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机制炭吸附的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5827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3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制炭吸附的处理装置,包括机体,机体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处理管,第一处理管上设有第一进气口,机体内安装有泵体,泵体的一端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出气管,泵体的另一端设有吸气管,泵体上设有锂电池,机体内设有贯穿第一处理管的传输管,传输管内设有传输腔道,机体内设有第三吸附层,传输管远离第一处理管的一端埋入第三吸附层内,吸气管远离泵体的一端埋入第三吸附层内,第三吸附层与机体内壁之间还设有填充层,第一处理管内设有与第一进气口连通的第一进气腔道,传输管的外壁与第一处理管内壁之间形成第三进气腔道,传输管在第三进气腔道内安装有多个第一进气管,第一进气管内设有第四进气腔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对废气中颗粒杂质的吸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机制炭吸附的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废气处理的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机制炭吸附的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废气净化主要是指针对工业场所产生的工业废气诸如粉尘颗粒物、烟气烟尘、异味气体、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治理的工作。常见的废气净化有工厂烟尘废气净化、车间粉尘废气净化、有机废气净化、废气异味净化、酸碱废气净化、化工废气净化等。而大部分废气处理大多是对废气中的颗粒杂质进行处理,而现有技术中的废气处理装置对颗粒杂质的吸附效率不高,无法满足实际使用时的需求,因此需要一种废气中颗粒杂质吸附效率的装置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基于机制炭吸附的处理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机制炭吸附的处理装置,包括机体,机体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处理管,第一处理管上设有第一进气口,机体内安装有泵体,泵体的一端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出气管,泵体的另一端设有吸气管,泵体上设有锂电池,机体内设有贯穿第一处理管的传输管,传输管内设有传输腔道,机体内设有第三吸附层,传输管远离第一处理管的一端埋入第三吸附层内,吸气管远离泵体的一端埋入第三吸附层内,第三吸附层与机体内壁之间还设有填充层,第一处理管内设有与第一进气口连通的第一进气腔道,传输管的外壁与第一处理管内壁之间形成第三进气腔道,传输管在第三进气腔道内安装有多个第一进气管,第一进气管内设有第四进气腔道。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处理管内壁设有第一吸附层。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吸附层为机制炭层。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处理管远离机体的一端安装有连接管,连接管远离第一处理管的一端安装有第二处理管,第二处理管上设有第二进气口,传输管贯穿连接管和第二处理管设置,第二处理管内设有与第二进气口连通的第二进气腔道,传输管的外壁与第二处理管内壁形成第六进气腔道,传输管在第六进气腔道内安装有多个第二进气管,第二进气管内设有与传输腔道连通的第五进气腔道。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处理管内设有第二吸附层。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吸附层为机制炭层。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处理管的长度为L1,第二处理管的长度为L2,L2<L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使用时,锂电池对泵体进行供电,通过泵体经过吸气管实现对第三吸附层进行吸附,进而通过传输管经过传输腔道实现对第三进气腔道进行吸附,由第一进气腔道进行吸气,气体经过第三进气腔道和第四进气腔道进入到传输腔道,再经过传输腔道进入到第三吸附层内实现吸附,从而对废气中的杂质颗粒进行吸附,如此提高了对废气中颗粒杂质的吸附效率。本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基于机制炭吸附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基于机制炭吸附的处理装置中第一处理管、连接管和第二处理管配合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所述基于机制炭吸附的处理装置中机体的剖视图。