害,而通过设置的导热油层,能够使得导热油顺利的通过导热油进口进入反应釜中,有利于材料的反应。本技术的高粘度物料反应釜,其中反应釜的内侧开设有两个圆形凹槽,所述反应釜的两个圆形凹槽处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号反应器以及二号反应器,所述一号反应器以及二号反应器位于导热油进口的下方,所述反应釜的内侧周向固定连接有加热管,通过设置的加热管,能够充分的对需要进行加热的材料进行加热,能够使得材料可以更好的与添加之后的辅料以及物料进行融合,能够保障材料生产的稳定性。本技术的高粘度物料反应釜,其中反应釜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导热油管,所述导热油管的两侧均与导热油进口贯穿相连,所述反应釜的底部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反应釜的圆形通孔处固定连接有导热油出口,所述导热油出口的顶部与导热油管贯穿相连,通过设置的导热油出口,能够在导热油使用之后,将导热油顺利进行导走,且能够有利于导热油与材料之间的接触,能够保障导热油的温度达到与材料进行反应时的温度,能够避免材料在进行反应时出现加热不均匀的状况,能够保障材料生产的质量。本技术的高粘度物料反应釜,其中反应釜的底部中部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反应釜的圆形通孔处固定连接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右侧斜向上侧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出料口的圆形通孔处固定连接有温度计,通过设置的温度计,能够在导出物料时,可以显示物料的温度,能够确定物料是否满足生产的要求。本技术的高粘度物料反应釜,其中反应釜的内侧套设有内腔,所述内腔的内侧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内腔的圆形通孔处固定连接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块,通过设置的密封块,能够为设置的转动块提供稳定的支撑,且通过设置的内腔,使得物料能够更好的进行反应。本技术的高粘度物料反应釜,其中反应釜的内侧设有两根物料流通管,两根所述物料流通管的顶部分别与物料加入口以及辅料加入口固定相连,所述反应釜的内侧开设有出油管,所述出油管的顶部与导热油出口固定相连,通过设置的出油管,能够将导热油与设置的导热油出口进行连通,使得导热油能够顺利的导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支撑柱以及设置的支脚,能够为反应釜提供稳定的支撑,且通过设置的保温壳,能够维持装置内部的温度,且能够避免在材料进行反应时,温度溢出会导致操作人员受到伤害,而通过设置的导热油层,能够使得导热油顺利的通过导热油进口进入反应釜中,有利于材料的反应,通过设置的加热管,能够充分的对需要进行加热的材料进行加热,能够使得材料可以更好的与添加之后的辅料以及物料进行融合,能够保障材料生产的稳定性。2、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导热油出口,能够在导热油使用之后,将导热油顺利进行导走,且能够有利于导热油与材料之间的接触,能够保障导热油的温度达到与材料进行反应时的温度,能够避免材料在进行反应时出现加热不均匀的状况,能够保障材料生产的质量,通过设置的温度计,能够在导出物料时,可以显示物料的温度,能够确定物料是否满足生产的要求,通过设置的密封块,能够为设置的转动块提供稳定的支撑,且通过设置的内腔,使得物料能够更好的进行反应,通过设置的出油管,能够将导热油与设置的导热油出口进行连通,使得导热油能够顺利的导出。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反应釜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反应釜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反应釜内部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01、反应釜;02、支脚;03、保温壳;04、物料加入口;05、转动杆;06、辅料加入口;07、进料口;08、密封柱;09、隔热层;10、支撑柱;11、导热油层;12、导热油进口;13、一号反应器;14、导热油管;15、导热油出口;16、出料口;17、温度计;18、二号反应器;19、加热管;20、出油管;21、密封块;22、内腔;23、转动块;24、物料流通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高粘度物料反应釜,包括反应釜(0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01)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圆形通孔,所述反应釜(01)的圆形通孔处分别固定连接有物料加入口(04)以及辅料加入口(06),所述反应釜(01)的正面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反应釜(01)的圆形通孔处固定连接有进料口(07),所述进料口(07)的外侧开设有圆形凹槽,所述进料口(07)的圆形凹槽处固定连接有密封柱(08),所述反应釜(0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两组支脚(02),所述反应釜(01)的外侧套设有导热油层(11),所述导热油层(11)的外侧开设有两组圆形通孔,所述导热油层(11)的圆形通孔处固定连接有导热油进口(12),所述进料口(07)的外侧活动连接有转动杆(05),所述反应釜(01)的外侧套设有保温壳(03),所述进料口(07)的外侧套设有隔热层(09),所述反应釜(01)的外侧开设有圆形凹槽,所述反应釜(01)的圆形凹槽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0)。/n

【技术特征摘要】
1.高粘度物料反应釜,包括反应釜(0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01)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圆形通孔,所述反应釜(01)的圆形通孔处分别固定连接有物料加入口(04)以及辅料加入口(06),所述反应釜(01)的正面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反应釜(01)的圆形通孔处固定连接有进料口(07),所述进料口(07)的外侧开设有圆形凹槽,所述进料口(07)的圆形凹槽处固定连接有密封柱(08),所述反应釜(0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两组支脚(02),所述反应釜(01)的外侧套设有导热油层(11),所述导热油层(11)的外侧开设有两组圆形通孔,所述导热油层(11)的圆形通孔处固定连接有导热油进口(12),所述进料口(07)的外侧活动连接有转动杆(05),所述反应釜(01)的外侧套设有保温壳(03),所述进料口(07)的外侧套设有隔热层(09),所述反应釜(01)的外侧开设有圆形凹槽,所述反应釜(01)的圆形凹槽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粘度物料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01)的内侧开设有两个圆形凹槽,所述反应釜(01)的两个圆形凹槽处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号反应器(13)以及二号反应器(18),所述一号反应器(13)以及二号反应器(18)位于导热油进口(12)的下方,所述反应釜(01)的内侧周向固定连接有加热管(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红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浦德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