图中各附图标记为:1、机制;2、第一处理管;3、第一进气口;4、连接管;5、第二处理管;6、第二进气口;7、第一吸附层;8、传输管;9、传输腔道;10、第四进气腔道;11、第三进气腔道;12、第一进气管;13、第二进气腔道;14、第二吸附层;15、第六进气腔道;16、第二进气管;17、第五进气腔道;18、锂电池;19、泵体;20、出气管;21、吸气管;22、第三吸附层;23、填充层;24、第一进气腔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下文描述中,出现诸如术语“内”、“外”、“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基于机制1炭吸附的处理装置,包括机体,机体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处理管2,第一处理管2上设有第一进气口3,机体内安装有泵体19,泵体19的一端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出气管20,泵体19的另一端设有吸气管21,泵体19上设有锂电池18,机体内设有贯穿第一处理管2的传输管8,传输管8内设有传输腔道9,机体内设有第三吸附层22,传输管8远离第一处理管2的一端埋入第三吸附层22内,吸气管21远离泵体19的一端埋入第三吸附层22内,第三吸附层22与机体内壁之间还设有填充层23,第一处理管2内设有与第一进气口3连通的第一进气腔道24,传输管8的外壁与第一处理管2内壁之间形成第三进气腔道11,传输管8在第三进气腔道11内安装有多个第一进气管12,第一进气管12内设有第四进气腔道10。使用时,锂电池18对泵体19进行供电,通过泵体19经过吸气管21实现对第三吸附层22进行吸附,进而通过传输管8经过传输腔道9实现对第三进气腔道11进行吸附,由第一进气腔道24进行吸气,气体经过第三进气腔道11和第四进气腔道10进入到传输腔道9,再经过传输腔道9进入到第三吸附层22内实现吸附,从而对废气中的杂质颗粒进行吸附,如此提高了对废气中颗粒杂质的吸附效率。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处理管2内壁设有第一吸附层7。通过在第一处理管2内壁设第一吸附层7,进而提高对废气内颗粒的吸附,提高吸附的效率。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吸附层7为机制1炭层。通过使第一吸附层7为机制1炭层,如此可提高对气体内杂质的吸附效率。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处理管2远离机体的一端安装有连接管4,连接管4远离第一处理管2的一端安装有第二处理管5,第二处理管5上设有第二进气口6,传输管8贯穿连接管4和第二处理管5设置,第二处理管5内设有与第二进气口6连通的第二进气腔道13,传输管8的外壁与第二处理管5内壁形成第六进气腔道15,传输管8在第六进气腔道15内安装有多个第二进气管16,第二进气管16内设有与传输腔道9连通的第五进气腔道17。通过在第一处理管2远离机体的一端安装连接管4,连接管4远离第一处理管2的一端安装第二处理管5,第二处理管5上设第二进气口6,传输管8贯穿连接管4和第二处理管5设置,第二处理管5内设与第二进气口6连通的第二进气腔道13,传输管8的外壁与第二处理管5内壁形成第六进气腔道15,传输管8在第六进气腔道15内安装多个第二进气管16,第二进气管16内设与传输腔道9连通的第五进气腔道17,如此可提高对气体内颗粒杂质的吸附,提高了杂质颗粒吸附的效率。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处理管5内设有第二吸附层14。第二处理管5内设第二吸附层14,第二吸附层14可提高对气体内杂质颗粒的吸附效率。在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机制炭吸附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机体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处理管,第一处理管上设有第一进气口,机体内安装有泵体,泵体的一端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出气管,泵体的另一端设有吸气管,泵体上设有锂电池,机体内设有贯穿第一处理管的传输管,传输管内设有传输腔道,机体内设有第三吸附层,传输管远离第一处理管的一端埋入第三吸附层内,吸气管远离泵体的一端埋入第三吸附层内,第三吸附层与机体内壁之间还设有填充层,第一处理管内设有与第一进气口连通的第一进气腔道,传输管的外壁与第一处理管内壁之间形成第三进气腔道,传输管在第三进气腔道内安装有多个第一进气管,第一进气管内设有第四进气腔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机制炭吸附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机体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处理管,第一处理管上设有第一进气口,机体内安装有泵体,泵体的一端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出气管,泵体的另一端设有吸气管,泵体上设有锂电池,机体内设有贯穿第一处理管的传输管,传输管内设有传输腔道,机体内设有第三吸附层,传输管远离第一处理管的一端埋入第三吸附层内,吸气管远离泵体的一端埋入第三吸附层内,第三吸附层与机体内壁之间还设有填充层,第一处理管内设有与第一进气口连通的第一进气腔道,传输管的外壁与第一处理管内壁之间形成第三进气腔道,传输管在第三进气腔道内安装有多个第一进气管,第一进气管内设有第四进气腔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机制炭吸附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处理管内壁设有第一吸附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机制炭吸附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吸附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闻旋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时代众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